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天價買斷影版《漢密爾頓》:百老匯爆款背後的經濟學

2021-02-13 經濟學人集團

音樂劇《漢密爾頓》電影版於美國獨立日在迪士尼旗下的流媒體平臺Disney+獨家上線,讓更多觀眾得以在線觀看這齣近年來在百老匯一票難求的爆款音樂劇。在巨大的文化政治影響力之外,《漢密爾頓》披荊斬棘的商業成績同樣值得觀察。作為該作品2015年首演以來首次正式線上播放,迪士尼不惜投入7500萬美元的天價鎖定獨家發行權,也成為「Disney+」在流媒體大戰中的重要一筆。《漢密爾頓》的成功有何模板?大IP能否打破媒介形式的藩籬?這對疫情下的影視和戲劇行業又有何啟示?《經濟學人·商論》往刊文章《輕歌曼舞好營生》多年前的分析文章「百老匯經濟學」對今天的市場仍有啟發。上方掃碼/文末「閱讀原文」可直接訂閱商論瀏覽原文,獲取更多前瞻洞見。

《輕歌曼舞好營生》(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

百老匯經濟學

輕歌曼舞好營生

創作一部熱門戲劇的藝術與技巧分析

關於美國開國元勳之一、同時也是美國財政體系奠基人的hip-hop音樂劇《漢密爾頓》出人意料地大獲成功。自上演以來,這部由林-曼努爾·米蘭達(Lin-Manuel Miranda)創作的作品已在百老匯已變得一票難求。很多人認為,正是由於這部劇的成功,財政部才決定在10美元紙幣上保留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頭像。如果說該劇在文化上的影響力顯而易見,它的商業成就或許也同樣不同凡響。

《漢密爾頓》提醒人們,雖然他們很少像看待好萊塢一樣將百老匯視作一個龐大的產業,但最為成功的音樂劇的表現完全可以勝過大熒幕作品。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電影在北美取得過10億美元的票房收入,但三部音樂劇——《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獅子王》(The Lion King)和《魔法壞女巫》(Wicked)——在百老匯的收入就已超過了這個數字,當然這是經年連續上演的結果。將全球的演出收入都計算進來的話,戲劇和電影的差距還要更大。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歌劇魅影》1986年首先在倫敦上演,之後登上百老匯,繼而走向世界。它在全球範圍內創造了60億美元的票房,超過電影票房記錄保持者《阿凡達》全球收入的兩倍還多。

《漢密爾頓》也許會進一步鞏固百老匯的領先地位。首演以來,這部劇平均每周就能進帳170萬美元。照此趨勢,也許僅用十餘年就能突破10億美元大關。一旦在芝加哥、洛杉磯和倫敦開演,該劇創作者和贊助人的收益也許會增加三倍之多。

乍一看,人們很難理解戲劇怎麼能與電影的規模經濟相抗衡。百老匯最大的演出場地一晚也只能容納不到2000人,而能觀看到一部電影的人則會多得多。但稀缺同時也意味著高價:花100美元看兩個小時的演出很平常,但這幾乎是電影票價的五倍。此外,受歡迎的演出會不斷上演。行情好的時候,《歌劇魅影》仍舊能每周收入超100萬美元。對那些有意贊助戲劇表演、試圖複製《漢密爾頓》成功模式的人而言,能從百老匯最大的成功和失敗中學到什麼?現有數據足夠詳盡,我們從中可得到一些建議。行業組織百老匯聯盟(The Broadway League)發布了自1984年以來每部戲劇的每周收入和觀眾人數。《經濟學人》也分析了過往的演出數據及其若干特徵,如類型、演員規模、評論界的反響和演員大牌與否,以評估一場演出的門票有多大可能在一周內售罄,並估算這一周內大概會有多少收入。我們將分析的數據大致限定在投資者在一部劇的演出期開始時所能獲知的那些。《漢密爾頓》首次推出時,鑑於人們對它的了解程度,很難想見它會取得如此程度的成功。按我們模型的預計,《漢密爾頓》最多只會是一部表現尚可的劇目——大概一周能進帳130萬美元,同時還需支出約60萬美元,用以支付諸如場租、演員酬勞和市場營銷等費用。儘管不符合商業成功的範本,但它卻取得了有史以來所有百老匯劇目中最高的周平均收入,同時也是過去30年中最大的異數之一(見圖表)。

