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京、上海的保姆價格迅速超過了香港?

2021-03-02 張江平臺經濟研究院

為什麼北京、上海的保姆

價格迅速超過了香港?

 

我有一個花三十幾萬學費讀 MBA 的學生,但僱不起保姆。這是因為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保姆的工資達到了 8000 元左右,是香港保姆價格的兩倍,甚至遠遠超過了部分大學本科生甚至碩士生的待遇。

 

而箇中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我們有需求沒有供給。現在中國大城市裡的人口結構其實是不合理的,缺少大量從事低端服務業的人。

 

在美國大城市的人口結構裡,高端勞動力和低端勞動力的比重基本上是一比一的,而且,一個高端人才(比如高科技人才、律師和醫生等)來到城市,一般會創造三個就業崗位(超市收銀員、家政服務員和餐館服務員)。

 

但對於中國,大城市缺的不是大學生,缺的是初中以下的人。所以,高素質人才很可能因為生活所需的服務成本太高,離開上海、北京這樣的城市,轉而去香港或者新加坡這樣的城市。這不利於上海、北京等城市競爭力的提升。 

中美兩國城市人口結構對比。實線代表美國的大城市,虛線代表中小城市,橫軸可以理解為人的教育水平,縱軸是分布。可見,基本上在兩端大城市分布會突出來。而在中國(右圖),中國的大城市(實線)的人口技能結構基本上往右偏,左邊沒有多出來。說明缺少低端人口。

 

為什麼上海人均收入只有香港的 1/3 ,

但一碗麵的價格和香港差不多?

 

其實這個道理和保姆是一樣的。因為你吃的面那個成本不是面的價格,是服務的價格。在我們今天實際上是在提高這個成本。當我們這個成本提高了,你的收入在什麼水平上?以中國最發達的地方上海為例,現在人均收入也無非就是香港的 1/3 ,你怎麼去競爭所謂人才呢?

 

從鄉村社會、熟人社會到一個

陌生人社會、城市社會,

人們的生活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從個人角度來講,最大的變化就是你的生活、你的社會資本,會從你在鄉村社會裡互動範圍僅僅是村民,基本上是基於習俗的,(轉變為)基於一些非正式制度。比如(人處在鄉村社會),今天你欠了我點錢,我也不好意思讓你還了,也許明天我要向你借錢了。但是人處在陌生的社會,你今天欠我錢,不好意思,你必須要還我。

 

最近網上一個帖子,「為什麼要逃回北上廣?」相對來說大城市的制度比較規範。道理就在這,大城市的制度是建立在陌生人基礎上的。(比如)大城市 AA 制,吃完飯下次就不再見了。

 

從農村角度講,對於進入到大城市的農村居民來講,城市化的過程當中有這樣一部分人,年輕可能在農村生活和出生,長大以後在城市。最大的轉變就是要學會尊重製度。包括最近山東出現的在高速公路上暴走,你就會發現這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我們的社會必須要求通過法治來規定高速公路上是不能走人的,但是我們的行為模式還是停留在一個農村社會裡,我行我素,而且我還可以穿著反光服在高速公路上走,不尊重製度的方式,我們沒有學會尊重城市裡的新規則。

從城市角度來講,必須要看到在城市化進程當中對於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巨大的推動力和必然性,包容性特別重要,不管你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還是公共政策制定,一定要消除掉身份的概念。恰恰是在農業社會,身份是重要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按照我的習俗來進行治理的,所以一個人如果幹了壞事,我就把這個東西作為判斷他的一個標準,年輕人幹過壞事,估計以後也會幹壞事。現代社會最重要的就是這些都不重要了,我今天如果幹壞事了,我可以重新來過,沒有人認識我,這就是現代社會的東西。

 

我們今天城市居民的思維方式和公共政策的思維方式又在這個問題上出問題了,我們總給人貼標籤,比如農民、農民工,現在一出現什麼事情,電視上的報導就是某某安徽籍、江西籍的農民工怎麼怎麼了,你報導事就報導事,你管他是農民工還是城市人,難道城市人的犯罪率就比農民低嗎?

