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和孩子談談人與自然的關係

2020-11-19 騰訊網

出門在外口罩常帶

當下之疫被推測是病毒從蝙蝠傳到了一種動物身上,又傳到了人類身上而爆發的傳染性疾病——蝙蝠因其自身免疫系統的關係,可以「百毒不侵」,一隻動物偶然和蝙蝠接觸,傳染了蝙蝠身上病毒,病毒就可能在這隻動物體內重組成新的病毒導致這隻動物生病,如果這隻患病的動物再和人類接觸,那麼人類就也可能被這種病毒感染生病;還有一種情況,一隻動物吃了蝙蝠吃過的果子,果子上恰好有蝙蝠留下來的病毒的話,那麼這隻動物也可能感染這種病毒。

科學家對病毒怎麼從動物傳播到身上的描述,把人類、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關係呈現於我們的眼前。於是,有的人詆毀蝙蝠,有的人譴責那些吃野生動物的人······在許多禁止和指責的言論中,我們讀到是人們對自然的恐懼,以及徵服自然的野心。人類越來越把自己圈養於城市之中,人類和自然的脫節愈演愈烈。

然而,人和自然的關係自古以來就是敬畏和共生,古老的故事說盤古開天闢地,他呼出的氣息化成了風化成了雲、他的聲音變成隆隆的雷聲、他的肌膚就是我們遼闊的大地、他的血液幻化成江河、他揮灑的汗水是滋養世間萬物的甘霖。

就在新年伊始的時候,我們還能帶著孩子到戶外,到公園去跑去跳,去大口大口地深呼吸。如果說戶外和有限的公園算是孩子們的「自然」的話,他們也和「自然」闊別數日了,我們幾乎在家禁足半個月,而且只要一出家門,我們就戴上了口罩。面對孩子,在這場人與自然脫節的災難中,我們該如何跟孩子談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

或許,我們可以藉助《遇見生命的美好》這套寫給兒童的自然科普書,從地球是一個有生命的星球開始說起。

遇見生命的美好

▲點擊封面圖購買

人、動物、植物,還有微生物都是地球上的生命。這套書也是圍繞這些生命體而展開。全書共六冊:

《植物的故事》和《綠色王國曆險記》分別從宏觀講述地球上各個角落遍布種類繁多的植物,從微觀介紹植物生長的細小而又偉大的過程:發芽、開花、結果、光合作用等等。人類依靠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維繫生命,創造歷史;

《身體裡的秘密會議》講人體的結構、器官,展示人體的大腦、呼吸、血液循環、消化、排洩這些人體的各系統如何工作;

在《微生物王國探秘》裡我們能看到熟悉的「病菌」,沒錯,這些細菌和病毒是微生物,而我們可能沒有注意到,注意到,各種蘑菇是菌類,我們用來做饅頭麵包的酵母菌也是一種微生物。整個地球得以平衡地發展,正是依賴這看不見也數不盡的「菌」。這本書是一個小男孩的探險故事,也是讀者的探險旅程。

《海龜的陸地之旅》從龍王想吃兔子的神話故事演化而來,海龜在陸地看到了環境汙染、河流乾涸、動物死亡的場景,這個故事最後指向人類的生存環境,指向人類的生存之道。

《我們是動物專家》的故事則以兄弟倆爭論昆蟲是不是值得重視的動物開始,兄弟倆一路爭論,一路發現,昆蟲有許多本領,例如高超的偽裝本領;

一隻鳴蟬也有其值得悲憫的一生;

人類的小寶寶和哺乳動物的小寶寶一樣,一出生都依偎在媽媽的懷抱裡,靠吮吸媽媽的乳汁獲得最初的生命能量;

每一種動物都和我們人類一樣,有自己的居所,自己的家。

小貓和小狗還來到人類身邊,和人類互相馴服,陪伴對方,治癒彼此的心靈。

此外,每個主題都有一個小動物視頻,從視聽的感覺器官和讀者互動,讓閱讀的邊界更加開闊,讓思維的疆域更為寬廣。

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在這地球上的一切都不是孤立而生的,人與自然之間絕不是對立,不是徵服與對抗,人是自然界一員,也生活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不論是在疫情嚴峻的當下,還是等到生活恢復如常,我們都應該和孩子談論生命,讓我們的孩子學會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永無止盡地延續人類與自然的共生關係。

我們的地球正因為擁有這麼多熠熠生輝的生命而獨特!

