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服人的三個底層邏輯

2021-02-19 Spenser

作者 | 黃執中

來源 |  混沌大學(ID:hundun-university)

推薦人 | Spenser

有這麼一件事,我非常不同意,叫做「對事不對人」。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所經歷的、所見到的、所作出的每一件事,都是偏好與選擇的結果,也就是說說,我們所有的困惑都來自於人。

所以我一直很好奇一個主題:人是怎麼形成他的看法的?又是怎麼改變的?怎麼改變自己的看法,怎麼改變別人的看法?

這就是我們今天需要研究的話題,情緒與溝通。

我把說服他人的底層邏輯濃縮成為了三句話。

1. 沒有人喜歡被改變

很多人以為會了溝通、說服就跟有魔法一樣,對方就會覺得你講的都對。這是不可能的。

我被說服了,等於什麼?我被打敗了。

每個人腦中既有的看法、想法,已然存在的觀念或立場,都是無數他過去生活經驗當中的偏好與選擇的結果。

我選擇了相信我現在腦子裡相信的事情,我選擇了產生我現在腦子裡要產生理念的立場、價值觀。如果你改變我這一點,我就視為我的人在受到挑戰。

在《奇葩說》上打辯論時,我最常聽到的是:黃老師,你節目裡講的話好有道理,我平常也想過,可是沒辦法像你說的這麼清楚。

對這位觀眾而言,他不是被我說服的,那個看法是他早就有的,只是被我啟發了,想通了而已。他沒有被改變,是我說出了他心裡的話。Nice!

祝英臺陷阱

在溝通、說服時,要小心「祝英臺陷阱」。

祝英臺她老媽,要說服祝英臺嫁給馬文才。

如果她不斷跟祝英臺強調:貧賤夫妻百事哀,你還年輕不懂事,男人有錢很重要,所以女人不要老是相信真愛。你要信媽媽,媽媽看過的男人比你看過的多得多。

她每講一句話,祝英臺心中有一萬個吐槽。

媽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女兒腦中第一個想的就是反例:不會,你看村口的王大媽跟她的老公不是也很窮嗎?不是很開心嗎?

男人一定要有錢,女兒腦中第一個想:不對,誰說的,你看誰誰誰,不是也很窮嗎?最後就發財了。或者是沒有發財,不是也很開心嗎?因為他得道成仙了。

她既有的原則叫「我喜歡的是梁山伯」,而你現在告訴我的一切,都在說我的選擇和偏好是錯的,這不可接受。

你應該 VS 我需要

說教,讓人沒有選擇權。

最常見的是「你應該XX」。

春嬌和志明是一對情侶。快到情人節了,春嬌想,志明總該要有所表示吧,交往第一年,我們總應該去吃頓情人節大餐吧,總應該過浪漫一點的夜晚吧。

結果,志明很倒黴,要上班。他跟春嬌講,春嬌很生氣:你應該要為我想一想。志明也很生氣:你應該要體諒體諒我,誰想上班。

這就叫「你應該」,永遠容易讓人吵架。應該代表你不這麼做,你錯,道理就是這樣,對錯就是這樣分的。那我就沒有選擇了。

可是,如果把所有對話改成「我需要XX」,整個氣氛就會不一樣。

我們交往第一年遇到了情人節,我需要你能夠對我做一些浪漫的表示,我很需要能夠感受到你對我的重視。

志明要上班,沒辦法。我也不想上班,可是這樣我很為難,因為我知道你會生氣,這時候我很需要你的體諒。

「我需要」代表選擇權在你手上。你可以選擇滿足我或不滿足我,這是人最容易被說動的時候。

為什麼不 VS 為什麼要

問:你有抽菸的習慣?

答:有。

問:你為什麼不戒菸呢?

答:沒想過戒菸。

問:你為什麼不好好思考,要去戒菸呢?

答:沒想過。

問:難道不覺得健康很重要嗎?

答:戒菸好像沒跟健康連到一起。

問:難道不覺得抽菸會很讓人討厭嗎?

答:是別人討厭吧。

當問人家,你為什麼不這麼做的時候,等於在幫人家複習他不這麼做的理由。他是不可能因此改變的。

我如果問你,為什麼不戒酒,你可能會告訴我,因為工作需要,因為這是我自己的一點小嗜好。我再說,工作也不是一定要喝酒。這時候,我就在攻擊你的看法。你就必須要防衛,不斷強化你的駁論。

但是,如果把「為什麼不」變成「為什麼要」:

問:你這輩子有沒有想過戒酒這件事情?

