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澳大使採訪遭澳媒斷章取義:不存在所謂「經濟脅迫」

2020-12-24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

澳媒一篇新聞報導,竟成了近日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外交風波的導火索。

4月26日,中國駐澳大使成競業接受《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AFR)記者安德魯·蒂利特(Andrew Tillett)的採訪,採訪中涉及到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推動「新冠源頭調查」的問題。

但澳媒及主流英文媒體故意對採訪內容進行了斷章取義、添油加醋的報導,這些不準確的報導隨後又被一些媒體和自媒體在國內傳播,引起了嚴重的誤導。

AFR在報導中先是稱成競業大使「譴責澳大利亞首相莫裡森推動新冠源頭調查是『危險的行為』」,之後又忽略語境進行了斷章取義,這部分內容在一些主流英文媒體報導中成了「中國大使對澳採取經濟脅迫」。

《每日郵報》標題:「領事館洩露通話前:澳方指責中國大使威脅破壞經濟,以回應澳方支持新冠源頭調查」

報導發出後,澳大利亞政府迅速做出了一系列強烈表態。

澳外交部長瑪麗斯·佩恩(Marise Payne)警告中國不要「搞經濟脅迫」,並表示「拒絕認為經濟脅迫是對推動調查的適當回應」。澳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Simon Birmingham)表示「澳大利亞不會因為經濟脅迫改變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的政策立場。」澳外交貿易部(DFAT)秘書長孫芳安(Frances Adamson)和成大使通電話,要求他對這一「令人失望」的發言做出解釋。

在27日成競業大使與DFAT秘書長孫芳安的通話洩露後,又有多家英文媒體報導稱通話圍繞「澳大利亞推動全球調查和中國對澳大利亞做出經濟威脅」展開。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的那篇報導,一開頭就頗具誤導性:

「中國大使警告莫裡森政府,其對新冠的獨立調查可能引發中國消費者抵制到澳大利亞的留學旅遊,及牛肉、葡萄酒等受歡迎的農產品出口銷售。」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關於成競業大使採訪的報導開頭

文中寫道:

「……在過去三年裡,坎培拉和北京方面的關係處於低谷。成先生表示莫裡森推動調查的努力受到中國人民反感,可能有對經濟造成影響的風險。他不願透露反澳情緒是否會影響中國進口澳方的鐵礦石、煤炭或天然氣,但暗示了消費品可能會變得脆弱。

他說:『我認為從長遠來看……如果情況變糟,人們會考慮為什麼要去一個對中國不怎麼友好的國家旅遊。遊客可能改變想法。』

『學生家長也許會想,這個他們發現不怎麼友好,甚至有敵意的地方,還是不是最好的把孩子送去的地方。』

『這由民眾來決定。普通人也許會說我們為什麼要喝澳大利亞葡萄酒、吃澳大利亞牛肉?』

他沒有重複病毒可能由美軍士兵在軍運會帶入武漢的猜測……」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斷章取義部分截圖

這部分報導被某些外媒視作是成競業大使在採取「經濟脅迫」,更有外媒聲稱「中國威脅全世界,不要調查病毒來源」。而澳媒這一誤導性報導傳入國內後,被個別的媒體和自媒體進一步傳播,在國內也引起了所謂「中國大使對澳方推動調查採取含蓄警告」的誤解。

觀察者網發現,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英文版網站27日已經公開了採訪的完整對話內容。

這才是正確的版本:

蒂利特:如果我們繼續推進調查,會給澳大利亞帶來什麼經濟上的後果嗎?

成大使:我不認為這會帶來什麼影響。因為就目前來看,我不認為這個調查能得到多少支持。

蒂利特:但如果我們繼續這樣做,中國會不會因此停止購買我們的鐵礦石、煤炭和天然氣?

