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 有佛法 有情懷
默默擺渡 法船 盼皈
孫儷:吃素會使脾氣變好。吃「素」六七年了,欣賞李連杰等素食者對生活、對動物、對生活、對大自然的態度。前幾天,孫儷在微博上曝光了一組全家人參加電影首映的照片:
底下網友紛紛感慨:「娘娘一家也太幸福了吧!」
夫妻恩愛,兒女乖巧聽話,自己更是事業有成,今年37歲的孫儷,簡直活成了人生贏家。
尤其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37歲的她皮膚依舊晶瑩透亮,整個人神採奕奕,自帶光芒,簡直羨煞眾人。
孫儷平常很注重養生,每天堅持用溫水泡腳,拍戲也不忘了練瑜伽,還不忘提醒好友與粉絲們一起養生。
在飲食上孫儷也很注意,平常很少吃冰的,每逢陰曆初一和十五都會吃素,還專門自己種了菜來吃,研究自己的養生食譜。而且,她自打懷孕起,每天吃一勺芝麻核桃粉,養得頭髮又黑又亮。
正是由於這樣健康的生活習慣,這些年孫儷越活越年輕,心態也是越發從容淡定,鬆弛有度。
你可別小瞧這些習慣的力量。
不知不覺中,你的習慣正在潛移默化地澆灌你、改變你、鑄造你。
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
壞的習慣,可以毀掉一個人。
說好今天不熬夜早點睡,結果又追劇追到了凌晨1、2點;說好每天傍晚跑步半小時,結果要麼今天吃太多,要麼明天下雨,一周也沒去幾次。說好了每個周末要讀2個小時書,結果朋友一個約飯電話你就把計劃拋之腦後。於是,你在上班時昏昏欲睡,別人卻效率極高;
你在家裡放縱自我,別人卻練就緊緻身材;
你過了半年一本書都沒讀完,別人卻已經寫滿了一本讀書筆記.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這麼越拉越大的。
好習慣對一個人的作用能有多大,知乎上不乏五花八門的例子:
每天上下班在地鐵上看電子書,本來只是想打發時間,可沒想到一年堅持下來竟然讀了30多本書,在這之後我的學識、修養都提高了一個層次;
為了減肥,我堅持6點之後什麼也不吃,平常戒糖戒飲料,每天跑步1小時,兩年,從120斤到95斤,其實減肥沒那麼難。
晚上10點後不帶手機進臥室,給自己睡前留出充足的獨處時間,高質量的睡眠讓我白天精神百倍,工作起來思路也更清晰。
兩年之後,順利實現了職位晉升,體檢時身體各項指標良好,感覺人生在走上坡路
看到了嗎?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就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說的那樣:「一個人的後半輩子均由習慣組成,而他的習慣卻是在前半輩子養成的。」
你要相信,長期地堅持一個好的習慣,是可以逐漸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的。
越來越發現,一個人的習慣,往往和他的人生走向有著因果關係。董卿在採訪中提到:自己每天睡前都要保持1個小時閱讀,雷打不動;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坦言:有兩件事他堅持了十多年,一件是在西湖邊上練英語,一件就是練太極。
事實證明,那些有著良好生活習慣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
就拿我們熟知的村上春樹來說吧。
村上春樹從33歲那年才開始嘗試寫作,起步比很多人都要晚。
他每天凌晨4點左右起床,從不用鬧鐘,泡咖啡、吃點心,馬上進入工作狀態,天黑了就不再工作,而是放鬆、休息;
每天堅持寫10頁小說,每頁400字;
每天留出1小時給跑步,雷打不動。
三十年來,跑步和寫作已經成為他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習慣,就和一日三餐一樣平常。
正是因為他每天持續寫作、堅持跑步,身體素質過硬,寫作能力逐漸提升,才寫出了《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等世界名著。就像作家涔汐所說:
不是一個人優秀了才有好的習慣,而是養成了很多好習慣,才讓人變得越來越優秀。
很多人都說,堅持做到自律太難了。
那如果嘗試著,把同一件事重複1天、2天,3天..乃至10、20天呢?
據科學研究,只要堅持重複21天,就可以初步養成一個習慣。
只要堅持重複100天,就可以把這件事刻進生命裡,變成一種日常。
就像村上春樹說的那樣:「當自律變成一種本能的習慣,你就會享受到它的快樂。」
當自律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自然就會塑造更加完美的人格和智慧。
也許當下習慣的力量不明顯,但是未來的某一天,你一定會感謝當初的自己。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你不經意間養成的好習慣,其實就是你積攢的人品和運氣。
張愛玲有一句話是:「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間的事。可是對於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年輕時養成的思維模式和習慣,是可以受用一生的。
想要和愛人老了一起環遊世界,就從現在開始健身、運動,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
想要未來出自己的書,就從現在開始堅持讀書、寫作;
想要和大S那樣40多歲還能擁有少女般的容顏,就少吃油鹽,沒事別熬夜。
▽
你前半生是什麼習慣,後半生就什麼命。
別再羨慕別人開掛的人生了,記住,種一顆樹的最好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
要想讓田裡不長草,最好的方式是種上莊稼。要想改掉一個壞習慣,最好的方式是用一個好習慣來代替。
加油吧,每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一起共勉。
延申:素食者常見的營養缺乏,尤其要當心!
