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間記載的脈衝星!1054年超新星爆發形成蟹狀星雲

2021-02-25 無心深究的生活庸常

900多年前,有一次非常著名的超新星爆發事件,當時北宋王朝的天文學家做了詳細的記載。據史書稱:爆發出現在宋仁宗至和元年五月(即1054年5月),在開始的23天中這顆超新星非常之亮,白天也能在天空中看到它,隨後逐漸變暗,直到嘉佑元年三月(公元1056 年3月),才不能為肉眼所見,前後歷時22個月(這次爆發的殘骸形成了著名的金牛座中的星雲,叫做蟹狀星雲)。

《宋會要》卷五十二中記載:至和元年七月二十二日,守將作監致仕楊維德言:伏睹客星出現,其星上微有光彩,黃色。謹案《黃帝掌握佔》云:客星不犯畢,明盛者,主國有大賢。乞付史館,容百官稱賀。詔送史館。嘉祐元年三月,司天監言:客星沒,客去之兆也。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東方,守天關,晝見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見二十三日。

蟹狀星雲與北宋天文記載

宋朝百姓甲:你們還記得真廟在的時候,那天的大星嗎?

宋朝百姓乙:記得記得,當時說是有大吉。我但是還是個孩童,記得是四月。

宋朝百姓甲:是啊,是啊。也不知這次東南天的大星,什麼意思。

宋朝百姓乙:你沒聽說,朝廷說了,說是要出為大賢。

宋朝百姓丙:我也聽說了,你們想現在的官家不就是位仁義的人?官家就是大賢。

宋朝百姓甲乙:的確。

……

古老的文字記載直至現在我們都能看到它的痕跡,我感覺是很神奇的一件事。

1、宋仁宗至和元年的五月己丑(公元1054年7月4日),在金牛座ζ星東北面,距地球約6500光年遠的地方,有一顆超新星爆發。

2、當時宋朝一位名叫楊惟德的天文官員,向皇帝奏報了天空中出現了一顆「客星」。

3、1771年法國天文學家梅西耶在製作著名的「星雲星團(M)表」時,把第一號的位置,留給了蟹狀星雲,編號為M1。

4、1892年美國天文學家拍下了蟹狀星雲的第一張照片,30年後天文學家在對比蟹狀星雲以往的照片時,發現它在不斷擴張,速度高達1100公裡/秒。於是科學家推測:在900多年前,蟹狀星雲很可能只有一顆恆星的大小。

5、1928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首次把它與超新星拉上了關係,認為蟹狀星雲是公元1054年超新星爆發後留下的遺蹟。

6、在西方的史料中,沒有找到相關的任何記錄

7、但在中國的史料中,卻找到了很多有關1054年曾有過超新星劇烈爆發的珍貴記錄資料。

8、1942年,荷蘭天文學家奧爾特以其令人信服的論證,確認蟹狀星雲就是1054年超新星爆發後形成的。

很湊巧的是,這個星雲的位置與曾經的「不速之客」天關客星出現的位置相同。最後,經過激烈的討論,科學家們得出了蟹狀星雲正是曾經的天關客星。

【參考文獻】

劉金沂(筆名鍾天成). 蟹狀星雲和1054年超新星[J]. 科學實驗, 1975(11).

劉金沂. 1054年超新星位置的新證據[J]. 科學技術史, 1984.

席澤宗. 蟹狀星雲與中國客星[J]. 科學中國人, 1997(007):11-13.

