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政客:「抵制中國貨」,澳媒打臉:將帶來災難

2020-12-23 騰訊網

導語:近日中澳的貿易陷入爭端,關係緊張。而就在此特殊時期,澳大利亞前任參議院、「一國黨」黨魁保琳·漢森竟大言不慚,公然鼓吹要「抵制中國貨」,他的這番言論引起了輿論的關注,對此,澳大利亞某媒體發表了一篇文章瞬間將其打臉,文章中分析了澳大利亞「抵制中國貨」為何註定會失敗,並指出若「抵制中國貨」將會給澳大利亞帶來災難般的後果。

澳媒:中國是澳大利亞在進口方面的重要夥伴

針對澳大利亞政客保琳·漢森宣稱的「抵制中國貨」,澳大利亞某媒體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中稱在進口貿易方面中國是澳大利亞的重要夥伴,如果澳大利亞「抵制中國貨」,那麼最終受到較大損害的將是澳大利亞自己,且如此做法很有可能會給澳大利亞造成災難性的後果,除此之外文章還列出數據深度分析了原因。

文章中稱,2017年至2018年期間,澳大利亞就從中國購買了超過七百億澳元的服務和商品,這佔了澳進口總額的18%。其中一些在澳大利亞常見的進口商品很多都是來自中國,包括家具、電信設備及其零件、嬰兒車、體育用品、床墊、遊戲和計算機等等。這也證明了在進口上澳大利亞有賴於中國,所以「抵制中國貨」是不切實際的。

澳學者:中澳貿易爭端對澳大利亞不利

對此,一些澳大利亞學者也都認為如若中澳關係破裂,受損最大的將是澳大利亞。尤其是在雙向進出口方面,比起中國對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對中國更加依賴,因為假設結束雙方進出口,那麼澳大利亞受到的損失將會是巨大的,而對中國的影響卻如蚊蟲叮咬一般無關痛癢。所以在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爭端中,最終最大的輸家很有可能是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某大學學者加裡·莫蒂默也指出,在澳大利亞的各種類商品中從中國進口的產品都佔了一定的比例,所以「抵制中國貨」幾乎是不可能的。同時,加裡·莫蒂默還指出只要走進澳大利亞的任一家超市就會發現中國產品在澳大利亞進口產品中的比例。澳大利亞的消費者之所以不理睬所謂「抵制中國貨」的聲音,是因為中國的產品已經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之中。除此之外,澳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名譽董事託尼·凱文也發文稱澳大利亞正在成為挑起對華爭端的一個典型、一個悲哀的笑話。