成大使:首先,我不認為這會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其次,正如我所說的,中國人民對你們的做法感到沮喪、失望和不滿。從長遠來看,舉個例子,我認為如果情況變遭,人們會考慮為什麼要去一個這樣一個對中國不怎麼友好的國家,遊客可能改變想法。學生家長也許會想,這個他們認為不怎麼友好,甚至有敵意的地方,還是不是最好的把孩子送去的地方。這都取決於公眾,由人民自己決定。也許普通民眾會想,為什麼他們要喝澳大利亞葡萄酒或吃澳大利亞牛肉。為什麼我們不能做得不同呢?

蒂利特:也就是抵制澳大利亞?

成大使:我不知道。我希望不會如此。但如果氛圍不好甚至變得更糟,我認為這對大家都沒好處。正如我所說,我希望澳方做一些更積極、更符合雙方利益的事

駐澳大使館公開的採訪內容截圖,圖為被澳媒斷章取義的對話

圖自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官網

在採訪臨近結束時,蒂利特再次問道:「你之前提到的關於澳大利亞留學、旅遊、葡萄酒、牛肉的風險,這也適用於高價值的大宗商品嗎?」

成大使則強調:「我沒有說什麼,也沒在暗示什麼。我只是在想,如果民眾看到你和華盛頓某些勢力合作玩推卸責任的把戲,或是設法取悅那些勢力,那就會給民眾留下很糟糕的印象。我的同事告訴過我一些社交媒體上的評論,你可以看到他們有多生氣、多失望。」

蒂利特隨後詢問如何評價澳中關係,成大使也表示「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關係。」

上述採訪的原文截圖

對於這場外交風波,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28日的記者會上做出明確回應:「我建議大家仔細閱讀中國大使接受採訪的原文。大使的表態是對澳方近來的一些錯誤言行引起中國人民不滿的擔憂,也是對兩國關係可能受到影響的擔憂,這有什麼問題嗎?我不知道所謂『經濟脅迫』的說法從何談起?」

在採訪中,針對澳方推動的新冠源頭調查,成大使強調:「坦率地說,我們反對澳方這一提議的原因是,它具有明顯的政治動機,是在迎合華盛頓某些勢力在特定時期提出的主張。一些人試圖把自己的問題歸咎於中國,轉移人們的注意力。這一提議顯然是與華盛頓的那些勢力聯手,發起一場針對中國的政治運動。看看一些政客的言論和媒體上的煽動性評論就知道了,有常識的人很容易看出這個提議和想法到底在針對誰。」

他表示,病毒源頭是一個科學問題,應該由專業人士來研究,在得到任何明確的發現之前,非專業人士不宜過早下結論。

成大使還列舉了我國支援全球抗疫的努力。他表示,在最近的一兩個月中,中國已向12個國家派出14個醫療小組,舉行了83次視頻會議,150多個國家參與並充分交換、分享了信息和經驗。我國還向140多個國家和組織提供了必要的醫療設備和物資援助。

他還給出了一組數字:從3月1日到4月10日,中國出口了71億個口罩,2萬臺呼吸機,5500萬套防護服和1300萬個護目鏡。成大使表示,我國將繼續儘自己所能,這也是我們的義務。

4月28日,就澳媒關於成競業大使和澳外交貿易部秘書長孫芳安通話的報導,中國駐澳大使館發言人回答了記者問:

「我注意到了澳媒有關報導,這些報導具有誤導性。成競業大使27日應約與澳外交貿易部秘書長孫芳安通電話,我願介紹通話的主要內容。

孫芳安秘書長首先高度評價武漢實現病例清零,並感謝中方為澳方8家企業在華採購相關醫療物資提供的協助。成大使肯定了澳方抗擊疫情取得的積極進展。

孫芳安秘書長為澳方有關國際調查的建議作了很多辯解,強調該建議是非政治性和不針對中國的,承認現在不是開展調查的時機,澳方也沒有具體方案,不希望此事影響澳中關係。

成大使詳細闡述了中方相關立場,指出無論澳方怎麼辯解,都掩蓋不了有關建議是政治操弄的事實。正如西方諺語所說,「表面叫賣酒,實際出售醋」。

成大使嚴辭拒絕了澳方就其近日接受《澳金融評論報》採訪時有關表態的關切,要求澳方放下意識形態偏見,停止政治操弄,多做有利於雙邊關係發展的事。」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官網截圖