相關焦點

  • 什麼樣的超新星創生了蟹狀星雲?
    圖解:蟹狀星雲(M1,NGC 1952或金牛座 A)是位於金牛座ζ星(天關)東北面的一個超新星殘骸和脈衝風星雲。蟹狀星雲距地球約6,500光年(2,000秒差距),直徑達11光年(3.4秒差距),並以每秒約1,500公裡的速度膨脹。它是銀河系英仙臂的一部分。回答:根據記載,1054年,中國的天文學家們首次觀測到了創生蟹狀星雲的超新星。
  •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一張蟹狀星雲照片 距離地球6500光年
    在蟹狀星雲中心區域,一顆死亡恆星內核不斷地旋轉,呼吸著周圍的氣體。據悉,此前從未觀測到這樣獨特視角的星雲。蟹狀   原標題: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一張蟹狀星雲照片 距離地球6500光年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哈勃太空望遠鏡最新拍攝圖像呈現蟹狀星雲的「跳動心臟」。
  • 宇宙中的燈塔——脈衝星(1) | 天問專欄
    ►左圖,X-射線觀測到的蟹狀星雲,它是超新星爆發留下的遺蹟,遺蹟中心發現了一顆脈衝星,圖片來源:
  • 超新星
    >蟹狀星雲。一千年前超新星爆發留下的遺蹟。從1604年至今的四百多年中,天文學家們都沒有發現銀河系中的超新星爆發現象。在歷史上,人們用肉眼直接觀測到並記錄下來的超新星只有6顆。隨著科技發展,現代能夠觀測到更遠範圍的超新星。
  • 天文科普:2分鐘,帶你一起快速了解超新星
    超新星在某種意義上,恆星就像人類:誕生,存活,然後滅亡。在恆星的正常生命中,它們在內核中將較輕的元素聚變成較重的元素。超新星的遺蹟,蟹狀星雲, 圖源:Wikipedia這是一張合成的圖片,是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拍到的蟹狀星雲最大的照片之一,它寬約六光年,是一個恆星的超新星爆炸後的殘餘。
  • 超新星:宇宙中的能量之星
  • 發現脈衝星新天體物理現象,清華項目成果登上《自然·天文》
    1年的觀測,探測到來自蟹狀星雲及脈衝星(中子星的一種)的軟X射線偏振信號,並首次發現了脈衝星自轉突變和恢復過程中X射線偏振信號的變化,說明在此過程中脈衝星磁場發生了變化。1968年,美國科學家率先開展了天文X射線偏振探測,於1971年在一次探空火箭實驗中見到了成功的希望,並在1975年發射的OSO-8衛星上完成了第一次精確測量,這次測量發現了蟹狀星雲的X射線輻射具有高度線偏振,起源於同步輻射。然而,由於上一代技術的局限性,其探測效率和靈敏度低下,天文軟X射線偏振探測在這次實驗之後便陷入了停滯。
  • 科學家實現了「人造超新星」,那「人造黑洞」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呢?
    天關客星 如果要論天文觀測的記錄,古代中國的天文觀測記錄大概是放眼古代中國記錄最全,最詳細的。在這詳盡的記錄當中,有一類天體被稱為:客星。這裡的「客」就是用的「客人」的字面意思,意思是這種天體極少出現。如今我們知道,這類天體實際上可能是彗星、行星或超新星。
  • 一首歌引發的天文討論:「 克卜勒」原是超新星?
    天文愛好者「Steed」解釋,事實上,克卜勒超新星肉眼可見的時間段其實還不足一年,但在天文學歷史上的確佔有一席之地。也許,聽完歌去學一學靠譜的天文學,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克卜勒」引發天文討論「一閃一閃亮晶晶,多像你的身體,藏在眾多孤星之中還是找得到你」。孫燕姿帶著新歌《克卜勒》回歸,迅速攻佔頭條。
  • 這個天文現象十分罕見,自1604年以來,銀河系內從未出現!
    從光度上來說,新星爆發時亮度的增幅,在幾小時至幾天時間範圍內,光度可以增強數千倍至數十萬倍,然後慢慢減弱,一般幾個月後又不復可見。而超新星是爆發規模十分駭人的變星,在短時間內亮度的增幅可以達到新星的數百至數千倍,相當於光度增強數百萬倍至十億倍以上,然後在幾年至幾十年中慢慢減弱。
  • 太空「巫婆掃帚」 超新星爆炸殘骸形成鉛筆星雲
    鉛筆星雲是1835年英國天文學家約翰-赫歇爾發現的  【搜狐科學消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童話迷們對鉛筆星雲稱為「巫婆的掃帚」,這個特殊的發光氣體星雲是一顆超新星大約11000年前爆炸後殘留環狀殘骸的一部分。
  • - 不,我在尋找脈衝星!| 推廣
    答案就是脈衝星。脈衝星由恆星演化和超新星爆發產生,因發射周期性脈衝信號而得名。脈衝星的本質是中子星,具有在地面實驗室無法實現的極端物理性質,是理想的天體物理實驗室,對其進行研究,有希望得到許多重大物理學問題的答案。由於脈衝星具有極其穩定的周期性,其穩定度優於10-19,被譽為自然界最精準的天文時鐘。
  • 一次可能即將上演的超新星爆發
    你見到的是一場超新星爆發,那是一顆瀕死恆星的謝幕演出。又或者……你會見到平平無奇的一片青天,和平時別無二致。本來超新星爆發幾乎無法預測。但是由於最近新的風暴已經出現在銀河的一個犄角旮旯裡,天文學家們談起這個話題來,要比平時更多那麼點熱情。如果明天超新星爆了,它就會在天上留下一塊人人皆可見的印記,從而成為本年度,甚至本世紀最盛大的天文事件。
  • 操控脈衝星用於導航、通信
    被稱作星系宇宙時鐘的毫秒脈衝星——快速旋轉的中子星的副產物——以其貌似「自然」的射電脈衝聞名遐邇。但是,如果至少部分射電脈衝不完全是自然的,那麼是誰在操控毫秒脈衝星發射射電脈衝呢?這是上述《國際天體生物學雜誌》論文提出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