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文案該如何著手

2021-01-07 三石哥聊IP

導讀

「你好,我剛開始從事醫美的文案工作,最近一直努力在補這方面的知識,但是一直沒有什麼系統的計劃,我想諮詢一下,小白該從哪些方面著手?」

諸如此類的問題,幾乎每天都有從事文案工作的朋友來諮詢我。

除了醫美運營的話題以外,接觸這方面的問題也不在少數,因此我一直都很想寫一下有關這方面的文章。來給剛剛從事醫美文案工作朋友們點參考。

首先、如果看待醫美類的文案工作?

其實文案也好短視頻也罷,都是內容營銷的其中一種表現形式。

但是,無論內容營銷的表現形式是怎樣的,文案卻是內容營銷的基礎,它就相當於電影的腳本。

那麼,對於剛剛入行的朋友該如何入手這一塊的工作呢?

是惡補醫美知識嗎!?那想必你一定會在煙霧浩渺的醫美知識的海洋裡迷失方向吧。既然是工作,那就不可能像學生時代,利用大量的時間去苦學,畢竟我們又不是醫生;而且往往苦學後在實際工作中又得不到很好的運用。

這時就需要解決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你心中的「好內容」長得什麼樣?

什麼火發什麼?很炫的文案?高明的標題黨?

這些只注重閱讀量而忽略轉化率的討好類的內容,其實對於醫美類的內容而言,是最忌諱的。

要記住:

我們醫美行業並不是廣告公司,我們是要通過線下為求美者提供醫療服務後才能變現。

所以我們做內容一定要遵循求美者的轉化邏輯:

認知——信任——轉化

認知:用戶通過內容知道我們是誰?做什麼醫美項目比較擅長?信任:當她們多次看到我們的內容以後,就會記住我們是誰?擅長哪個方面的醫美技術?為什麼很擅長?轉化:在產生信任以後,她們有這方面求美需求時,自然會與我們互動。

即使你的文案功底在厲害,詞藻再華麗,也不可能脫離這個轉化邏輯的。所以我們要思考的是,內容是否對用戶(目標求美者)來講是有用的,而不是把心思放在追求閱讀量上。

二、內容從哪來?

醫美類內容的來源要從四個維度開始思考

1.推廣的醫美項目;2.自身的醫美機構;3.目前醫美行業;4.目標求美者

1.推廣的醫美項目:講好這個醫美項目的價值、特點、求美體驗和與眾不同之處。2.自身的醫美機構:自身機構為做好這個醫美項目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包括我們的價值觀。文化理念、技術核心、醫生情懷、機構動態和獲得的榮譽。3.目前醫美行業:告知求美者目前醫美行業處在一個什麼階段?是什麼情況?有哪些新變化?我們機構為改變行業所付出的努力。4.目標求美者:站在求美者的角度看問題,求美者有哪些訴求、抱怨,我們如何去解決求美者的問題。

如果通過以上的四個維度,依然還不知道如何寫的話,請再往下繼續聊。

三、那麼接下來就這麼做:

當我們做醫美類文案之前,一定要思考的3個問題:

1.我們的文章給誰看?2.她們需要解決哪些問題?3.而我們機構能給她們提供什麼有效的解決方案?

然後圍繞這3個問題做「醫美答客100問」

這樣一來,內容裡面有關於我們機構的話題並且還能為目標求美者們提供有價值的信息。這樣的內容就可以稱得上優質了。

總結

以上你清楚了嗎?雖然我本人不贊成各位「惡補」一些那些教科書式的醫美專業知識。但是,輸入=輸出,是做內容創作永恆不變的硬道理,如果沒有內容輸出能力,那麼就說明輸入的還不夠,在這一領域知識的積累還不夠。但是,如果非要「惡補」的話,那我建議還是圍繞每一個醫美項目的「圍術周期處理」進行了解就足夠了。

所謂「圍手術期處理」簡單地說是指

術前:手術適應症、禁忌症,必要的術前檢查和術前準備,手術時機,手術、麻醉方案等。術中:手術經過,手術及麻醉情況。術後:術後各個階段的變化與處理,注意可能的併發症的預防和處理,營養與支持,創口癒合情況等等。

