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戰爭勝敗的歌曲,其訣竅在於「請把我的歌,帶回你的家」,而不是「把我的悲傷,留給自己」,要喚起對手的思鄉之情,擊中他最柔弱的心靈。比如劉邦唱給項羽的「楚歌」,楚楚動人,敗走麥城。
所以,12世紀的草原帝國,曲風大變,蒙古長調抒情的《天堂》,舒捲為一代天驕的「天下」,蒙古人最豪邁的情懷,是身居內陸草原,目標卻是「星辰大海」,成吉思汗是蒙語「大海」的意思,元世宗探尋黃河的源頭,命名為「星宿海」。
英國著名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在《歷史的地理樞紐》中說:中國和歐洲的歷史,都曾強烈感受到草原部落強大勢力的推動。蒙元的歷史,在面朝大海之間,讓馬頭琴升起的炊煙,狂飆成橫掃歐亞的上帝之鞭。
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稱帝,改國號為元。「元」來自《易經》:「至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這天地混一的「元氣」,伴隨著蒙古大帳,從草原遷移至北京,積聚元大都的「王氣」!
忽必烈,後海酒吧的第一位駐唱歌手
今天的後海酒吧,是年輕人的時尚之地,但也許你不知道,最在在這裡駐唱的,是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建都北京後,選擇的規劃中心點,向南是「前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向北是「後三海」(前海、後海、西海),中南海的政治中心和後海的休閒旅遊中心格局,元朝就已經建立。
後海作為元大都的中心意義非凡,一是以湖泊延伸,確定了北京城的東西寬度,二是形成了南北中軸線的基點,三是京杭大運河的起點。記得在北大歷史地理聽的第一堂課,是侯仁之院士的《從元大都到北京城》,專述後海地區作為北京的「原點」意義,唐曉峰教授則講述如何從「歷史地理」演變為「王朝地理」,武弘麟教授帶著全體研究生實地勘察後海的前生今世,讀城,如此快樂!
圖一 元大都城池圖
圖二 侯仁之先生命名的銀錠橋,「銀錠觀山」成為著名景點
圖三 侯仁之先生呼籲恢復的萬寧橋景觀
圖四 侯仁之先生撰寫的《什剎海記》,告訴你後海的前生今世
忽必烈站在後海邊上,看著千帆競發的運河船隊,最想唱出的,是屬於他的時代原創,是越過了「楚之騷,漢之賦,唐之詩,宋之詞」之後的「流行音樂」——元之曲。
元曲吸納了北曲的豪放,蒙古將士在馬背上的歌「壯偉很戾」,充滿著狠勁。《蒙古秘史》中記載:「蒙古人在枝葉茂密蓬鬆如蓋的樹周圍跳舞,一直跳躍到出現沒肋的深溝,形成沒膝的塵土。」這哪是跳舞,分明是在挖戰壕。人們常開玩笑說騰格爾唱歌閉著眼睛,如果按元朝當年的原生態唱法,眼睛一睜開,《天堂》的房頂都得掀開。
元曲還通過京杭大運河,吸納了南宋勾欄瓦肆的市民文化,除了少數民族的蠻語,民間的謔語、嗑語、市語(行話、隱語、謎語)俯拾皆是,充滿趣味,元曲初期,以獨特的「蒜酪味」融入中國風,類似於今天「套馬的漢子你威武雄壯」,大蒜加奶酪,響徹在春運的車廂裡,音量大,味道更大。
後海是元代碼頭文化的核心區,自然少不了酒宴和妓女。元朝的「酒令大於軍令」,和現在「領導隨意,我幹了」一個道理。但當時的酒令比現在有文化,除了插科打諢、用頭寫字狀(現在似乎流行寫「糞」字治療頸椎)、學家禽動物的叫聲等等,還要說諺語、談經史,雅俗交融。
元代曹紹編制的《安雅堂酒令·陳遵起舞十二》:「陳遵日醉歸,廢事何可數?寡婦共謳歌,跳梁為起舞」。漢代陳遵與寡婦左阿君嗜酒作樂被罷官,元代酒桌上輸了的嘉賓要起來學陳遵跳舞,坐在左邊的客人或歌妓,要起來模仿寡婦跳舞。生在元朝,若坐在主賓左邊,好尷尬!
元曲四大家之首關漢卿,寫了一部《竇娥冤》,他的生活似乎並不冤,「半生來折柳攀花, 一世裡眠花臥柳」,元朝的戲曲史料著作《錄鬼簿》評價,關漢卿是「風月情」,王實甫是「風月營」。關漢卿以一首《贈珠簾秀》獻與情人:「愁的是抹迴廊暮雨蕭蕭,恨的是篩曲檻西風剪剪,愛的是透長門夜月娟娟」。每次聽到霍尊一唱《卷珠簾》,我就想起偉大的關漢卿大師,「沾染了,墨色淌,千家文,都泛黃」,寫不盡的「卷珠簾,是為誰,靜畫紅妝等誰歸」……
元大都的繁榮,迎來了第一批入境遊客馬可·波羅,在《馬可·波羅遊記》中:「元大都營業之妓女,娟好者達兩萬人。每日商旅及外僑來往者,難以數計,故均應接不暇」,滿意度五顆星。唐曉峰教授寫了一篇文章《馬可·波羅緣何不見黃河泰山》,在中國人心中神聖的黃河泰山,馬可·波羅居然一句沒寫,作為威尼斯商人,他聚焦的,是漂亮的女人和珍奇的貨物。可見,文旅結合,文化、產業、IP、文創,缺一不可。
後海最早有名的酒吧叫「藍蓮花」,忽必烈的草原龍興之地叫金蓮川,也生長著代表智慧的藍蓮花,聚集著天下最優秀的文臣武將,從草原到中原,聚集在後海的城市RBD,把「長調」唱成了「元曲」,今天仍在搖滾:「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天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無牽掛」……
忽必烈如何把「元氣」安在北京城
先策劃後規劃,是忽必烈的都城規劃思想。精通佛道儒的劉秉忠,是元大都的總策劃師。
劉秉忠留下了一個城市密碼,是元大都的城門問題。根據中國規划著作《周禮·考工記》:「匠人營國,方九裡,旁三門」。方方正正對稱12個城門,但是,元大都只有11個城門,北面兩道門,沒有正北門,有點讓人找不著北。於是,人們開始無限遐想。
有人說,他在模仿哪吒,三頭六臂兩隻腳,正好!