答:有想過。

問:1到10,你想戒酒的念頭有多強?

答:6到7吧。

問:我非常驚訝,這相當高。一般喝酒的人都不是很在意這件事,我以為只有2到3呢,為什麼?

答:因為喝完酒之後斷片,完全想不起來前面一天發生過的事情。

問:喝酒斷片沒什麼了不起,這件事情會很嚴重嗎?我常常就有這種經歷。

答:會很出醜。

問:那是別人的想法,你管人家呢?

答:沒有,非常難堪的。

問:大家都在喝酒的時候,偶爾難堪,出個醜事這也是親和力,為什麼會對你造成困擾呢?

答:但是在很多同事面前,有這樣一個印象就會很討厭。

有趣的是,他本來是沒有要戒酒的,可是我問他想戒酒的理由是什麼時,他就會去捍衛那個理由,自我增強這個理由。人就是這麼有趣的生物。

2、沒有人喜歡不知情

一個人在不了解狀況的時候,很少會乖乖配合。

上了飛機,飛機不飛,說不好意思,因為航空管制,要稍待一會兒。這時候,如何降低執勤暴力呢?

我遇到過一個阿婆,遇到航空管制後非常不開心,罵空服員:

不飛就不要讓我們上飛機,在候機室還寬敞、舒服一點,現在縮在這小位置上,一小時不飛,兩小時不飛,所有人在這裡受罪,算什麼?

空服員:不好意思,您再等一下,現在航空管制。

阿婆:為什麼讓我們上飛機。

空服員:不好意思,航空管制,稍微等一下,馬上就會讓我們飛了。什麼馬上,一小時也叫馬上嗎?聽了好多次馬上了。

很常見的狀況,對不對。

後來,因為阿婆鬧得太兇,座艙長跑過來了,跟阿婆說,太太,跟你解釋一下狀況,是這樣的,我們所有飛機得排隊起飛。

「按照航空塔臺的規定,必須要登記了以後,才會列在排隊的序列裡頭,一輪到你就起飛。

現在因為不知道天氣什麼時候轉好,管制什麼時候結束,所以都在排隊等著。

如果我現在讓大家下了飛機,我們就會從排隊的名單上掉到最後一位。

所以,為了天氣一好,讓大家立刻起飛,我們會選擇讓大家在上面稍微等一下。現在如果你們要下去的話,就不會在排隊的名單裡了,可能會等更久。」

他講完之後,那位阿婆的情緒明顯變得不一樣,她依然不滿,可是不會憤怒。

最傻氣的、最可惜的對話叫做:「小姐,我跟你解釋一下,這叫規定。」你不需要知道為什麼,我也不打算跟你解釋為什麼,我只告訴你結果。但這沒用,只會讓人更生氣。

每個人都想知道理由。告訴別人理由,是最簡單的說服方式。

3、所有人都希望有退路

「沒關係,你隨時可以反悔」,也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句話。

你買一樣東西,我告訴你,不滿意隨時可以退款,你會更容易下決定。

如果我告訴你,不,貨物一出,錢只要到了我手裡,概不退還。你倒也不一定會翻臉,但決定要不要買的時候,會想了又想,想了又想。

對約會這件事,女生最大的困擾是怕一旦答應了,中途就不能反悔,非常有壓力。所以基本上就會傾向於一開始就不講yes。除非百分百確定你很適合。

可是哪一個人在接觸前可以百分百確定?因此男生會錯過很多機會。

臺灣有位約會達人,跟女孩講:我們約在地鐵上,如果見面後你覺得我還ok,就繼續坐兩三站,到那邊的餐廳去吃飯;中間只要不滿意,你立刻就在地鐵站下車。當然,我也可以。

這樣,女孩答應的機會非常大,因為對她而言,幾乎沒損失。讓人家有退路,反而充滿高度說服力。

中國人其實不太擅長談論情緒,對情緒最棒的讚頌反而是沒有情緒,比如「波瀾不驚」、「城府極深」等等,都是形容不表露情緒。

但當我們在溝通的時候,情緒的效果卻是極佳的。因為,大多數人的偏好與決定,都不是由道理來決定的,而是由情緒決定的。

比如你看《奇葩說》時,認為這個人口才好,能說動人,那個被說「動」的,是情緒,而不是道理。

對於溝通來說,最麻煩的不是負面情緒,是混亂的情緒。

微博上常常有女生來問:我跟男朋友相處很久了,他居然還會下載小黃片。這讓我很生氣,吵了幾次都還是這樣。男生都是這樣嗎?

