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瘋炒「中國密審澳籍華人」 專家:與大選有關

2021-01-07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環球時報

「中國情報人員曾秘密訊問澳籍華人關於澳大利亞調查中國幹涉澳內政的情況」——8日,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的「四角」欄目組和《時代報》《雪梨先驅晨報》同時發表報導,稱他們的聯合調查揭示了這一「秘密」。針對澳媒再次一蜂窩炒作「中國幹涉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8日重申,在國際關係中,中方一向堅決主張相互尊重彼此主權,互不幹涉內政。中國學者於鐳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澳媒現在重新熱炒這一話題,和5月的大選關係頗大。

澳媒8日報導中的三個主角分別是:今年1月因涉嫌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犯罪活動被北京市安全局採取強制措施進行審查的澳大利亞籍人員楊軍(又名楊恆均)、2017年自我炒作「在中國出差期間被拘禁詢問」的雪梨科技大學教授馮崇義、澳大利亞媒體前記者約翰·加諾特。約翰·加諾特是澳大利亞著名經濟學家、前駐華大使羅斯·加諾特的兒子,但他近年來因撰寫反華報導而知名。今年2月,約翰·加諾特被華裔商人周澤榮狀告誹謗,被法院判決賠償周28萬澳元。據報導,約翰·加諾特2016年接受時任特恩布爾政府的秘密任務,和澳安全情報機構(ASIO)一起調查所謂的「中國幹涉」。

澳媒的報導稱,中國「針對澳居民的秘密訊問」是為了了解約翰·加諾特進行「中國幹涉」調查的情況。ABC引述馮崇義的話稱,他2017年在中國期間「被中國情報人員拘禁了好幾天,詢問關於加諾特的事」,「他們非常了解他,且毫不掩飾對他的憤怒」。馮崇義是澳永久居民,仍是中國國籍。據《環球時報》記者2017年從中國國家安全機關了解,中國公民馮崇義因涉嫌與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有可疑聯繫,國家安全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和《出入境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對其採取了不準出境措施,要求其配合調查。

澳媒重點關注的是「中國情報人員秘密訊問楊軍」。《雪梨先驅晨報》稱,楊軍擁有澳大利亞國籍,2008年和約翰·加諾特成為朋友。據加諾特稱,2018年的一天,楊軍在雪梨去見加諾特的路上「被中國情報人員截住」,訊問他「兩人之間的關係、加諾特正在做什麼工作等」。加諾特評論稱,這些訊問將「中國對澳大利亞主權的蔑視提升到了新的層面」。

澳媒的炒作也引起國際媒體注意。法新社8日稱,澳大利亞媒體的報導正值楊軍的妻子袁小靚呼籲澳政府施壓中國釋放楊軍,她稱對澳政府「感到失望」。澳大利亞國會情報委員會主席、自由黨議員哈斯蒂也「幫腔」稱,所有澳大利亞人都應為楊軍的獲釋而戰,「楊軍是澳公民,他被捕意味著我們所有人被捕」。

2016年起,澳大利亞媒體和政界大肆炒作「中國幹涉論」,特恩布爾政府要求情報機構進行調查。《雪梨先驅晨報》8日稱,澳情報機構的調查報告在2017年中完成,從未對外公開,但消息人士稱報告發現了「中國官員幹涉、影響澳內政的確鑿證據」,澳政府藉此推出外國影響透明度法案,要求「外國代理人」進行登記。中方則多次強調,中國從不幹涉他國內政,要求澳大利亞擺脫傳統思維,摘下有色眼鏡,讓中澳關係回到正軌。

聊城大學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於鐳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他認為澳媒現階段重新瘋狂炒作「中國幹涉」話題與5月20日前後的大選有關,是澳大利亞大選前的政治需要。

最新民調顯示,儘管現總理莫裡森領導的自由黨的支持率依然落後於最主要的反對黨工黨,但差距已經縮小。於鐳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對莫裡森來說,現在是最佳衝刺時刻。為此,他採取了兩種方式:第一,緩和對華關係,如在中澳經貿合作、雙邊關係上擺出積極態度,以此爭取120餘萬華人選民,還可以爭取澳大利亞農場、礦山等產業的企業家選票。第二種方式,就是拉攏右翼力量的選票。這股力量往往跟著美國走,一旦中澳關係稍稍向好,就急不可耐地跳出來「搞事情」。這類人在澳大利亞實力強大,在大選當中也佔有不小比例的選票。(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魏可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 王會聰)

