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顧臻團隊發明「死細胞療法」,液氮凍死細胞、載藥回注體內

2020-12-28 DeepTech深科技

死掉的細胞還能幫助治療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據了解,基於 AML 癌變細胞本身「骨髓歸巢」這一特點,這種「死細胞」能夠運載著藥物直達骨髓,也就是說,比傳統化療藥物使用更加精準,並可減低復發風險。

這是浙江大學藥學院顧臻教授的團隊研究出的一種用於 AML 的全新療法,其巧妙的藥物遞送方法讓人聽聞後眼前一亮。相關論文也於 12 月 11 日登上《科學》子刊《Science Advances》的封面。

圖|《Science Advances》當期封面

那死細胞是怎麼傳遞藥物的呢?

簡單來說,首先需要從患者體內提取出腫瘤細胞,再利用液氮在體外將腫瘤細胞「凍死」,隨後在含有死細胞的溶液中加入治癌藥物,比如阿黴素。如此,搭載藥物的「死細胞」就製備好了。

圖|死細胞製備流程圖

最後,再將這些載藥死細胞以靜脈注射的方式注射到患者體內即可。這就是一次完整的治療過程。

方法雖好,不過離臨床試驗還有一段距離,上述實驗的研究對象也都是小鼠。DeepTech 向顧臻教授了解到,該團隊很快就會在其它動物模型上進行實驗,以進一步發掘其臨床應用前景。

也許有人會好奇,被液氮凍死的細胞結構不會被破壞嗎?這些細胞是否還會繼續增殖,又是否具有致病性呢?

載藥死細胞成功「歸巢骨髓」,顯著延長小鼠存活期

顧臻教授團隊在《科學》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的這篇文章題為 Cryo-shocked cancer cells for targeted drug delivery and vaccination,論文第一作者為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副教授慈天元博士及浙江大學藥學院特聘研究員李洪軍博士。

圖|刊登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相關論文

基於 AML 癌變細胞本身「骨髓歸巢」這一特點,該團隊提出利用經液氮處理的 AML 細胞的「死細胞」構建具有骨髓靶向功能的遞藥系統,以提高化療藥物在骨髓內的富集、抑制 AML 細胞的增殖。

同時藉助 AML「死細胞」本身所攜帶的腫瘤相關抗原,聯合免疫佐劑,刺激機體對 AML 癌細胞的特異性識別及殺傷。團隊在小鼠模型上,驗證了該平臺技術可聯合化療及免疫治療有效抑制腫瘤發展、提升生存率。

那麼,回到前面的問題,被液氮凍死的細胞不會支離破碎嗎?答案是:不會。

在論文中,作者證實了死細胞具有與活細胞類似的細胞結構。不過,實際上這一結論證實起來並不容易。

顧臻告訴 DeepTech,這的確是當時團隊攻克的一道難點。因為既要保證細胞徹底被「凍死」、不會復甦,又要讓細胞儘可能保持完整的結構,在冷凍方式上著實難以把握。

經過反覆實驗,該團隊終於得出結論,將 AML 細胞分散於特定的細胞凍存液並快速浸沒於液氮中 12 小時,然後在 37℃ 的溫水中快速解凍,經過液氮處理(liquid nitrogen-treated, LNT)的細胞就能「死得其所」。

如下圖所示,細胞雖死,卻有著相對完整的細胞骨架與細胞核。這不就可以成功「混入」活細胞的隊列中了。

圖|死細胞的結構表徵:雷射共聚焦顯微鏡(左),掃描電子顯微鏡(右)

由此表明,LNT 細胞具有與活細胞類似的細胞結構。

但是接下來還需要評估 LNT 細胞的細胞活力,以驗證其在體內沒有致病性。對此,研究人員做了以下實驗,證實了與活細胞相比,LNT 細胞沒有表現出增殖活性,可作為化療藥物如阿黴素的遞藥載體。

圖|圖 G 為用 CCK8 法對活細胞和 LNT 細胞進行的細胞活力分析;圖 H 為用螢光素酶標記的活細胞和 LNT 細胞在體內的增殖情況

研究人員進一步證實死細胞具有與源細胞類似的蛋白表達,例如 AML 細胞株 C1498 的死細胞同樣攜帶 CD44 及 CXCR4 兩種與骨髓靶向密切相關的抗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 AML 活細胞的「骨髓歸巢」功能。

經 C1498 死細胞包載的阿黴素,與游離藥物相比具有更長的血液半衰期及更高的骨髓富集,與免疫佐劑聯用後,可顯著延長 AML 小鼠的生存期。

圖|載藥 LNT 腫瘤細胞聯合免疫佐劑顯著延長荷瘤小鼠存活率(G1: 生理鹽水; G2:阿黴素;G3:死細胞+免疫佐劑;G4:阿黴素/死細胞+免疫佐劑)

由此可見,該平臺技術可聯合化療及免疫治療有效抑制腫瘤發展、提升生存率。

那麼,這項新療法到底強在哪裡?

