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內陸城市到了夏天普遍酷熱難耐,熱的沒有一絲風那種,想想都有點絕望,今天是6月10日,小編所在的江西九江市氣溫已經到了32度,當需要開車,打開車門時,一股熱浪撲鼻而來,皮座椅曬的燙腚,面對中石油的油價,車裡的空調鍵依然是我不敢奢求的夢,剛上車的時候不能忍受,但四個車窗降下來,開了一段時間,倒覺得也還行,筆者在17年做了一段時間的滴滴快車司機,正值夏天最熱的時候,想到乘客一冷一熱的容易感冒,以及車開起來之後也不是很熱,所以就沒開空調,結果95%的乘客,都會弱弱的說一句:「師傅,能開下空調嘛?」
從筆者的這個經歷中不難看出,夏天酷熱時坐滴滴快車,開空調這是個硬需求,但在夏季,滴滴平臺一方面允許快車司機可以不開空調,一方面乘客又極力想要開空調,這就是矛盾點,平臺又沒有補貼空調費這個做法,既然平臺不補貼,乘客又都要開,於是在網上有的師傅擅自做主,私自加收空調費,看下圖,在車門上貼了個告知:「快車是不包含快車費的,若要開空調,有兩個方案可供選擇,1、出空調費0.5元/公裡;2、給五星級評價,並贊寫好評」
有的網友看到了,立馬就火大:「我會選1,然後下車就給你差評,我不缺那點錢,我想你也不缺那個差評」,有的說:「那我就不要開空調,下車就給你個差評,你熱就熱一天,我熱就幾分鐘,看誰鬥得過誰」;有的則表示理解,說東莞那邊起步價八塊,到司機手裡五塊九,要是去接人跑2.5公裡,再送人2.5公裡,還打空調,那虧得毛都沒得,筆者不是為滴滴司機說話,但我也理解,只是空調費收0.5一公裡有點高,1塊錢一單還差不多,我這的公交夏季就是2元,平時一塊。
司機私自加收空調費,看似對乘客不友好,其實他們有苦衷,問題真正的根源不是天氣熱,而是抽成太高,平臺20%的抽成還有加上沒單五毛錢的信息費,城市內的短途單,綜合抽成就達到了25%,若這時還要加上開空調額外的支出,就相當於是抽成達到了30%,若夏季抽成降到15%,作為司機的高溫補貼,哪還用忙活著跟乘客鬥嘴說這事,還很容易弄得雙方不愉快。
另外滴滴司機數量太多也是一個需注意的問題,一個城市的計程車都是有名額配給的,不會無限制增加司機數量,而滴滴就沒有這個說法,只要符合條件就都全能來跑,肥肉就這麼多,狼卻烏央烏央的,到最後的結果是都沒吃飽;除了這些,快車司機之間也缺乏凝聚力,像別的行業都有工會組織,而滴滴司機卻是一盤散沙,沒有議價談條件的能力,平臺想做什麼決定,只需發布一個系統通知,平臺遲遲不願直面現狀,司機只有自己想辦法了,最後只能把成本直接的轉嫁在乘客身上,雖然對方不是很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