 

再說公共政策,如果外地人到我們這個地方開專車就會帶來很多問題,本地人開專車就沒有問題嗎?所以我們把開專車的權利又賦予了本地居民。現在有一種現象,你打專車的時候,叫來的車的車號跟你在約的時候車號不一樣,為什麼?一問,原來是這樣,在政府規定之下,外地人找一個上海人,給他一筆錢,用上海人的車去登記,開還是開外地車,司機也是外地人。

 

我舉這個例子說明什麼,如果你不理解經濟和社會運轉的基本方式,你以為你在改進這個社會的秩序,但其實你做的是落後的管理社會,實際上是農業社會的管理方式,造成的問題和解決的問題相比較,可能造成的問題更多,而且產生更多的不公正。

 

商業和科技會給我們的城市

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不要相信技術會減少面對面的機會。

 

很多人都認為信息技術的改善會讓城市扁平化,密度變得不重要了。原來很多需要面對面開展的活動,現在都可以藉助科技來實現了。比如說我們討論一個問題,原來我們需要見面,現在需要打電話,微信,甚至可以直播,都可以實現了。

 

這個存不存在?存在。但是是一種局部的思維,你只看到信息科技的發展,帶來了對於人類某一些活動的取代,但是你沒有注意到它很可能跟面對面的交流之間互補性大於互替性。

信息科技不僅會使得密度變得不重要,而且會使得密度變得更重要,你看人類活動,越是當信息技術變得發達,以信息、知識、科技為核心競爭力的那些產業,在整個人的經濟活動當中所佔的比重就越來高度,而這些活動需要在哪裡開展,就需要在面對面最方便的人口密度高的那些城市開展。

 

現在信息科技進步這麼快,人口沒有離開大城市,反而在往大城市集中。人都是重新回到市中心。他們難道不知道市中心的房價更貴嗎?他還要回去。說明什麼?說明他從面對面交流當中所獲得的收益是高於他所付出的更高的房租成本的。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就是互補性大於互替性。

 

中國大城市裡,外地人

真的太多了嗎?

 

紐約和倫敦提供了城市人口結構的一個參照:全世界範圍之內普遍存在大城市越來越大,而且人還在不斷向大城市集中這樣一種現象。

 

我把全球城市稱為移民的城市,紐約截止到 2008年,36%的紐約人是在美國之外出生的,其中有48%的紐約人在家裡是不講英語的。倫敦在2011年人口普查數據裡,出生在英國以外的居民是37% ,這個數據跟紐約的數據非常接近。再看外籍的情況,紐約的居民目前的常住人口當中,外籍的居民24%,請注意這個外籍的籍是國籍,不是戶籍。

 

我們現在中國非本地戶籍的常住人口,在北京和上海達到40%,我們一直在說外地人太多了。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我們應該在紐約和倫敦去說外國人太多了。可是它沒有這樣說。我們再來看膚色,白種的英國人的比例已經從2000年超過50% ,現在下降到50%以下了。也就是倫敦已經成為一個非白色人種的居民佔到主導的這麼一個人口結構。

 

中國的實證數據表明:中國人口客觀上是在向沿海地區、大城市包括中西部的省會城市附近集中。這是經濟力量使然。

 

可惜的是,我們在做公共政策的時候,沒有注意到這個城市人口的大型化是有客觀規律在背後驅使的。

 

那一個國家裡城市人口到底多少是合適的呢?一個國家的城市人口有多少,跟這個國家的人口規模多少是有關係的。

 

通過對142個國家的總人口和最大城市總人口的數據分析後,我們得出結論:中國的上海,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口太少。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基本的事實,如果我們真的想讓上海、北京,包括深圳、廣州這樣的城市,真正能夠引領中國,成為代表這個國家跟世界上其他的全球城市一起同臺競爭,具有世界級的競爭力,你首先要吸引的就是來自於國內外的最頂尖的人才,這首先就會體現在你的人口結構上。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今天全球城市的建設跟這個目標實在太遠了。

 

這是陸銘和陳釗收集的全球142個國家的數據,每一個點代表一個國家,橫軸代表這個國家的總人口,縱軸代表這個國家最大城市的人口。兩者高度相關,擬合程度用R平方來看,如果是單變量回歸,達到85%,而且沒有什麼內生性的問題。可見,上海偏離黑線太遠,說明上海人口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現在發展裡總是講這些人(低端人口)來了以後給城市造成多少問題,擁堵、汙染。

 

