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補洞」到「求生存」 華為面臨新的「極限挑戰」

2020-12-27 手機鳳凰網

在美國商務部計劃針對華為修改出口規則後,巨大的不確定性籠罩著整個半導體行業,大家一邊等待華為的發聲,一邊探尋新的合作模式。

5月18日,在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首日會議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就在開場演講中說道:「過去一年對於華為來說是非常艱難的一年。去年進入實體清單的時候,我們手忙腳亂,一直在和客戶、合作夥伴、華為員工進行溝通,絕大多數都能理解,現在我們還在繼續溝通中。禁令給我們的經營和風險管理帶來巨大壓力,但好消息是我們還活著,並且研發、庫存都大幅增加。」

在「補洞」的挑戰之下,華為平安度過了2019年,而2020年的山峰更加險峻,郭平直言:「求生存是華為現在的主題詞。」

面對美國的進一步行動,華為有所預判,「對於兩天前的新規,很多情況還不太清楚,還在評估中,後續業務的發展還沒有一個清楚的判斷。華為作為ICT設備和終端公司,能夠做到集成電路的設計。但是超出之外的能力並不具備,所以我們在努力地尋找怎麼存活。」郭平向包括21世紀經濟報導在內的媒體說道。

當天,華為也對出口管制新規做出正式回應:華為強烈反對美國商務部僅針對華為的直接產品規則修改,「本次規則修改影響的不僅僅是華為一家企業,更會給全球相關產業帶來嚴重的衝擊。長期來看,晶片等產業全球合作的信任基礎將被破壞,產業內的衝突和損失將進一步加劇。美國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打壓他國企業,必將削弱他國企業對使用美國技術元素的信心,最後傷害的是美國自己的利益。」

新一輪的競爭已經展開,郭平表示:「預計我們的業務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尋找解決方案,也希望客戶和供應商與華為一起盡力消除此歧視性規則帶來的不利影響。」

迎難而上「求生存」

面對打壓,在2019年,「補洞」成為了華為的主旋律,「技術發展受到很嚴重限制,因此過去一年來華為加大研發投入,單是研發費用投入 1317 億元,同比增長30%,存貨也高達1674億元,同比增長 73.4%。」郭平告訴記者,「包括重新設計超6000萬行代碼、1000多塊新的單板、新的供應物料進行新的選擇等等,我們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和代價。這些投入導致我們服務不中斷。」

華為消費者BG全球生態發展部總裁汪嚴旻談到了終端生態HMS在海外的進展:「不能使用谷歌生態後,(我們)被迫發展HMS生態。過去一年中我們加大了投入,尤其是在開發者使用平臺和技術平臺。去年5月16日之後加大了HMS生態的投入,目前有超過140萬的開發者,和2019年初相比增長了150%。」

從2019年業績看,華為維持住了增長。但是,郭平表示,去年營收大概和原先的計劃相差120億美元,去年每個季度的增長也在不斷下滑,同時獲得合同和以往相比有更多的困難。

雖然美國對於華為的打壓越來越猛烈,郭平仍表示,華為正艱難地生存並且努力地向前發展,並且堅持全球化發展,而非走向封閉孤立。2019年,華為對美國採購金額高達187億美元,只要美國政府允許,非常願意持續採購美國產品,但也會培育更多供應商。

華為在繼續強化「備胎」的同時,也在加速供應鏈的重塑。此次美國改變出口規則,主要瞄準了華為的晶片製造相關產業鏈。作為華為晶片代工的核心供應商,臺積電在5月18日對媒體表示,公司不披露特定客戶訂單細節,並且臺積電一直遵守法律和適用法規,正在評估新出口管制措施的影響。

另一方面,華為也通過增加庫存儲備來做好過冬的準備。中信電子在報告中表示:「從華為資產負債表裡可以看到,2018年、2019年間,華為的存貨大幅增加,這裡面主要增加的是原材料,2018年原材料佔存貨的比例達到了近年的峰值37.5%,2019年存貨佔收入的比例達到新高19.5%。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推斷華為在2018年、2019年大量囤貨了相關元器件及產品,以備不時之需。整體來看,歷史上美國供應商自製裁開始至恢復對華為供貨需要大約2個月時間,而華為自身有一定存貨周期,雖然短期或將面臨一定壓力,但大概率不會導致完全停供。」

