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是能,但滿油滿彈,出動能力受限制。這個問題就得先了解一下,蘇聯造的「瓦良格」,也就是今天的「遼寧號」,到底設計思路是什麼,尤其是飛機滿油滿彈起飛的能力,也叫重載起飛能力。畢竟航母平臺是一樣的,而且中國殲-15,也是從蘇聯T-10K驗證機,演變來的。
我們知道,艦載機起降,不同陸基飛機,比較複雜。在近乎嚴苛的甲板起降,一項絕對的技術活兒,因為平時訓練,無論是外軍,還是我軍,大多看不到滿油滿彈起飛。即便在戰時,也礙難看到滿載而歸的相關資料,原因正是由於其著降條件而設的。可以滿載起飛,必須將載彈打光或拋光了方能著艦。要問殲-15,遼寧艦,能否滿油滿載起飛,答案是明確的,當然可以,只是訓練時很難看見。
在重型起飛點起飛,藉助較長的跑道,可以實現。但降落就不同了,為了防止鉤不住攔阻索的情況發生,艦載機在著艦的瞬間,發動機必須開足馬力,以準備著艦復飛。如果載彈著艦,即便鉤住了阻攔索,其巨大的衝力,對阻攔索和機體結構,都是嚴峻的考驗。長期使用的話,就會急劇減少機體壽命。所以凡有航母國家,都有硬性規定,不允許載彈著艦,就是對燃油多少,亦有特別規定。
現在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以及我國的「遼寧」號,都是原蘇聯航母,他自己叫載機巡洋艦,俄文тяжелый авианесущий крейсер,名字越長越有戰鬥力……它們編號是1143.5和1143.6。為什麼有這種航母?是要解決在遠離蘇聯海區作戰的難題。防空和偵察,是這些航母上殲擊機的第一任務!蘇聯並不指望飛機去攻擊敵艦,或者打擊地面目標。攻擊敵艦和地面,帶的彈藥和油料多,需要重載起飛!而艦隊防空和偵察,只要輕載起飛!
所以在這種設計思路下,蘇聯的滑躍起飛,相比美國、法國的彈射起飛,在飛機重載方面存在缺陷。美軍幾個級別航母,都有4個起飛點,全部配備如MKC-11-2等型彈射器,所以4個點都能夠重載起飛。一般保留1個作為備份,這樣也能同時保證3架飛機,等待彈射。如果使用4臺彈射器,那麼彈射20架飛機,全部重載起飛,只要5分鐘。如果使用3架,甲板調度會麻煩一點,但彈射20架飛機,重載起飛,也不會超過10分鐘。
這種重載出動能力,是滑躍起飛比不了的。蘇聯「庫茲涅佐夫」號,以及我國的「遼寧」號,只有1個重載起飛點,就是後邊3號點,滑跑距離195米,方可保證蘇-33或殲-15重載起飛。前面臨近滑躍道的2個起飛點,滑跑距離短,僅105米,只能輕載起飛。對於唯一一個重載起飛點,前面的飛機起飛了,後邊待命飛機,再慢慢滑行,進入起飛位置。這樣1個點操作,會很慢。所以如果要派飛機出去重載打擊,那麼放飛過程很長,操作不便。
這個缺陷,對於蘇聯航母不是問題。因為他的殲擊機,就是防空和偵察的。對於蘇聯的蘇-33,以及我們的殲-15來說,只要半油起飛,攜帶4-6發中距空空飛彈、2發近距空空飛彈,就能完成艦隊防空任務。滿油起飛,但只攜帶很輕的偵察吊艙,也能完成偵察任務。所以,從甲板2個前點,即第1、2號起飛點起飛,對於蘇聯航母的殲擊機,是很合適的。
但是這個缺陷對我們來說,的確是個問題。蘇聯1143.5/6航母,還帶12枚П-700超音速遠程反艦飛彈,其中4枚是核彈頭。作為一個航母,他打敵艦和地面,卻用核飛彈不用飛機,倒是相得益彰。我們把飛彈拆了,因為核彈他不賣,所以不能像他一樣。下圖是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敞開裝甲蓋是П-700重型反艦飛彈發射裝置。
一方面,我們的航母必須加強訓練重載起飛,而且能力上不管怎樣,還是受限制。但另一方面,我人民海軍多型水面艦,現在又是鷹擊-12,又是鷹擊-18,還有最新型鷹擊-1XX型遠程反艦飛彈!以後還有艦載的,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所以,也不需要航母飛機,去打擊敵方重要防護目標。我們航母畢竟從零開始,前2艘航母先把人練出來,體系建立起來,時間不等人!以後,我們直接用強大的電磁彈射器,再然後建造核動力航母,自然把航母威力提上去!
殲-15艦載機沒有設計載彈降落確實是一個缺陷,但是艦載機的最終作用就是參與戰鬥,如果是在戰時,只要殲-15艦載機能進行滿載起飛就足夠了,在有作戰任務時,殲-15艦載機完全能將所攜帶的彈藥打完以後再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