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有何魅力?為何如來和觀音菩薩都坐在蓮花臺上?有啥講究嗎

2021-01-13 戲說古今

許多人印象裡應該都會記得如來佛祖與觀音菩薩扥觀眾多神仙都喜歡坐在蓮花臺上修行打坐,而觀音菩薩有時出行都是站在蓮花臺上飛起來,那麼這個蓮花臺究竟有何好處能讓這麼多神仙們寸步不離呢?

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

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

寺廟牆壁、藻井、欄杆、神帳、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製或縫繡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係何等的密切。

蓮花與佛教的密切關係,還表現在佛教將許多美好聖潔的事物,以蓮花作比喻,以蓮花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長著一雙蓮花般的美麗清亮的大眼睛。

佛祖降生時,皇宮御苑中出現了八種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種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長出大如車輪的白蓮花。佛祖降生時,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蓮花之中坐著一位盤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薩。

蓮生在汙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這自然要與汙濁相處在一起,受許多邪惡汙穢事物的侵擾,佛教稱這些邪惡力量為「魔」。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邪惡汙穢(即魔)的侵擾和影響。蓮花「出汙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確是最好的象徵,因此佛經常常將蓮性比佛性。

更有資料說:「比如蓮花,出自汙泥,色雖鮮好,出處不淨。」《從四十二章經》說:「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汙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蓮花,表示佛是出自塵世而潔淨不染的境界。