你好生氣,你氣什麼?

氣小黃片呢,還是氣這個事情?整個攪在一起,不對。你氣可以分成很多細節。

首先有一種可能,你覺得被忽略了。

我們可以檢查一下是不是這樣。溝通的時候,要的是檢查,不是大膽的推測。

你男朋友專心打電動不理你,你會不會生氣?如果會生氣,你把他看小黃片時你的感覺,和剛才這種感覺對比一下,一樣不一樣?

如果一樣,就代表你氣的,或者你真實的反彈確實是我被忽略了。而小黃片不是重點。

這樣的話,就幫你對焦。如果你不學會對焦,今天因為他看小黃片跟他分手,找了下一個男朋友愛打電玩,不是一樣嗎?再找下一個,喜歡集郵,也是被忽略,還是不理你。

如果不是被忽略,那麼還有第二種,你覺得被拋棄。他看別的女生,是在嫌棄我。

可以測試,你跟男朋友吵架,他說咱們過不下去了,那時你的感覺一不一樣?如果一樣,代表你是怕自己被拋棄。

如果還不一樣,可以再比。還有一種原因,是覺得男朋友不聽話。叫你不要看,你還看。

那麼,你有沒有讓男朋友倒垃圾,他沒去倒?有。那時候會不會生氣?會。感覺一樣不一樣?如果一樣,代表你主要情緒的點在於他不聽話。

可能一般人不會這麼仔細地把它拆解,只說他看小黃片,我很生氣。把一個混亂的、憤怒的集合丟出去。其實不是這樣的。大多數的問題,要對焦之後才能解決。

所以,什麼是問題呢?

問題就是期待和現實的落差

世界上沒有一個東西叫做問題。

現實在這裡,期待上升了,問題就產生了。

所以什麼叫解決問題?一種就是提升現實,滿足期待;第二種就是降低期待,滿足現實。

比如一個女孩說,兩個男孩我不知道怎麼選。那位跟我相交5年的男朋友,怎麼不能夠像人家那樣有錢呢?那個有錢的相親對象,為什麼不早點遇到,有足夠感情基礎呢?

她的期待是什麼?那是一個很貪婪的期待,期待最幸福。其實,你跟你男朋友之前有不愉快嗎?沒有。那很好啊。

可能那個相親對象真的很棒,但關你什麼事呢?你為什麼要成為世界上幸福的人呢?你這個人怎麼那麼自戀呢?

你眼中的問題,就是別人眼中的解決方案

男朋友回家一直打電動,這個問題很麻煩,我要怎麼解決?

這不是問題,這是你男朋友的解決方案,解決跟你見面沒話說的方案。很有趣。

一個人幹嗎抽菸?抽菸對身體不好。這不是煙,這是解決方案,解決我另外一個問題的方案——無聊。

一個學生翹課,是個很嚴重的問題,這是這個男孩所想到的解決方案——解決在學校裡被欺負。

所有你眼中見到的問題,都是那個人想了半天的解決方案。只有你覺得是問題而已。

這就是苦口婆心跟他談事情但效果不佳的原因。你拿走了這個解決方案,他必須要去直面真正的問題,會太痛苦。

這個問題可以是誰的

一個地產業務員問我:顧客常常不信任我,讓我覺得很困擾,我要怎麼樣博取他們的信任?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我會習慣地問一件事:客戶不信任你,這是誰的問題?

當然是你的問題?未必。客戶不信任你,這個問題,可以是客戶的。

你可以去跟他講:

趙先生,跟您溝通一下,在跟您服務的過程當中,我發覺您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你不信任我。你知道這樣對你而言,造成很大的傷害。

由於你不信任我,所以我每次不管是溝通也好,還是對你提出方案也好,都要付出更多的代價、時間成本。

所以,您可能要想辦法解決一下您不信任我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很嚴重,您會讓我沒有辦法給您提供最專業的服務。所以趙先生,您看我們怎麼樣配合一下?

