「青春期」三個字
對很多女孩來說
是一個神秘又充滿期待的字眼。
但你知道青春期是什麼嗎?
01 青春期煩惱知多少
在一些孩子眼裡,青春期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詞語。
「我只聽過這個詞,但不知道意思」
「意味著我們要長大了」
「可以談戀愛了」
「上中學的人就是青春期」
「當胸部開始發育,並且每月都會來月經,就是青春期」
青春期,對於大部分女孩來說,就像雲霧裡的星星,知道它的存在,但不知道躲在雲裡它們真實的樣子。 小時候總是渴望長大,可是當真正向成年人過渡的時候,一切都那麼措手不及。
當身體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時,女孩們更多的是懵懂和緊張。
「我不知道自己的身體為什麼會流血」
「有時候不知道它(月經)自己就來了」
「來月經的時候,肚子很疼」
「來姨媽的時候,不喜歡和別人說話」
「很討厭班上一個男同學,他有時候還會(因為月經)笑話我」
「之前喜歡一個人我會非常緊張」
青春期,不僅會帶來生理上的改變;在心理上,女孩們也面臨著一場拉鋸戰。孩子們渴望獨立的意識越來越強,因此對父母的管教會感到不耐煩。
「不準玩手機,不準熬夜,不準不吃飯,我覺得我媽挺煩的」
也有的女孩開始變得敏感多思,覺得自己沒有小時候那麼容易開心快樂了,卻不知道為什麼。
同時,對異性的關注也讓她們變得小心翼翼,該怎麼和異性相處?為什麼大人說不能隨便和男孩子在一起玩了?
就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大部分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面對身體與心理的極速雙重變化,往往既困惑,又慌張。
但是另一面,面對孩子們的變化,家長和老師們也在面臨考驗。
面對漸漸長大的孩子,家長也有自己的困惑。
「為什麼以前的貼心小棉襖,現在變成了火藥桶,動不動就發脾氣?」
「孩子什麼都不跟我說了,每天回家吃完飯就窩在房裡寫日記,日記還上了鎖……」
老師們則發現,孩子們自尊心變強,容易叛逆,不聽老師的管教……
青春期,不管對於孩子,還是家長、老師,都是一道考驗。
這個時期的孩子就像獨自在狂風驟雨的海面上飄搖的小船,既找不到方向,又要獨自面對前方未知的恐懼。
家長和老師們,雖然內心想為這艘小船保駕護航,但又不知道該如何伸手。
02 青春期到底是什麼?
從身體變化上看,這是每個人從孩童跨越到青少年時期的關鍵階段。
處於這個階段的女孩,第二性徵逐漸趨於成熟;女孩們的乳房開始發育,月經初潮也將如期而至。
月經初潮是女孩青春期來臨和性成熟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女孩性發育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從心理上看,孩子們的變化同樣十分迅速。
強烈的成人感和獨立意識讓她們渴望獲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不想再被當做小孩子對待,自尊心變強,表現出一定的逆反心理。
同時,青春期身心上的巨大變化可能會讓她們產生一種自己也說不清的壓力、孤獨和寂寞。
湖南衛視一檔名為《少年說》的節目,也記錄了處於青春期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
不少孩子在天台上大聲吶喊出了自己心底的所思所想。
一些父母不知道該如何引導孩子,導致孩子在青春期階段最需要溫暖的時候,親人的愛卻有些缺席。
女兒在天台上望著父親的眼睛,用請求的語氣問,「爸爸,今天晚上,陪我回家好嗎?」
深愛著女兒卻難以正確表達感情的父親,只能將自己對女兒的憐愛化成淚水。
而另一位女孩,則使出渾身力氣去問母親,「媽媽,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看不到」,擊中了萬千觀眾,霎時間引起了孩子與家長的共鳴。
青春,是活力、美好、陽光的代名詞;可是另一面,它可能意味著許多成長的陣痛。
03 我們能為女孩做什麼?
當女孩們像一葉孤舟在大海上漂流時,我們又能做些什麼來為這些孩子指引方向?
2019年,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發起了「春蕾計劃」青春期教育項目,旨在打造系統、科學、專業的青春期教育知識體系,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青春期教育協同體系,促進廣大青春期女童的全面發展。
「春蕾計劃」青春期教育項目面向青少年、家庭、學校這三個主體,打造了一套完整的青春期教育知識體系。
面向青少年,專家委員會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開發出兒童少年感興趣的青春期宣教故事書 ,並打造宣傳資料包,向受益人群進行捐贈。
項目也通過科普動畫、多格漫畫等輕鬆有趣的形式讓孩子們能及時了解到與青春期相關的知識,減少對於青春期的恐懼與困惑。
面向教育工作者,項目製作了青春期教育課程的實用教育課件,讓老師能用更專業的知識去為孩子答疑解惑。
面向家長,項目打造了適合親子教育的青春期科普內容,向適齡兒童家長傳遞科學教育知識 ,讓家長真正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
項目截止2020年11月底,已在全國9個省(市)設立590所青春期教育基地學校,發放了20.3萬本青春期科普知識故事書、5.5萬個物資守護包,舉辦了專家公開課、主題徵文、專家研討會等多場活動,直接惠及了20.3萬女童及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