28日當晚,澳大利亞外交貿易部又發表了聲明,指責中國大使館在答記者問中披露大使與澳外交貿易部秘書長的通話細節的行為,是「違反外交禮儀」。部分外媒也報導稱「中國大使館洩露了與DFAT秘書長的通話內容」。

澳大利亞天空新聞報導標題:「中國大使洩露與DFAT秘書長的通話」

對此,中國駐澳大使館也明確回應

「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發言人4月28日下午作出的表態,是對澳方早先違背外交慣例行為的正當回應。關於成競業大使與澳外交貿易部秘書長的通話內容,系由澳媒首先報導,顯然是由澳方官員透露。鑑於有關報導不準確,有誤導性,使館發言人不得不作出表態,以正視聽。

中國駐澳使館從不玩小把戲,這不是我們的傳統。但如果有人要玩這類把戲,我們只好奉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澳挑釁中國後卻反咬一口,還召見我大使表達不滿,耿爽話說得很重
    日前,澳總理莫裡森致電美英法等國領導人,尋求聯手就疫情對中國展開所謂的獨立調查,不過遭到了英法德的冷遇。對此,中國駐澳大使成競業接受《澳大利亞金融評論》採訪時警告稱,若澳執意操弄所謂的「獨立調查」,可能影響中國民眾對澳方的感受和消費傾向,導致中國民眾三思,為什麼要去不友好的國家旅遊,為什麼要將孩子送去敵對國家留學,為什麼要喝澳葡萄酒或吃澳牛肉而不換成其他的。
  • 澳媒瘋炒「中國密審澳籍華人」 專家:與大選有關
    針對澳媒再次一蜂窩炒作「中國幹涉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8日重申,在國際關係中,中方一向堅決主張相互尊重彼此主權,互不幹涉內政。中國學者於鐳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澳媒現在重新熱炒這一話題,和5月的大選關係頗大。
  • 視頻|澳政客果然開始鼓吹"抵制中國貨"!澳媒秒打臉
    據海外網12月1日報導,中澳發生貿易爭端之際,澳大利亞前參議員、極右翼政黨「一國黨」黨魁保琳·漢森公然鼓譟「抵制中國貨」,引起澳輿論關注兩位學者認為,如果澳中關係(指經貿關係)徹底瓦解,並結束雙向進出口,中國對澳大利亞出口的損失對澳大利亞來說將是災難性的,但對中國的影響就像是被蚊子叮了一口。
  • 澳文學周將亮相香港、臺北 楊瀾任澳文學推廣大使
    澳文學周將亮相香港、臺北 楊瀾任澳文學推廣大使 2019-03-21 16:54:4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沒買到中方疫苗遭解僱!阿根廷舉動令西方沸騰,日澳擔憂已經晚了
    眾所周知,目前面市且接種的疫苗並不多,再加上美方疫苗頻繁出現問題,這讓很多國家將求購目標鎖定在中方。近日阿根廷向中方購買1500萬劑疫苗得不到進展後,阿方政府對採購疫苗不力的阿根廷駐華大使克萊科勒爾進行撤換,阿根廷媒指出其中另有隱情。購中方疫苗不成,阿方大使遭卸職就在全球疫苗試驗投用進入最關鍵時期,阿根廷卻因為疫苗問題而引發了一場國內政治風波。
  • 蔡英文接見澳大利亞「駐臺代表」 聲稱期待臺澳洽籤經濟協定
    【蔡英文接見澳大利亞「駐臺代表」 聲稱期待臺澳洽籤經濟協定】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7日)接見澳大利亞「駐臺代表」高戈銳表示,去年,臺澳的雙邊貿易額度,創下200億澳幣的歷史新高。她希望能促成雙方更多的合作交流,也期待臺澳之間能夠洽籤「經濟合作協定」(ECA),持續加深雙方的夥伴關係。
  • 中企投資巴新漁業,澳大利亞又犯疑心病,澳媒擔憂:領土會被侵佔
