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當代100位書法家62田蘊章:歐楷仿佛論短長

2020-12-28 騰訊網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於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寫字在勤奮和天分,創新在學識和膽識,此言不虛也。

最欣賞李可染大師之語:

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

——題記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62田蘊章:歐楷仿佛論短長

【書家簡介】

田蘊章,田蔭亭之長子,字存文,蟠逸齋主人。原籍河北省河間縣臥佛堂鄉河西村。1945年生於天津。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教授、中國書法協會會員、天津書法家協會理事。

【書家點評】

天津田蘊章先生以歐楷見長,與其弟田英章書風難分伯仲,一師之徒下的互相模仿、近親結婚本身就悖離了藝術的發展道路。

臨摹不是藝術,這是藝術創作史的常識。可是在當代書界,像田蘊章這樣津津樂道的以臨摹為創作、以酷似為精能的現象仍然很多。

細細品察其作品,會發現歐陽詢楷書的微微向左的傾側被平正取代,線條的「硬度」加入了柔和的東西,緊結的結字被稍稍的舒展化了,每筆、每個結字都如美術字一般有嚴格的規定——也就是說,田對歐楷進行了小改小革——而這一切,都是將歐楷往俗化裡拉進。

一種書體,一旦平穩化、柔媚化、匠氣化就走向了「寫字」而遠離了「藝術」,走向了休止而遠離了創變。所依附的某位古代名家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和吸引力,追隨者不肯遠離這棵庇蔭大樹去「自立」,誤認為這個書家的藝術含金量極大,自己是一輩子也學不透的。

自幼單一化的技法訓練、簡單的寫字式創作,使之涉及的藝術領域窄小而貧瘠,只要剛剛遠離這棵大樹不久就感覺到可怕的孤獨和無助——自己的才氣實在是走不了多遠的。(李金河)

【書家觀點】

1、落款的位置

通常在完成正文以後,要看一看留下的空白有多少,再決定落款的位置。一般說,空白多於半行以上,就要在正文下方順序落款,如果另起一行落款,就會顯得鬆散。

但需注意的是,落款和正文必須保持一定距離,通常要甩開半個空格以上的距離,以區別正文與款識。如果落款的文字內容較多,就應當把字寫得小些,並且變做雙行,但雙行的寬度應與正文單字的寬度基本相等,這樣既工整又美觀。

筆者曾見到很多楷書作品採用雙行落款時,往往行距過寬,字形又大,顯得雜亂無序,破壞了楷書的整體效果。當正文完成後,下方空白不較深的書家也會感到疲勞,隨之書寫質量下降,因此需要休息調整。休息時可以飲茶、踱步等,但不可去做其他分散精力的活動,防止轉換情緒,往往因情緒先後不合,導致書作氣息不足。

2、注意對墨的調整。長時間書寫,所用的墨汁(或研墨)會漸漸風乾變濃,使得前後墨色不一,以致影響全局。必須不斷少量加水並攪勻,還須加水以後在另外同樣的紙上試墨。

3、書寫大幅作品時,常因書案短小,而使紙端垂落於案下,這樣就很難照顧到整篇。應該在書寫過程中不時察看全篇的效果,儘量選擇寬大有餘的書案。

4、經常書寫字數多的大幅楷書作品,少則數十,多則數百,乃至數千,久而久之,氣息自然貫通。通篇效果欠佳,氣息不能貫通的原因,除了基本功不紮實以及缺乏常識以外,還與書寫者的氣質、學養有關。在後文「氣韻」一講中再做論述。

