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首詩:李商隱《馬嵬》

2021-02-19 清弦讀者

《馬嵬》為詠史詩,以李隆基(唐玄宗)、楊玉環(貴妃)故事為抒情對象。啟發世人記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廢朝政,致使國家陷於動蕩、人民飽受戰亂之苦的歷史悲劇。

李商隱的《馬嵬》是唐代自杜甫以來詠馬嵬之變之詩中的傑作,也是李商隱詠史詩中,借歷史上荒淫腐敗而招致禍亂敗亡之君昭示歷史教訓、諷刺現實政治的以古鑑今之作。作品中,詩人不是在勸誡惋惜,而是在挖苦與諷刺。

首聯:「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從楊貴妃死後唐玄宗令人尋其魂魄寫起,暗示唐玄宗的無奈。「海外」,指楊玉環死後,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尋其魂魄,有方士回說在海外仙山即(蓬萊山)見到了楊玉環,並且楊玉環授之以鈿合金釵,並承諾堅守生前之他生誓約。然而,這只不過是「徒聞」的傳說而已,唐玄宗、楊貴妃二人他生永為夫婦的願望顯然是渺然「未卜」的,而現實中楊貴妃倒是真的一命長「休」了。是人用詞的感情化,表現了唐玄宗的無奈,同時也不乏諷刺意味。

頷聯:「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緊接首聯次句,追述出逃的情景,暗指楊玉環被縊於馬嵬事。夜間只能聽見禁軍中報更的刁鬥聲,哪裡還能像平時在宮中那樣聽到宮廷衛士傳唱的報曉雞鳴呢!這兩句將出逃生活與宮內生活放在一起加以對照,又用「空聞」二字寫出了唐玄宗失去往日宮中沉迷美色、高枕無憂生活的寂寞與失落和失去楊貴妃之後品嘗自釀苦酒的孤獨滋味。

頸聯:「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從對比的角度繼續寫李、楊的愛情悲劇。那一天,禁軍不起程,終於逼迫唐玄宗賜楊貴妃縊死。而此前唐玄宗和楊貴妃還山盟海誓,願世世為夫婦,並切曾嘲笑過牛郎、織女一年只能相會一次呢!寫法上有很大的跳躍性,但在內容上卻有因果的聯繫。正因為唐玄宗昔日的沉溺女色、廢政誤國,才帶來「六軍駐馬」逼迫其賜貴妃自縊,才有後來的悲劇結果。「此日」「當時」的強烈對比,使唐玄宗的始亂終棄受到了無情的鞭撻。「六軍」,《周禮》說天子有「六軍」,後來詩人用它泛指皇帝的軍隊。事實上那時候只有左、右龍武,左、右羽林四軍。

尾聯:「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以對比手法和反詰語氣作結,寄託感慨,點明題旨,警醒後世,把批判的鋒芒直接指向唐玄宗。唐玄宗貴為天子卻不得不賜死寵妃,而平民百姓盧家夫婿,卻能與莫愁女白頭偕老,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語言雖直白了些,表達出來的情至深至痛,鞭撻有力。