一位半導體從業人士也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可能像去年一樣,下髮禁令之後再給企業臨時許可證,目前規則的細節尚不清楚。

美國步步緊逼

事實上,美國對於華為的打壓並不是這兩年突然心血來潮,在過去的近20年間一直不間斷地針對華為進行調查、起訴。然而在這些過程中,華為不僅沒有變弱,反而茁壯成長為通信行業領軍者。

記者梳理看來,在美國「卡」華為的歷史中,有三個關鍵的時間點。這兩年手段兇狠了不少,但是美國的邏輯有其延續性,依舊是在通信行業、底層技術、智慧財產權等方面進行利益爭奪。

第一個節點是華為初崛起的2003年,思科起訴華為,認為華為侵犯了其智慧財產權,起訴到最後,華為、思科最終各自發表聲明和解。一年後的2004年,華為經營困難,差點決定賣給摩託羅拉,結果最後沒有談攏。當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就提出了極限生存假設,如果華為繼續,那麼就要做好有朝一日,與美國競爭的準備。

果不其然,常態的競爭很快開啟。從2007年以來,美國幾乎每年都會有針對華為的行動,一系列的收購被阻止。從2007年至2012年期間,華為欲收購的3com、2Wire、3Leaf 均被叫停,在美國的招標也被幹預。

到了2012年,華為又迎來第二波硬戰的節點。2012年10月,美國眾議院發布報告,認為中國兩家通信設備生產商華為及中興可能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將兩家企業擋在美國市場門外。眾議院報告中還提及了思科,因為報告表示「有證據顯示,華為漠視美國公司和實體的智慧財產權」。

而就在2013年,華為首次成為通信行業營收第一名,登上寶座。可以看到,近10年的兜兜轉轉,其實有很多重複的訴訟和議題。各種目的與通信產業競爭糾纏,使得圍繞著華為的圍獵事件異常複雜,且牽涉甚廣。但是這麼多年以來,美國並沒有舉出華為的「實錘」,反而通過另一種方式「洗白」了華為。

直到2018年,第三個關鍵的轉折點來臨。2018年8月,美國《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獲得通過,該法案第889條要求,禁止所有美國政府機構從華為購買設備和服務。然後又在年末發生了華為高管事件。緊接著,2019年5月16日,一聲驚雷,美國直接將華為納入實體清單,隔斷了一些美國企業和華為的合作。華為不得不重新調整方向,並拿出潛心研究已久的備胎,旗下的晶片設計公司海思進入大眾視野。今年美國則直指海思,欲掐斷晶片的製造環節。

更重要的是,半導體也是支持通信、5G發展的底層基礎。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通信界發生了一件事情。2016年華為主推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2019年時,華為的人選票數高於高通,當選了全球5G標準協會主席。雖然中國沒有力壓美國通信產業,但是這標誌著中國通信廠商在5G時代有了更高的話語權,兩國之間的產業邊界在碰撞。

2020年2月6日,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William Barr)在演講中表示,中國的技術攻勢對美國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5G技術處於正在形成的未來技術和工業世界的中心,5G所依賴的一系列技術,包括半導體、光纖、稀土和材料,中國已經開始將所有這些元素國產化。未來5年內,5G全球版圖和應用主導地位格局將成。而美國和盟國之間是否能夠與華為展開足夠的競爭,以保持和佔領足夠的市場份額,從而維持強勁的競爭地位?這時間窗很短,因此美國必須迅速採取行動。

