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1392號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氣溫陡降,人流稀疏的街道邊,丘遠非坐在門臉不大的美髮店門口等待顧客。這間小店已開了幾年,不久前還由丘遠非夫婦一同打理,是一家三代8口人的收入來源。但今年9月,丘遠非的長子嘉豪確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媽媽林秀玲四處借錢,匆匆離開家門,陪同孩子前往廣州治療。花費數萬元熬過三期化療,孩子的病況仍未見明顯緩解,當醫生建議林秀玲著手準備骨髓移植手術時,她已欲哭無淚。
跨城「快遞」,父愛如山
清晨6點,天還未亮,惠東縣城丘遠非的小美髮店已經「哐啷啷」打開卷閘門。他在門外掛個小鎖,裹緊身上的外套,快步走向菜市場。「排骨這麼貴?瘦肉多少錢?」他左挑右選,買了最新鮮的青菜和豬肉,又挑了一根玉米,一條胡蘿蔔,趕緊往回走。
8點之前,飯菜必須做好裝入保溫飯盒,交由縣城跑長途車的司機。「老婆和兒子在廣州,我要保證他們在中午吃到熱飯熱菜。」丘遠非說,從惠東到廣州3個多小時,幫忙「快遞」飯菜的老鄉每次收60元。
不能和妻子一道陪兒子治療,丘遠非心情複雜。「惠東的美髮店不能關,否則就沒了收入。如果我也去廣州,就要增加一筆租房的費用,負擔太重。」丘遠非希望,打開飯盒的時候,妻兒能感受到他的愛。
罹患重疾的是丘遠非的長子嘉豪。今年9月,孩子被確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媽媽林秀玲帶著他來廣州求醫,化療期間的病童,對飲食有嚴格的要求,「不能重油,還要有營養。」林秀玲說,一家人實在沒有辦法,才想出每天託人從惠東縣送飯的辦法。林秀玲能從飯盒裡讀懂丈夫的心,「嘉豪做化療期間,沒什麼胃口,為了讓兒子能多吃一口,他每天天沒亮就起床,想盡辦法給他做合口味的飯菜,我看得懂也嘗得出。」
「兒子快看!今天是你最愛的瘦肉湯,爸爸專門在家裡給你做的,快來嘗一嘗……」不到中午,林秀玲已拿到跨城飯盒,她看著病床上面色蒼白、沒有食慾的兒子,柔聲細語地勸說。
聽到媽媽的話,嘉豪使足力氣坐起來,拿起手邊的勺子,舀起滿滿一勺湯慢慢往嘴巴裡送。「好喝!」他咧嘴露出笑容。林秀玲告訴記者,因為化療期間的藥物反應,嘉豪的胃口很差,但如果不吃東西,營養補充不到,又會影響療效,這讓她很是揪心。「好在爸爸的『溫暖飯堂』讓他有食慾,內心也得到了支持與安慰,才有更多的力量去戰勝病痛。」
一根魚刺,檢出重症
林秀玲從未想過一向健康的嘉豪會遭遇大病。她說,2020年9月中下旬,嘉豪剛上二年級,每天都是老人負責接送。「最小的孩子才8個月,所以我大部分時間在照顧小的。」她回憶說,有一晚家人吃了魚,飯後嘉豪就嚷著嗓子疼,他們都以為是魚刺卡了喉嚨,趕緊帶孩子去惠東縣人民醫院。醫生檢查了半天,魚刺沒有見到,卻發現嘉豪的扁桃體腫得十分厲害。「醫生問我,他晚上睡覺會不會打呼嚕,因為扁桃體腫大太厲害,擔心會堵著氣管……」林秀玲說,她這才想起最近一段時間確實聽到嘉豪晚上睡覺呼嚕打得很響,她還以為是孩子剛開學太累了。
醫生開了消炎藥,讓嘉豪回去按時吃看下效果。「過了幾天,孩子的脖子上開始長出一粒粒的淋巴結凸起,家裡老人說是上火了,給拔火罐下火,結果後來腿上也開始長。」林秀玲越來越覺得不對勁,帶著嘉豪去惠東縣中醫院驗血,驗血報告顯示,嘉豪很有可能患上了急性白血病。林秀玲被嚇壞了,她趕緊又把嘉豪帶去惠州市中醫院複查,結果仍是一樣。
「後來我們又去了惠州市中心醫院,做了骨穿,確診是髓系白血病。」林秀玲說,聽說廣州治療兒童白血病的經驗比較豐富,9月23日,夫妻倆帶著嘉豪來到廣州求醫,住進廣東省人民醫院惠福分院。
目前,嘉豪已經做完三期化療了,但林秀玲最擔心的是,前兩個療程嘉豪的化療效果不是很好,醫生將第三個療程的方案進行了調整,如果病情緩解不明顯,他們很有可能將面臨骨髓移植手術這個選擇。
眾籌克難,後續無繼
「這幾天孩子眼睛難受,醫生給我開了個處方藥,但是醫院裡沒有,我得自己出去藥店買。」12月4日早晨,廣州的氣溫很低,林秀玲安頓好嘉豪,一路小跑去附近藥店買藥。一家一家問過去,走了幾公裡,還是沒找到需要的眼藥水,林秀玲有點沮喪。「得回去了!出來太久,嘉豪有些事處理不了。」無功而返,林秀玲打算回去幫助嘉豪料理一下後再重新出來買。
自從嘉豪確診白血病至今,林秀玲就一直在四處借錢,他們還在網上發起了籌款,募到5萬元左右的善款。也幸虧有了這5萬元捐款,才支撐著嘉豪的治療沒有中斷。
「第一、二個療程在醫院一共花了6萬多元,醫保報銷比例一半左右。但我們需要經常去外面買一些自費藥,沒得報銷的。」林秀玲說,廣州的生活成本比惠東高很多,第三個療程目前醫院還沒有結費,她也不知道手頭上的餘錢夠不夠支付。
最令林秀玲擔憂的不是化療費用。她說,懸在自己頭上的一把劍,是第三期化療結束後效果仍然達不到預期,醫生已假設並建議那時,要著手準備骨髓移植手術。「骨髓移植至少要30萬元,是我們想都不敢想的數字。」林秀玲嘆道,嘉豪住院以後很難受也很無聊,他一直想讓爸爸買個平板電腦給他,「可是我們哪裡還有多餘的錢呢?現在只想能保住孩子的性命,讓他能好好地活下去。」
公益指引
●公益帳戶: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天天公益專項基金
●銀行帳號:44032601040006253
●開戶銀行:
中國農業銀行廣州遠洋賓館支行
注:捐款時請註明「新快報溫暖×號×××(受助者姓名)」, 如「新快報溫暖1392號丘嘉豪」。如需捐款收據,請在匯款時附註捐款收據回郵地址、聯繫人姓名及電話。請務必將銀行的轉帳回執傳真至新快報(傳真:020-85180284),逐日登報明細以傳真為準,分批公示以天天公益基金到帳為準。
■本版統籌:新快報記者 潘芝珍 ■本版採寫:新快報記者 嚴蓉 潘芝珍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