… …

… …

下方掃碼免費下載App,訂閱後即可閱讀《經濟學人·商論》往刊完整文章《輕歌曼舞好營生》(No business like show business)。

再來看另一位贏家,迪士尼的流媒體平臺「Disney+」。迪士尼能成功鎖定《漢密爾頓》線上獨家播放權,並在疫情之下及時調整發行計劃,與前任掌門人鮑勃·艾格的戰略導向分不開。他對數字流媒體的積極態度促成了迪士尼的轉型,深信數位化顛覆「關係到生死存亡」在新冠突襲後更是顯得充滿遠見。

《經濟學人·商論》三月刊

《鮑勃·艾格的魔幻王國》

「我不知道在那個時候用顛覆者這個詞合不合適,但我一直都願意冒點風險。」鮑勃·艾格(Bob Iger)如此解釋他對迪士尼的經營之道。在他執掌這家公司的15年裡,艾格多次押注,讓這家盈利平平的美國娛樂公司擺脫了奈飛(Netflix)和亞馬遜等數字新貴的威脅,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內容和科技巨頭之一。公司利潤從2005年的25億美元增至2019年的104億美元,翻了兩番。迪士尼的市值也從480億美元飆升至2300多億美元。這一驕人業績讓艾格成為世界上最受推崇(也是薪酬最高)的公司掌門人之一。


艾格一次又一次地表現出願意質疑自己的判斷,並隨著商業格局的演變而調整戰略。這一點在他對數字流媒體的積極態度上表露無遺。他深信數位化顛覆「不是一時的小路障」,而是關係到生死存亡的威脅,因而認定迪士尼的未來要依靠轉型,從原來的B2B發行模式,轉變為奈飛率先倡導而迅速發展的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模式。但這是一場豪賭。他需要說服董事會和投資者,董事會必須接受拿現有的盈利業務冒險,而投資者則必須承受拿今天的巨額支出換取尚不確定的明天的數字紅利。


去年11月12日,公司在美國和其他少數幾個市場推出了流媒體服務Disney+。上線第一天就吸引了1000萬訂戶。自那以後又新增了2000萬訂戶。再加上艾格在2019年獲得控股權的早期流媒體服務Hulu的3000萬付費用戶,現在每個月為迪士尼掏錢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康卡斯特(Comcast)或AT&T的有線電視付費用戶。

… …

… …

下方掃碼直接訂閱即可閱讀《經濟學人·商論》三月刊《鮑勃·艾格的魔幻王國》(Bob Iger’s magic kingdom)完整文章。

從《漢密爾頓》的爆款配方到迪士尼的數位化轉型戰略,《經濟學人》的全球視野總能帶來快人一步的分析評判。跨界商業大勢、行業前瞻洞察,訂閱《經濟學人·商論》即可一站式擁有!現在訂閱更可同步解鎖發刊至今的2000餘篇往期雙語文章、視頻+1000多篇文章的英文原聲音頻,並選擇免費加入官方學習社區。

直接訂閱《經濟學人·商論》,季度低至每周13元!現支持支付寶付款(進入「閱讀原文」後點右上角在瀏覽器中打開):