好了,今天的醫美話題,就先聊到這裡。

在醫美行業變局之際,如何結合自身資源去更好的「破局」!新媒體運營,存量運營,精細化運營都是醫美行業長久發展的必經之路。請關注我的醫美運營筆記 我是醫美運營張磊

醫美運營筆記60 day 請同行朋友繼續關注三石哥:yimengyimei 多多探討交流

相關焦點

  • 醫美營銷|如何提高轉化率
    — 2 ——好了,我們再回到醫美的話題中來。通過以上的例子,你是否也察覺到了,文章開頭的問題出現在哪裡了呢吧。關於拓客、增新,可以說是各家醫美機構,每個月都必須要的動作。然而市面上拓客的方式、方法也有很多例如在線下:會有很多拓客公司,他們會用各種低價體驗卡、醫美項目,通過掃街,外創,拉人頭等總之是用盡各種辦法,去幫助醫美機構做拓客,他們總是會承諾能幫你拓進來多少到店的顧客。
  • 「醫美面膜」真有效果還是誇大其詞?面膜該如何正確選擇
    在微博、小紅書上隨便搜一搜「「醫美面膜」,都是各種10w+的閱讀量。痘痘肌剋星、敏感肌福音、爛臉救星……對於「醫美面膜」,各位美妝博主毫不吝嗇對其的稱讚。「醫美面膜」真的有傳說中那麼神奇嗎?到底什麼是」醫美面膜」?
  • 醫美海報精選丨你的視覺營銷做好了麼?醫美機構必看!
    設計團隊:Beauty Guru ·正美醫美視覺設計成立時間:2019年1月(4月份註冊)設計包月可服務項目:早晚安圖、醫美小知識、醫美品牌海報、醫美品項海報、醫美節假日海報、醫美專家宣傳海報、醫美個人IP海報、團隊微信頭像、線下物料、易拉寶 、展板、三折頁
  • 醫美「醫」得了美圖嗎?
    預計2018-2023年,中國醫美市場仍將保持24.2%的高年複合增速,有望在2021年超越美國,成為醫美第一大市場,於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3600億元。目前,業內人士通常將醫美行業分為上、中、下遊三個細分市場。
  • 如何來臺灣醫美健檢自由行
    申請的計劃書中,可以同時申請在做醫美項目以外的時間做旅遊的自由行,多數批准7-15天。 醫療美容自由行也不需要經由大陸指定的旅行社辦理入臺證,可以直接由臺灣的33家醫院、醫院的合作夥伴(如旅行社、公關公司、醫美公司等)直接代為申請辦理入臺證,一般約7-10天完成所有的申請與下證。大通證的部分則依舊還是在大陸公安單位辦理,有了入臺證與大通證,就可以搭直飛航班來臺灣。
  • 醫美7年經驗,教你如何選擇醫美抗衰項目(下)
    今天繼續延續抗衰老的話題——《如何選擇醫美抗衰項目(下)》。3、面部膠原流失型;4、面部鬆弛下垂型;5、面部膚色膚質暗沉型;6、面部色斑型;在《如何選擇醫美抗衰項目(上)》這一篇講解了其中1、2、3這三個類別共七個項目,今天森哥說一下4、面部鬆弛下垂型;5、面部膚色膚質暗沉型;6、面部色斑型;這三類面部衰老形態應該如何選擇醫美抗衰項目。
  • 拒絕醫美整形「小作坊」 微醫上線自營醫美專區
    各種因為遭遇「黑醫生」「黑醫院」導致求美不成反毀容的新聞報導也屢見不鮮。在亂象之下,如何才能安全變美呢?專家支招:莫貪便宜莫跟風 選擇有資質的醫生和醫院當天,仁生醫美的專家團隊也首次在微醫杭州總部悉數亮相,為微醫的「女神們」解答皮膚管理和醫美方面的疑惑。專家支招:莫貪便宜莫跟風 選擇有資質的醫生和醫院據了解,仁生醫美是上海九院、仁濟等知名三甲醫院的醫美醫生多點執業平臺。作為仁生醫美的「帶頭人」,範志宏教授師從中國整形外科之父張滌生院士,曾擔任醫美領域有「黃埔軍校」之稱的上海九院整形外科行政副主任,現任上海仁濟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 醫美消費熱潮將至,新氧式創新如何賦能產業?
    此外,在醫療服務市場,消費者和醫生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醫美領域也是如此。不少用戶寄希望於線上,通過網際網路獲知更多資訊,進一步了解醫美機構和醫生情況。與此同時,優秀的醫美醫生也需要有效的渠道和更多的機會與消費者建立信任。如何把黑醫美「擋在門外」?怎麼將好的醫美醫生和機構廣而告之,從而打破醫美的「酸檸檬市場」?這成了新氧創新之路的關鍵著力點。
  • 在魚龍混雜的醫美市場,好醫生如何走到臺前?
    隨著新一代消費群體的崛起、大眾對於醫美的認知逐漸開放,我國醫療美容行業的需求度和滲透率不斷提升,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2500億元。醫美行業的迅速發展也帶來了行業供給不足的問題,在利益的驅使之下,醫美行業的「黑產業」日益猖獗。
  • 花漾醫美非法吸儲,二十萬寶媽和學妹為何掉入陷阱?如何識別風險
    醫美是近幾年非常火的行業,即使是村裡的可能都知道了。之前大火的輕醫美,微整形,吸引了一批批用戶。而醫美行業最大的痛點就是貴,另外就是渠道!醫美行業用戶大部分都是年輕女性,打通從醫美機構到用戶中間環節的多是一些平臺,比如小紅書,新氧等,用戶通過平臺了解醫美的知識,然後再倒流到醫美機構。而近日花漾醫美APP被爆涉嫌非法集資。平安鄭州發布公告:依法對河南美窩窩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介入調查,請涉及該公司花漾醫美APP平臺業務的受損群眾儘快攜帶相關材料,到公安機關報案。
  • 揭秘醫美填充,「美」那麼簡單!
