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哈密瓜讓樂東佛羅鎮福塘村村民過上好日子

2020-12-27 人民網

原標題:笑哈哈 甜蜜蜜 頂呱呱

金秋9月,樂東黎族自治縣大地一派生機勃勃。在該縣佛羅鎮福塘村的田洋上,村民陳運國正與工人在地裡忙碌,搭棚、施肥、播種……為新一輪哈密瓜種植做準備。

近日,海南日報記者沿海榆西線驅車至佛羅鎮,道路兩旁的白色瓜棚延綿至遠處的龍沐灣畔,許多農民正在田地裡栽種哈密瓜苗。經過20多年發展,哈密瓜逐漸成為樂東的特色農業產業,農戶用汗水和智慧澆灌出哈密瓜一樣的甜蜜生活。

「別看我們這都是沙土地,但種出來的哈密瓜鮮甜多汁,這土地金貴著呢。」說起哈密瓜種植,陳運國語氣裡滿滿的自豪。可在上世紀90年代,要在沙土地裡種出沉甸甸的哈密瓜,佛羅鎮的百姓想都不敢想。

「佛羅靠海,土地沙化貧瘠,降水又少,老百姓大多靠出海捕魚,閒暇時種些瓜果維持生計。」福塘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方才和說,1992年前後,有外地農戶來佛羅鎮租地種哈密瓜,也是從那時起,村民們發現哈密瓜產業蘊藏的財富。「那年,客商種植的哈密瓜收購價每斤2.5元,而我種植的西瓜每斤收購價才8分錢。」方才和說。

這樣的效益,讓方才和對哈密瓜心動了。1995年,他與同村的陳奇夏、蔡福亮3人合種了6畝哈密瓜,當年每人就收穫了1.8萬元。哈密瓜可觀的效益,極大地提高了當地農民的積極性,種植面積逐年增加。而今,該村有近400戶農戶種植哈密瓜,種植面積達4000餘畝。

外來品種哈密瓜「落戶」福塘村也並非一帆風順,不久後便出現「水土不服」。「露天種植容易產生病蟲害,結果率低,要是碰到颱風,農民半年的心血就全毀了。」方才和說。

「種植不難,但技術難掌握觀念難改,」在陳運國看來,每次種植技術和觀念的變革,都給佛羅鎮百姓帶來了收入上的突破。2003年,佛羅鎮種植戶自發組織到山東省壽光考察瓜菜種植,受到當地大棚保暖技術的啟發,回來後便開始普及大棚種植,後來又引進滴灌、水肥一體化等先進技術,讓哈密瓜的抗病蟲性提高、掛果率上升,畝產達到6000斤,佛羅鎮的哈密瓜產業年產值也達到了1億元。

產業發展壯大還為貧困戶打開了脫貧致富的門,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合作模式,助力當地貧困戶摘下「貧困帽」。「近年來通過推薦優質品種、提供技術指導,帶動村民種哈密瓜1000畝以上,66名貧困戶實現脫貧。」福塘村樂東裕翔密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東雷介紹,合作社採取「統一供應瓜苗、提供技術指導、最低保護價收購、統一擔保,引導農戶分戶種植」的方式,有效化解了貧困戶種植哈密瓜面臨的風險。

以哈密瓜為代表,近年來,樂東堅持推進農業品牌化、無害化、標準化、規模化、效益化建設,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出樂東熱帶高效特色農業「王牌」。數據顯示,2019年,該縣實現農業生產總值77.55億元,佔全縣生產總值的53.72%。其中南繁制種面積11萬畝,冬季瓜菜種植面積40萬畝,產量58萬噸,85%冬季瓜菜銷往島外。

如今的福塘村,一排排小洋樓拔地而起,家門口停靠著小汽車,小小哈密瓜讓村民們過上了火紅的生活。

(責編:潘惠文、席秀琴)

