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邊的東方華爾街,每一座建築都是藝術品,還見證了百年歷史

2020-12-27 攝影師Kain

2020是不尋常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很多熱愛旅行的朋友們也宅了好幾個月。五一節到了,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旅遊又被提上了很多朋友的日程,今年的五一是五天的小長假,大家準備去哪裡打卡呢?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的是上海外灘。

傳統意義上的外灘指的是上海市黃浦區瀕臨黃浦江的狹長區域,1844年外灘被作為租界劃給西方殖民者,從此這片原本荒蕪的河灘地就如開了掛一般飛速發展。在那個時代,外灘既是金融中心,也是航運樞紐,企業家們在黃浦江沿岸建設了幾十座新古典主義建築,其中大部分保留到了今天。外灘被譽為萬國建築博物館,不同國家的設計師都在這裡留下了優秀的建築作品。

外白渡橋被看作是外灘的北端點,這座純鋼結構的橋梁位於蘇州河匯入黃浦江處,橋頭不遠處就是上海大廈(百老匯大廈)、海鷗飯店、禮查飯店和俄領館等地標建築。外白渡橋是舊上海的重要標誌之一,很多影視劇中都會出現這座鐵橋的影子,當然,其中很多都是影視城中的仿製品。

從不同的角度,可以看見不同的外灘美景。你既可以在中山東一路兩旁漫步,近距離欣賞雄偉而精緻的古典主義建築,也可以到對岸的濱江大道旁,遙望對岸的燈火。外灘的每一座建築,背後都有複雜的歷史,若有興趣,你可以在建築正門旁的銘牌上了解一個大概。外灘不同於對岸的陸家嘴,並不以高度和規模而吸引目光,若只是匆匆路過,你會錯過很多。

外灘北側有一座人民英雄紀念塔,是1993年當地為紀念1840年以來為上海的解放而犧牲的英雄們所建,紀念塔的造型非常現代美觀。站在紀念塔下,長達百年的反帝、反封建鬥爭歷史仿佛浮現在眼前,讓人感慨如今繁華魔都的來之不易。

寬闊的黃浦江隔開了外灘與陸家嘴,江面兩側就像是來自不同的時空,這也正式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兩個側面,像是文雅滄桑的老紳士和意氣風發的年輕白領。

隨著上海城市建設的推進,外灘這一概念也在逐步擴展,外白渡橋以北的虹口濱江被打造成了外灘的延續——北外灘,這裡有商務區,也有遊艇碼頭。外灘核心區域沒有地鐵站,最近的南京東路站常常在節假日也常常停用,加上中山東一路擁堵嚴重,所以推薦從外圍地鐵站步行前往,並且最好避開熱門的南京東路。