在寫作藝術技巧上,作品首先採用了倒敘的手法,使作品一波三折,曲折幽深,令人讀之心痛。同時又運用了對比手法,使作品暗含諷刺,讀後回味無窮。

相關焦點

  • 花魂風語乘天馬,龍種泥鱗歸海牛:讀李商隱《馬嵬》書後兼含聯句
    讀李商隱《馬嵬》書後並步其原韻詠史詩貴有自己獨到之見解,若人云亦云則無味矣。唐玄宗時,楊玉環得專寵,自李白《清平樂》三章後,僅有唐一代,吟詠者眾矣。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專事諷喻。至若晚唐大家李商隱的《馬嵬二首》,其工麗典雅,寓諷於憐,更是無人出其右。「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在精良屬對的背後,既有對楊玉環深深的憐惜,更有對玄宗無限的嘲諷。「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借古喻今充滿了諷刺,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特別是晚唐時期的李商隱和杜牧,兩個人作為那個時代最著名的詩人,寫過了無數充滿了諷刺的詩作,譬如杜牧的《江南春》、《泊秦淮》等等,那都是充滿了諷刺,另外靚麗手法也是極為高明,讀來當真是令人讚嘆不已。那麼李商隱同樣如此,尤其是他的一首《賈生》,同樣也是諷刺了當時的皇帝,可見他的膽子還是比較大,如果換成另外的詩人,那是絕對不敢這麼寫,但是他不一樣,只要看到了不滿的事情,那就是要站出來反對。
  • 讀李商隱夕陽詩有感
    這是一首家喻戶曉的唐詩佳作,尤其是後兩句,即使對於不讀詩的人來說,在面對絕美壯闊的夕陽落日時,也往往會首先想到用這兩句來表達內心的感受。的確,後兩句詩的美感,既在於夕陽本身所具有的震撼和壯美,又在於它將人們看到這樣「無限好」的景色時所普遍具有的一種情緒表達了出來。
  • 李商隱寫給心上人的一首愛情詩,句句委婉,令人心碎!
    李商隱寫給心上人的一首愛情詩,句句委婉,令人心碎!文|某年某月某天吖至今,有很多寫愛情詩出名的詩人,比較著名的有無題詩,在詩集方面比較出色的有白居易,蘇軾,李商隱這些人。但是,擅長寫愛情詩的李商隱算是頂尖的了,在他戎馬光耀的一生,曾為心上人,戀人,愛人寫下無數情詩,很多讀起來有一種淡淡的憂傷,今天介紹的這首《無題》就是他寫給心上人的一首,一直流傳到今天。
  • 李商隱很有名的一首詩,整篇都是名句,堪比浪漫的秋雨,美得心醉
    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李商隱是中國古代詩人中最特別的一個了,他作出來的詩句,有一首叫做《無題》,讓後人絞盡腦汁,也沒有辦法確定這首詩的含義是什麼。李商隱很有名的一首詩,整篇都是名句,堪比浪漫的秋雨,美得心醉李商隱的名詩中,有一首叫做《錦瑟》,這首詩是李商隱詩詞中最有名的一首詩,整篇都是名句,影響深遠。
  • 李商隱很有代表性的一首詩,短短20字悽美絕豔,當代人值得一讀!
    今天講的是李商隱的詩,李商隱生於晚唐,一生大部分時間陷在政治的漩渦裡無法脫身,愛妻早亡,仕途坎坷,社會腐敗,時代遲暮,這是李商隱面臨的所有情況。在這樣的不利中,李商隱還是沒有辦法徹底地放棄自己,這樣的堅持,其根底應該來自高度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認同,他知道自己的價值,不甘心就這樣被時代埋沒。
  • 李商隱最具歷史氣息的1首七律,藝術成就不輸於《無題》詩
    作為唐朝最有才華的詩人之一,李商隱在各種類型的詩歌中均有建樹。尤其在七律詩歌方面,更是達到了很高的層次。李商隱的《無題》七律詩語言優美,藝術獨到,歷來受到廣泛的好評。不過李商隱的七律並非都是無題詩,也有其他主題的七律詩。
  • 李商隱在雨後寫下一首詩,其中10字妙絕千古,安慰了多少失意之人
    而李商隱是杜甫之後,唐代七律發展史上的第二座裡程碑,《無題》組詩中,大部分都是七律,除此之外,還有《馬嵬》、《籌筆驛》、《春雨》等等都是相當經典的七律詩作。再說杜甫的詩風,概括起來就四字「沉鬱頓挫」。所以,讀杜甫的詩歌總有一種悲從中來的感覺。而李商隱也差不多,他這一生有許多戀情,都無疾而終。更令他悲痛的是仕途上的不順,早年他是令狐楚門生,和令狐楚的公子令狐綯來往密切,令狐父子屬於牛黨。
  • 李商隱的一首「雞」詩,雖然冷門,卻極盡辛辣犀利之能
    今天狗子向大家推薦一首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詠雞詩——《賦得雞》:賦得雞唐·李商隱稻粱猶足活諸雛,妒敵專場好自娛。眾所周知,李商隱是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追求美的詩人,其詩以語言纖豔儂麗、詩意朦朧迷離著稱,他的愛情詩、無題詩讀來纏綿悱惻令人沉迷,確實將詩意美發揮到了極致。偏偏這首《賦得雞》是個例外,此詩不僅毫無「美感」,而且風格犀利辛辣,極盡諷刺之能。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其中兩句描寫生動,被清代的紀昀盛讚
    古詩詞中經常出現詠物題材的作品,一首優秀的詠物詩不僅形神兼似,而且還要善於運用烘託和反襯的手法。不過這還不夠,詠物詩其實最忌諱純粹賦物,所以只有託物寓意,才能打動讀者。比如唐代的張九齡曾經寫過一首《歸燕詩》,其中兩句「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當時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又不被唐玄宗信任,心灰意冷時賦詩明志。李林甫讀到這首詩也知其必退,心中的猜忌和恚怒也稍解,於是就不在加害於他。下面介紹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詩,其中兩句描寫生動,被清代的紀昀盛讚。