可不可以用別的方法思考這件事情,不是我的問題。這裡指的不是道德責任,是講這個問題可以是屬於誰的。

還可以是公司的:

老闆,不好意思,我給您報告一下,我覺得我們公司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我作為某某房屋的中介,出去的時候,普遍得不到客戶的信任。

我覺得我們公司在這方面的宣導上,或者是形象建立上,遇到很大的問題。所以看看公司是不是要解決一下這個問題。

如果我們設定問題只是一個人的,那解決方法也就只有一種。如果能夠想出這個問題可以是不同人的,那麼解決方法就不止一種。

正確描述一個問題

主動性

有些人講故事,叫做「事情掉在我頭上」,我是那個被動遭遇的人。

- 你上個周末怎麼了?

- 沒怎麼啊,上個周末幾個朋友約我出去玩嘛,晚上大家一起去喝個小酒啊,回來的時候,太晚了,就被我老婆罵了一頓。

簡單講完。朋友找我,大家玩,回來晚,我被罵。

而成熟的人在這個故事裡是主動的:

上個禮拜有幾個同學,我就覺得好久不見了,大家難得嘛,我意思是一起出去玩,大家去喝喝小酒,我也覺得很好。後來看了一下,時間快到了,好像要回家了。

可是,我那個時候就想,難得大家聚在一起,今天這個機會這麼難得,現在走太掃興了。於是呢,我就想算了,管它呢,就一起喝得比較晚。回到家,果然被老婆罵了一頓。

這一切是我選擇的結果,就像前面講的,其實都是我的偏好和選擇。

互動性

你的老婆是有想法的,你的朋友是有想法的,每一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想法,而你是能夠理解、知道,並進一步陳述出來的。

探索性

《白雪公主》大家都聽過。可是這個故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對白雪公主而言,這不是她的國家,一切關注讚美都來自於王子對她的愛,來自她的美貌。

所以她常常會在鏡子前檢查,有沒有多一根皺紋或白髮,也會好奇有沒有更年輕漂亮的姑娘?直到有一天她忍不住問,鏡子啊鏡子,誰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這不就是《白雪公主》裡王后的心理!她也是一個人嫁到這個國家的啊。

如果我一開始就講王后不是壞人,你們就開始抵抗了。可是驚訝可以讓你動搖原本的看法。

結語

我們都是生活在自己的故事裡,大家都有屬於你們戀愛的故事、婚姻的故事,關於跟上司下屬之間恩怨情仇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你是某一個角色,你有你所謂面對的事情可能是一個在努力掙扎的,你可能是一個得意的,或者是嫉妒的人,你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故事。

我們雖然在談情緒溝通,但是我們可以看出看今天所聊的不是如何解決一件事情,而是如何接觸人。

對我而言,我喜歡接觸的是角色,人就是由幾個基本的維度溝通,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想成為的人,想做的事。