相關焦點

  • 華為的2020上半年:「補洞」見效,收入利潤保持增長
    考慮到華為歷年來的收入特點是前低後高,而2020年上半年3項指標增長,按理2020年的業績表現將超越2019年,但鑑於當前的國際貿易環境,以及不斷升級的「實體清單」,華為的2020年下半年將充滿更多挑戰,使全年業績增長充滿了不確定性。
  • 華為給我們的「極限生存啟示」
    經濟形勢大好的時候,大部分企業和個人都可以順勢而為,乘風起航,豬也能飛到天上去。但是真正考驗一家企業長期生存能力的,卻不是能在短期把業務規模擴大多少多少倍,或者能編一個好聽的故事讓投資者來投很多很多錢。
  • 華為低調發布2020年半年報 , 業務「補洞」十四個月有哪些變化?
    華為預測,今年全球5G商用網絡將從2019年的60個增至170個,基站會從2019年的50萬個增長到150萬個,到今年年底,全球5G用戶預計將會從1000多萬增至2.5億,中國有望從對標者成為引領者,將佔全球整個5G基站建設的50%以上,在用戶的發展數量上佔世界的70%以上。
  • 2020上半年面對極限挑戰的華為,結果怎麼樣?
    過去半年,面臨疫情困難期間,同時華為還面對美方愈演愈烈的制裁壓力,關鍵供應鏈的持續打擊。"極限生存"壓力之下,華為也在進一步重組供應鏈,加速全產業鏈布局。在智慧型手機同比下降的市場趨勢下,華為仍然逆勢增長,市場比重不斷上升。一季度華為的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達到4250萬臺,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二,並在今年5月成功問鼎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出貨量第一的位置。
  • 硬體斷供,軟體補洞:華為移動生態走到了哪一步?
    軟體「補洞」  今年8月,美國再出禁令,如果從嚴考量,只要以美國技術或軟體為基礎,供貨給華為就要受到美國管制,這直接影響到了華為處理器等核心晶片的獲取,結合此前5月的禁令,9月15日將是斷供生效日。
  • 吳鑫磊: 從特種兵到極限挑戰生存專家
    除了緊張刺激的競賽節奏以外,成為第一個達到終點的人將是他們必須接受的挑戰任務。穿越戰場 親歷死亡線如果說野外生存挑戰是一次緊張刺激的比賽,那對於經歷過戰爭中硝煙炮火的人又算什麼呢?在海外服役期間,吳鑫磊多次前往吉布地、卡達、查德、馬裡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執行作戰任務。
  • 華為逆境中覓曙光
    漩渦中心的華為發布了備受關注的新一季度財報。從整體來看,華為營收穩定增長,此前預測中最受禁令影響的消費者業務也表現優異。如今,美國的禁令仍是「半解除」,華為還沒有擺脫危機,但正如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此前預測的,這兩年是華為最艱難的時期,熬過去便是晴天。穩定增長7月30日下午,華為在深圳總部公布了上半年的業績。
  • 華為回應晶片斷供:求生存是主線,若獲許可,手機願採用高通晶片
    持續的打壓,給我們的經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求生存是我們的主線。由於華為在9月15日才結束所有晶片的採購入庫,目前庫存數據還在評估過程中。」9月23日,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華為全聯接2020大會上表示。這是9月15日美國對華為新一輪晶片制裁禁令生效後,華為高管對公司現狀及晶片儲備的首次回應。
  • 極限挑戰6,求你改改名字吧!
    極限挑戰,曾經是東方衛視的王牌節目,從第一季到第四季,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雖說第四季有過一段不太美好的回憶,但也算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到了第五季之後,一切變了味道,黃渤、孫紅雷的離開,加上黃磊和張藝興的若即若離,讓觀眾很不舒服,當時很多粉絲都說,只有男人幫整體回歸,這節目才有救
  • 極限挑戰面臨抄襲,小豬名聲爛大街,張藝興退出新一季
    極限挑戰第六季在大家的期待中終於開播了,自從第五季開始,男人幫就徹頭徹尾的大換血。顏王孫紅雷與青島貴婦黃渤退出,而取而代之的是迪麗熱巴,嶽雲鵬,雷佳音三人。這也是給小豬的事業打入了低谷,極限挑戰創造營等綜藝紛紛解約,男人幫的重現徹底成為了泡影。
  • 去黑騎士的故鄉---南非 挑戰傳奇極限19洞 · 入住奢華範考特&太陽城
