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晚唐時期代表性詩人,是一位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也是一位鬱郁不得志的失意人。二十多歲的李商隱,高中進士,娶得美嬌妻 ,可謂是風光一時。當時初入仕途,那叫一個意氣風發,原以為正是仕途大展雄圖,舒展抱負之際,卻不料是萬丈深淵的開始。高中進士與娶妻看似是風光的兩件事,不曾想是禍患的起源,自此李商隱一生都陷於黨派和感情的糾葛之中,而李商隱在仕途的處境就如同他一首詩中的處境一樣。今天小編就要向大家推薦李商隱的一首詩,這首詩完美地解讀了李商隱處境的孤寂,那就是《嫦娥》。
《嫦娥》唐代:李商隱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這首詩或許大家一看到「嫦娥」名字就知道是詠嘆嫦娥的詩。「嫦娥奔月」是我國古代神話非常經典的一則故事,嫦娥偷吃仙丹,得道升仙,從此長生不老,看似令人生羨,實則卻是永囚於月宮,那份永恆的孤寂,讓人感受到悽涼下的孤獨。詩人不僅是詮釋了嫦娥的悲涼,也是自喻了自身的孤悽,抒發了詩人的自傷之情。
開篇「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直接寫出了嫦娥的寂寞生活和環境,呈現出一幅燭影美人圖。仿佛讓人看到獨坐在雲母屏風後的嫦娥,孤零零的一人看著那漫漫長夜,一直坐到星河隱沒。華麗的「雲母屏風」,背後卻寂寞的人生;深深的「燭影」,卻是寂寞深處的書寫;漸落的星沉,是時間消逝的苦楚。無眠的人,隨著時間的流逝,絲毫沒有減輕寂寞的痛苦,反而越發的深厚低沉,讓人感受到那份難言的寂寞。詩人在這裡巧妙的藉助環境的描寫,側面刻畫出內心的心境,抒寫出自身內心的寂寞與苦楚,讓讀者能夠感受到那份月宮之寂,心中之寞。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接著詩人從環境的猜測跳到人物的揣摩身上,猜想生活在悽冷清寂地月宮裡的嫦娥,那是一個怎麼樣的心境。這兩句詩就直接告訴了我們答案,悔不該當初偷吃靈藥,來到如此寂冷的月宮,承受著一份永恆的寂寞。至此兩句詩,表達出詩人與嫦娥相同之處,將詩人的孤清寂寞之感,完全呈現出來。
詩人步入仕途時,正如剛剛嫦娥奔月時的快樂,原以為得道升仙,一時好不風光。後來,詩人陷入黨派之爭,仕途不暢,政治失意,加上夫人去世,情場失落,陷入一個孤獨悽涼的處境。詩人透露出「應悔」的情緒,早知今日如此,何必以前百般追求,猶如「嫦娥悔偷靈藥」一般,後悔步入險惡仕途,陷入今日的處境。詩人正是通過嫦娥生活地處境揣摩猜測,深深地體悟出那份孤寂之感。
綜合全詩,詩人借典抒懷,以「嫦娥奔月」這一神話故事,巧妙的詮釋了詩人當時的處境,也勾勒出高遠清寂的意境和深沉的寂寞感。詩人以此詩或許別出新意的詮釋了嫦娥的處境,卻也自傷的以嫦娥解讀詩人自身的處境,有一種「莊周夢蝶」的意思,你試解了她,她也解釋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