有不少耐力型選手或運動愛好者選擇素食的生活方式,這可以是一種健康且不影響運動成績的個人選擇。然而,素食者因為食物種類的來源相對有限,加上長期運動導致的生理狀態需求,必須更加注意選擇的食物需要能夠維持熱量需求、滿足訓練和恢復的需要,以及維持適當的免疫功能。此外,還需特別注意是否會有營養缺乏的問題,尤其是純素食者(蛋奶也不攝入)。
那麼,有哪些營養缺乏問題是常見會發生在素食運動人士身上的呢?
1. 能量攝入不足
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含有大量的纖維,因此佔據了胃容積的大部分,並可能導致無意中減少了總熱量的攝入。提早感到飽腹的現象會增加能源供應不足的風險。能量不足的後果非常嚴重,免疫力可能會受損,進而導致疾病或使得訓練和比賽提早疲累,也可能使得體重減輕,並導致肌肉量減少、肌力下降、運動能力降低和缺乏令人滿意的訓練適應。
素食飲食也會使需要攝入高熱量的運動員難以達到目標,增加攝入食物的頻率以及增加高熱量食物,如堅果、種子和油脂類有助於確保達到熱量目標。在這種情況下,監測體重波動和調整飲食可以使飲食適合個人的能量和營養需求,故而素食運動員應定期監測身體狀況和身體組成,以確保飲食足以滿足能量需求。
有些運動員可能會以吃素作為限制能量攝入的手段,來達到理想的體格,而這似乎在女性運動員中更為普遍。嚴格的熱量限制可能會影響運動表現、生殖健康和骨骼健康。運動員的能量需求應根據運動強度、體重和運動模式來進行調整,以確保符合個人的特定需求。所以,如果運動員需要控制熱量,或試圖達到過度的減重目標,應該尋求一個值得信賴的專業人士幫助,以避免相關危害。
增加能量攝入的飲食改善訣竅:
.用真正的水果或蔬菜做成冰沙或飲品
.用橄欖油或菜籽油炒蔬菜
.在穀物或沙拉中加入堅果、乾果或牛油果
.每天吃6-8餐(增加三餐中間的小點心)
2. 營養素攝入不足
素食者常見攝入不足的營養素包含:熱量、蛋白質、脂肪、ω-3脂肪酸、鐵、鈣、鋅、碘、維生素B12、維生素D、肌酸、肌肽。依據攝入食物種類的限制,容易缺乏的營養素也略有不同,如下表。
均衡攝入各類食物,並在同一類食物中經常變換,儘量選擇不過度加工的食物,才能得到均衡的營養。
一個素食者的食物組成應均衡包含穀類、豆類、蔬菜、水果、堅果種子類,如下圖所示。
各類食物所能提供的營養素如下表所示:
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中,如肌酸、肌肽、維生素B12、鋅、鐵及鈣,因為自然界中較廣泛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故素食者容易缺乏。此外受植物性飲食中纖維、草酸、植酸影響,如鐵、鋅、鈣等金屬元素容易有吸收不良的情形發生。以下列舉較富含這些營養素的食物,素食者應更留意多攝入這些食物,或使用補充劑以補充礦物質、維生素不足。
3. 蛋白質
人體無法儲存蛋白質。攝入多餘的糖類可以轉化為肝糖儲存、攝入多餘的脂類可以脂肪形式儲存,然而多餘的蛋白質卻無法儲存起來。因此,每日蛋白質攝入必須足夠(運動員約0.8-1.7g / kg體重 /天)。蛋白質在肌肉修復和肌肉適應過程中佔有重要角色,適當的蛋白質攝入量有助於製造新的肌肉蛋白質,紅血球和其它細胞。
蛋白質由大約20種不同的胺基酸組合而成,這些胺基酸中有8種被分類為必需胺基酸,因為人體不能製造必須從飲食中攝入。動物蛋白質含有完整的必需胺基酸,但是大多數植物蛋白質缺少其中的2-3種。再者,植物蛋白質的消化率似乎明顯低於動物產品,所以食用植物蛋白大約需要比食用動物蛋白多10%的蛋白質量。因此,對於素食運動員的蛋白質建議量大約是1.4-2g/kg體重/天(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減重時,建議量可能高達1.8-2.7g/kg體重/天),並最好多攝入不同種類的植物蛋白來源。
低脂乳製品、雞蛋和黃豆是良好的素食蛋白質來源,它們在人體內的吸收利用率不比肉類遜色。此外,毛豆、黑豆、紅豆、綠豆、米豆、白鳳豆、花豆與鷹嘴豆等豆類、米、穀類和杏仁、花生、瓜子、開心果、芝麻等堅果種子類也能夠提供大量的蛋白質。
為什麼說發酵食品和酵素對身體比較好呢?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有些人在酒廠——發酵的地方工作,這樣的環境裡存在有大量發酵的物質,他們就很少感冒。我曾問過酒廠的人:「你們天天赤裸著上身釀酒麴,會不會容易感冒?」他們回答我:「常年都不感冒」。
我分析,這是因為發酵物質裡的各種微生物等對脾胃有好處,能促使脾胃吸收、運化正常,這樣肺氣就強壯,人就不容易感冒。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它們不能替代營養師給出的適當醫學診斷或飲食建議。且本說明僅供成年人使用,本文內容儘可能確保為最新證據,但不排除未來更進一步的證據存在推翻目前結論的可能。參考資料:臺灣省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素食飲食指南手冊》等
分享轉發利樂友情!隨喜回嚮往生極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