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軍是全世界發展方式最不對勁的海軍,先後擁有四艘航空母艦,其中三艘是買的二手貨,所謂的航母0元購結果被坑了足足29個億,國產航母從2005造到了2021都尚未海試,但是印度航母發展並非亦步亦趨的模仿者,印度在航母甲板規劃上有著印度特有的智慧!
世界主流的對稱式起飛點。
美國所有航母全部採用了右左3的起飛點設計,軸向甲板上擁有兩個起飛位置,庫茲涅佐夫號,山東號,遼寧號採用了右1左2的起飛點設計,軸向甲板上同樣擁有兩個起飛點。沒有成為現實的航母計劃在軸向甲板上擁有兩個起飛點的那也是一大籮筐,可以說在絕大多數軍迷嚴重,航母右舷位置怎麼著也得有一個起飛點,但是為什麼兩艘印度航母的起飛點均位於左舷呢?
印度有著有著獨屬於印度的起飛跑道規劃,印度海軍現役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艦是維克拉瑪蒂亞號,但是在維克拉瑪蒂亞號設計環節當中,印度也是有著一定的話語權的,否則的話維克拉瑪蒂亞號也不可能和維克蘭特號的設計驚人的一致。
維克拉瑪蒂亞號與維克拉瑪特號均沒有擋焰板設計,起飛點均偏置於左舷,艦島旁沒有設置起飛點,而且左舷兩個起飛點之間的距離相隔較近,也就是說1號點與2號點無法同時使用!
印度為何採用雙偏置起飛跑道設計?
對於大型航母而言,300米以上的飛行甲板長度與70米以上的甲板寬度就意味著重型航母在艦島還有一百五十米甚至兩百米的甲板,70米的甲板寬度也允許重型航母能夠在留有足夠安全區的情況下在航母的軸向甲板上布置兩個起飛點!
而維克蘭特的艦島距離甲板末端只有短短的120米,維克拉瑪蒂亞更是只有少的可憐的一百米多一點的長度,也就是說兩者根本無法在艦島前部設置長度為105米的短距起飛點!
帶擋焰板的白線是從庫茲涅佐夫上拷貝得來的
想要布置兩個起飛點只能在艦島左後側想辦法,但是120米左右的短距起飛點是什麼概念?維克拉瑪蒂亞號如果設置105米的短距起飛點,要麼升降機和起飛點間隔連五米都沒有,要麼起飛點是起點在升降機上。如果維克蘭特要設置105米的起飛點那也是一出升降機上了起飛點。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兩者要設置一條小傾角的起飛跑道,就會導致起飛點與艦載機調度的衝突異常嚴重,想要避免這種問題,中型航母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將兩個起飛點偏置於左舷、
問題是如果左側飛行甲板的兩個起飛點滑跑長度一個是180米一個是105米的話圖啥呢?反正放飛艦載機之時,必須停止著艦任務,而且兩個起飛點之間幹擾異常嚴重,一號點放飛,二號點只能幹瞪眼,所以還不如延長一下短點的滑跑距離,讓兩個起飛點都能讓艦載機滿油滿彈起飛呢……
當艦載機起飛位均偏向左舷之時,艦載機的尾焰噴向航母外側,也就是說要擋焰板有啥用?乾脆取消得了。
在兩個起飛點均被偏置於左舷之後,發現雙側置設計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起飛跑道能夠遠離停機區,降低艦載機調度難度,一號點與二號點存在大量的重合面積,也就是說能夠將更多的空間用於停放艦載機,這對於甲板面積有限的中型航母而言,優點異常明顯,因此維克蘭特號最終選擇了與維克拉瑪蒂亞號相同的起飛區設計。
總結一下,雙左舷起飛點設計的優點包括:
能夠讓四萬噸級航母擁有兩個能夠讓艦載機以最大起飛重量起飛的起飛點;
降低艦載機起降與甲板艦載機調度的幹擾程度;
騰出更多甲板面積用作甲板停機區;
飛機尾噴口朝向甲板外側,可以不安裝擋焰板,進而降低航母成本;
缺點:
一號起飛點與二號起飛點間幹擾嚴重,兩者無法小間隔放飛艦載機;
起降幹擾極度嚴重,艦載機進入起飛位難度大,緊急情況下難以快速放飛艦載機;
與主流設計背道而馳,容易被抨擊;
要注意兩個起飛點均幹擾起降真的不是缺點,因為四萬噸級航母的起飛點幹擾起降是航母噸位的局限性帶來的,君不見身為CATOBAR航母的戴高樂號,也沒有一個不幹擾降落的起飛點麼?
小結
印度海軍是雙偏置起飛點設計是有著鮮明的印度特色的,至少其他國家的航母以及航母計劃沒有一個採用雙偏置起飛點的。就連維克拉瑪蒂亞的原型1143.42方案都有著一個儘可能降低起降幹擾程度的短距起飛點。
1143.42
雙偏置起飛點設計的確有著一定的優點,比如說長距起飛點的數量比遼寧艦還要多一個,但是印式雙偏置起飛點設計只能說是印度海軍航空母艦噸位有限情況下的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