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於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寫字在勤奮和天分,創新在學識和膽識,此言不虛也。
最欣賞李可染大師之語:
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
——題記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62田蘊章:歐楷仿佛論短長
【書家簡介】
田蘊章,田蔭亭之長子,字存文,蟠逸齋主人。原籍河北省河間縣臥佛堂鄉河西村。1945年生於天津。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教授、中國書法協會會員、天津書法家協會理事。
【書家點評】
天津田蘊章先生以歐楷見長,與其弟田英章書風難分伯仲,一師之徒下的互相模仿、近親結婚本身就悖離了藝術的發展道路。
臨摹不是藝術,這是藝術創作史的常識。可是在當代書界,像田蘊章這樣津津樂道的以臨摹為創作、以酷似為精能的現象仍然很多。
細細品察其作品,會發現歐陽詢楷書的微微向左的傾側被平正取代,線條的「硬度」加入了柔和的東西,緊結的結字被稍稍的舒展化了,每筆、每個結字都如美術字一般有嚴格的規定——也就是說,田對歐楷進行了小改小革——而這一切,都是將歐楷往俗化裡拉進。
一種書體,一旦平穩化、柔媚化、匠氣化就走向了「寫字」而遠離了「藝術」,走向了休止而遠離了創變。所依附的某位古代名家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和吸引力,追隨者不肯遠離這棵庇蔭大樹去「自立」,誤認為這個書家的藝術含金量極大,自己是一輩子也學不透的。
自幼單一化的技法訓練、簡單的寫字式創作,使之涉及的藝術領域窄小而貧瘠,只要剛剛遠離這棵大樹不久就感覺到可怕的孤獨和無助——自己的才氣實在是走不了多遠的。(李金河)
【書家觀點】
1、落款的位置
通常在完成正文以後,要看一看留下的空白有多少,再決定落款的位置。一般說,空白多於半行以上,就要在正文下方順序落款,如果另起一行落款,就會顯得鬆散。
但需注意的是,落款和正文必須保持一定距離,通常要甩開半個空格以上的距離,以區別正文與款識。如果落款的文字內容較多,就應當把字寫得小些,並且變做雙行,但雙行的寬度應與正文單字的寬度基本相等,這樣既工整又美觀。
筆者曾見到很多楷書作品採用雙行落款時,往往行距過寬,字形又大,顯得雜亂無序,破壞了楷書的整體效果。當正文完成後,下方空白不較深的書家也會感到疲勞,隨之書寫質量下降,因此需要休息調整。休息時可以飲茶、踱步等,但不可去做其他分散精力的活動,防止轉換情緒,往往因情緒先後不合,導致書作氣息不足。
2、注意對墨的調整。長時間書寫,所用的墨汁(或研墨)會漸漸風乾變濃,使得前後墨色不一,以致影響全局。必須不斷少量加水並攪勻,還須加水以後在另外同樣的紙上試墨。
3、書寫大幅作品時,常因書案短小,而使紙端垂落於案下,這樣就很難照顧到整篇。應該在書寫過程中不時察看全篇的效果,儘量選擇寬大有餘的書案。
4、經常書寫字數多的大幅楷書作品,少則數十,多則數百,乃至數千,久而久之,氣息自然貫通。通篇效果欠佳,氣息不能貫通的原因,除了基本功不紮實以及缺乏常識以外,還與書寫者的氣質、學養有關。在後文「氣韻」一講中再做論述。
【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