首先,城市這些問題真的是因為人多導致的嗎?如果真的是因為人多導致的,為什麼在西方的發達國家的發達的城市,會看到在人口增加幾倍的同時現在也不擁堵也不汙染,你應該看到擁堵汙染成倍增加等比例增加才對。

 

其次,如果大家真的覺得這些問題是由於人多導致的,你把年收入100 萬以上的人都趕走,年收入100萬以上的人他要開車,要住大房子,他在公共資源裡佔的是比較好的公共資源,你把年收入100萬以上的人趕走,保證城市不擁堵了。你先把低端的人口,賣油條、賣菜的這些人趕走了,這些人在住大房子嗎?這些人開車嗎,他甚至連地鐵都不乘,你把這些人趕走了能減少多少城市病?從邏輯上想想,都覺得現在很多的問題其實是有問題的。

 

在去全球化的世界,今天好像全世界要退潮,中國恰恰是要發揮大國人口的優勢,來利用這個城市的規模經濟,要把人口當做資源。有效的市場和有效的政府相結合,應該是讓供給更加適應需求,同時公共服務從人類發展的未來和全社會的普遍經驗來講,要講究公正性、公平性,不能把公共服務作為特權給予具有特殊身份的,比如本地戶籍人口,那個不是公正的市場經濟。 

城市如何才能吸引高端人才?

 

如果一個城市想要提高競爭力,又該怎麼做呢?

 

現在市場經濟了,你希望吸引人才的話,這個人才都是用腳投票的,他都在選擇我在哪一個城市居住和工作。如果你從尊重人的自由選擇的角度來講,一個人在一個城市離開還是留下,就看兩個變量,第一個變量是我的收入(包括環境美好等因素),我在這個城市能掙多少錢,第二個變量是我的支出(包括通勤時間等),如果我的收入超過支出越大,這個城市對我的吸引力會越來越高。

 

在支出這一端,有兩個支出是最重要的會影響到我們在一個城市生活的成本的,其中一個支出是住房,還有一個支出是服務價格,這兩個支出的成本其實都跟我們這個城市的土地政策和人口政策是有關係的。

 

在我們國家的情況是,人口流入是收緊土地供應的,隨之房價就上去了。在人口流入的地方,我們限制人口,限制的又恰恰是從事生活性服務業或者叫消費性服務業的所謂被我們稱之為低端人口。我們在生活裡,你收入越高,你是不是越要到餐館吃飯,你要僱保姆,這樣的工作誰在做,就是被你稱之為低端的有歧視性意義的這些人。 

如何看待對「開牆打洞」的熱議

 

任何的公共政策,它的基礎實際上是在求最大公約數,問題是你的分母有沒有包括所有人。所謂最大公約數的求法是什麼,就是你要賦予每一個跟這件事情相關的人一個做選擇的權利,而這個做選擇的權利應該是平等的。

 

現在的問題不是出在這個結果是不是好的上面,而是出在這件事情的發生過程有沒有真正的聽取過所有事情相關者的意見,有沒有在事情發生的過程當中,我們充分地把之前的狀態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充分地描繪出來,這件事情發生以後有改善,比如髒亂差沒有了,但是也有破壞,比如居民的生活便利性下降了,創造就業的能力減少了,有沒有把這種政策所導致的負面的影響充分地有一個表達的渠道出來,這我覺得是關鍵問題。

 

尊重多樣性,尊重人的選擇,避免讓我們的城市規劃師或者說政府官員,用他們對於城市的某種價值觀來取代我們每個人的自由的選擇,我們應該相信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包含著對他的福利最大化,但是不要認為你們做出的選擇都不如我幫你們做的選擇更好。