    近年來,隨著醫學整形、美容行業的較快發展,醫美從最初針對外傷和疾病人群的診療整形,演變為面向大眾消費的新興行業。醫美填充是最常見的醫美整形方式之一。然而,大眾對於醫美填充物的了解並不深入,醫美填充物究竟是什麼?醫美填充安全性是否能得到保障?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中國醫美行業發展現狀如何?
    中國醫美行業發展歷程 相比美國、臺灣、韓國等成熟市場,中國醫美行業起步較晚,自醫美行業在中國誕生以來,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萌芽期(1948)——探索期(1949-1994)——成長期(1994-2009)——高速發展期(2010-至今)。
  • 2600家醫美醫院倒掉了,醫美賽道的選手們還能怎麼突圍? | 超級觀點
    如何合規化、如何滿足更迭後的90、95及00後消費主力人群、如何運用新技術擁抱網際網路等等都是機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疫情也給消費者帶來了長久的影響,求美者在選購時會更注重性價比,內在驅動力也發生了變化,我們給平臺1000名下單用戶進行了電話調研,過去90%的用戶做醫美會提到愛情,但現在用戶更多提到的詞是求職、事業發展、商務洽談、主播等等,將醫美作為個人發展的一項投資正成為一種趨勢。
  • 醫美企業如何調和消費市場的「快」與醫藥研究的「慢」? 愛美客...
    此外,如何調和消費市場的「快」和醫藥研究的「慢」,是醫美耗材企業商業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簡軍坦言,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如何保障產品研發「慢工出細活兒」與市場新需求高頻變化間的平衡,是值得深度思考的問題。談熱點 比起企業毛利率高低,更關注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內唯一一家主要經營醫美耗材的上市公司,受益於近年來醫美需求的逐步爆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網紅經濟的崛起,愛美客上市不到4個月,市值就接近翻倍。
  • 醫美亂象屢見不鮮,美團醫美是力挽狂瀾還是推波助瀾?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當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於美麗與自信的需求日益凸顯,隨之而來的是國內醫美行業市場的快速發展與醫美平臺的高歌猛進。「雙十一」拆包裹的餘熱尚未過去,蹲直播、屯醫美的「小姐姐」們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預約醫美服務了。對於醫美行業,今年的「雙十一」被定義為醫美界的「雙十一元年」,在天貓、京東、美團等巨頭平臺,以及新氧、更美等垂直類平臺的共同參與下,陣容格外豪華。
  • 時下的「醫美」在做些什麼?醫美專家聚首熱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年初醫美領域也和其他行業一樣受到極大衝擊。不過,在國內疫情得到很好控制後,愛美人士們又紛紛尋求醫美服務。不少醫院整形美容科室迎來了就診高峰。 「這更需要醫美行業做好醫療質控,拒絕過度虛假宣傳,才能讓行業健康發展,更好為市民提供服務,滿足人們對美的追求」。
  • 楊中力:醫美企業如何把細分品類做到極致?
    楊中力先生指出:企業要釐清業績增長和品類增長的關係,就拿醫美行業來說,大多數醫美企業增長的視角,停留在競價、電商、廣告、渠道等方面。事實上它們只是業績增長的一個維度——營銷增長。一個完整的企業增長地圖,應該包括營銷增長、品牌增長、客戶價值增長、渠道增長、運營增長、品類增長。
  • 從新氧、更美到美團醫美、阿里健康,醫美的千億市場流量之爭
    隨後,美團醫美、天貓等巨頭入局,憑藉其巨大的流量入口,配合社區+評價+電商的模式,醫美往往成為其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趕早入局,莫錯過了好時候,成為很多醫美平臺的心聲。然而大處著眼,小處下手。首先,我們需要從宏觀視角看一下醫美平臺的屬性,醫美平臺如何形成並且擁有價值。根據美團點評到店事業群總裁張川給《財經》分享的觀點:平臺的基礎,是兩端要形成動態不平衡。
  • 淺談:醫美行業的「匠心」
    3.把看似簡單的事情也要做到極致:也就是當地求美者當想起某一醫美項目,自然而然就會想起你們的機構;當然,實現無論從醫療技術還是醫療服務,在你們當地的醫美同行中,沒有一家能超越你的。做好以上這3點的話,這家醫美機構才稱得上是匠心。
  • 子夢奇談之醫美困局
    凜冬之夜:醫美這麼難e去年的醫美是寒冬。國家層面上的圍堵,換來的是整個行業的噤若寒蟬。就在大大小小在廣告法違法制裁的一個個活生生的個案不停曝光的同時,各種謠言以及因為謠言而大發培訓教育橫財的職業騙子們,又抓緊時間收割了一場智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