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宸媽2020年發布的第127篇原創內容全文共計2786字,大約需要2-4分鐘時間閱讀
第一次聽到「中產」這個名詞,是在一個學習班裡。那個一直不斷的強調自己家庭條件優渥,很多年前就已經是「中產家庭」的同學,在我和另外一個同學看來,實在沒有看出什麼特別。那時的我還沒有「中產」的概念,中產是什麼?大概指的又是什麼樣的一個人群?我一無所知。
隨後的時間裡,不論是大眾媒體還是各種資訊,「中產」這個名詞越來越多的跳到了我的視線範圍內,一會一個「xx自由」,再來一個「中產標準」,我慢慢的對「中產」有了概念。
這幾年的電商衝擊下,我對有句話的印象很深刻:「大街上每一家商鋪的背後都是一家中產」,實體生意越來越難做的當下,這些「中產」們受到的衝擊應該是最強的吧?
人到中年,環顧自己的圈子,如果要按照網絡上流行的「中產標準」來衡量,應該佔比不小,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初第一次聽到那個強調自己家是「中產家庭」的同學時,我完全沒有概念的原因,大家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習慣不同,各家的收入水平也不同,但是總的來說,努力生活的人生活是越來越好了。
我其實是一個極其安於現狀享受當下的人,對於物質的需求不高,也沒有太多被物質所為難的經歷。從小到大的價值觀決定了,我會考慮一件物品的性價比,會根據自己的收入來決定自己要購買的物品是否恰當。物質於我而言,只需要滿足基本的生活就足夠了,我想要買某個物品時,包裡的錢足夠就夠了。精神於我而言,是意義大於物質的。可是我又對賺錢這個事情有著極其濃烈的興趣,喜歡通過自己的努力換來相應的報酬帶給自己的成就感,更喜歡能夠用錢解決一些基本問題時的簡單直接。我屬於哪一個階層?我應該如何定位自己的經濟水平和消費習慣?
看吳曉波頻道的新書《這個國家的新中產:新中產畫像與未來商業白皮書》(後稱《這個國家的新中產》)我找到了答案。
還是科普一下作家及其團隊,以證明這本書的專業:
吳曉波,財經作家,「890新商學」「藍獅子出版」創始人。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常年從事中國企業史和公司案例研究。2009年,吳曉波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年度「中國青年領袖」,他還是每年「中國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的評委會主席(2015至今)
吳曉波頻道成立於2014年,專注於「泛財經、泛商業」領域,是由微信公眾號矩陣、視頻媒體矩陣、強勢KOL資源、高端社群組成的融媒體平臺。目前已聚合8000萬+新中產用戶,形成了「圖文+音頻+視頻+會員體系+線下活動」全渠道覆蓋的內容鏈。
01新中產的概念
百度百科中對傳統中產的概念是這樣的:
中產是指中等財產,和社會階級無關。中產人家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閒暇,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對象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同時,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修養。換言之,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百度百科
而吳曉波頻道提出的「新中產」概念是有別於傳統中產的。
2016年,吳曉波頻道率先提出「新中產」概念。五年後的現在,經過調研10萬餘人,深度訪談500多位中產,有了100個新發現後,「新中產」的概念越發豐滿,在《這個國家的新中產》中是這樣定義的:
他們具備現代化人格的基本特徵:個人權利意識、理性化生活觀念,以及全球視野和本土認同。——《這個國家的新中產》
02新中產的人群畫像
對照「新中產」的概念,在《這個國家的新中產》中刻畫出了新中產的人群畫像:
●第一批新中產:體制內成員、高級知識分子和企業主;
●第二批新中產:一線城市外企白領和部分國有企業白領、更多的企業主;
●第三批新中產:以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為主,三、四線城市為輔的民營企業白領、創業者。
新中產是由少數「70後」,多數「80後」及「90後」構成的,這3個年齡段分別對應著上述的3個批次。他們除了家庭收入可觀,生活方式也更健康、更現代、更新潮。
根據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不同消費,家庭年收入在20萬-100萬;家庭年淨收入在10萬-50萬元;可投資資產在20萬-500萬。他們更關注健康,更願意嘗試新鮮事物,更容易接受高科技的產品帶來生活的便捷等等。
03從7個方面說新中產
現代經濟學都知道,一個國家的中產是支撐國家經濟航母的基礎。越大範圍、越穩定的中產對國家經濟這個航母而言是積極又有利的。新中產的概念和畫像已經清晰,各位客官是否已經明白自己的類別?您是否是這艘大航母中的一顆堅實的螺絲釘?
「60後」、「70後」在人生的道路上抓住一定的機遇是很容易滿足新中產的標準擁有新中產的基本財富標準的。他們對應的下一代「80後」和「90後」則相對而言生活條件更優渥一些,所以對於物質財富的標準滿足就更容易一些。不論是之前的製造業潮還是這些年瘋狂的房地產潮,或者現在風靡一時的網絡電商潮,搭上哪一趟順風車都可以賺得滿盆滿缽。
「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創下基業不難,可是如何好上加好,如何可以讓江山更穩固則需要更科學更前瞻的視角。
《這個國家的新中產》可以說是一本新中產的白皮書。它從消費、財富、職業、家庭和社會關係、價值觀、產業、未來商業7個方面,深入解析新中產的主要特徵,進一步深化對當下職場白領及精英人群的發現和洞察,幫助新中產人群更好地自我定位、規劃未來,同時幫助企業藉助新中產崛起的東風,在市場中佔儘先機。私以為,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要想長久保住財富,新中產們都應該好好讀讀這本書。
04我的認知
讀完這本《這個國家的新中產》,我對自己的定位有了認知,趕上了一小波的購房機會,靠著房產也能勉強夠上一個「準新中產」的財富標準。除開財富標準,對自我的探索、終身化學習的習慣、對下一代教育的傾盡全力、對奢侈品這些事物的消費認知、對物質的看法、對高科技產品的接納程度,我個人都是極度認可的。
我是「80後」,前半生的經歷造就了現在的我們,我們對生活有感悟,對財富有渴求,對生活品質有要求,對精神滿足有訴求,對下一代有要求和希望,這就是我們,只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的我們。
對於婚姻,對於繁雜的人事,我們的看法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們堅持的是我們認
05為值得堅持的。結語
「這些價值觀念,來自高等教育、職業工作、城市生活中的社會合作經歷、家庭資產與收入的富足。」——《這個國家的新中產》
我是極度認同《這個國家的新中產》中的這些結語的。「80後」的我們這一代,比之於父輩的「60後」更有安全感,也更有滿足自己精神層面需求的底氣。而被我們「80後」再度滋養著長大的「00後」,他們在我們兩代人的基礎上,從小就接受到更加富足和充沛的生活,他們的未來,更加可期!
閱讀是常態的當下,你有沒有發現,能夠靜下心來閱讀的人群裡,所謂的「中產」比例很高?讓自己的思想保持前進的銳利,讓自己的意識在文字的世界裡得到磨練,這本《這個國家的新中產》詳實的對國家經濟航母的基礎新中產做了描述和解讀,值得推薦!
我是宸媽,專注於青少年教育教養,喜歡我的文字歡迎分享、點讚、關注和評論,原創不易,轉載請聯繫本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