相關焦點

  • 保姆價格越來越貴 優質服務卻難求 怎麼破?
    近幾年我國家政服務需求迅速增長,保姆價格年年上漲,服務質量卻讓人憂心。
  • 過年了,北京上海的高端保姆又出來嚇人了
    先是說不得了了,北京的保姆到超市買東西,買好不坐公車,站超市門口等「我們家司機接」,要麼就是開著奔馳住著豪宅,反正主人忙著賺錢也沒空住。又說上海的保姆有鄙視鏈,看不上那些個晚上七點沒有響起琴聲的小區:看看,你們這兒都是小孩子哇哇亂叫,大人跳廣場舞,孩子都不練琴! 這麼高端的保姆在旁邊,我覺得我的壽命會減短。
  • 上海和香港迪士尼價格交通大對比 哪個更便宜划算?
    1、園區門票價格對比上海迪士尼門票價格如下,除去開業期間以及各類老弱病殘和嬰兒票,以常規門票計算:日票:370元,高峰日票:499元。據上海當地旅行社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園當天的酒店預訂爆滿,官網上已一房難求,部分旅行社還有一定的配額。有媒體將上海迪士尼開幕當天的酒店價格與香港迪士尼平日酒店價格進行對比,香港迪士尼的居住性價比更高。而在飲食方面,由於兩地迪士尼樂園內有各種主題餐廳,各項選擇豐儉由人,難以統一進行價格對比。收費項目也要視個體需求,需消費者自己精打細算。
  • 保姆筆記
    保 姆 筆 記作者:猴大猴討論上海保姆鄙視鏈,Amy說月工資1萬5的保姆標準她能達到的只有「會運用淘寶京東等網購平臺購物以及熟練退換貨流程
  • 上海首批「本科家政學專業」不是「本科保姆」,你不要想歪了
    近日上海高校首批「家政學本科」招生,本科保姆的話題在微博上被刷屏了,很多人對此表示不理解,一個受過高等教育本科學歷的人為什麼要去做保姆,但我想說的是你被上海本科保姆這個詞欺騙了。這個本科保姆不是你想像中的高等教育全日制本科生來做保姆。
  • 跟你家的保姆學學吧!
    其實任何管理之道都不複雜,都能在社會和生活中找到原型。就拿日常生活來說,許多家庭都用過保姆,請過保姆的人可能都有一個感受,那就是對保姆的依賴會越來越強,當然前提條件是這個保姆是合格的。一旦找到滿意的保姆,我們就會努力留住這個保姆,去滿足保姆的許多要求,期望她能幹更長時間,而且對支付給保姆的工資也越來越價格不敏感,有時甚至會主動給保姆漲工資。
  • 上海、深圳、北京躋身全球房價最貴十大城市!香港位居...
    上海、深圳、北京房價躋身全球前十6月5日,CBRE世邦魏理仕發布了《2020全球生活報告》,對全球39個重點城市2019年住宅市場數據與發展趨勢進行綜合對比與解讀。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住宅價格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為:香港、慕尼黑、新加坡、上海、深圳、北京(城區)、溫哥華、洛杉磯、巴黎和紐約。最高的十大城市中,有一半位於亞洲。根據報告,香港住宅套均價格為125.4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92.6萬元),位列全球住宅套均價格首位。
  • 超越香港,這一代上海人有可能嗎?
    香港因為幾次戰爭的關係迅速崛起,加上內地改革開放,香港成為與國際經濟來往的唯一通道,香港迅速完成工業化並成功轉型成為國際金融、船運、貿易中心,成為亞洲四小龍。上海經歷了幾十年的低潮,幾十年裡貢獻財政支持北京,支援全國,比較明顯的例子是上海的第一高樓一直是和平飯店,到了80年代才蓋出一個上海賓館,也只比和平飯店高出一點點。
  • 香港3K4直飛北歐!極光季北京上海4K冰島!暑假票,珠三角800+臺灣!五星新航 五一香港3K倫敦!
    幾組熱門時段不錯價格北歐航空 年後新一輪促銷
  • 一位久居香港的北京學者:香港經濟為什麼感覺不行了?
    比如,下了飛機等行李的時間越來越長,各種消費服務越來越貴且質量下降——在一個全新的影院花80元看個新電影《北京遇到了西雅圖之不二之戀》,居然斷片10分鐘(這是我在香港居住這麼多年第一次碰到)。當然,我的這種描述,比起最近見到的常住廣深者所撰文章中的香港,已是輕描淡寫得多了。
  • 上海迪士尼人均花2280元 低於香港東京(圖)