相關焦點

  • 我們村名有名堂|樂東白沙村:白沙怎麼跑樂東去了
    記者 張宏波 攝如果要去白沙黎族自治縣,打開地圖,搜索白沙,需要注意,因為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定位到了樂東白沙村。從環島高鐵樂東尖峰站出發,驅車近10公裡,路過一片又一片的哈密瓜種植基地,就來到了白沙村。順著村子裡的主路向前,村道兩旁儘是一棟棟的小洋樓和庭院,沒有喧囂和吵鬧,安靜又清新。
  • 哈密瓜甜了 好日子來了
    湖北省漢川市西江鄉全勝村哈密瓜大棚裡,村民肖五美正忙得熱火朝天,這些年,他種植的哈密瓜已銷往全國多個省份。「採摘季能賺兩萬元,全年下來收入好幾萬呢。」2015年,肖五美的兒子患有白血病,一家人生活陷入困頓,成為漢川市人武部的掛鈎扶貧對象後,肖五美家裡才開啟了新生活。西江鄉全勝村距市區較遠,自然條件並不優越。
  • 河北邢臺任澤區王村村民張建榮:日子像哈密瓜一樣甜
    9月22日,邢臺市任澤區王村村民張建榮種植管理的哈密瓜,清脆多汁甜度高。她說,現在的日子就像哈密瓜一樣甜! 河北日報記者邢雲攝9月22日,邢臺市任澤區盛世農業專業種植合作社種植基地熱鬧非凡,數百位群眾共享豐收喜悅。
  • 2017年最新最全樂東黎族自治縣簡介+景點項目
    掌上樂東關注《掌上樂東》微信,我們為你提供:免費話費、開獎信息、海氣購票信息、樂東天氣,報考大學、樂東商家打折信息等。不要錯過哦。下面是樂東這幾年的項目,由於篇幅的原因,詳細項目介紹我們將會在掌上樂東公眾號陸續放出來給大家。2. 樂東第一人民醫院
  • 茂名「本土版」哈密瓜在公館種植成功
    橫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梁權貴鼓勵貧困戶通過種植哈密瓜脫貧增收。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丘立賀攝茂名人經常吃哈密瓜,但是真正見過哈密瓜是怎麼生長的人不多。記者在同健生態旅遊開發專業合作社哈密瓜種植大棚看到,碧綠的瓜藤上掛滿了一個個金燦燦的哈密瓜,村民們正忙著整理瓜藤、採摘哈密瓜,一派繁忙的景象。合作社的技術員摘了一個哈密瓜給記者品嘗,味道非常清甜,品質甚至超過市面上外地運來的哈密瓜。「我們種出的哈密瓜不但甜脆,還沒有青草味,吃後喉嚨也沒有不適感。」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七)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七)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2020-10-09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樂東兩兄弟偷電線賣廢品?盜竊,銷贓一個也別想逃!
    2020年9月,在總隊(籌備組)行動小組的大力支持下,樂東支隊通過強化經營研判,深挖犯罪線索,成功偵破18起入室盜竊電線、銷贓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3人,維護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獲得當地黨委政府和群眾一致好評。
  • 吐魯番秋季哈密瓜迎來豐收
    圖文/記者:李媚實習記者:鄭團長金秋十月,瓜果飄香,吐魯番迎來了秋季哈密瓜豐收季。一個個成熟的哈密瓜被瓜農採摘下來,銷往全國各地,讓人們第一時間品嘗到這份甜蜜。10月4日,鄯善縣魯克沁鎮木卡姆村的哈密瓜地裡一派豐收的景象。農民們正忙著將新鮮的哈密瓜採摘、打包、裝車。村民王慶賀種植了300畝哈密瓜,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與吐魯番皇家瓜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採用訂單種植模式,規範種植標準,既能促進哈密瓜新品種、新技術示範推廣,又能保證有穩定的收入。
  • 樂東環境優美、生態優良,社會治安和營商環境不斷改善
