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中國情報人員曾秘密訊問澳籍華人關於澳大利亞調查中國幹涉澳內政的情況」——8日,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的「四角」欄目組和《時代報》《雪梨先驅晨報》同時發表報導,稱他們的聯合調查揭示了這一「秘密」。針對澳媒再次一蜂窩炒作「中國幹涉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8日重申,在國際關係中,中方一向堅決主張相互尊重彼此主權,互不幹涉內政。中國學者於鐳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澳媒現在重新熱炒這一話題,和5月的大選關係頗大。
澳媒8日報導中的三個主角分別是:今年1月因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犯罪活動被北京市安全局採取強制措施進行審查的澳大利亞籍人員楊軍(又名楊恆均)、2017年自我炒作「在中國出差期間被拘禁詢問」的雪梨科技大學教授馮崇義、澳大利亞媒體前記者約翰·加諾特。約翰·加諾特是澳大利亞著名經濟學家、前駐華大使羅斯·加諾特的兒子,但他近年來因撰寫反華報導而知名。今年2月,約翰·加諾特被華裔商人周澤榮狀告誹謗,被法院判決賠償周28萬澳元。據報導,約翰·加諾特2016年接受時任特恩布爾政府的秘密任務,和澳安全情報機構(ASIO)一起調查所謂的「中國幹涉」。
澳媒的報導稱,中國「針對澳居民的秘密訊問」是為了了解約翰·加諾特進行「中國幹涉」調查的情況。ABC引述馮崇義的話稱,他2017年在中國期間「被中國情報人員拘禁了好幾天,詢問關於加諾特的事」,「他們非常了解他,且毫不掩飾對他的憤怒」。馮崇義是澳永久居民,仍是中國國籍。據《環球時報》記者2017年從中國國家安全機關了解,中國公民馮崇義因涉嫌與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有可疑聯繫,國家安全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和《出入境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對其採取了不準出境措施,要求其配合調查。
澳媒重點關注的是「中國情報人員秘密訊問楊軍」。《雪梨先驅晨報》稱,楊軍擁有澳大利亞國籍,2008年和約翰·加諾特成為朋友。據加諾特稱,2018年的一天,楊軍在雪梨去見加諾特的路上「被中國情報人員截住」,訊問他「兩人之間的關係、加諾特正在做什麼工作等」。加諾特評論稱,這些訊問將「中國對澳大利亞主權的蔑視提升到了新的層面」。
澳媒的炒作也引起國際媒體注意。法新社8日稱,澳大利亞媒體的報導正值楊軍的妻子袁小靚呼籲澳政府施壓中國釋放楊軍,她稱對澳政府「感到失望」。澳大利亞國會情報委員會主席、自由黨議員哈斯蒂也「幫腔」稱,所有澳大利亞人都應為楊軍的獲釋而戰,「楊軍是澳公民,他被捕意味著我們所有人被捕」。
2016年起,澳大利亞媒體和政界大肆炒作「中國幹涉論」,特恩布爾政府要求情報機構進行調查。《雪梨先驅晨報》8日稱,澳情報機構的調查報告在2017年中完成,從未對外公開,但消息人士稱報告發現了「中國官員幹涉、影響澳內政的確鑿證據」,澳政府藉此推出外國影響透明度法案,要求「外國代理人」進行登記。中方則多次強調,中國從不幹涉他國內政,要求澳大利亞擺脫傳統思維,摘下有色眼鏡,讓中澳關係回到正軌。
聊城大學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於鐳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認為澳媒現階段重新瘋狂炒作「中國幹涉」話題與5月20日前後的大選有關,是澳大利亞大選前的政治需要。
最新民調顯示,儘管現總理莫裡森領導的自由黨的支持率依然落後於最主要的反對黨工黨,但差距已經縮小。於鐳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對莫裡森來說,現在是最佳衝刺時刻。為此,他採取了兩種方式:第一,緩和對華關係,如在中澳經貿合作、雙邊關係上擺出積極態度,以此爭取120餘萬華人選民,還可以爭取澳大利亞農場、礦山等產業的企業家選票。第二種方式,就是拉攏右翼力量的選票。這股力量往往跟著美國走,一旦中澳關係稍稍向好,就急不可耐地跳出來「搞事情」。這類人在澳大利亞實力強大,在大選當中也佔有不小比例的選票。(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魏可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 王會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