    澳媒在報導中稱,中國一家公司早在11月12日就籤署了一份在巴新達魯島投資建設綜合多功能漁業工業園的項目備忘錄。這件事遭到了澳大利亞政府前巴新事務顧問傑弗裡·沃爾的質疑。他在「澳戰略政策研究所」的刊物上發文稱,巴新政府在沒有告知澳大利亞的情況下,「悄悄通過」了該項目,這是對澳大利亞國家戰略意義的挑戰。
  • 澳媒發現驚天噩耗,澳政府仍瘋狂作死
    根據澳洲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澳大利亞的經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持續下行,國內生產總值跌幅達到了7%。伯明罕表示,RCEP的籤訂有著重大的「象徵性意義」,鼓勵雙方「展開對話」。澳總理再次強硬喊話不過,在澳大利亞的利益相關方不斷向中國釋放積極信號的同時,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卻始終聲稱,「澳大利亞不會改變其政策」。
  • 澳前駐華大使:都怪中國,把我們「好名聲」搞臭了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等媒體報導,在當地時間29日舉行的聽證會上,澳外交和貿易部(DFAT)常務副部長、前駐華大使孫芳安(Frances Adamson)「倒打一耙」,污衊中國政府抹黑該國形象。她提醒在場議員:中國媒體會抓住機會,將澳大利亞塑造成一個「不包容」的國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孫芳安的「神邏輯」再次引發澳國內各方熱議。
  • 接見澳大利亞「駐臺代表」,蔡英文聲稱:期待臺澳洽籤經濟協定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7日)接見澳大利亞「駐臺代表」高戈銳表示,去年,臺澳的雙邊貿易額度,創下200億澳幣的歷史新高。她希望能促成雙方更多的合作交流,也期待臺澳之間能夠洽籤「經濟合作協定」(ECA),持續加深雙方的夥伴關係。
  • 駐美大使崔天凱接受美媒採訪
    崔天凱大使在巴格達與顧正龍合影駐美大使崔天凱接受美媒採訪,3月17日,崔天凱大使接受AXIOS和HBO聯合節目的採訪,就新冠肺炎疫情、媒體關係、涉疆問題、中美關係等回答了記者喬納森·斯旺的提問。圖二:當年一頭黑髮的崔天凱大使在巴格達與顧正龍合影。
  • 澳媒「點名羞辱」華裔
    導讀:今年八月,一篇關於中國的不實報導在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上被發表。文章聲稱,在澳高校參與研學的中國與華裔專家和學者有向中國軍方提供澳相關研究成果和機密。在這之後,《澳大利亞人報》也引用這一篇報導,還採訪了幾位「專家」。只是這幾位所謂專家也只是ASPI的分析師與助理研究員而已,也就是說無論是報導還是論據,說到底還是「一家之言」。當然,澳大利亞媒體中也是有人懷有一顆媒體人的赤誠之心。12月14日,APAC網站發表了一篇文章,其矛頭直指ASPI。
  • 澳政府欲「息事寧人」,不料美國「火上澆油」:對漫畫感到憤怒
    據澳媒報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最高上訴法院法官保羅·布裡列頓在11月19日公布的經由4年多時間調查所得的報告顯示,澳大利亞特種空勤部隊(SAS)在阿富汗戰爭期間涉嫌謀殺39名阿富汗平民。不僅如此,還有兩名被指控同情塔利班的14歲男孩被澳士兵殘忍割喉後裝進袋子扔至河裡。報告詳細地揭露當時澳軍泯滅人性、罪不可恕的惡行,布裡列頓法官認為,這種行為是對澳大利亞國防力量「可恥及深刻的背叛」。
