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大同:湖商銀行垃圾分類宣教走進畲族村

2020-12-23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胡亦超 文/攝

近日,建德市湖商村鎮銀行大同支行在大同鎮政府的指導下,走進各個美麗鄉村,踐行服務理念,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做好垃圾分類,打造綠水青山」。本次活動旨在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營造村民群眾共同參與學習垃圾分類知識的良好氛圍,引導村民將垃圾分類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打造出綠水青山宜居美麗鄉村。

活動的第一站來到了「畲鄉風情線」的胡村源村。在村文化禮堂,大同支行的志願者搭好工作檯,準備好遊戲道具以及禮品,靜候村民們的到來。不多時,村民們便陸陸續續地來到村文化禮堂。

宣傳活動分為「垃圾分類知識學習」「垃圾分類遊戲互動」兩個環節。先由銀行垃圾分類志願者播放垃圾分類視頻,講解垃圾分類知識,讓村民對垃圾分類有進一步了解;接著是互動遊戲環節,把寫有各類物品的小卡片投放到相應的垃圾桶內。遊戲一開始,村民們便迫不及待地圍上來積極參與。

分類投放正確的村民領到獎品後非常開心,更是熱情高漲:「我一早就聽大家說今天湖商銀行來村裡搞活動,只要垃圾分對就有紀念品。我們幾個小姐妹都一起來了!這樣的活動大家都很喜歡,鞏固垃圾分類知識的同時又能了解銀行產品!」