既有靶向性,又有「疫苗」效應

了解這項新療法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什麼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AML 是一種髓系造血幹細胞癌變的惡性疾病,表現為無法成熟的髓系癌細胞在骨髓內大量增殖、聚集,導致骨髓正常的造血功能被抑制及其它生理機能的病變。

骨髓移植是治療 AML 的理想方法,但幹細胞來源、數量、配型以及移植後的免疫排斥反應等眾多問題往往限制了其廣泛應用。化療是除骨髓移植外,AML 最為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但化療愈後差、復發率高,五年生存期僅為 30%。

也就是說,常規化療很難清除骨髓裡面的一些癌細胞,並且毒副作用明顯。而顧臻團隊的這種靶向性更強的療法,理論上講相比傳統的化療可抑制復發。

顧臻教授對 DeepTech 說,「我們實際上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直接用作 AML 的治療。一方面可以把化療的效果進一步增強;另一方面能夠進一步刺激機體免疫,降低化療過後潛在的復發風險。」

簡而言之,從理論上講,採用這種「死細胞遞藥」的方式,可以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時間來採取進一步的治療,而且毒副作用較小。

顧臻教授也向 DeepTech 透露,除了細胞具有靶向功能這一天然優勢外,它還擁有較好的生物相容性(生命體組織對非活性材料產生反應的一種性能),因為「細胞本身就來源於體內」。

由此可見,相比合成材料製備的一些遞藥體系,以自身的細胞作為藥物載體具有一定優勢。

另外,類比其他細胞療法,顧教授稱,該治療方案在質量把控上潛在相對容易一些。「因為常規的細胞療法需要取活的細胞,所以怎樣保證批次與批次之間的活性相仿,就需要一些非常細緻標準的驗證。」「現在這個細胞是死的,所以相對來說在質量控制上面,難度或許會小一些。」

「自身細胞遞藥」這一平臺未來可期

據了解,接下來研究人員將對「死細胞療法」的抗癌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動物模型上做進一步的系統評估,並與企業合作,推動該創新技術臨床轉化的進程。

在這項研究中,遞送的藥物是一種經典的化療藥物阿黴素,當然這只是作為一種藥物模型進行的實驗。顧教授表示,未來也可以換作其他的抗癌藥物,或者一些大分子藥物,包括抗體類的藥物等都可以進行嘗試或組合嘗試,比如可以把一種藥物滲透到死細胞內部,一種藥物放在細胞的表面,起到一個協同作用。

此外,DeepTech 也向顧臻教授了解到,團隊正在拓展「利用液氮高效製備死細胞」的這一平臺技術,有望用於其他疾病的治療,比如一些實體瘤的相關治療。

圖|顧臻教授(右)與團隊成員

「我們強調的實際上是一個平臺技術,通過很簡易的操作流程,可以把細胞凍死。但是細胞的形態還在,這樣一方面我們可以用作載藥,一方面細胞表面蛋白,比如抗原的活性還能夠保留下來,那麼如果用作腫瘤治療的話,也能夠起到一個疫苗的作用。」顧教授告訴 DeepTech。

其實早在兩年前,顧臻教授的團隊就研究出一種「聯合細胞藥物遞送」的 AML 治療方法,將藥物「搭載」在血小板上,再將血小板與造血幹細胞相結合來遞藥。

相較於之前的研究,顧臻教授直言,「這次的設計相對簡單一些,直接用一種細胞就可以把藥物遞送過去。」在藥物模型的選擇方面,也與此前的研究不同,上次用到的是抗體藥物,而這次的阿黴素屬於小分子。

最後,顧臻教授表示出對「自身細胞遞藥」這種平臺技術的期待,並持以樂觀的態度。事實上,近年來顧教授的團隊也在充分探尋我們體內一些細胞具備的靶向功能,除了血小板、造血幹細胞,甚至還研究過把抗癌藥載入脂肪細胞的油滴裡來高效遞送藥物。