  • 一州原木被中國拒收,澳工會指責:都是澳政府糟糕的外交導致
    而這一州原木被禁止的消息傳開後,澳媒再次借題發揮說中國對澳大利亞原木的禁止已經覆蓋多個州。此舉也將進一步加劇中澳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則宣稱中國將無限期暫停進口維多利亞州原木。澳大利亞農業部長利特爾普勞德自己也承認,的確在澳出口的原木中發現有一種叫樹皮甲蟲的害蟲。如果害蟲數量不加以控制,將對整個森林造成不可估量的嚴重影響。
  • 澳部長請求中國冷靜,外交部多次回應,澳洲心裡沒點數?
    2020-11-20 17:12:26 來源: 英雄軍情 舉報   上周末籤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 澳媒厲害! 你成功的讓澳洲華人不敢上街了
    早在澳媒1月6日,澳洲五金連鎖企業Bunnings就證實,維州所有門店的P2口罩均已售罄。請願書直指《雪梨晨鋒報》報導,斥責以其為代表的澳媒已經淪為政治機器,將過期的新聞刻意拿到當前吸引眼球,轉移矛盾,並針對華人族群製造衝突。這種報導侮辱了一個種族,影響了那些擁有華裔血統的澳洲人!要求澳媒必須停止用個人觀點代替報導事實,惡意帶節奏來針對某個種族!
  • 澳媒催促莫裡森,別等美國,等也是白等
    澳大利亞媒體提醒澳政府把握時機最近澳大利亞對話網站發布了一篇名為《拜登勝選為莫裡森改善澳大利亞與中國的糟糕關係帶來機會》的文章來提醒澳大利亞政府需要重新考慮與中國的關係了。文章當中指出,莫裡森此前曾強調地區聯繫的重要性,但是卻忍不住配合川普「美國優先」的外交政策。
  • 澳媒揚言澳打算報復中國,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近日,澳政府和媒體注意到了中國媒體有關部分商品反傾銷的一篇報導,隨後藉機炒作「中國將全面禁止澳煤炭進口」的消息。隨著相關輿論不斷升級,時任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和總理莫裡森相繼對上述報導表態。早在10月份,有關「中國叫停澳煤炭進口」的消息被多家外媒報導和熱烈討論,同樣引起了澳政府官員的高度關注。11月末,澳媒爆料所謂「數十艘煤炭船在華滯留」的傳言,使澳煤炭產業的不安達到了頂峰。而在此後,澳媒不斷揚言要打算報復中國,以為中國會被嚇到?據參考消息網12月29日報導,這幾天,因為一系列對華出口問題,澳大利亞陷入了焦慮。對於中澳經貿現狀,澳大利亞政府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 澳上WTO狀告中國,不料被華反將一軍,澳媒:中國早一步把澳告了
    在多次要求與華談判無果後,澳政府也終於翻臉露出本性,在當地時間16日付諸了行動。然而事情鬧到WTO沒幾天,澳政府就發現有些不對勁,自己似乎被中國反將了一軍!此舉若屬實,等於是實錘了澳違反WTO的條例,現在坎培拉正就大麥被徵雙反關稅一事與中國打官司,若背上這種醜聞,官司根本不可能贏。
  • 30位澳學者聯名要求暫停反華法案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派記者  李鋒 於文】據澳大利亞《雪梨先驅晨報》等媒體22日報導,30位澳大利亞知名學者近日發表致澳議會的公開信,呼籲各界停止有關「中國影響力滲透」的爭論,要求特恩布爾政府推遲所謂的「抵制外國影響力」法案。該法案被廣泛認為針對中國。30位籤名人包括澳首任駐華大使費思芬、澳大利亞漢學家白傑明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