    上海迪士尼人均花2280元 低於香港東京(圖) 2016-05-23 02:34:24來源:北京晨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史建磊
  • 為什麼網際網路公司更愛扎堆北京而不是上海?
    除了價格,還是價格,把自己逼到巷子盡頭,一個季度一個季度的虧錢。除此之外,我們看不到任何的創新。甚至在這場刺刀見紅,比拼的就是細節的大戰中,還發生了用戶密碼大範圍洩漏的悲劇,你讓攜程的鐵桿擁躉們——中高端商旅客戶情何以堪啊。沒有必殺技,只能秋風祭。如今攜程去哪兒合併,看似攜程收購了去哪兒,實質上卻是百度成了攜程的大股東。
  • 為什麼上海被稱為魔都?
    可是為什麼「魔都」如此貼切?上海的「魔性」又在哪裡?,相較之下北京僅有1.5-2毫米/天,攝影師@北北平均每秒超過4萬元這也是上海連續第二年超越北京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消費天堂▼以上購物中心數量數據來自上海購物中心協會;消費數據來自《2018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下圖為某購物中心一角,攝影師@呂威
  • 都挺好保姆小蔡是誰演的 保姆小蔡扮演者塗凌個人資料介紹
    電視劇《都挺好》正在熱播中,最近劇中的保姆小蔡可以說是很拉仇恨了,騙錢騙房子,實在是很過分了,都挺好保姆小蔡是誰演的,來看看扮演者個人資料?  都挺好保姆小蔡是誰演的  《都挺好》中,保姆小蔡是塗凌。
  • 沒有通行證,為什麼登不上巴黎-北京-澳門的航班?
    1.這個博主的目的地是廣東省,並不是要甩掉最後一個北京到澳門段,其實就是要飛完整張票。2.這個博主為什麼要買澳門-北京-巴黎,巴黎-北京-澳門?這裡你可以看到從澳門出發中轉北京到巴黎有巨大的價格優勢,這主要是國內幾大機場為了營造出一種國際樞紐空港的感覺聯合航司一起採取的營銷手法,所以很多港澳出發的機票到北京上海中轉一下航程是遠了,但是比北京上海直接飛出去的價格要便宜的多
  • 香港、上海、深圳的格局
    如佛山順德的家私家具、機械裝備,深圳的金融、物流、高新技術。香港,這一彈丸之地,一座只有700多萬人口的城市,不可能像中國內地一樣,既發展金融,又發展製造業,搞全產業覆蓋。在七八十年代,香港確實發展過製造業,但以輕工業為主,當時香港的勞動力價格相對美國不算太高,而且勞動人口較多。如今這座城市高度老齡化,工人稀缺,工資水平高,不可能發展普通製造業。所
  • 住家保姆保姆多少錢?尋找保姆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相信大家知道保姆是什麼意思了,而住家保姆是住在僱主家全天候服務的保姆。那麼,尋找住家保姆有哪些注意事項?住家保姆多少錢?住家保姆需要解決食宿問題,適合全天候需要人照顧的家庭,而且不同住家保姆的工資有所差異。下面,我們來看看住家保姆保姆多少錢及找保姆的注意事項。住家保姆工資是多少?
  • 臺灣這方面竟超過北京和上海,城建並不繁華,看優勢在哪裡
    在面積上臺灣不僅超過了福建省,而且還超過了北京市1.68萬平方千米的面積,也超過了上海市0.63萬平方千米的總面積,就算北京和上海再加上天津市1.13平方千米的面積也剛剛和臺灣省的面積差不多,由此可見臺灣省在面積佔有上有一定的優勢。其實臺灣之前在只是一個縣城的時候是歸福建省管轄的,福建省當時也管轄浙江,後來浙江變成了省,臺灣也劃出了一個省,這才有了臺灣省。
  • 帶保姆去江南買衣服放言「隨便挑,不要看價格」
    不僅帶著全家去江南花費巨資吃火鍋,還帶保姆阿姨去高級服裝店買衣服。到了服裝店之後,鹹素媛一改往日摳門的樣子,大方地和保姆說「隨便挑,不要看價格」。但是一邊說著,自己卻一邊偷偷地看價格。保姆阿姨看上了一件毛皮大衣,非常合身,但是在確認過超過100萬的價格後,鹹素媛趕忙推薦保姆阿姨再試試別的。
  • 北京、上海究竟誰是老大?
    而且,在不久前一次全國性的企業家調查中,有超過半數的企業表示,如果要「遷都」,上海必然是他們的首選之地。在大上海耀眼的光芒下,難道北京要「黯然失色」嗎?    上海真的比北京好嗎?好在哪兒?    誰更國際化?    我們常說一句話:北京像華盛頓,上海像紐約。的確如此,上海現在給人的那種國際化大都市感覺越來越強烈,而且似乎是日新月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