儘管從創新研發到投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顧教授也表示一直在努力推進,想辦法轉化。如他所言:「我認為在藥物遞送平臺設計上面,可以做的事情特別多。而且從轉化這個角度來講,因為這些凍死的細胞都源於體內,副作用小,並且在量產、質控方面有潛在的優勢。」

相關焦點

  • CAR-T細胞療法是什麼?一文讀懂免疫療法之星CAR-T細胞療法!
    隨著生物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近幾年,全球範圍內以幹細胞和免疫細胞為基礎的細胞療法不斷取得突破,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細胞療法的大熱,也標誌著現代醫學由分子治療向細胞治療的轉變。細胞治療又稱為細胞移植或細胞移植治療,即利用患者自體(或異體)的成體細胞(或幹細胞)對組織、器官進行修復的治療方法。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細胞治療方式為免疫細胞療法和幹細胞療法兩種。而近兩年,CAR-T細胞療法作為腫瘤免疫治療界的黑馬,成為免疫細胞療法的大熱方向。
  • 免疫細胞療法將是新希望!
    即把患者的免疫細胞,拿到體外,修理一番,大量複製後,回輸身體,腫瘤會不會消失? 然後積極展開研究與實驗,最終證明方法完全可行。這類方法,被稱為「腫瘤的細胞免疫療法。」琳達·泰勒是第一個由免疫療法治癒的腫瘤病人。美國海軍女軍人琳達·泰勒身患晚期轉移性黑色素瘤,生命岌岌可危。
  • 菲洛嘉「星」品:四合一細胞療法
    當然不老神話一直在繼續,2017年菲洛嘉四合一活細胞抗衰療法迅速成為各明星達人喜愛的明星產品。四合一活細胞療法 是一種刺激人體自己細胞修復的純天然生物醫學療法。羊胚胎素進入人體後,由血液中的白細胞通過自我識別功能帶到人體各個相應的器官上,複製健康和新生的細胞,減少老化和病變細胞,重組衰退的器官組織,使機體重新煥發活力並維持在一個相對年輕的狀態。
  • 幹細胞樣CD8 T細胞介導抗腫瘤的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
    幹細胞樣CD8 T細胞介導抗腫瘤的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23:19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Steven A.
  • 「瓦坎達再無國王」,免疫細胞療法,或為結直腸癌帶來新策略
    既然腫瘤是變異的細胞演化突變而來,那麼嘗試免疫細胞療法是否可行呢?免疫細胞療法,就是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經過體外改造、細胞因子激活和擴增後回輸入患者體內以抵抗並殺死癌細胞的作用。NK細胞療法不失為對抗結直腸癌的一種新治療策略,也為免疫細胞療法突破更多癌症種類帶來希望。
  • 解藥|多個中國團隊發現抗新冠中和抗體 或嘗試雞尾酒療法
    來源標題:解藥|多個中國團隊發現抗新冠中和抗體 或嘗試雞尾酒療法 中國科學團隊發現更多潛在有效的中和抗體。研究者從一名新冠病毒感染康復患者體內分離出4個中和抗體,分別名為B5、B38、H2和H4。新冠病毒可通過表面S蛋白(刺突糖蛋白)與宿主細胞融合,上述抗體則可通過與位於S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進行中和,從而阻止新冠病毒入侵細胞。
  • NK細胞療法如何做到抗衰老,逆齡生長
    NK細胞是什麼?NK細胞是怎麼抗衰的?為什麼人體已有NK細胞,還需回輸?NK細胞回輸是否有副作用?NK細胞回輸後身體會有哪些明顯的改變?什麼時候採集回輸時機最佳……等諸多問題的答案,都是每位抗衰者迫切想要知道的。 Q&A NK細胞是什麼? 免疫細胞是人體「最好的醫生」,它抵禦著病毒、細菌的入侵,清掃著體內的衰老、病變以及癌細胞等。而NK細胞,便是先天系統中最有價值的免疫細胞。
  • 壽光市中醫醫院成功完成我市首例載藥微球栓塞治療
    載藥微球是指將化療藥物載於栓塞劑,在DSA指導下同時實現載藥與栓塞劑的動脈遞送,到達病灶後通過離子交換機制緩慢釋放藥物。其優點是能永久栓塞腫瘤血管而且不斷地釋放化療藥物,達到長期對腫瘤細胞進行栓塞和毒殺作用。
  • 瀋陽腫瘤醫院選擇廣州復大醫院:微球療法消滅癌細胞的成效
    術後每兩個月進行一次複查都沒有發現異樣,生活看似慢慢走回正規。誰知10月再查發現,肝上出現多個結節,最大的為1.2cm。外院主張介入化療。徐教授介紹,大於5cm的原發性肝細胞肝癌,已經侵犯到血管,一年內的復發率極高。「血管介入治療要做,關鍵要看怎麼做。」抗癌「飢餓療法」——攜藥微球醫學界常用介入栓塞療法在動脈灌注給藥。
  • 浙大新研究有望解決罕見血型...
