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於網絡,喜歡的小夥伴可以動手點讚,關注,收藏!
影評《查理的巧克力工廠》,每個孩子都將擁有一張夢想之卷!
電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講述的是一個孩子查理的故事,一個善良的熱愛糖果的窮苦孩子查理,遇上了另外一個已經長大了的孩子,同樣熱愛糖果,並且已經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工廠的威廉王卡。它更像一個童話,就像童話中最小最善良的孩子得到很多精靈的幫助最後得到幸福一樣,這裡家境困窘的小查理也憑著他的善良和對糖果的熱愛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威利·王卡,被影片詮釋成因為童年的陰影才變得如此古怪,如此不近人情。可是從整個參觀工廠的表現來說,他決不是僅僅「古怪」兩個字就能夠形容的。為了一些秘方的洩漏,巧克力工廠解僱了所有的工人,當查理的爺爺在參觀開始說明自己以前曾經是工廠的員工時,威利·王卡立刻表現出一種歇斯底裡的狂怒。整個參觀過程中有許多鏡頭都在非常奇怪的時間段非常奇怪地展現了威利·王卡一種非常奇怪的表情。並不是指他茫然地回憶小時候第一次吃糖果等時候,而是指當每一個小孩自覺不自覺地跌入他設置的陷阱中後威利·王卡臉上浮現出的一種曖昧的表情。更讓人感到費解的是那句「你要哪一半」的笑話。約翰尼·德普飾演的威利·王卡不見可愛。只見殘酷而讓人毛骨悚然。影片中只有在部落裡與歐倫比人打手勢一段才讓人覺得好笑,但那是周星馳的,不是約翰尼·德普的。同樣是在城堡裡與世隔絕,剪刀手與巧克力王子的意境一天一地,相差十萬八千裡。
兒童文學都被認為應該體現世界美好、光明、純真的一面,兒童電影也一樣。但如果蒂姆·波頓想顛覆傳統兒童電影的表象,再加上一點黑色幽默。那就請做得徹底一點。放棄影片最後什麼事業與家庭之間到底誰最重要這樣一個已經熟悉得想吐的好萊塢傳統矛盾。放棄父子隔閡後令人噁心的滿牆報紙報導。將想像進行得更乾脆一點。矛盾製造得更匪夷一點。即使是巧克力人和牙刷人牙膏人大戰我們也無所謂,只是別讓忽左忽右的做法將影片的風格分離得不得統一。
攔在路上的石頭可以看到,擋在眼前的玻璃卻不容易發現。透過玻璃,你仍然可以看到景色,微微變形,微微蒙塵。你仍然覺得美,但綠不是那般綠法,藍也不是那般藍法。能夠一睹美景,你仍然感到的幸運,只是幸運也不是那般幸運法。而你渾然不知玻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你偶然觸碰到它。
查理為了和家人在一起,寧可放棄巧克力工廠,這讓威利·旺卡百思不得其解。威利·旺卡還不知道自己的那層玻璃罩。但是不管他知不知道,玻璃罩一直都在那裡,一直都在起作用。否則為什麼他每次說到父母這個詞舌頭都會打結呢?威利·旺卡和父親斷絕關係幾十年,早已經不當一回事是個連自己也騙過去了的謊言。只有最後當他的頭依靠在父親的胸前,他才明白之前自己的心並沒有全部敞開。唯有在玻璃罩去除之後,他才知道曾經有玻璃罩的存在。
約翰尼·德普不用說,有沒有小鬍子都一樣招人愛,不過他沒鬍子的時候扮演的角色好像總是古怪、孤獨又蒼白。就像這次的威利旺卡。面色蒼白,戴一頂魔術師一樣的帽子,好像與世隔絕一樣的工廠主人。他從小被兇悍的牙醫父親管束,看似不在乎實則無比渴望父親的愛。他憎恨那些偷他巧克力配方的人,害怕被這個醜惡的世界傷害。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懷著一顆童心,像個孩子一樣喜歡炫耀,愛歡快,還能自我陶醉的笑得開懷。 我想,那是因為他有糖果。就像查理說的那樣」糖果本來就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是糖果啊!「我們的人生,不也正是由那些看似無意義的事物組成:甜蜜、陽光、幻想、愛,這就是全部。影評《查理的巧克力工廠》,每個孩子都將擁有一張夢想之卷!
大家對這部電影有什麼看法?歡迎在文章下方與小編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