此次活動,為村民強化了垃圾分類的知識,解答了村民對垃圾分類的疑惑,也展示了垃圾分類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更激發了村民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的內動力。湖商村鎮銀行大同支行工作人員表示,這次活動是他們承擔社會責任、踐行社會公益的一次新舉措。未來他們還將繼續堅持服務三農的初心,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居民走進姑蘇區垃圾分類宣教中心 探索廚餘垃圾的「最終歸宿」
    本報訊(記者 嚴松 通訊員 周沁)丟棄後的廚餘垃圾到底是怎樣處理的?近日,姑蘇區滄浪街道西大街社區帶領著轄區居民、垃圾分類志願者、網格員,來到姑蘇區垃圾分類宣教中心,在專業的講解中了解廚餘垃圾的「最終歸宿」。據了解,隨著「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垃圾分類已經成為西大街社區居民真正的生活習慣。
  • 建德湖商村鎮銀行客戶經理違法放貸觸犯刑法 做資金掮客同時幫助...
    判決書顯示,原建德湖商村鎮銀行客戶經理李某因違法發放貸款觸犯刑法。判決書中寫到,2002年11月,張某與呂某夫妻兩人共同創辦了建德市新博家紡有限公司。呂某身陷賭博惡習,四處舉債,甚至不惜借高利貸繼續賭博,以至於兩人辛苦操辦的家紡公司經營狀況急轉直下,資金周轉出現了問題。這時,夫妻兩人商議去銀行貸款,用貸款的錢歸還因賭博欠下的高利貸。
  • 餘杭區星橋街道垃圾分類督導員耐心宣教指導 小區居民垃圾分類準確...
    浙江在線9月18日訊(通訊員 王鑫)日復一日,寒來暑往,跟最髒最臭的垃圾打交道,在平凡的崗位上辛勤勞作,默默奉獻,他們是我們身邊的垃圾分類督導員。家住星橋街道周楊社區桐鶴名苑二區的張鳳琴就是其中一員。
  • 垃圾究竟如何分類?南寧津頭街道宣教基地讓居民邊玩邊學
    邊玩邊學垃圾分類 家園文明生活舒心小區裡啟用分類環保積分卡,號召居民們踴躍參與垃圾分類活動小區居民可用分類環保積分卡攢的積分換取各種心儀的物品盛天茗城小區還配有專門的廢舊電池收納箱建政路桂糧大廈小區裡的垃圾站給每個垃圾桶蓋安裝上吊環繩,只要拉動吊環蓋子就會自動打開" 垃圾不分類有你想不到的壞處 ",這是聯發尚築小區的科普知識欄,深受住戶喜愛保持垃圾桶乾淨整潔是保潔員每天的功課智能回收系統在小區裡得到推廣應用
  • 青島垃圾分類第一天,讓「老習慣」開始改變
    王 萌 攝   上午,記者跟隨專項執法行動隊伍,先後來到青島富力艾美酒店、大融城、萬象城、香格裡拉大酒店、青島銀行(市北支行)等單位。在青島富力艾美酒店內,記者看到該酒店不僅在公共區域配備了分類垃圾桶,還在全部300餘個客房內配備了小型分類垃圾桶。「酒店客人產生的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不太一樣,所以我們在客房內主要配備了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
  • 海口秀英區垃圾分類宣傳活動走進醫院
    8日上午,海口秀英區「垃圾分類,你我同行」系列宣傳活動走進海南省兒童醫院,向患者、家屬及醫護人員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大家踐行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宣講。劉傑 攝「什麼是廚餘垃圾?」「我們平時的剩菜剩菜就是廚餘垃圾。」活動現場,秀英區邀請了專業人士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宣講,講解垃圾的類型以及如何做好垃圾分類等知識,並鼓勵大家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支持和參與垃圾分類工作。活動重點對溫度計等家庭常見的醫用器械損壞後如何分類,進行了細緻地指導。垃圾分類小遊戲。
  • 天長垃圾分類來啦!
    垃圾分類為強化生活垃圾固廢管理,提高天長市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全面落實垃圾分類制度,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從天長市實際情況出發,確定選擇五家單位(中地國際城小區、濱湖城小區、天長工業學校、新世紀大酒店和市政務中心)作為垃圾分類試點單位,開展天長市市區垃圾分類試點工作。
  • 垃圾分類 溫州在行動(三)鹿城垃圾分類新探索
    垃圾分類督導員 林建康:到現在兩個多月了,他們基本已經習慣,以前怎麼樣投入都是我們教他們,他們也慢慢都會習慣,現在他們只要在自己手機上一掃就可以,都說這個真方便。隨後,記者來到新田園生活垃圾分類中轉站,站內清晰地劃分了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兩個垃圾收集箱。環衛工人將收集到分好類的垃圾通過垃圾運輸車投放進垃圾收集箱。
  • 經開區上下聯動、以點帶面,將垃圾分類進行到底
    截至目前,已實現公共機構垃圾分類覆蓋率100%,民眾知曉率95%,創建市級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點36家、區級生活垃圾達標點140家,並分別在鳳城八路沿線、加工區建設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還成功創建為省級垃圾分類示範區。
  • 垃圾分類知識普及走進廣州地鐵
    劉卓欣「小朋友,考考你垃圾分類小知識,答對有小禮物送哦。」身穿統一帥氣制服的地鐵站務員,耐心地向車站乘客宣傳普及垃圾分類小知識,並和市民進行現場互動。平日裡人流匆忙的地鐵站廳內,洋溢著一片歡快熱烈的氣氛。