    但自Rh血型系統被確認以來,人們意識到,對於RhD陰性的受血者來講,輸注常見的RhD陽性O型血也存在發生同種免疫的風險。「嚴格地講,RhD陰性的O型血才是真正的『萬能血』,」論文通訊作者之一,浙大轉化醫學研究院王本副教授說。 當前,儘管醫療機構開展了一系列「熊貓血」獻血員的登記與動員工作,但仍不能滿足臨床需要。
  • 59歲患者接受CAR-T細胞免疫療法後 超過3年無癌症標誌物
    即便已經過去三年, Andrew Parker和他在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的腫瘤學家Michael Bishop(醫學博士)仍然對CAR-T細胞免疫療法帶來的驚人轉機感到敬畏。2016年,59歲的Parker因腿部腫脹去見初級保健醫生。他震驚地得知自己患上了侵襲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
  • 航空HCA細胞免疫修復療法,胎記血管瘤治療標準
    一、研發背景太空人在太空中會因身體失重而常常會影響體內血液循環和引起正常細胞病變,皮膚表面產生大量的色素和色沉,且更加可能容易引起癌變,同時,血管壁會淤滯或畸形,會引起血管迂迴擴張破裂,在醫學上,前者是胎記,後者是血管瘤。
  • 實體瘤CAR-T療法被頭部企業拋棄!人類抗癌史上的「奇蹟療法」真走...
    例如第一款獲批上市的CAR-T產品Kymriah(CD19-BBz),在復發或難治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臨床試驗中,使53%的患者得到客觀緩解,其中40%完全緩解;又如一個中國團隊利用CAR-T治療多發性骨髓瘤,使100%的患者得到緩解,74%的患者達到嚴格完全緩解。
  • 新型免疫療法太牛了
    第五步,回輸免疫細胞 M女士開始一周的預處理化療後,148億個專門識別KRAS G12D的腫瘤浸潤淋巴細胞浩浩蕩蕩回輸進M女士體內開始清除癌細胞,並接受多達5劑白細胞介素2(IL-2),來支持患者體內免疫細胞的生長和激活。
  • 回輸細胞必看:幹細胞臨床應用中最關心問題解答
    其次,輸注方式是不同的,動脈、靜脈、局部注射以及是否聯合其它療法等;再次,生活方式和作息習慣也會對進入體內細胞的生存率和活性產生影響;最後,使用的細胞類型、細胞數量、間隔周期等因素也會導致最終結果不同。 總而言之,每一個我們可能想到的點,最終都會影響到細胞所能起到的效果以及持續性的問題。」
  • 多國都在緊急推動的療法,能打敗新冠病毒嗎?
    直到一百年後,喉嚨中這層死細胞構成的灰膜,依然造成了大批孩子窒息而亡。19世紀80年代,僅在德國,每年就有約10萬兒童感染此病,一些地方的病死率高達50%。而且,不只平民,就連英國皇室都難以倖免。1878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女兒愛麗絲公主和她的女兒瑪麗公主就因感染了白喉而病亡。
  • 赫賽汀發明團隊獲2019年拉斯克獎,乳腺癌五千年攻堅史了解下
    今年的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頒發給了發現B細胞和T細胞的兩名科學家馬克斯·庫珀(Max D. Cooper)博士和雅克·米勒(Jacques Miller)博士,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頒發給了有「乳腺癌救命藥」之稱的赫賽汀(Herceptin)的發明團隊:麥可·謝潑德(H.
  •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聯合藥物治療高血糖和糖尿病腎病》專利獲授權
    2019年,中國的發明專利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彰顯了我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巨大進步。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國家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最關鍵因素,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須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 ...CAR(TM) GC027療法治療復發或難治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安全、有效
    蘇州和上海2020年4月29日 /美通社/ -- 臨床開發階段免疫細胞與基因治療企業亙喜生物集團(Gracell Biotechnologies Co., Ltd, 簡稱「亙喜生物」)公布了其在研的通用型TruUCAR™ GC027治療復發性或難治性(R/R)急性T淋巴細胞白血病(T-ALL)的臨床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