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夏萍/文圖
能看見、能感知、會計算!記者了解到,從搭建「數字底座」到速決「數字戰疫」,從開啟「數字理政」到推動「數字治城」,鄭州催生了一場巨大的思想變革、效率變革、城市變革、產業變革、體制變革,初步搭建起了 「一腦賦全城、一網治全城、一碼通全城、一端惠全城」的架構體系,政務數據治理、數字城市建設、數字經濟發展的「鄭州模式」逐步形成。
「城市會思考,鄭州更美好」得益於「城市大腦」對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的賦能,鄭州在做到「心中有數」的同時也變得越來越智慧。
智慧消防:系統自動計算最快最短「導航」路線,救援人員在途中便可查看受災現場情況
出警時的「路難找」、災害現場「不了解」、火災現場「水源難找」、火災現場「人車混亂」、火災戰評「推演難」等,可謂是消防隊伍在滅火救援中比較常見的五大難題。針對這幾大難題,鄭州接入城市大腦「智慧消防」系統,針對接警出警效率、救援目標定位、外部資源信息共享等進行了建設。
「遇到火災或險情,如何在擁堵的城市中找到最短最快路線?『智慧消防』系統根據著火點的位置、實時路況等信息,就能夠系統自動計算『導航』路線,有效縮短救援車輛通行時間。」鄭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副主任周雪昂向記者介紹,除此之外,智慧消防系統還能自動精準定位受災點;根據報警人描述,自動選擇火災類型及等級,自動匹配轄區消防站。根據著火點的位置、實時路況等信息,系統自動計算周邊消防隊的預計到達時間。前往著火點途中,車載導航系統自動規避限高、限重,保障車輛以最快速度到達災情現場。
同時,還可以支持救援人員在途中查看受災現場情況,如災情單位情況、周邊微型站、消防水源、火災情況等信息。消防隊到達災情現場後,通過系統嵌入的即時通訊工具,能實現前後方信息互通,救援數據全閉環留存。
目前這套系統已在鄭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及58個消防站實戰試運行,完成真警調派百餘次。
智慧城管:全市一個停車場,已接入全市所有路側停車泊位及95%封閉式停車場
擁堵的大街上,哪裡有停車場?一鍵導航,最短時間最近距離直接為您「導航」到附近的停車場。這就是鄭州現下口碑最好的惠民項目之一「智慧停車」。
今年9月30日,鄭好辦APP上線「智慧停車」,停車引導、一鍵導航等功能上線。通過鄭好辦智慧停車,搜索目的地,可查看實時周邊空餘停車位,通過一鍵導航功能可快速抵達目標車位。
目前,鄭好辦APP已經接入已接入全市所有路側停車泊位及95%封閉式停車場,實現了「全市一個停車場」。車主在鄭好辦APP智慧停車板塊的訂單中可以查看停車時間、停車信息、訂單費用、停車照片等詳情。
鄭州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翟月修講話中提到,從2019年7月開始,鄭州便依託城市大腦,強力推進智慧城管建設,通過建立7大領域11個子平臺77個子系統,積極發揮「智慧+執法」「智慧+管理」「智慧 服務」優勢,利用「前端物聯感知設備 後端智能識別算法」等新技術,實現綜合執法、智慧市政、智慧停車、共享基站等重點場景突破,在信息化管理、病態預判、智能分析、輔助決策等方面逐步完成智慧化轉型升級,使城市管理更智能、更精準、更高效,服務更細緻。
目前集成了14個已建和在建業務系統,匯聚了涉及數字城管、執法、市政、環衛等多個業務板塊的問題處理實時數據,接入了4000餘個物聯感知設備的實時監測信息,共享連接了1000餘路視頻監控數據,在示範區36條道路井蓋和窨井內完成安裝位移、冒溢、流量、液位等傳感設備近1000套,聚焦車輛違停、佔道經營、井蓋安全和違章建築等城市管理突出問題和難題,通過大數據分析,實現城管局各項業務的綜合應用並提供決策建議。
智慧文旅:上線3個月訂單超6萬個!鄭州智慧文旅加速擴容提質
以智賦能,數位技術的加持,不僅改變了傳統營銷,還帶來一系列新業態、新玩法。
鄭州文旅雲、碼上遊鄭州、旅遊電子年卡服務和數字景區大數據監管服務系統等7個應用場景今年於9月30日上線試運行,至今不過3個月的時間,鄭州文旅雲」註冊用戶80萬餘人,發布專題活動227個、文化活動1634場,產生用戶訂單62360個,在線直播175場,累計點擊1500萬餘次。平臺用戶註冊數、訂單量、活躍度等指標位居全國同類型平臺前列。