  • 扛起新使命勇當「排頭兵」—中國工商銀行大同分行金融扶貧助力...
    在對口幫扶的多個貧困村,中國工商銀行大同分行扶貧工作隊員一家家走訪困難戶,一戶戶詳細了解情況,與村民共商鞏固脫貧成果、集體致富奔小康之策。一個個貧困村裡,一戶戶涉農企業裡,一項項扶貧項目中,留下大同「工行人」熱誠奉獻的腳印,閃現著大同「工行人」溫暖人心的身影。  工行大同分行堅決響應黨中央號召,自覺肩負國有大行使命擔當,持續助力深度貧困幫扶村產業發展,建立脫貧長效機制,提高脫貧質量。
  • 湖南垃圾分類專業委員會助力清水塘社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科普培訓
    為提升社區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增強其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與認知,落實推進轄區垃圾分類工作。10月29日上午,長沙市開福區清水塘街道清水塘社區聯合湖南垃圾分類專業委員會特為社區居民代表進行生活垃圾分類科普培訓。
  • 垃圾分類圖書受消費者青睞
    隨著多方宣傳倡導,垃圾分類圖書在市面上走俏。近日記者走訪幾家書店注意到,垃圾分類繪本、垃圾分類貼紙書、垃圾分類科普書等書籍受消費者歡迎。「針對各個年齡段的相關圖書,我們這裡都有,賣得也好!」大同書城的小王介紹道。
  • 杭州市江幹區城市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金煒竑:以垃圾分類提升社會...
    以集團化的思維構建全區桶長制下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以商促分、多網融合、共生共贏」的工作原則,搭建「回收網點+商業運作+宣教基地+N」小區網點服務平臺,使回收網點點長變桶長,形成完整的全區垃圾分類桶長制閉合管理,服務於社區、居民、企業,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再生利用,從而實現江幹區垃圾分類群眾滿意盈餘、資金盈餘、環境盈餘、生態盈餘,江幹區的垃圾分類資金問題最終不讓政府兜底,而是讓市場兜底
  • 擦亮黨徽亮身份 崑山巴城鎮「樂夕」先鋒隊四個一助力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是一項長久的事業,「樂夕」先鋒隊成立之後,隊員們積極學習垃圾分類知識,組織前往巴城鎮垃圾分類宣教中心、巴城鎮廚餘垃圾處置站等地進行現場參觀學習,直觀了解垃圾分類與廚餘垃圾處理工序,讓老幹部們對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性有更清醒的認識,當好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份子。
  • 龍翔街道垃圾分類宣傳走進大學校園
    為進一步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提升高校學生垃圾分類的環保意識,鼓勵廣大師生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新時尚中來,昨日,五華區龍翔街道聯合轄區7個社區、北京金甲殼蟲環境公司以及雲南師範大學一二一西南聯大校區師生約200人,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 科學督導與寓教於樂 讓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
    「 我們不是為了分類而分類,最終目標是生活垃圾減量化。目的是大家在分類的過程中自覺養成少生產垃圾,少浪費,多重複利用資源的習慣,減少過度包裝,重點是好習慣的養成。」在座談會上,濟南市城管局副局長秦國芬表示。
  • 尚潔世家:全力助推四川省廣漢市的「垃圾分類」工程建設
    從我做起,以身作則,帶頭示範並積極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擴大垃圾分類思想的影響力,為全市的垃圾分類打下堅實基礎。6月8日,開展了懸掛垃圾分類橫幅標語,組織尚潔世家員工沿街分發垃圾分類宣傳單,耐心地向市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不斷加深市民對垃圾分類的了解,營造垃圾分類的濃厚氛圍,以促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
  • 新知行|「鐺鐺」聲裡的小康生活——湖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調研紀實
    這些具體而微的小事,影響著垃圾分類的執行效果,關係到群眾的滿意程度,更體現著精細化治理的能力。垃圾分類,最難在前端,「鐺鐺師傅」作為傳統再生資源回收的主力軍,是新時代再生資源回收「前端織網」的重要一環。記者了解到,湖州市龍泉街道在湖城範圍內首次啟動「鐺鐺師傅」收編工作,標配統一服裝、統一車輛,於轄區內分片區合法合規進行可回收物的回收和清運,助力打造「無廢街道」。
  • 建德李家鎮諸家村,垃圾分類改革探索的600個日夜
    據諸葛利生介紹,2019年5月,諸家村啟動垃圾分類撤桶試點工作,根據分類收集要求,取消全村公共區域內的垃圾收集點30處,大型垃圾桶120隻,按照使用習慣給村民配備分類垃圾桶1040隻,發放撤桶告知書和指導手冊470份,做到戶知曉率100%。同時,採購垃圾分類車3輛,改建垃圾分類集置點1處,招聘垃圾分類專員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