    19洞」 傳奇高爾夫」最獨特的在於它的極限第19洞,這個傳奇3桿洞,落差高達430米。「百萬懸賞」  傳奇度假村「懸賞」100萬美元,嘉獎能夠在極限19洞一桿進洞的球手!數萬人次的嘗試,最好成績也就是小鳥球,且僅有兩人做到。
  • 鄧倫加入《極限挑戰》,新一季名單讓人吃驚,極限男人幫解散了?
    相比於其他綜藝節目,《極限挑戰》絕對算得上是獨一無二,他們沒有劇本,他們沒有規則,他們把最現實的東西呈現了出來,他們用最樸實的事件讓我們體會到了不一樣的世界。可原來的《極限挑戰》真的還會存在嗎?常駐嘉賓的更換新一季的《極限挑戰》常駐嘉賓再次更換。張藝興被鄧倫取代,黃磊也不再擔任常駐嘉賓,原有的「極限男人幫」徹底解散。只是這樣一來,節目的收視率還會高嗎?
  • 離開《極限挑戰》後,嚴敏將新綜藝打造成「極限挑戰plus」?
    離開《極限挑戰》後,"男人幫"第七人嚴敏去哪了?《極限挑戰》的衍生節目《極限挑戰寶藏行》近期因為採摘野生保護植物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批評過去那個以孫紅雷、黃渤為主的六人組成了"極限挑戰男人幫",和節目組鬥智鬥勇,在遊戲之中給觀眾帶來了一場又一場精彩絕倫的挑戰。因此,《極限挑戰》從播出之後,就一舉成名,長期佔據了收視率的前三名。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一個在節目中頻繁出現的名字——嚴敏。
  • 極限生存浙江杭州陽春三月《挑戰荒野30天》挑戰賽開始招募
    極限生存《挑戰荒野30天》挑戰活動開啟,活動時間3月20日至4月20日,行程服務費3800/人,挑戰活動設立激勵獎項,詳見第四條獎金規則
  • 要當好「補洞先生」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也是這個道理,意在提醒人們要防患於未然,忽視微小的隱患和漏洞,很可能會釀成大禍。小細節看似不起眼,但是如果忽視細節,就有可能影響到整體的發展和大局的成敗。因此,黨員幹部要在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上下功夫,認認真真對待每一項任務,把工作做實做細。 俗話說「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
  • 《極限挑戰5》:「綜N代」的蛻變之旅
    如何迭代和保鮮,對「綜N代」節目而言,這個問題就像「生存還是死亡」一樣,一直伴隨著它們的成長。在《極限挑戰》第五季總導演施嘉寧看來,如何在變與不變之間恰到好處地拿捏創作分寸,是「綜N代」節目得以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 工程師講述5G在珠峰的「極限生存」
    從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5800米的過渡營地再到如今6500米的前進營地,短短1個月內,百餘名工程師攻堅克難,最終實現了這3個關鍵區域5G信號的全覆蓋。不過,珠峰上亂石飛渡、狂風呼嘯、道路崎嶇難行,還有雪崩等自然災害……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了華為珠峰5G項目的相關技術負責人,講述工程師是如何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克服重重困難,幫助5G信號實現「極限生存」的。如何解決設備供電難題?極簡站點降功耗「接到這個項目之後,第一反應是手足無措。」
  • 出售榮耀之後 華為以後如何生存
    出售榮耀之後 華為以後如何生存 東方林語 發表於 2020-11-17 16:08:59 華為整體打包出售榮耀手機業務,近日引起了吃瓜群眾的熱議。
  • 《極限挑戰》後,嚴敏的新綜藝還是「雞條」的味道
    【非正常觀影的人間小黑】作為曾經的全民綜藝,《極限挑戰》在經歷「大換血」之後,雖然也很不錯,但是在口碑等方面確實也有著明顯的下滑,對於曾經的「雞條」粉絲來說,其實「男人幫」不止是六位,而是「七位」,另外一位就是導演嚴敏。
  • 孫紅雷重回《極限挑戰》,給新人們上課:這才是真正的極限挑戰
    《極限挑戰》第五季一開播就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因為極限男人幫六人組中的黃渤和孫紅雷因為檔期問題,缺席了第五季的錄製,黃磊也退休成飛行嘉賓,節目組換了新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