  • 李商隱重要的一首詩不容忽視,陰涼不散,霜遲飛,只剩下枯蓮聽雨
    李商隱是晚唐最具創造力的詩人,他的詩細膩感傷,尤其是他的愛情詩在每一個首都都非常感人,對於他晚年的《無題》,他描寫的多愁善感的愛情很傷感,也反映了詩人對愛情的深切感受和渴望。讀李商隱詩,最能感受到唐詩獨特美,以及那種令人心碎的痛苦。
  • 李商隱寫詩誇讚這位神童,一首詩跟杜甫《春望》比肩,一起來欣賞
    晚唐李商隱才高八鬥,跟杜牧並稱為「小李杜」,以跟李白杜甫這對「大李杜」區別。李商隱看得上的人不多,但有一個詩人,10歲時即席成詩,5年後李商隱吟詠著他的詩,還忍不住寫了一首詩誇讚他。李商隱的這首詩題目長達45字,而詩只有28字。
  • 李商隱最經典的一首詩,一千多年來無人能出其右,成為了經典名篇
    特別是李商隱的愛情詩,每一首都足以令人驚豔,寫得極為深情,也無比的傷感,往往可能只是那麼寥寥數語,便是能夠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使得人們在讀了這樣的作品之後,最是能夠感受到愛情的真諦。唐朝大部分的詩人都寫過愛情詩,但是總體上來說,那都是無法與李商隱相比,他完全是在寫心,而他作品裡的那個「她」,或許在現實的世界裡真實存在,也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支撐,才使得他的作品顯得更為真實,也更加的悽美,讀來更是令人感慨萬千。那他最經典的愛情詩,還是他後期那一系列的無題,儘管這些作品存在著爭議,主要還是使用典故太多,但那一份深厚的情感卻是最為令人感動。
  • 不讀這幾首詩,你就永遠不懂李商隱
    這位作為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而且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寫得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但如果我們只讀過李商隱那些優美動人的愛情詩、無題詩以及一些隱晦難解的詩歌的話,是無法完全讀懂李商隱這個人的。
  • 李商隱經典的一首詩,別出新意的揣摩神話,解讀了自己的處境
    李商隱,晚唐時期代表性詩人,是一位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也是一位鬱郁不得志的失意人。二十多歲的李商隱,高中進士,娶得美嬌妻 ,可謂是風光一時。當時初入仕途,那叫一個意氣風發,原以為正是仕途大展雄圖,舒展抱負之際,卻不料是萬丈深淵的開始。
  • 李商隱寫了一首愛情詩,頷聯成為經典名句,常被用來歌頌奉獻精神
    晚唐大詩人李商隱擅長創作「無題」詩,內容大多涉及男女之情。但是,他最著名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流傳六百餘年來,一直爭議不斷。詩中到底寫的是李商隱的「愛情」還是政治「寄情」?詩評者各執一詞。當中牽涉到他的一名好友,以及他的一段婚姻,直接影響了他一生的仕途。
  • 李商隱詩讀,不揀花朝與雪朝,惟有衣香染未銷
    但實際這個時期李商隱身體狀態不好,只要有空就在附近找山林,尋找僧人,研究佛理去了。這當然不會吹喇叭告訴別人。 在這裡工作五年之後,柳仲郢調任,一套人馬解散。在分別之時,同僚官員一起喝酒,就開始問李商隱他們心中的迷惑。比如你的那些詩,究竟寫的是什麼,你是不是和某女有關係?也許是玩笑,也許是真的想知道答案。因為李商隱早年有些詩,已經廣為傳播。
  •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難解之謎!
    李商隱最通俗的一首詩,讓人一看就懂,卻仍給讀者留下難解之謎!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到底是寄誰的?妻子還是友人?正是因為這個唐詩選本之功,才讓李商隱的詩歌走進普通民眾。但是,一提起李商隱的詩,人們的第一感覺就是:「李商隱的詩寫得雖然非常好,但看不懂!」不僅僅是現代人讀不懂,就連元代的著名詩人元好問也發出了「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的慨嘆。確實,李商隱的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與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
  • 李商隱為亡妻寫下的這首悼亡詩,短短28個字,讀來當真是肝腸寸斷
    李商隱的一片深情在他的作品中,要比別的詩人體現得更為深刻,尤其是在他的妻子王氏逝世之後,為此寫過了一系列的悼亡詩,每一首都足以令人驚豔,其中有很多經典的作品,還成為了千古名篇,特別是這首《暮秋獨遊曲江》,通篇描寫得極為深情,也無比的傷感,詩人也正是由於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妻子,從而寫下了這麼一首令人傷感的詩作
  • 杜牧的一首名作,構思精巧,只有李商隱的無題詩可以與之匹敵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珍寶,每次吟誦一首言志抒情的優秀詩篇,不僅可以感受閱讀的樂趣,而且還能體味作者融進作品中的深情。詩歌重在表達情致、展示意境,並讓讀者涵詠體味、感同身受。比如人們讀到李清照的《聲聲慢》,就能強烈感受到女才子心中的悲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