相關焦點

  • 澳籍空姐在阿聯接種中國新冠疫苗,返澳後遭質疑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羅謝爾·克羅斯利(Rochelle Crossley)是一名就職於阿提哈德航空的澳大利亞籍空姐,早前她與同事共同在阿聯當地接種了來自中國國藥集團的新冠疫苗。當羅謝爾返回澳大利亞時,她仍然按照規定接受了14天隔離。
  • 澳媒厲害! 你成功的讓澳洲華人不敢上街了
    如今,澳媒不遺餘力、火力全開,努力地為大眾傳播著這樣的觀點:中國人傳播了病毒中國人拿走了澳洲的防護用品送到中國中國人造成了澳洲疫情蔓延的局面這些表述,刺眼,扎心!按照澳媒的邏輯,他們是不是應該先質問自己的政府,「你們為何把口罩送給中國?」那個拿著鞭子惺惺作態的哥們兒,你鞭子是在揮向華人還是揮向澳洲政府啊?
  • 澳方因嚴重擔心安全安排兩名澳籍記者離開中國,趙立堅:有關部門...
    【環球網報導】2020年9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部分實錄如下:路透社記者:澳大利亞駐華使館及兩家澳媒體機構已安排兩名澳籍記者離開中國,原因是出於對兩名記者在華安全的嚴重擔憂。據了解,這兩名記者受到了中方有關部門的詢問,詢問涉及到一項有關國家安全的調查。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中方有關部門在辦理一起案件的過程中,依法對兩名澳大利亞記者開展調查詢問工作。此舉屬正常執法行為。在執法過程中,中方有關部門嚴格依法辦事。 我還想強調的是,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
  • 以為中國會被嚇到?澳媒揚言澳打算報復中國,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近日,澳政府和媒體注意到了中國媒體有關部分商品反傾銷的一篇報導,隨後藉機炒作「中國將全面禁止澳煤炭進口」的消息。隨著相關輿論不斷升級,時任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和總理莫裡森相繼對上述報導表態。早在10月份,有關「中國叫停澳煤炭進口」的消息被多家外媒報導和熱烈討論,同樣引起了澳政府官員的高度關注。11月末,澳媒爆料所謂「數十艘煤炭船在華滯留」的傳言,使澳煤炭產業的不安達到了頂峰。而在此後,澳媒不斷揚言要打算報復中國,以為中國會被嚇到?據參考消息網12月29日報導,這幾天,因為一系列對華出口問題,澳大利亞陷入了焦慮。對於中澳經貿現狀,澳大利亞政府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 澳上WTO狀告中國,不料被華反將一軍,澳媒:中國早一步把澳告了
    最近,中國對違反國內法規的多項澳進口商品採取了處罰措施,使得其相關企業遭到了重創。面對這種情況,澳總理莫裡森表面上姿態放軟、好話說盡,背地裡卻耍盡手段,將貿易部長推出來唱紅臉,叫囂上世貿組織(WTO)狀告中國。
  • 澳媒拉清單,稱41家企業有中資背景,鼓動抵制後被怒斥:愚蠢做法
    據《環球時報》12月12日報導,隨著澳大利亞與中國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澳媒體近期流傳著一份羅列了41家據稱「背後是中國資本的」澳大利亞葡萄酒企業,並鼓動澳消費者抵制上述產品。對此,澳大利亞教授麥克萊斯怒斥,這是「愚蠢的做法」,「抵制中國商品無異於自殘。」不得不說澳媒這樣的操作,確實有點腦子短路。
  • 駐澳大使採訪遭澳媒斷章取義:不存在所謂「經濟脅迫」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澳媒一篇新聞報導,竟成了近日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外交風波的導火索。而澳媒這一誤導性報導傳入國內後,被個別的媒體和自媒體進一步傳播,在國內也引起了所謂「中國大使對澳方推動調查採取含蓄警告」的誤解。觀察者網發現,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英文版網站27日已經公開了採訪的完整對話內容。
  • 視頻|澳政客果然開始鼓吹"抵制中國貨"!澳媒秒打臉
    」,引起澳輿論關注。兩位學者認為,如果澳中關係(指經貿關係)徹底瓦解,並結束雙向進出口,中國對澳大利亞出口的損失對澳大利亞來說將是災難性的,但對中國的影響就像是被蚊子叮了一口。雖然沒有具體說明停止中國進口的影響,但二人都認為,最終,澳大利亞將是與中國貿易爭端中最大的輸家。 昆士蘭理工大學消費者專家加裡·莫蒂默也認為,中國製造的產品在澳大利亞幾乎每一類別中所佔的比例意味著,「抵制」幾乎不可能。 莫蒂默指出,人們只需要在任何一家澳大利亞百貨商店中徘徊,就能了解從中國進口產品所佔的比例。
  • 澳亞裔呼籲中國遊客別來!華人:排華事件或在澳上演!大家要小心
    中新社·華輿訊據微雪梨報導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針對亞裔、特別是華人的歧視事件陡增,上周五晚間,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甚至發布了一則赴澳旅遊的出行提示:「近期,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澳大利亞國內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現象明顯上升。
  • 澳籍跑女-飛揚跋扈銷售之大忌