文丨淺陌 審丨樂一

免責聲明:本文由《這有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消息參考:海外網

相關焦點

  • 視頻|澳政客果然開始鼓吹"抵制中國貨"!澳媒秒打臉
    據海外網12月1日報導,中澳發生貿易爭端之際,澳大利亞前參議員、極右翼政黨「一國黨」黨魁保琳·漢森公然鼓譟「抵制中國貨對此,澳大利亞新聞網12月1日以《為什麼澳大利亞抵制中國貨註定會失敗》為題刊文指出,這種做法將給澳大利亞造成災難性後果。
  • 澳政客鼓譟"抵制中國貨" 澳媒列數據發現:註定失敗
    」,引起澳輿論關注。對此,澳大利亞新聞網12月1日以《為什麼澳大利亞抵制中國貨註定會失敗》為題刊文指出,這種做法將給澳大利亞造成災難性後果。 全文摘編如下: 在澳中關係陷入緊張之際,漢森關於「抵制中國貨」的言論贏得部分輿論的支持,但這種做法註定要失敗,還會重創澳大利亞自身利益。
  • 澳媒拉清單,稱41家企業有中資背景,鼓動抵制後被怒斥:愚蠢做法
    據《環球時報》12月12日報導,隨著澳大利亞與中國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澳媒體近期流傳著一份羅列了41家據稱「背後是中國資本的」澳大利亞葡萄酒企業,並鼓動澳消費者抵制上述產品。對此,澳大利亞教授麥克萊斯怒斥,這是「愚蠢的做法」,「抵制中國商品無異於自殘。」不得不說澳媒這樣的操作,確實有點腦子短路。
  • 駐澳大使採訪遭澳媒斷章取義:不存在所謂「經濟脅迫」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澳媒一篇新聞報導,竟成了近日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外交風波的導火索。《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的那篇報導,一開頭就頗具誤導性:「中國大使警告莫裡森政府,其對新冠的獨立調查可能引發中國消費者抵制到澳大利亞的留學旅遊,及牛肉、葡萄酒等受歡迎的農產品出口銷售。」
  • 澳媒用中國成語提醒莫裡森
    近日,澳媒提醒本國和其他國家記住中國的一句古老成語,「有時你必須殺雞儆猴」。並稱,問題是在這句成諺語裡,對於澳大利亞而言,下場很慘的是那隻雞。「儘管澳商界和學界都表達了越來越多的擔憂,但莫裡森繼續抵制那些呼籲採取更細緻溫和方式的聲音,還稱這是為保護澳大利亞的地區利益、民主和主權。」莫裡森表示,他別無選擇。
  • 澳媒用中國成語提醒莫裡森
    近日,澳媒提醒本國和其他國家記住中國的一句古老成語,「有時你必須殺雞儆猴」。並稱,問題是在這句成諺語裡,對於澳大利亞而言,下場很慘的是那隻雞。「儘管澳商界和學界都表達了越來越多的擔憂,但莫裡森繼續抵制那些呼籲採取更細緻溫和方式的聲音,還稱這是為保護澳大利亞的地區利益、民主和主權。」莫裡森表示,他別無選擇。
  • 美唆使澳把鐵礦石當遏華「核武器」,澳政客:加徵關稅讓中國出血
    然而在此背景下,一些澳洲政客卻是不怕事大再添一把火。近日,澳洲前貿易部長馬特·卡納萬發出呼籲,要求將對華出口鐵礦石提高1%的關稅以試探中國的底氣。卡納萬甚至還喊出口號,澳洲不能對中澳貿易現狀繼續視而不見,一定要還手讓中國付出代價。卡納萬認為,1%的加稅能讓中國出血,為澳洲每年多帶來超過8億美元的收入。
  • 澳上WTO狀告中國,不料被華反將一軍,澳媒:中國早一步把澳告了
    最近,中國對違反國內法規的多項澳進口商品採取了處罰措施,使得其相關企業遭到了重創。面對這種情況,澳總理莫裡森表面上姿態放軟、好話說盡,背地裡卻耍盡手段,將貿易部長推出來唱紅臉,叫囂上世貿組織(WTO)狀告中國。
  • 澳媒瘋炒「中國密審澳籍華人」 專家:與大選有關
    針對澳媒再次一蜂窩炒作「中國幹涉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8日重申,在國際關係中,中方一向堅決主張相互尊重彼此主權,互不幹涉內政。中國學者於鐳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澳媒現在重新熱炒這一話題,和5月的大選關係頗大。
  • 澳媒終於知錯了?替美國出頭自尋絕路,這次只有中國能救澳大利亞
    【南方+11月20日訊】11月19日,澳媒發表了一篇名為「我們需要更多替代市場?」的文章,其主要內容是梳理中澳貿易關係,並承認,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對澳產品有巨大需求的國家。澳大利亞找遍全球都找不到可以替代中國的國家?
  • 澳政客反華言論,將澳大利亞推上絕路
    澳政客叫囂與中國經濟脫鉤澳大利亞媒體在中澳關係如此緊張的情況下,紛紛呼籲國內民眾對中國產品進行抵制。澳洲專家認為這種行為無疑是在將澳大利亞往火坑上推,一旦澳大利亞真的這樣做了之後,將會承擔巨大的損失。這種愚蠢的行為根本無法給中國造成任何的影響,反而會讓澳大利亞本國經濟出現巨大損失。
  • 中澳貿易摩擦,澳方扛不住又鬥不過中國,澳媒建議:抵制北京冬奧
