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日本一所商科大學二年級讀書,因為喜歡攝影,成了日本華媒《日本新華僑報》的實習攝影記者。說實話,在日本拍下過很多照片的我,還從來沒有拍攝過旅日華僑華人子女中文演講比賽活動的照片。12月2日,由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日本分公司與《人民日報海外版》日本月刊、《日本新華僑報》聯袂舉辦的「國航杯」2017旅日華僑華人子女中文演講大賽在東京池袋的勤勞福祉會館舉行。整個活動現場的熱烈情景,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激情滿懷地舉起相機,抓拍一個又一個鏡頭。
組委會為這次活動專門編輯、發行了《日本新華僑報•「國航杯」2017旅日華僑華人子女中文演講大賽特刊》,把參賽的140多名小同學的照片和講演稿都刊登在上面。我在現場看到,一位帶著眼鏡的小女孩,把這期《日本新華僑報》一頁一頁地打開,在上面仔細尋找自己的照片和講演稿!啊,找到了,那一瞬間,她睜著大大的眼睛讀著自己的文章,那份專注,煞是可愛!那一瞬間,我也把這個景象抓拍下來。我在想,《日本新華僑報》會不會從此走向新的華人讀者層?但我相信,這一瞬間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其實,這次組委會還為活動印製的宣傳冊。我注意到現場一位小男同學一直盯著宣傳冊封底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廣告在看,還不時地撫摸上面印製的飛機。我想,他可能還小,不知道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是中國唯一一個可以在機身上印製國旗的飛機。我抓拍住他翻看宣傳冊的鏡頭,猜想他內心中已經插上了祖國的國旗。
我拍到一位華人家長發表感言的鏡頭。他滿臉的喜悅,在現場告訴大家:「今天,我的兩個女兒俞繪琳、俞汐音都進入決賽,我心裡沒有比這個再高興的事情了。」全場立即給他送上熱烈的掌聲。他還在現場傳經送寶,說教孩子學中文的時候,一定要從漢語拼音教起,這一關是不能夠跨過的。許多家長再次用掌聲感謝她。
我還抓拍到學前及小學低年組4號上臺選手申海嵐獲得二等獎時哭鼻子的鏡頭。她在講演中有三到五秒的時間「卡殼」,獲獎時仍然糾結、後悔。或許,她的中文因此而獲得大幅提高。
此外,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日本分社社長馮力的致辭感染了我。他說:「我們一直關注網絡上對國航的評價。最近,我們每次在網絡上輸入『國航』這個關鍵詞的時候,首先跳出來的居然是『國航杯』中文演講大賽。看來,我們這次活動藉助網媒播出去了。」透過這番話,我感受到網絡傳播正能量的功能,自然要抓拍馮總一張。
評委們專注評選的照片,孩子們上臺講演的照片,他們獲得大獎的照片,還有中國旗袍日本總會靚麗的姐姐們的照片,都被我抓拍下來。每一次按下快門,我的內心都會激動地顫動一下。因為我知道,鏡頭在記錄著歷史,這些未來可能褪色的照片也將成為一種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