短時間內取得這麼大的成效,「智慧文旅」功不可沒。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李芳表示,截至目前,鄭州智慧系統覆蓋了全市22個重點景區,每15分鐘更新一次大數據,對人流的熱力度和景區飽和度指數進行了匯總分析,收集遊玩的偏好和服務提升提供了準確的數據支撐。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在數據歸集和質量功能提升上面下功夫,繼續與數字鄭州認真配合,攻堅克難,努力推動數字資源的融合,積極培育文旅新業態和新模式,加速鄭州智慧化進程。」李芳表示。
智慧醫療:「上車即入院」,鄭州城市大腦首創120急救新模式
病人求救地點不明確;危急重症病人,如何第一時間送到最合適的醫院;無法第一時間掌握病人信息,錯過病人搶救黃金時間……智慧醫療讓這些難題迎刃而解,為患者選擇最合適的醫院搶救治療,上車即入院。
2020年初,鄭州全力構建市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打造便民應用、推進智慧管理三個方面協同發展的智慧醫療健康體系,涵蓋脫卡就醫、120生命智慧通道、出生證明掌上查等16個應用場景,目前信息共享、便民惠民、業務協同和統一監管的智慧健康服務格局已初步形成。
在「鄭好辦」智慧醫療板塊,市民可以通過電子健康卡、家庭醫生、醫療地圖、檢驗檢查、疫苗記錄、預約接種和出生證明享受全新的就醫和健康服務體驗。市民醫院掛號就醫不再需要「一院一卡」,在「鄭好辦」APP領取「電子健康卡」在全市30多家醫院即可實現「亮碼就醫、脫卡就醫」。在「鄭好辦」智慧醫療「檢驗檢查」模塊可以隨時查看檢查結果,市級醫療機構將實現結果互認,避免重複檢查。市區32家市縣兩級醫院可以在就診室支付,14家市級醫院可以在病房結算,院內開設智能導航,有效解決患者掛號時間長、候診時間長、繳費排隊時間長、看病時間短的「三長一短」的問題。
鄭州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付桂榮表示,全市17家醫院已率先完成對接,匯集醫療健康數據1億多條,整合健康檔案480萬餘份,衛生健康服務逐步邁入智慧化新時代。
智慧環保:數據衛士搭建「生態雲」,藍天白雲刷出「幸福感」
「開門見綠、藍天映窗」已經成了現下人們幸福的元素。環境是民生,青山美麗,藍天更為市民帶去幸福感。
在「2020鄭州城市大腦建設成果發布會」上,鄭州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春曉表示,2020年,鄭州全面啟動智慧環保建設項目,正式啟動「生態環境一張圖」指揮系統,該系統也是鄭州城市大腦建設最新成果之一。
據悉,「生態環境一張圖」將全市的供暖鍋爐、工地揚塵、餐飲油煙等多個領域的監測數據融進「圖」中,對水體、土地、汙染源等信息實時呈現。基於這張「圖」,管理部門可以及時指揮調度,跟進閉環處置,為鄭州生態「顏值」增效添彩。
智慧交通:「天羅地網」罩住鄭州全城客運和危險車輛,全程運行狀態都在「操縱之中」
道路交通安全是群眾出行最關心、最擔心的問題。城市大腦的推出,在交通方面給百姓吃下一粒「定心丸」。
鄭州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翟政表示,2020年鄭州實現對全市「兩客一危」重點車輛運行狀態的全面監測預警。與省運政網、省包車牌系統、聯網聯控系統、公安交警系統、市場監管局等系統對接建立「天羅地網」,對無證營運、疑似異地非法營運、不按規定線路行駛、GPS離線上路、多違上路、報廢上路等違法違規事件進行高效精準攔截,把道路上的「危險分子」及時清除。
同時通過在鄭州東站部署88個客流攝像頭和智能感知系統,對東站的客流量開展實時監測、運行分析、客流預警。在重大雨雪災害天氣出現時,開展運力協同調度,及時疏散客流,提升綜合交通樞紐運輸應急響應與協同處置能力。另外,城市客流出行特徵分析系統和軌交公交接駁優化系統通過對行業運行數據統計分析,全面刻畫城市客流出行規律,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提升公共運輸整體運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