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凡
網上看到一則視頻,著實嚇了我一跳:
一個還沒有窗臺高的熊孩子,居然當著父母的面,試圖爬上窗戶要跳樓!而旁邊的家長卻一邊看著發笑,一邊覺得好玩拍下了這個視頻。
原來,這個男孩在家裡犯了錯誤後被爸爸媽媽訓斥,他很不服氣,竟然直衝陽臺,爬上窗臺,揚言要「跳樓」。
可是他一陣努力後卻發現自己怎麼也爬不上去,就讓在一旁的爸爸把自己抱上去。站在旁邊的父母竟然忍不住笑了起來。
可能孩子父母心裡知道孩子個子不夠高,夠不到窗臺,所以剛開始才沒有去阻止,反而將孩子的行為當成個笑話去對待。
但是我們家長應該明白,孩子這樣的行為是非常危險的,如果家長不及早加以糾正和引導,將來恐怕會後患無窮......
01.要從小教育孩子懂得敬畏生命
這個視頻的下面,很多家長都紛紛留言,稱孩子這麼小,就有這種想法,太恐怖了!家人還笑?真的要重視了,不然有你哭的那天......
當孩子發生這樣的行為時,家長不要只把它當成一個笑話,不能只是像視頻中的父母那樣,告訴孩子「這個地方可冷了」,而是要告訴孩子,任何時候都不可以拿生命安全開玩笑。
家長要適時地給孩子進行一場生命教育及死亡教育。讓孩子從小就明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不會重來。要讓孩子對生命懷有敬畏之心,不能把死亡當成威脅父母的籌碼。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太小,死亡是個非常遙遠的話題,沒必要讓孩子過早的接觸。但是兒童心理學家認為, 幼兒在2到3歲時,已經對死亡有了模糊認識, 5到6歲時,就已經能夠理解死亡的概念。
白巖松在圓桌會議上說:
「中國人討論死亡的時候簡直就是小學生,因為中國從來沒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因為我國比較忌諱死亡這個話題,所以,家長很少對孩子提及死亡相關的話題。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發現,社會上經常出現一些孩子自殺、自殘和傷害他人的事件。
其根源就在於這些孩子對生命沒有敬畏之心,只有讓孩子正確地認識死亡,了解死亡,才能夠正確地對待死亡。因此,對孩子進行生命和死亡的教育刻不容緩!
家長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死亡教育,可以讓孩子理解生命的珍貴和價值,更加熱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懂得感恩,增強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的抗挫折能力。
02.缺乏死亡教育的孩子會變得漠視生命
缺失死亡教育的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很容易產生自殘、自殺、或傷害他人的想法。由於從小缺少正確的教育和引導,缺乏對生命足夠的敬畏感,有的孩子甚至還把死亡當成了自己對付家人和社會的籌碼。
前幾天鬧得沸沸揚揚的安徽望江縣17歲高中女生投河自殺事件,不僅讓一個花季少女自己失去了生命,也把對她施救的警察推到了風口浪尖。
孩子投河自殺,不僅讓她的家人傷心欲絕,還讓那些好心救助她的人受到了牽連......
其實最好的救援就是讓孩子從小懂得珍愛自己的生命,面對挫折不會輕言放棄。而孩子之所以會對生命的漠視,對世界的心灰意冷,根源在於沒有接受過科學的死亡教育。
所以,與其質疑警察施救的不到位,不如提前給孩子上一堂死亡教育課。讓孩子明白,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
在山東鄒城,一名15歲男孩在參加同學聚會後回家,開著母親的奔馳車撞死了一名女子,之後他竟公然逃逸。
後來男孩在自首時聲稱,自己認為開車就跟開卡丁車差不多......在他眼裡,一條鮮活生命似乎就像遊戲裡的升級打怪的怪物一樣,生死無足輕重。
缺乏生命教育的孩子除了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還會漠視他人的生命。這不僅對於他們自己家庭是一種傷害,也會成為社會公共安全的一種隱患。
如果不能從小對孩子進行科學正確的引導,孩子長大後只會變本加厲,對死亡產生錯誤的認知,表現出更多負面的行為。
中美精神病學術會議上專家指出,自殺已成為中國18歲以下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而且低齡化趨勢日漸嚴重。因此,對孩子進行生命和死亡教育刻不容緩!
03.怎樣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
對孩子的死亡教育必須從小抓起,當孩子提出與死亡有關的話題時,就是家長進行死亡教育的最好時機。對於本文開頭那個想要跳樓的男孩,家長就可以藉此機會給男孩上一堂死亡教育課。
1、家長要耐心認真地解答孩子關於死亡的問題。
如果家長一聽到有關死亡的問題就表現得很忌諱,或者顯得煩躁和厭惡,不讓小孩子亂說,這不但不能阻止孩子去瞎想,還會讓孩子感覺到,大人也非常害怕死亡,從而增加孩子的焦慮。
家長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死亡觀,只有自己戰勝對死亡的恐懼,才能夠耐心認真的給孩子解答關於死亡的問題,才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安全感。
有些家庭中,父母在吵架時經常會以死相脅,孩子看到後,也就學會了用死亡來威脅家長。所以要想讓孩子敬畏生命,家長必須要先做到。
2、告訴孩子,好好生活是對生命最大的尊敬。
我們平時養花養草,養貓養狗,當這些動植物枯萎和死亡的時候,家長就可以適時的給孩子講述,什麼是死亡?生命是怎麼一回事?等等問題。
當然,家長主要目的不是只給孩子灌輸一些死亡的概念,而是要讓孩子明白,我們雖然也會像小動物一樣最終走向死亡,但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要讓孩子明白,生命脆弱,每個人都會死亡,所以要更加珍惜生命。死亡會帶來悲傷,但我們更要度過一個更有意義的現在。
3、通過一些優秀的繪本解答孩子關於生死的問題。
家長還可以通過一些非常好的繪本故事,給孩子更靠譜的回答。下面這本鈴木繪本非常適合3-6歲的兒童閱讀。如果家長有需要,可以點擊下面連結直接進行購買。
繪本中的故事採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講述生命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讓孩子可以慢慢了解生命的起始和珍貴。
這是一本關於死亡教育的非常好的生命教育素材。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讀,有孩子不懂的地方家長還可以為孩子耐心解答。
總之,與孩子談論生死並不可怕,只要家長認真、耐心地對待,把握好教育的時機,不把死亡當成遊戲和玩笑,孩子才會更好的認識生命的珍貴與價值。父母的行為是孩子所有行為的參照物,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及早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才能避免孩子長大以後再做「傻事」。
結語:
李玫瑾教授認為,中國人最缺乏的就是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
孩子正處於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通過死亡教育可以讓孩子及早認識到生命的珍貴與價值,向孩子傳遞愛與勇氣,提高孩子將來在學習和生活中抗擊挫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