    澳大利亞媒體熱炒所謂中國政府又擬定新一批對澳產品實施進口禁令的傳聞,將中澳之間這場由澳大利亞單方面挑起的經貿摩擦再度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面對中方的強大壓力,澳大利亞方面悔不當初者有之,埋怨當局者有之。但萬萬沒想到的是,誓要與中國頑抗到底者也有之——近日,有澳大利亞媒體居然宣稱,既然中國對澳大利亞實施了貿易制裁,那麼澳大利亞也應當考慮抵制北京冬奧會。以中國舉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經驗來看,預定於2022年2月在中國北京舉辦的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必將成為足以名留史冊的一次全球體育盛會。
  • 中澳關係又變惡,全澳要抵制「MADE IN CHINA」?
    12月1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推特中引用了有關澳軍對阿富汗兒童暴行的漫畫,這也引起了澳大利亞的不滿。據路透社報導,這張漫畫上的內容描述的是一名澳大利亞士兵將匕首架在了一名阿富汗兒童的脖子上。莫裡森說,澳大利亞方面正在尋求刪除趙立堅30日發布的這張「令人反感」的圖片。
  • 去WTO狀告中國,澳媒卻突然發現,中國早就把澳洲告了
    ,澳媒卻突然發現,中國早就把澳洲告了  前段時間,澳大利亞就中國商務部對原產於澳洲的大麥徵收關稅的情況,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發起訴訟,請求WTO能對中澳之間的「貿易爭端」進行幹涉和調查。  據澳大利亞媒體報導,在澳大利亞狀告中國僅兩天之後,澳媒就收到了一份機密的文件,文件顯示中國早在2019年的時候就因華為在澳大利亞市場受到「歧視」,先一步把澳大利亞給告了。
  • 澳大利亞有人鼓動「抵制中資企業」?澳教授:愚蠢,無異於自殘
    「抵制中國產品和企業是徹頭徹尾的愚蠢」,《澳大利亞人報》11日報導稱,隨著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澳社交媒體上近日流傳著一份名單,上面羅列了41家據稱「背後是中國資本的」澳大利亞葡萄酒企業,並鼓動澳消費者抵制上述企業的產品。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名譽教授科林·麥克萊斯批評這種「愚蠢的做法」稱:「抵制中國產品無異於自殘。」
  • 以為中國會被嚇到?澳媒揚言澳打算報復中國,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近日,澳政府和媒體注意到了中國媒體有關部分商品反傾銷的一篇報導,隨後藉機炒作「中國將全面禁止澳煤炭進口」的消息。隨著相關輿論不斷升級,時任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和總理莫裡森相繼對上述報導表態。早在10月份,有關「中國叫停澳煤炭進口」的消息被多家外媒報導和熱烈討論,同樣引起了澳政府官員的高度關注。11月末,澳媒爆料所謂「數十艘煤炭船在華滯留」的傳言,使澳煤炭產業的不安達到了頂峰。而在此後,澳媒不斷揚言要打算報復中國,以為中國會被嚇到?據參考消息網12月29日報導,這幾天,因為一系列對華出口問題,澳大利亞陷入了焦慮。對於中澳經貿現狀,澳大利亞政府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 環球時報社評:澳議員籲抵制中國貨,好大的口氣
    澳大利亞極右翼政黨一國黨領袖漢森星期一呼籲抵制中國生產的聖誕節產品,她和同僚表現出連紙老虎都說不上、只能稱為紙貓式的狂妄。他們讓澳大利亞看上去有點像中國網絡上的奇葩網紅馬保國,一本正經地斥責中國要「耗子尾汁」(好自為之)。
  • 中企投資巴新漁業,澳大利亞又犯疑心病,澳媒擔憂:領土會被侵佔
    澳媒在報導中稱,中國一家公司早在11月12日就籤署了一份在巴新達魯島投資建設綜合多功能漁業工業園的項目備忘錄。這件事遭到了澳大利亞政府前巴新事務顧問傑弗裡·沃爾的質疑。他在「澳戰略政策研究所」的刊物上發文稱,巴新政府在沒有告知澳大利亞的情況下,「悄悄通過」了該項目,這是對澳大利亞國家戰略意義的挑戰。
  • 澳媒:中國欲降低空氣汙染 或重擊澳煤炭業
    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9月17日文章,原題:風險生意:中國拋棄我們的髒煤炭眼下,澳大利亞煤炭出口商正急於搞清楚中國改變煤炭進口規則所帶來的影響。隨著中國尋求降低空氣汙染,澳煤炭業可能因此損失數十億元銷量。中國將從2015年1月1日起,限制灰分含量超過16%、硫含量高於3%的進口煤炭的使用,旨在改善空氣品質。
  • 澳媒用中國成語批澳政府:我們就是下場很慘的那隻雞
    澳大利亞《商界新聞》12月8日文章,原題:我們應該怎麼與中國打交道?問問我們的鄰國 中方宣布對澳大利亞紅酒加徵最高可達210%的關稅。此舉雖殘酷,卻有效懲罰了澳公開強硬的對華立場。儘管澳商界和學界都表達了越來越多的擔憂,但莫裡森繼續抵制那些呼籲採取更細緻溫和方式的聲音,還稱為保護澳大利亞的地區利益、民主和主權,他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