相關焦點

  • 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旋風來襲
    原標題: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旋風來襲
  • 在家看百老匯名劇!《漢密爾頓》迪士尼+上線,口碑爆棚
    不過,迪斯尼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為了讓全球受疫情影響無處可去的人民增添居家的文娛趣味性,迪斯尼不惜砸下血本,以7500萬美元天價獲得著名經典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的獨家發行權,並已於7月3日美國獨立日這天在線上流媒體平臺迪斯尼+正式發布!
  • 這個爆款劇影版來了!
    自大佬迪士尼買下《漢密爾頓》版權後 全世界粉絲們都在等著影版的上線 終於! 7月3日在Disney+流媒體平臺上映!
  • 電影《漢密爾頓》上線4天收穫逆天口碑
    不用多說,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漢密爾頓》。《漢密爾頓》爛番茄新鮮度100%《漢密爾頓》是百老匯的一出經典音樂劇作品這部作品曾獲得破紀錄的16項託尼獎提名,被看作是百老匯歷史上的「傳奇」。這部電影版,正是《漢密爾頓》初版卡司們最後一次演出的官方拍攝,全片時長共160分鐘,將電影風格和舞臺錄製進行融合,由原班人馬打造,保證了影片的「原汁原味」。為了拿下影版的播放權,財大氣粗的迪士尼此次不惜花費7500萬美元天價,以表誠意。林-曼努爾·米蘭達本人在觀看《漢密爾頓》官攝版影片時表示,「這可能是歷史上最棒的彩排電影,每個演員都表演過數百次。
  • 音樂劇電影《漢密爾頓》對迪士尼意味著什麼?
    當然,前提是訂閱迪士尼的流媒體服務Disney+。毫無疑問,《漢密爾頓》是美國最成功的一部音樂劇。自2015年首演以來,《漢密爾頓》從外百老匯殺到百老匯,叫好又叫座。不僅得到評論界一邊倒熱捧,各大獎項拿到手軟,一舉將次年11座託尼獎收入囊中,更創下了美國音樂劇的票房記錄,在美國各地以及全球巡演場場爆滿,售價幾百美元的門票甚至得提前幾個月預定。
  • 百老匯終於搬線上!《漢密爾頓》迪斯尼+上演,在家也可看名劇!
    不過,迪斯尼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為了讓全球受疫情影響無處可去的人民增添居家的文娛趣味性,迪斯尼不惜砸下血本,以7500萬美元天價獲得著名經典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的獨家發行權,並已於7月3日美國獨立日這天在線上流媒體平臺迪斯尼+正式發布!
  • 迪士尼將把音樂劇「漢密爾頓」拍成電影
    《漢密爾頓》演出劇照時光網訊知名音樂劇《漢密爾頓》主演、編劇和原創詞曲林-曼努爾·米蘭達在其社交媒體宣布,迪士尼將製作此劇的電影版本,百老匯原班人馬全回歸,2021年10月15日上映。與大銀幕常見的音樂劇翻拍電影不同,《漢密爾頓》電影將使用原班主演在紐約理察·羅傑斯劇院(即該劇百老匯上演的所在地)舞臺上表演的影像素材,對其影視化。《漢密爾頓:一部美國音樂劇》(Hamilton: An American Musical),是一部關於美國開國元勳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音樂劇,由林-曼努爾·米蘭達編劇、作曲及填詞。
  • 音樂劇《漢密爾頓》:從維思大學走出的百老匯奇蹟
    7月3日,由維思2002屆校友Lin-Manuel Miranda主創的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Hamilton)》的官方攝影版本在迪士尼旗下的流媒體平臺Disney+上線,在全世界再次掀起了「漢密爾頓熱」。 這個講述美國建國國父之一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故事的音樂劇《漢密爾頓》火到什麼程度?
  • 迪士尼將把音樂劇"漢密爾頓"拍成電影
    時光網訊 知名音樂劇《漢密爾頓》主演、編劇和原創詞曲林-曼努爾·米蘭達在其社交媒體宣布,迪士尼將製作此劇的電影版本,百老匯原班人馬全回歸,2021年10月15日上映。  與大銀幕常見的音樂劇翻拍電影不同,《漢密爾頓》電影將使用原班主演在紐約理察·羅傑斯劇院(即該劇百老匯上演的所在地)舞臺上表演的影像素材,對其影視化。
  • 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大電影無法角逐奧斯卡
    不過,近日上線迪士尼+流媒體的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大電影卻因為類型限制而無法角逐奧斯卡。《漢密爾頓》大電影名義上是電影規格,但實際是官攝現場,而根據奧斯卡的評選規則,舞臺作品錄製不在參選範圍內。所以,《漢密爾頓》大電影無緣明年的奧斯卡頒獎禮。