【書法作品】

相關焦點

  • 田蘊章被譽「津門歐楷第一」,田蘊章:愧不敢當,津門第一應是他
    田蘊章老師的弟弟田英章也是一等一的書法家,這兩人在書法的普及度上都是功不可沒。兩人皆是出身於天津,都是以歐楷為宗,很多人將他們的歐楷視為「津門第一」。陳益椿王維賢書法集其實天津時期的歐楷,從清末時期的就非常流行,當時有一位功底深厚的書法家名為黃自元,自從黃自元總結出一套《間架結構九十二法》後,天津便湧現出一大批歐楷名家,比如王維賢
  • 沈鵬、範笑歌、田蘊章3大書法家的《千字文》,看完讓你懷疑人生
    當今書壇,沈鵬、田蘊章、範笑歌(此處排名不分先後)這三位書法家可謂是非常知名的人物了,這3個書法家的書法風格也是各具特點,同時也是各具爭議。當然了,有爭議也是好事,不然一般平頭百姓想讓大家爭議你,也沒人理你。
  •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15鮑賢倫:大巧若樸
    ——題記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15鮑賢倫:大巧若樸 【書家簡介】 鮑賢倫1955年生於上海,浙江鄞縣人,1974年師從徐伯清為入室弟子,臨習褚遂良楷書、孫過庭草書及徐氏小楷,貴州大學讀書時得姜澄清指導
  •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55周慧珺:風檣陣馬行山谷
    ——題記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55周慧珺:風檣陣馬行山谷 【書家簡介】 周慧珺,1939年出生,浙江鎮海人。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上海市文聯榮譽委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上海市中國畫院一級美術師。2014年榮獲上海文學藝術獎之傑出貢獻獎、中國書法蘭亭獎之終身成就獎。 周慧珺書法得到沈尹默、拱德鄰、翁闓運等著名書法家親授,其書風勁健縱橫,流暢明快,自具風貌。
  •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81朱關田:大道至簡意無窮
    ——題記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81朱關田:大道至簡意無窮 【書家簡介】 1944年3月生,浙江紹興人,字曼倬。國家一級美術師,浙江省特級專家。
  •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61林岫:詩心作魂書作骨
    ——題記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61林岫:詩心作魂書作骨 【書家簡介】 林岫,1945年生,浙江紹興人,字蘋中、如意,號紫竹居士、頤陽書屋主人。1967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系。
  •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12張海:孤蓬自振之美
    ——題記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12張海:孤蓬自振之美 【書家簡介】 張海1941年生,祖籍河南偃師,原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
  • 田蘊章:吹成瘦金體,實際就是盲寫
    十多年前,坊間極為流行的那本《唐詩鑑賞辭典》,號稱薈聚頂尖學者數百位為之作解。可那裡面,我最喜歡的解讀文字,也覺得最見功夫的,其實都是出自周汝昌筆下。他後來給楊萬裡、給陸遊作注,也也見真章。他獨以「紅學家」名滿天下,其實不少才學為此所掩。
  •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43高慶春:骨入楚金文質新
    ——題記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43高慶春:骨入楚金文質新 【書家簡介】 高慶春,一級美術師。 不過我並不完全這麼認為,因為我知道日本有位著名書法家今井凌雪的篆書很好,再看看高慶春的篆書,明顯可以看到受今井凌雪的影響很大,由於今井凌雪不是國內書家,一般人了解還不多,這樣就出現了一些簡單摹習者借雞下蛋迅速樹立風格的現象。
  •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47劉洪洋:靜雅還露峻拔氣
    ——題記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47劉洪洋:靜雅還露峻拔氣  【書家簡介】  劉洪洋,天津人。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專業委員會委員、培訓中心教授、工作室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院研究員、導師,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薪傳翰墨工程」首批專家組成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應用軟體項目」驗收專家組成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授課專家。擔任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第四屆婦女書法篆刻展,全國中青年篆刻作品展,第二屆「中華媽祖文化」全國書法展評委。
  •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66劉藝:秋水為神不染塵
    ——題記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66劉藝:秋水為神不染塵 【書家簡介】 劉藝,1931年1月25日,生於北京。原名王平,別署王實子,亦號醒廬主人。
  •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53王學仲:峻利剛硬「骨感」美
    ——題記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53王學仲:峻利剛硬「骨感」美 【書家簡介】 王學仲(1925-2013),筆名夜泊,晚號黽翁,山東滕州人。
  •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58胡秋萍:藝術深淵中的生命三變
    ——題記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58胡秋萍:藝術深淵中的生命三變 【書家簡介】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女書法家委員會副主任,中華詩詞學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草書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培訓中心教授,北京大學書法藝術研究所客座教授,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客座教授。
  • 你愛或不愛,耄耋之年的田蘊章先生依然是書法界的頂級流量
    在2006年5月,北方網推出一檔由天津書法家,南開大學書法研究生導師田蘊章先生主講的書法視頻欄目《每日一題每日一字》,每一期討論一個與書法有關的議題,精選一個字,用楷行草三種書體做書寫示範,第一期一百集的講座讓書友們意猶未盡,北方網趁熱打鐵推出了第二期,總共365期的書法講座洋洋灑灑,蔚為大觀
  • 當代十大美女書法家劉玉婉,精品行書橫幅欣賞,氣韻靈動幽蘭芬芳
    中國當代十大美女書法家分別為孫曉雲、周慧珺、林岫、胡秋萍、解小青、胡朝霞、韋斯琴、蔡夢霞、韓寧寧、張改琴。劉玉婉並沒排列在這個十大美女書法家之內,但是絕對是屬於上乘美女的書法家。劉玉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欣賞,學習和修煉都有自己的見識,詩詞歌賦,箏舞書法,都很刻苦。
  • 田蘊章、田英章,是真的水平不行,還是被人嫉妒
    現在很多人都說田蘊章和田英章的書法不行,真的嗎?他們寫楷書最為常見,也是他們的代表作,楷書雖然是標準化的書法,試問一下真正有幾個寫書法的會靜下心來研究楷書的。 一提二田,直接罵二田兄弟寫的字垃圾人品不好愛炒作。
  • 藝造歐楷中原賢 心系仁愛山東漢 中華翰墨天下行2020—歐楷造詣走天下,仁愛善心獻社會的書法家李玉坤
    藝造歐楷中原賢  心系仁愛山東漢中華翰墨天下行2020—歐楷造詣走天下,
  • 她是貨真價實的美女書法家,書法驚豔卓絕,更是民國的傳奇才女!
    說到其中的楷書就不得不說到「楷書四大家」,而歐楷作為四大家之首更是深受大眾的喜愛。當今也有很多人去學習歐楷,最著名的非田蘊章、田英章兩兄弟莫屬了,大家都覺得他們的歐楷技術已經是達到頂峰了,殊不知還有一個人的歐楷手法才是登峰造極,她就是一代才女談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