相關焦點

  • 蓮花到底有何魅力?為何如來佛觀音都坐在蓮花上,這有什麼講究嗎
    在《西遊記》中,觀音菩薩和如來佛祖的出場次數是很多的,但是很多的人都發現了,每次觀音菩薩和如來佛祖出場的時候,都是坐在蓮花、或者站在蓮花上的,這是為什麼呢?蓮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徵。 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
  • 觀音菩薩為什麼盤腿坐在蓮花上,看如來的坐姿就說明了一切
    說起觀音菩薩,這可以說是佛教體系裡我們最熟悉的菩薩了。很多人不管什麼事都會去拜觀音,在大多數人心目中,觀音菩薩差不多是無所不能的。而且有很多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裡都有觀音菩薩的身影。在影視作品裡面,觀音菩薩的形象是盤腿坐在蓮花上的。還有一隻手拿著花瓶。當然,很多影視作品上觀音菩薩的形象都是這樣。其實,真實的觀音菩薩並不是這樣的。
  • 不懼怕如來佛祖,見到觀音菩薩卻敬畏有加?鎮元大仙心裡在害怕啥
    不懼怕如來佛祖,見到觀音菩薩卻敬畏有加?鎮元大仙心裡在害怕啥唐僧師徒離開長安城後,經歷的第18難,可大可小,好在有觀音菩薩的相助,才有驚無險,逢兇化吉!就在唐僧師徒進入萬壽山五莊觀前,地仙之祖——鎮元大仙卻帶著48個弟子,前往九霄雲外的34重天——上清天彌羅宮,參加元始天尊的「混元道果」。
  • 釋迦牟尼為什麼坐在蓮花之上,又是從何時開始坐於蓮花臺之上的?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之後,便以蓮花為佛教的主要象徵。蓮花小菩薩圖佛教創立一百年左右,出現了釋迦牟尼端坐蓮臺的塑像,其塑像的坐姿,或為連花坐或為吉祥坐,看起來都很神聖莊嚴。按照《大日經》的解釋,「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為蓮花坐;單足著右上,名為吉祥坐。」
  • 為什麼觀音菩薩坐在蓮花上?
    坐蓮平手觀音   它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經常提到和見到的象徵物。蓮花與佛教有著不解之緣,因為它與釋迦牟尼的許多傳說聯繫在一起。據說,釋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薩,下凡降生到迦毗羅衛國淨飯王處。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後就成了佛教的「浴佛節」。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一步一蓮花,共18蓮花。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
  • 有何講究?太白金星叫玉皇大帝陛下,李靖喊萬歲,如來佛稱大天尊
    何為情商?有專家指出,情商,就是所謂的情緒指數,主要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等。四大名著《西遊記》裡,就不缺乏一些智商和情商都高的三界尊神。這些神仙,不僅處事辦事講究策略和藝術性,在語言交流,甚至說話稱呼上都特別地講究。
  • 西遊記中,如來佛祖最後封孫悟空為佛,為何沒有獎賞觀音菩薩?
    豬八戒雖然好吃懶做,遇到困難就要分行李回高老莊去,但好歹沒功勞有苦勞。 豬八戒被提拔為淨壇使者。不過,豬八戒對此比較不滿,嘟囔著豬嘴,滿臉的不高興,抱怨道: 「憑啥猴哥封了佛,俺不行啊?」 如來佛呵呵一笑:「這可是美差啊,以後所有貢品都由你享用了!」
  • 女大18變:與觀音菩薩身邊的小龍女有何淵源?18具體指什麼?
    女大18變:與觀音菩薩身邊的小龍女有何淵源?18具體指什麼?西遊神話中,四大菩薩中的觀音菩薩面容慈善,內心更大慈大悲,很少見到她有生氣的時候。但在西遊記中,觀音菩薩聽到齊天大聖孫悟空說,號山枯松澗火雲洞聖嬰大王——紅孩兒,假冒她的樣子,阻攔並騙豬八戒一事後,心中大怒。
  • 西遊中,觀音菩薩也是五方五老之一,為何還要聽命如來?
    西遊中,觀音菩薩也是五方五老之一,為何還要聽命如來?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稱為「西方三聖」其中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脅侍菩薩,是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但是在《西遊記》中,卻聽令娑婆世界的如來佛,保護唐僧師徒取經。這是為何?
  • 西遊記中這2個妖怪有多厲害?連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都非常棘手
    不過,說起《西遊記》當中的孫悟空,那就不得不提另外兩個關鍵角色——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這兩人可以說是《西遊記》中的頂尖大神,一個居於靈山,一個居於珞珈山。他們無論是誰,對於孫悟空來說,都是無法抗衡的存在。
  • 如來佛的緊箍存在啥致命缺點?
    問題一:有朋友詢問,既然緊箍咒那麼厲害,為何觀音菩薩在孫悟空大鬧天宮時不用出緊箍降伏悟空?
  • 靈山有化龍池,為何不敢有「化鳳池」?如來:你小點聲說!
    記得,小白龍因為縱火燒毀玉帝賞賜給他家的明珠,卻被大義滅親的父親告上「法庭」,玉帝大怒,差人三下五除二便將小白龍押解,將要處以死刑,此時,觀音菩薩閃亮登場。觀音菩薩作了一個揖,懇求玉帝放過小白龍,並言,帶走小白龍保取經人西行,將功抵過。
  • 如來佛祖一句話,庇護了孫悟空,點醒了觀音菩薩
    這句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如來對門下弟子一心修行的認可,第二層是孫悟空在保護唐僧的同時,師徒間一定會有很多隔閡,對此如來不會把責任推給愛徒金蟬子,要不然也不能說孫悟空有二心。按常規理解,如來佛祖是不會騙人的,在《西遊記》原著裡面有一節是「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此處對真假猴王有了定論,認為孫悟空是自導自演的一場「二心競鬥」戲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真假孫悟空到靈山異口同聲地說「辨明邪正」,如來正在「則通知之。正欲道破」,在關鍵時候,觀音菩薩突然駕雲趕來,貌似不是巧合。
  • 玉帝為何分不清真假美猴王,如來卻能?玉帝比如來差嗎?
    難道說玉皇大帝還不如如來佛祖嗎?  當然不是這樣。  事實上,玉皇大帝並非不能分辨真假美猴王,而是看破了事情背後的真相,故意隱瞞不說。這才好讓如來佛祖彰顯神通,徹底收服孫悟空。  為何這麼說呢?  孫悟空以及六耳獼猴都乖乖趴伏在地,口聲「萬歲萬歲,曾經皈依,秉教沙門,再不敢欺心誑上……」  曾經在玉皇大帝面前桀驁不馴的孫悟空,此刻對玉皇大帝十分恭敬,不單是因為孫悟空有事求到玉帝面前,更是因為經歷一番苦難後,他已經明白玉皇大帝乃大天尊強者,足以碾壓他這個小小天仙。  玉皇大帝為何分不清真假美猴王,如來佛卻能?玉帝比如來差嗎?
  • 觀音菩薩為何屢救白素貞?白素貞與真武大帝啥關係?
    白蛇傳是中國古代四大民間故事之一,無論如何哪一種版本的電視劇,其主要情節都源自清代玉花堂主編寫的《雷峰塔奇傳》,下面中的引文都出自這本書
  • 敢蜇如來佛,觀音菩薩也近身不得,蠍子精為何卻忌憚凡人女兒國王
    敢蜇如來佛,觀音菩薩也近身不得,蠍子精為何卻忌憚凡人女兒國王有人說,唐僧雖遁入空門,卻也是凡胎肉身,難免會生七情六慾。西天取經路上,唐僧就真正地動過一次心。取經途中,唐僧師徒來到了一個特殊之地——遍地女人,卻無男人的西梁女兒國。
  • 第74章、觀音菩薩究竟有多利害?若和孫悟空打鬥,能輕鬆獲勝嗎?
    第74章、觀音菩薩究竟有多利害?若和孫悟空打鬥,能輕鬆獲勝嗎? 葉之秋  在整部《西遊記》中如來和觀音都極少出手。如來一共出手兩次,一次是降伏孫悟空,一次是降伏大鵬鳥。觀音一共出手兩次,一次是降伏黑熊精,一次是降伏紅孩兒。
  • 觀音菩薩的性別
    ☝ 點 擊 上 方 藍 字 關 注「九華山佛教
  • 《西遊記》裡唐僧和悟空都被封為佛,為何觀音菩薩卻沒有獎賞?
    《西遊記》裡唐僧和悟空都被封為佛,為何觀音菩薩卻沒有獎賞? 西遊記的主角毫無疑問是唐僧師徒四人。師徒四人加上白龍馬,歷經千辛萬苦到達西天靈山取得了大乘真經。師徒四人和白龍馬分別被封為,旃檀功德佛,鬥戰勝佛,淨壇使者,金身羅漢,八部天龍菩薩,修成了正果。
  • 北洋時代的「蓮花」,被成功復活,它和現代的蓮花有何不同
    眾所周知,七月到八月中旬是荷花開得最美的時候,每到這個時候,人們就會去河邊賞荷消暑,但各位讀者,你們是否知道,北洋時代的蓮花已被成功復活,它究竟和現代的蓮花有何不同呢?為何專家會說:100年的時間都哪去了。(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