  • 《漢密爾頓》登陸迪斯尼的劃時代意義
    歌舞劇《漢密爾頓》上演伊始就成為現象級的劇目,它揉和了多種元素,把一位被大多數美國人所遺忘的開國元勳漢密爾頓——華盛頓的左膀右臂,美國財政金融的奠基人,維護憲法的《聯邦黨人文集》的主要撰寫者——的事跡搬上了百老匯的大舞臺,同時又融入最流行的畫風,用說唱來演繹漢密爾頓與傑斐遜的內閣辯論,用嘻哈來吟唱英國遠徵軍登陸時北美民兵的慌亂與堅忍。
  • 線上「救國」的《漢密爾頓》,也成就了Disney+的「年度盛事」?
    2015年首演以來首次正式線上播放、原劇組解散前最後一次演出的官方拍攝、全片時長共160分鐘……作為近年來全球最為火爆的音樂劇之一,《漢密爾頓》的上線給到了市場足夠多的期待值。而為了拿下這一重磅佳作,迪士尼更是不惜花費重金,以7500萬美元天價得到了獨家發行權。
  • 來看看迪士尼工作人員如何看待《漢密爾頓》
    雖然這類電影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卡門2008年出品的《租金:百老匯現場拍攝》),但高管們表示,觀眾們將看到更多此類電影。由於百老匯流感大流行,百老匯將在今年餘下的時間裡繼續關閉,他們預計,電影舞臺製作將幫助該行業重新站穩腳跟——這些電影不與現場劇場競爭,而是作為《寵兒》和《新秀》的伴奏而存在。
  • 【票·資訊】法國雜誌《電影手冊》被影迷收購|迪士尼將把音樂劇《漢密爾頓》拍成電影
    迪士尼將把音樂劇"漢密爾頓"拍成電影知名音樂劇《漢密爾頓》主演、編劇和原創詞曲林-曼努爾·米蘭達在其社交媒體宣布,迪士尼將製作此劇的電影版本,百老匯原班人馬全回歸,2021年10月15日上映。與大銀幕常見的音樂劇翻拍電影不同,《漢密爾頓》電影將使用原班主演在紐約理察·羅傑斯劇院(即該劇百老匯上演的所在地)舞臺上表演的影像素材,對其影視化。
  • 《漢密爾頓》旋風來襲被嘻哈的宏大敘事
    音樂劇《漢密爾頓》劇照◎周黎明7月3日,音樂劇《漢密爾頓》在迪士尼的流媒體平臺上線。很快,它心照不宣地出現在國內的網絡平臺上,及時滿足了音樂劇愛好者的渴望。這版《漢密爾頓》的命運陰差陽錯地受到了新冠疫情的牽制和擺布。原本迪士尼打算先做院線發行,而且是當作重點項目來推。
  • 《漢密爾頓》旋風來襲 被嘻哈的宏大敘事
    ◎周黎明  7月3日,音樂劇《漢密爾頓》在迪士尼的流媒體平臺上線。很快,它心照不宣地出現在國內的網絡平臺上,及時滿足了音樂劇愛好者的渴望。  這版《漢密爾頓》的命運陰差陽錯地受到了新冠疫情的牽制和擺布。原本迪士尼打算先做院線發行,而且是當作重點項目來推。全球最大的電影公司花費7500萬美元買下它絕對不可能只是為了充數,這筆錢雖然不足以製作一部漫威大電影,但拍攝一部中等規模故事片綽綽有餘。  沒錯,《漢密爾頓》不是純粹的故事片,而是舞臺表演的紀錄。咱們中國剛好有一個精確的標籤,叫做「舞臺藝術片」。
  • 2017年紐約百老匯票房創紀錄 熱門演出票價高企惹來爭議不斷
    作者 |  徐璐明來源 |  文匯報2017年的這最後一周內,共有32部劇目在百老匯上演,而去年同期上演的劇目為33部。在上演劇目減少的情況下,票房依然取得傲人的成績,這得歸功於近兩年出現的「現象級」音樂劇。《漢密爾頓》《你好,多莉!》《致埃文·漢森》等一系列「爆款」的推出,讓百老匯「一票難求」。火爆的市場需求直接導致了票價飆升。
  • 《漢密爾頓》「上線」豆瓣評分9.7,大家都「心照不宣」地看到了
    7月3日,音樂劇《漢密爾頓》在迪士尼的流媒體平臺上線。很快,它心照不宣地出現在國內的網絡平臺上,及時滿足了音樂劇愛好者的渴望。這版《漢密爾頓》的命運陰差陽錯地受到了新冠疫情的牽制和擺布。原本迪士尼打算先做院線發行,而且是當作重點項目來推。
  • 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Hamilton)電影版||AspirationAndAction
    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Hamilton)影像版於獨立日周末在Disney+頻道播放,最初的幾場戲會把你拉回到兩個不同的時期。The people onstage, in their breeches and brass-buttoned coats, belong to the New York of 1776.
  • 百老匯「神作」《漢密爾頓》:我們這一代最好的音樂劇
    46首歌,不給觀眾喘息時間  現年40歲的米蘭達成長於上世紀90年代,那是美國嘻哈音樂的一個黃金時期,他創作的《漢密爾頓》中有爵士、靈魂樂、R&B,以及傳統百老匯音樂劇曲目,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嘻哈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