探索人們為什麼要有想法,怎樣改變想法,這是我這一輩子最好奇的領域,是我的need。

相關焦點

  • 三個挽回愛情的底層邏輯
    挽回愛情不順利可能有各種不同的理由,可歸根究底,還是沒有理清楚挽回的底層邏輯。是的,挽回有跡可循。當然不是指套路,一套方法永遠無法對應情況的千變萬化,但有些邏輯是相通的,並且往往是非常簡單的道理,只是人們習慣性地選擇了忽視。可能是懶,可能是貪心,可能當局者迷,可能想抄捷徑。
  • 《奇葩說》BBking黃執中:說服他人的底層邏輯之沒有人喜歡被改變
    從第5季的幾期視頻看,節目組期待的奇葩是在能煽情的同時還要有邏輯。事實上,當選手只有煽情而沒有邏輯的時候,臺下的觀眾並不會拿掌聲買帳的。相反,只有邏輯,沒能做到共情,觀眾也反應平平。這兩種情況也都意味著選手未能說服觀眾更改辯題持方。 那麼到底如何說服他人呢?我們一起聽聽《奇葩說》第三季BBking黃執中老師的精彩分享。
  • 關於組織文化的8個底層邏輯
    關於組織變革的8個底層思考關於組織架構的8個底層思考關於組織發展的8個底層邏輯關於組織能力建設的8個底層邏輯還是萬年老規矩,以下內容為個人主觀理解,非絕對的正確答案,請各位辯證閱讀。1、什麼是組織文化?
  • 演繹推理的底層運行邏輯
    在邏輯的運行裡,除了總結歸納,還有一種思維是演繹推理。演繹推理就是我們大腦會按照事情的發展,推導出一個結論。也就是說:演繹推理是我們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的底層邏輯,我得先用演繹推理的思維,把各項因素思考清楚,按邏輯推導清楚才能有後面的結論,結果和解決辦法。
  • 社交行為的底層邏輯:六億人的孤獨從何而來
    以微信為代表的熟人社交工具明明已經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為什麼越來越多人的精神世界活成了一座孤島?為什麼人要社交?六億社交產品用戶的孤獨感究竟來自哪裡?社交行為的驅動力是什麼?人為什麼會孤獨?要理清這些問題,就要搞清楚人為什麼要社交,驅動人社交的底層邏輯是什麼。相信本篇文章,會給讀者提供一種理解的思路。
  • 陸謙出賣發小林衝,其底層邏輯是什麼?
    陸謙出賣發小林衝,其底層邏輯是什麼?文/主任一起長大,從小在一起,生活形影不離,工作還在一個單位,彼此無話不談,這樣的關係我們稱為發小或者鐵兄弟。人生知己難求,像這種關係的兄弟就更加難求了。林衝的性格有點沉悶,不是特別愛說話,也不是特別喜歡主動和人交流。有什麼事情都悶在自己心裡,比如雖然他結婚了,林娘子很賢惠也很漂亮,但是兩人結婚三年了,卻一直沒有生寶寶。林衝和林娘子多次去拜佛求子,可肚子還是沒有動靜。對於已經三十五歲的林衝來說,這是他的心頭大事,像一個沉甸甸秤砣一樣壓在心頭,格外難受。林衝只有陸謙一個朋友,像這樣的心事,也只有找提前傾訴。
  • 好產品的5大底層邏輯
    這裡出現了3個關鍵詞:目標客戶、特定需求、解決方案。三、木製船是什麼產品?A木製船,是既有目標客戶,又有特定需求,又是解決方案的,三要素俱全。什麼樣的景區會買木製船呢?一定是想創造個性化用戶體驗,既要和周圍景區差異化競爭,同時又希望增加收入的中高端景區。
  • 粉絲瘋狂追星背後的底層心理邏輯
    可惜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每一個流量明星的粉絲都會犯這種錯誤,那就是引了眾怒,其實這也和粉絲圈子的底層邏輯有關。肖戰粉絲在舉報封停ao3後並沒有收手,而是轉而開始瘋狂的,不帶邏輯的攻擊圍觀群眾,先從和同人圈比較重合的劍網三粉絲開始,然後逐步擴大到肖戰粉絲大戰全網,就我所知的就有steam玩家、百度網盤用戶、假面騎士廚(沒錯,說的就是我)。
  • 研究了100個新銳品牌,我總結的3個底層邏輯
    消費品創業,底層核心邏輯究竟是什麼?  這2年,消費品創業的老闆越來越多,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品牌夢,很多老闆會找過來問我,如何做品牌營銷,GMV蹭蹭的漲。研究了100個天貓頭部品牌後,今天就從3個方面聊一聊,做好一個品牌的底層核心邏輯。  01  賽道非常重要  中國正在成為第一大消費市場,再加上「內循環為主體」,未來只會湧現越來越多的消費品創業機會。新品牌,賽道的選擇很重要,幾點建議。
  • 「人氣是人氣,業務是業務」,張雨綺一語揭開職場兩大底層邏輯
    這段話一曝光,可以說又為張雨綺圈粉不少,很多人評論說綺綺子活得就是通透,拎得清,知道什麼是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作為一個職場人,站在職場的角度來看,張雨綺說的話其實也正好揭開了職場的兩大底層邏輯。職場的兩大底層邏輯:良好的人際關係+過硬的業務能力在職場,張雨綺所說的人氣其實是人際關係,業務指的是業務能力,而張雨綺的那一段話,恰恰也揭開了職場的底層邏輯,那就是職場不單要講究人際關係,還要拼業務能力,只是靠人際關係在工作中是靠不住的,會讓人感到心虛,還要同時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才會在職場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 灰度認知社曹升:2B銷售的3個底層邏輯