相關焦點

  • 見證百年歷史滄桑巨變的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優美建築印記動人故事
    位於上海蘇州河畔的上海郵電總局,是一座保護相對完整的百年建築。早在1996年11月20日就被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郵政總局是我國目前仍在使用的最為古老的郵政大樓。四川路橋郵政支局仍然正常營業。2005年經過大修改造,在大樓內建成的上海郵政博物館也對外開放。
  • 「記憶」這幢蘇州河邊的經典建築,見證上海百年郵政發展
    從外灘標誌性景點之一的外白渡橋往蘇州河方向看過去,一座由花崗石砌築、19根通貫上下三層的羅馬科林斯柱支撐、建築頂部有著高大鐘樓和「人民郵電」字樣的雄偉建築令人無法忽略。這座如今已成為「網紅」打卡點的優秀歷史建築,正是當年被譽為「上海十大建築」之一的上海郵政總局大樓,如今的上海郵政博物館所在地。
  • 上海5大濱江打卡攻略都在這了!|地標|...
    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老碼頭、南外灘金融集聚帶、世博園區段、江南造船廠原址……每個區域都是黃浦濱江濃墨重彩的一筆。外灘外灘是上海的城市名片,這裡曾被稱為「遠東華爾街」,直到現在也是黃浦江邊最閃耀的區域之一。
  • 天津五大道,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見證了中國百年社會歷史變遷
    廣州的標記,是屹立在珠江邊猶如一顆璀璨明珠似的「小蠻腰」。這些城市從標記象徵著當今時代的繁華,但是,相比當今的繁華,過去的歷史和文化也同樣令人著迷。 同樣作為城市的標記,天津的五大道承載了這裡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社會風貌,也見證了中國百年社會歷史變遷
  • 天津旅遊地圖:解放北路號稱東方華爾街,為何不如上海外灘有名?
    在網上搜尋資料發現已經有很多人寫過、拍過,多把解放北路比作東方華爾街,萬國建築一條街等等。其中有一條視頻評論最多,達到174條。但就是坐著公共汽車拍了拍外面,建築的立面都沒拍全,也沒有任何解說,唯一能引發這麼多評論的其實就是把解放北路和上海外灘相提並論的標題——都是西洋建築,為啥解放北路默默無聞而外灘婦孺皆知?
  • 香港街頭這些歷史建築,每一座都藏著故事
    PMQ元創方,還有尖沙咀知名打卡點「1881 Heritage」,亦曾是過百年的香港水警總部。其實算大膽,第一我本身不是建築師,也不算是歷史學家,但我對歷史和建築都有興趣,所以想將兩件事串連在一起介紹。」
  • 蘇州河上的「外婆橋」|十日談 建築可閱讀
    熟悉親切的童謠展開了我們對「外婆橋」的無盡聯想,殊不知,它就是上海灘聞名遐邇的百年老橋——外白渡橋。與世界上諸多城市一樣,上海也是因水而生。蘇州河作為上海的母親河原名吳淞江,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水道,河道九曲十八彎,最終匯入了黃浦江。蘇州河和黃浦江的濱水地區曾是上海近代工業的發祥地。
  • 上海大歌劇院 | 黃浦江邊的「大扇子」
    大歌劇院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建築的造型。螺旋鋪展開來的建築外觀,酷似一柄徐徐展開的中式摺扇。巨大的白色階梯螺旋狀上升,延伸到空中,恰似摺扇扇柄。精美而簡潔,讓整個建築有了靈動的美感,摺扇的造型盡顯東方的地域特色。
  • 上海黃浦江邊驚現巨大的「帽子」!外地遊客都大呼很奇怪
    像廣州、上海、香港、成都等城市,每年都吸引了數千萬遊客前往遊玩!可以說有景點的地方就人頭洶湧,由此可見遊客數量之多!這當中當然也有不少數量的外國友人!因為中國地大物博在國際上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亮,因此他們也想到中國看看!但因為中國地大物博,各種新奇古怪的事也時有發生,所以常常會鬧出一些小笑話!這不,就有一位美國來的遊客到上海旅遊了,遊玩一天後來到黃浦江邊時!
  • 曼谷文華東方 見證歷史傳奇
    "見證了太多歷史的傳奇酒店"推薦理由亞洲公認,全泰最好的法國餐廳,全球最佳水療中心,這裡的下午茶也不容錯過。
  • 「探索」黃浦江畔的這些文藝好去處,你去過嗎?
    市文旅局說,在黃浦江的兩岸有不少文藝好去處。抱樸美術館、中國證券博物館……你都去打卡過了嗎?抱樸美術館地址:虹口區海平路58號2樓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 9:00-17:30抱樸美術館,一座藏匿於北外灘的「高顏值」美術館。館內採用黑白基調的裝修風格,挑高的開闊樓層、大幅的玻璃牆讓美術館內部看起來充滿簡潔大方的美感。
  • 民國昆明一座石拱橋,建築古樸堅固,因一次重大事件而被銘記史冊
    「昆明」一座環繞滇池所建的古老文明城市,有著相對豐富的歷史文化,這裡人傑地靈,不乏出現卓越功績的文臣武將和發生在中國的重要運動戰爭,近代昆明城內的一座雙拱石橋,就是為了紀念推翻封建王朝之後討伐袁世凱稱帝復闢的事件,史稱「護國運動」,這座記錄在歷史中的石拱橋就是昆明「護國橋」。
  • 聽說,百年老店和百年建築最配
    城市更新環節離不開百年歷史老建築,從聯動、辦展到改造再利用,注入全新功能,許多歷史建築正在逐步從「老而無用」走向消費商業的混搭,更多大牌品牌影響力在老建築的襯託下變得熠熠生輝。
  • 百年夢劇場:一座球場見證了紅魔的百年榮辱興衰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有夢劇場之稱的老特拉福德球場,了解這座見證過紅魔曼聯百年榮譽興衰的殿堂。1908年3月,戴維斯選擇在曼徹斯特的老特拉福德公園附近作為場地,規劃一座全新的球場。1909年,戴維斯斥資6萬英鎊,聘請蘇格蘭建築師利奇設計新球場。
  • 黃浦江畔城市「微旅行」帶民眾穿越歷史與現實 感知上海的「脈搏」
    12日,數百名民眾用雙腳開啟了一次別開生面的黃浦江畔城市「微旅行」。     「2020微遊上海·濱江線」12日啟動。參與此次活動的民眾紛紛表示,走進上海濱江沿線是感受這座城市精神的最佳方式之一。   此次活動由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中心主辦,串聯起楊浦、虹口和黃浦多個地標風景點。
  •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在現代建築史上,貝聿銘被稱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遊走在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他,無疑是建築界一個特殊的存在。他始終堅持著現代主義風格,在將建築人格化的同時為其注入東方的詩意。貝聿銘的建築設計作品,善於使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卡達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等。
  • 日本京都——一座木質的城市,東方古代建築文化在此得以傳承
    木材,是重要的建築材料,在人類文明的初期,世界各地的人們都選擇了木材來搭建遮風避雨的房屋。在之後的歷史進程中,東西方文明在建築文化上走上了各自的發展道路,西方建築逐漸偏重於使用石材,而東方更加推崇木結構。
  • 探訪東美村山門村兩處歷史建築,耄耋老人的古厝記憶!
    建築不僅是鄉村獨特的身份標籤,更是鄉村歷史發展的見證。追溯鄉村的歷史,往往從鄉村的建築開始。在嵐島傳統村落中,保存著不少老石厝,那一座座歷經滄桑歲月的老石厝成為一段段歷史的縮影。 日前,實驗區公布了第二批歷史建築,共44處,其中超過一半都是深藏在傳統村落中的特色民居。
  • 中國古代十大名橋,每一座都是建築史上的奇蹟
    盧溝橋全長約266.5米,寬7.5米,有241根望柱,每個柱子上都雕著獅子。中國抗日軍隊在盧溝橋打響了全面抗戰的第一槍。廣濟橋 位於廣東潮州東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該橋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 色行無戒·中國百年教堂建築:獨樹一幟的文化遺存!
    19世紀末20世紀初,基督宗教在中國已經興盛,據可查的資料顯示,至今起碼留下有千座百年左右的教堂建築。中國教堂建築文化是中國建築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這些近現代的老教堂建築,不僅是中國近現代建築文化的珍貴留存,在世界近現代建築中都是獨樹一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