有人說,忽必烈受藏傳佛教的影響,八思巴為國師,還為他創造了蒙古文字,應該是模仿藏傳佛教的護法神——瑪哈嘎拉,也有三頭六臂兩隻腳。
圖五 元大都的11個城門是模仿哪吒還是瑪哈嘎拉
經於希賢教授研究,這其實是忽必烈學習漢文化的結果,馬上打天下,不能在馬上治天下。所以,城門的規制按照儒家文化「天地中庸」的思想設計。天為陽、地為陰,取陽數的中間之數5,取陰數的中間之數6,正好11,《中庸》中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元朝的國號來自《易經》,城門的命名也源於此,並且按照五行八卦方位布局。
北城牆:「健德門」屬乾卦,「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安貞門」象徵「安貞之吉」,所以,天子徵伐得勝由這裡進出,吉祥威武。
東城牆的「光熙門」屬艮卦,日出東方,其道光明。東南「齊化門」屬巽卦,象徵財富聚集。東方屬木,仁者直,年輕人在欣欣向榮的成長中,需要「崇仁門」的胸懷,所以,東邊是考棚、太子居住地。
西城牆的「肅請門」,秋風掃落葉,「平則門」公平明察,「和義門」代表西方屬金,義者剛,政法機關大都分布於,關鍵時刻,亮劍執法。
南城牆的「順承門」屬於坤卦,大地順承,厚德載物,「麗正門」屬於離卦,離者麗也,南方屬火,禮者明,至「文明門」,文採光明,儀式感爆棚。
因為蒙古人的緣故,宋代的街巷改稱「胡同」,「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賽牛毛」,這是元朝留給北京的旅遊名片。雖然稱為「胡」,但是元朝對中國城市規劃的貢獻確是劃時代的,韓光輝教授首次提出,元朝誕生完善了專門的城市管理機構「警巡院」,並在胡同裡按照一定的區域,設立「弓手」,管理社會治安,騎著高頭大馬,身背弓箭大刀,元朝的「110巡警」,是不是很酷?
雄安新區的歷史地理變遷,「元」來如此
2018年4月,河北省委省政府頒布《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規劃定位「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城市群重要一極」,雄安新區的建設,是歷史選擇、千年大計、國家大事。但是,首都拓展,為什麼首選雄安?
圖六 雄安新區與北京區位圖
北宋,雄安是護衛中原的「水長城」
雄安曾經是宋朝與遼國對峙的前線,為了防禦,宋朝利用水田、溼地和引水蓄水,在雄安一代形成「水長城」,深不能行舟,淺不能過馬,阻擋遼國騎兵的南下。奠定了後來白洋澱的湖泊基礎。
圖七 北宋雄安的「水長城」
元朝,雄安是首都的「丹田」
宋代大儒朱熹認為:「冀都是天地間好個大風水。山脈從雲中發來,前面黃河環繞,泰山聳左為龍,華山聳右為虎,嵩山為前案,淮南諸山為第二重案,江南五嶺為第三重案,故古今建都之地,皆莫過於冀都」。
所以,《元史》記載,蒙古貴族巴圖魯勸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幽燕之地,龍蟠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大王果欲經營天下,駐蹕之所,非燕不可」。
元大都的風水格局形成三大地脈:第一是龍脈,來源於元上都,今天世界遺產地。第二是城脈,依靠保定府的雄州等,形成拱衛之勢;第三是水脈,引用京杭大運河,構建帝都的經濟命脈。
元朝的省級行政區劃,行中書省的範圍比現在京津冀大得多,頭頂草原,腳立山西山東,以黃河為腰帶,以泰山華山嵩山為支撐。因勢於草原之路,成勢於中原之道,取勢於江南之富。元代把中書省稱為「腹裡」,雄安新區相當於都城的「丹田」。
圖八 元朝的「腹裡」與雄安新區的「丹田」(底圖: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以水定城,面南而王
北京城的發展歷史,是「以水定城」的歷史,金中都依託蓮花池水系(今金中都遺址公園),元明規劃在積水潭水系(前三海與後三海),清代開闢海澱昆明湖水系,雄安新區則遷移至白洋澱水系。並且雄安的「北城、中苑、南澱」格局,與「北海、中海、南海」基因一脈。
在中軸線北向與南向拓展的問題上,中國歷來有「面南而王」的傳統,元大都沒有設置正北門,因為北方屬八卦的坎位,有陷落之意。從元大都到明清北京城,景山是都城的靠山,北京奧運會的中軸線,向北延長,形成了都城「頭重腳輕」的格局,雄安新區的建設,對都城的形局雄勢掘起,一安九鼎。
圖九 奧運會北沿線造成景山靠山的北移,頭重腳輕,也缺乏北部鎮山
圖十 雄安新區延續了北京的「丹田」元氣
大百科旅遊版權歸匠心蜀韻文化創意有限公司所有
轉載請標明出處。商務合作請回複合作
匠心蜀韻,讓景點成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