    今天,我們要解析3個底層邏輯:第一,商家與客戶是什麼關係?第二,客戶決策的難度有多大?第三,2B企業如何找增量市場?一、商家與客戶是什麼關係?2B企業,我們聽到的都是商家在說:我們產品多麼好,技術多麼先進,市場有需求,所以客戶會買。這裡有一個底層邏輯:商家與客戶是什麼關係?
  • 灰度認知社曹升:灰度正念領導力的底層邏輯
    我們灰度正念給出三個顯化的標準,認知管理、精力管理和自我超越,這就是正念領導力的底層邏輯。1.灰度正念的定義(禪師曹升)灰度正念,是以自我覺知為核心,以念頭管理為手段,以心智模式為內容,追求個人卓越績效和人生巔峰體驗。灰度正念有一個體系、兩個目標、三個框架。
  • 江卓爾實例講述:什麼是顯卡挖礦的底層邏輯?
    02 顯卡挖礦投資的底層邏輯主持人:江總曾經預言說「大概率這輪牛市中,以太坊最高市值會超過比特幣」。你能否從底層的投資邏輯上分析一下,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判斷?你認為顯卡挖礦投資的底層邏輯是什麼?現實世界中的商業邏輯去掉有實物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合同+貨幣。提供合同自由以後,整個市場裡會有無數聰明人想去使用合同自由。因為個人和市場的理解不一樣,所以去市場尋找機會是很困難的。去分析這些的人往往偏理性,會把一些泡沫性或者看起來不靠譜的先剔除,但這些可能反而會形成一個熱點。這個時候,就像我剛才說的,應該去尋找一個標的,產生更多機會的盈利或福利。
  • 黃執中:學好「說服」是生活中最實用的技能
    面對眾人的提問、以及對「說服」一詞底層邏輯的誤解,黃執中籌備許久,開設了《說服力》課程,期待能夠通過這門課程幫助到更多在溝通上有困難的人。近日,黃執中在星辰教育旗下職業技能學習品牌趣課多的《超級說服力》免費分享課上,分享了「說服」的底層邏輯以及進階技巧。
  • 職業化的底層邏輯
    成年之後,有些人在繼續成長,20歲、30歲、40歲、50歲,一直在成長,而有的人不成長,不成長的人在內心深處就是侏儒。這其實是蠻讓人恐慌的一件事情:你是不是那個侏儒?你如果很多年沒有成長,可不就是侏儒呀!其實我思考組織這個事情,到今年為止,正好30年,我一直在成長,一直在努力去理解這個東西背後到底是什麼邏輯。我先用一張最簡單的圖來總結我認為最重要的模型。
  • 鍋圈食匯晉升「國民火鍋」,底層邏輯是什麼?
    鍋圈食匯晉升「國民火鍋」,底層邏輯是什麼?其中鍋圈食匯自2017年成立至今,不過短短三年,全國門店便已突破5000家,覆蓋15個省、3個直轄市,服務超1.3億家庭,一躍成為「國民火鍋」。懶熊火鍋亦發展迅速受資本青睞,在5月宣布完成數千萬人民幣融資,投資方為字節跳動。火鍋零售賽道備受矚目,其底層邏輯是什麼?
  • 九方學者筆談錄:美麗中國建設的底層邏輯
    6月以來的洪澇災害,疫情的蔓延,再加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六保」、「六穩」,脫貧攻堅的關鍵一年……這些都讓她越來越迫切意識到,美麗中國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而這一複雜系統建設的底層思維邏輯,就是複雜科學管理。
  • 張勇:海底撈的底層邏輯
    當然是想過上好日子啊。這樣邏輯就非常簡單,你過上了好日子,跟你幹的員工也想過好日子,那就大家一起來幹。你本來說改變命運的目標是想買一套房子,結果開個火鍋店沒多久,房子就買到了。但你又看到其他人沒房子住,還欠了一堆債,就要想辦法讓他們也買上房子。
  • 修心,永遠都是最原始的底層邏輯
    比如,有無常修、非樂修、無我修之劣三修,還有常修、樂修、我修之勝三修。再比如,佛教這個修字,最基本的就是戒、定、慧三個字,與這三個字對應的則是貪、嗔、痴三個字,也有說是貪、嗔、痴、慢四個字。再再比如,還有一個六度之說,哪六度呢?
  • 2021,品牌營銷的底層邏輯 ---中視智揚國際傳媒 謝華鋒
    各品牌主在設計品牌頂層設計戰略的同時,不要忽視品牌底層邏輯的重要性,畢竟真正做過營銷的人其實都清楚,品牌增值與效果轉化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任何側重其中一方的營銷都會出現"品效無力"的症狀。2021年,面對滿世界的大屏,面對滿手機的APP,面對滿眼的綜藝大劇,沒有哪家企業可以擁有無限的營銷資源,覆蓋所有媒體形式,讓不同的傳播活動共同創造統一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