    澳籍跑女,火遍了全世界,比起許可馨,這個澳籍華人可謂是下場比較慘烈,罪有應得也好,多行不義也罷,反正她是自作孽。她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此事也就基本告一段落了。就如同澳籍跑女一樣,最終出面處分她的是她的公司,拜耳不會允許一個這樣的人毀壞了公司的形象,毀掉了整個公司的文化。記得當年有一個客戶,他跟我說過一個事情,有一個銷售來找他,跟他說是某某領導介紹來的,最後在報價上高出其他競爭對手很多,怎麼跟他說都是一口咬定他是領導介紹來的。
  • 澳媒頭條曝光視頻!澳洲超市裡的這群中國人,你們怎樣才肯收手?
    代購一直是澳媒頭條的常客,尤其與奶粉有關時,澳媒曝光了不少代購們的醜態。近日,又一段在Coles拍攝到的視頻刷屏了澳媒:代購團隊化搶奶,限購禁令沒有一點作用。首先,打開澳媒新聞報導,映入眼帘的就是以下這張圖:一群亞洲面孔的人排隊長長的奶粉隊伍赫然展現出來,而旁邊是一位疑中國媽媽的背影。
  • 澳政客:「抵制中國貨」,澳媒打臉:將帶來災難
    澳媒:中國是澳大利亞在進口方面的重要夥伴 針對澳大利亞政客保琳·漢森宣稱的「抵制中國貨」,澳大利亞某媒體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稱在進口貿易方面中國是澳大利亞的重要夥伴
  • 澳洲華人代購瘋搶Weet-Bix麥片,並以八倍價格賣到中國,引發澳媒恐慌
    今天,澳媒曝光了一張一名男子在墨爾本東部一家超市自助結帳的照片,他身旁的購物車裡塞滿了Weet-Bix麥片,至少有40盒。       據悉,由於中國對早餐穀物的需求不斷增長,近年來Weet-Bix的海外需求也得到了蓬勃發展。中國已經成為Weet-Bix第一大出口市場,預計今年還將達到10%的增長速度。
  • 中國惹不起!澳媒發現驚天噩耗,澳政府仍瘋狂作死
    澳貿易部長呼籲對話在籤署RCEP期間,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在對外發言時,將很大的篇幅放在中澳之間的關係上。進入2020年以來,澳大利亞政府基於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偏見,在抗疫、科技、文化等多個領域,對自己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不斷發難,導致中澳之間的關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冰點。
  • 事到如今,莫裡森政府還在挑事,澳媒驚覺事情不妙:中國殺雞儆猴
    近段時間,因為貿易摩擦和「漫畫事件」,中國和澳大利亞緊張關係再度惡化。曾悍然要求中方進行「道歉」的澳總理莫裡森畫風突轉,聲稱澳方希望與中國進行「建設性接觸」,實現「愉快共存」。 就在有輿論認為莫裡森試圖為澳中關係「降溫」之際,澳政府又開始挑事了。
  • 華人男女上澳媒頭條!婚宴播新娘與姐夫床戰影片,尺度超大!澳洲網友興奮了,群起圍觀
    新娘與姐夫床戰的視頻迅速衝上澳媒新聞頭條!一些華人網友也對新郎的舉動「拍手叫好」除了此條新聞外,有不少發生在中國的新聞都曾上過澳媒的「熱搜話題榜」。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發生在中國的新聞引得無數澳人澳媒點讚紛紛...《中國30歲博士,白天是醫者,晚上化身金剛芭比》
  • 澳籍「跑步女」:那麼喜歡跑步,你就在澳洲慢慢跑吧
    前不久澳籍跑步女的行為在網上引起了強烈的不滿,網友在不滿的同時也在等待處理結果,3月19日,官方通報了該澳籍女子的處理結果:註銷該女子的工作類居留許可證,並限期離境。據報最初是中國國籍,並且考上了985院校華南理工大學的機械工程專業,在當時,能夠考上這樣的大學也算是非常的優秀,畢業後到澳大利亞著名的昆士蘭大學就讀,後來變脫離了中國國籍,加入了澳大利亞國籍,並就職於著名的巴爾醫藥保健有限公司。而她的行為顯然沒有得到她就職的拜耳公司理解,隨後被拜耳公司炒了魷魚,網友不僅感嘆,得不償失啊!
  • 澳媒「點名羞辱」華裔
    導讀:今年八月,一篇關於中國的不實報導在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上被發表。文章聲稱,在澳高校參與研學的中國與華裔專家和學者有向中國軍方提供澳相關研究成果和機密。在這之後,《澳大利亞人報》也引用這一篇報導,還採訪了幾位「專家」。只是這幾位所謂專家也只是ASPI的分析師與助理研究員而已,也就是說無論是報導還是論據,說到底還是「一家之言」。當然,澳大利亞媒體中也是有人懷有一顆媒體人的赤誠之心。12月14日,APAC網站發表了一篇文章,其矛頭直指ASPI。
  • 面對澳記者夾槍帶棒連問,趙立堅霸氣反擊,有理有據
    近日甚至有外國記者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提問時不懷好意,提出澳籍毒販被判死刑的相關問題。面對澳媒記者夾槍帶棒式的連問,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霸氣反擊,有理有據,聽後真讓人解氣!據人民日報海外網6月15日的消息稱,在當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記者提問:中方為何在宣判過程中不展現透明度?
  • 毒販在中國被判死刑,澳記者追問趙立堅
    外交部回應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記者提問:第一,本周末,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布判處澳大利亞籍毒販卡姆·吉萊斯比死刑。請問中方為何在宣判過程中不展現透明度?第二,該案的宣判正值近期中澳外交關係緊張之際,為什麼澳方不能認為該案宣判同兩國外交關係緊張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