    武昊 攝易建陽九曲迴環的昌化江穿城而過,碧綠的江水靜靜流淌,兩岸的三角梅、紫荊花迎著冬日的暖陽盡情綻放,散發出陣陣清香。傍晚或清晨,沿江兩岸步行道上,隨處可見散步休閒的市民遊客。為民營企業排憂解難,協調電力部門為66家火龍果種植企業下調電價32%,落實2020年出臺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減稅降費1.32億元。今年樂東先後召開了兩次大型招商籤約項目對接座談會,專題研究推進項目落地工作部署。易鵬提出按照「綠燈、黃燈、紅燈」三個等級,釐清未落地開工項目類別,分類推進。
  • 傳承老手藝過上好日子
    瓦房上炊煙嫋嫋,瓦房內熱火朝天。8月21日,記者來到位於樂安縣增田鎮帶陂村村頭的帶陂金牛傳統米粉廠。進門後,看到灶臺上正在燒水,鄒小平蹲在石臼旁用木棍攪動著石臼裡翻滾的米糰。「過去,帶陂村家家戶戶做米粉,村裡人都靠這個養家餬口。」
  • 新春走基層|放下酒杯 種上花椒 「周酒罐」過上了好日子
    這片花椒樹共有16畝,是永川區來蘇鎮關門山村荊竹灣小組村民周華清種植的。俗話說「成家立業」,今年64歲的周華清早已成家,還生育了兩個女兒,但他的「立業」,卻是近兩年的事。過去40餘年裡,周華清嗜酒如命,窮得叮噹響,村裡人都笑稱他為「周酒罐」。
  • 百名記者進百村|大英縣玉峰鎮鬥笠村:走出脫貧新路子 村民過上好日子
    村名片大英縣玉峰鎮鬥笠村距玉峰場鎮4公裡,由原鬥笠村與紅苗子村合併而成,全村幅員面積3.1平方公裡,共有村民548戶1936人。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鬥笠村村內建有紅苗子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玉鑫麗景產聯式專業合作社、大英縣鑫鬥笠家庭農場,引進大英縣綠鼎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規模種植脆紅李600畝,建有百香果觀光園。
  • 災情 瓊海700多畝蓮霧受災,昌江260畝哈密瓜遭嚴重破壞!
    瓊海市大路鎮嶺腳村委會綿長村 村民 陳霞:嗯,自己都給果子套了很多袋子了,一萬多兩萬個袋子,現在蓮霧價錢很好的,八塊到十塊錢一斤 。陳霞說,這十畝蓮霧樹是她三年前種下的,這次是第一次結果,原本再過二十幾天就可以賣果掙錢了,現在全都打了水漂。
  • 哈密瓜的種植技術,想要哈密瓜長得好,還要加強各方面的管理
    哈密瓜是人們非常喜歡的瓜果之一,而且它還有一個非常厲害的名字叫做瓜中之王。這種瓜的果子形狀一般都是圓形或者是橢圓形,果實的表面比較平滑,但是有一些溝紋,吃起來的感覺非常的特別。首先是對溫度的管理,一般我們在春天培育幼苗的時候要增加一些保溫和增溫的設備,在苗床上比較多使用的是一些薄膜,或者是在地面上加一些加溫設施。我們一般採用的是兩個高兩個低的方法來進行管理,意思就是在它們出苗以前。培育幼苗床的溫度白天要保持在30度到32度,晚上的溫度要保持在18到22度,這樣可以促進它們整齊的發芽。
  • 女村支書牽線,貧困戶過上了好日子,特意打電話...
    「這是村民和貧困戶們都特別關心的一件大事,應該先讓大家從基礎設施上感受到新村支兩委的不一樣,從而贏得村民的信任,更好地開展扶貧工作。」12月14日,在茶山村村部,52歲的李桂香告訴今日女報/鳳網記者,她對這條路的不便也深有體會。她的一位親戚有一年開車來村裡給她拜年時,被堵了兩小時;第二年,李桂香只好請愛人騎摩託車去白沙村接親戚;第三年,親戚乾脆不來拜年了。
  • 我們村名有名堂|樂東大炮村:霸氣村名裡的自然變遷
    樂東小夥小羊在抖音上曬出了自己的身份證,住址一欄裡,「大炮村」三個字是許多網友關注的焦點。  「大炮村,好霸氣的名字啊!」「是因為村裡有大炮,所以叫大炮村嗎......」大炮村的名字讓許多網友感覺「神奇」。實際上,位於樂東大安鎮的大炮村是一座黎族村莊,很久以前,大炮村有一大片白土沙,群眾平整後在此生產,在黎語中,「大炮」意為「沙田」,大炮村因此得名。
  • 遼寧衛視對《過上好日子》首映進行報導
    8月20日晚8點,遼寧衛視公共頻道《第一現場》欄目在黃金檔對由遼寧省供電公司宣傳部和錦州供電公司聯合出品的《過上好日子》進行了報導。在影片《過上好日子》中,將該公司六年來駐村扶貧工作付出的艱辛汗水,克服的重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