THE END

相關焦點

  • 疫情之下,我們要給孩子講講:人與自然的關係
    確實,人的成長不僅可以從書本中獲得,也能從生活中獲得。 2020年1月,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全國,2019年除夕,確切說是農曆庚子年的前夜,中國人民的「抗疫」鬥爭開始了。如今,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而全世界範圍內,「疫魔」仍然在瘋狂肆虐,或許不久的將來全球疫情會得到有效控制,但「庚子疫情」將會成為幾代人永遠的記憶,而「疫情」這門大課也將在這些人心中留下永恆的烙印。
  • 疫情之下,重新審視人與野生動物的關係
    7月2日,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主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生態科普創作專業委員會、蝌蚪五線譜、翠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承辦的「疫情之下,重新審視人與野生動物的關係」——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生態科普雲沙龍在翠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舉辦。
  • 集思廣「疫」花椒說 | 微思:疫情之下,再看醫患關係
    今天的《集思廣「疫」花椒說》欄目  話題是#疫情之下,再看醫患關係#  不妨分享你的感悟  這通俗點講,就是幾條臭魚壞了一鍋湯,但是,這鍋湯不只「臭魚」喝,所有人都喝,所有人都覺得臭。  這碗「臭湯」的享用者們之間的關係,就是所謂的「惡化的醫患關係」。然而說到這,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醫生和患者之間相互要求對方,同時又因為對對方的不信任而覺得自己「有德」不值得——這是醫生群體與患者群體的狀態。問題也許解決不了,但這種狀態是每個個體可以要求自己就可以改變的。
  • 新冠疫情背後——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
    面對疫情考驗的中國人民,尤其是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員、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科技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公安民警、應急救援人員、新聞工作者、企事業單位職工、工程建設者、下沉幹部、志願者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團結一心、齊心防疫的精神風貌讓無數人為此動容且驕傲。
  • 人與自然關係的「三個改變」
    人因自然而生,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係,對自然的傷害最終也會傷及人類本身。陋習可能給行為者自己或他人以及生態環境帶來負面的後果,甚至生存的威脅。一些珍稀物種的消亡、疫情疫病的暴發,都可能是大自然給我們的警告。文明是相對於醜陋和野蠻來說的,有些陋習在當事人看來是天經地義、大快朵頤的行為,但從更大範圍、更高層面來看,則是蒙昧和落後的。
  • 疫情之下的家和DO書匯
    疫情之下,我們開展了第二期家和DO書會3月2日,晚上家和DO書匯畢業儀式,伴著敬唯老師的最後一次導讀,拉開了帷幕。二期的家和DO書匯人數是200多人,參與打卡人數87%,全勤打卡人數57%。同學們打卡的意願度越來越高,讀書會的品質也越來越高。當然呢,我們是從數據上是跟第一個班做了個比較,但我想這裡邊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影響改變發生中。
  • 希區柯克《群鳥》新論:疫情之下重新審視自然對人類的反噬
    邂逅是電影的由頭,而這種人際關係的發展,卻不是電影的重點,在瀕海的海灣,影片展開了一場逐漸升級的人與自然的齟齬與衝撞。《群鳥》中對鳥類向人類襲擊的原因,並沒有提供一個理由,但足以反映出人與自然的齟齬,是這種異常現象的必然原因。
  • 疫情之下,家與鄉是如此不同
    壓力之下,可以測試出許多東西,包括人的情感。受疫情影響,到底回不回家鄉過年,可以讓人們對於家與鄉有了更多的感受。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每年春節前,我們都可以看到各種煽情的家鄉情懷。在各種煽情的家鄉情懷中,似乎給人一個假象,那就是家與鄉具有高度的一致情。
  • 人與自然關係的哲學反思
    如何看待自然暨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是關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這一問題變得更為突出,值得我們從自然哲學角度作進一步審視和反思。  自然是生命之母、文明之根基。大自然孕育了所有生命和物種,為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 時尚,在疫情之下
    我們採訪了9位來自時尚行業的專業人士,他們中有設計師、攝影師、公關,還有樣衣物流從業者、線上直播平臺的負責人,他們是這個看似璀璨絢爛的行業背後默默付出的那群人,在疫情的陰霾之下,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他們對未來又有哪些期待?
  • 陪伴,我們在一起 | 第十八期: 疫情之下,這部紀錄片是給孩子最好的...
    ↓點選「設為星標」加上星標 ★我們馬上向你發送愛的光波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處於關鍵時期。疫情的發展一直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對不少爸爸媽媽而言,這段居家時間也使得他們暫時放下緊張的工作,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
  • 黃瑞萍:疫情教育後,孩子要學會尊重自然感恩生命
    黃瑞萍:疫情教育後,孩子要學會尊重自然感恩生命金羊網  作者:陳玉霞 何寧  2020-03-19 我們的學習不僅要提高成績,更重要的是要養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格
  • 從傳統文化感悟人與自然的關係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韓星  2020年的春節,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後,華南海鮮市場非法銷售野生動物的攤位分離到了新型冠狀病毒,鍾南山院士也曾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來自野味。
  • 五年生四個孩子,疫情之下面臨窘境,這樣的明星生活你羨慕嗎?
    全球疫情之下,普通人的生活都受到不少影響。2011年,他和小他十六歲的女友蔣麗莎登記結婚。2011年11月,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而後陸陸續續,2016年3月,第四個孩子也出生了……五年不到的時間裡,曾經模特出道的蔣麗莎生了四個孩子,夫妻恩愛生活著實讓人羨慕。畢竟,現代社會裡,家裡只有一兩個孩子的一大堆,有四個孩子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壯舉。
  • 世界讀書日|疫情之下的閱讀故事
    ,在武漢方艙醫院,曾經有一張走紅網絡的照片——一位男患者戴著口罩躺在床上安靜地讀著書,在容易讓人心生焦慮的疫情之下,這種內心世界的安寧與強大更顯難能可貴,這大概就是閱讀帶來的力量。    以前讀的書很少涉及企業管理和金融,疫情期間,這些書都被納入了陳工的書單。
  • 天 地 人 和 ——論人與自然的關係(摘錄)
    天地人和,是中國光輝燦爛的傳統文明文化中,最具現實意義的哲學思想。
  • 關於疫情的作文:疫情之下
    這場疫災關係到的不僅僅只是醫生的工作,還有警察、政府辦事人員、市場供銷人員……這簡直就是全國民眾群起並肩作戰的時刻。我就是被困在家中,數落著這悄然而去的一天天,卻恰恰發現了平日裡生活中常被忽略掉的小美好!疫情之下,人們有恐懼,有思考,也有感動。
  • 四部紀錄片,是時候讓孩子知道病毒、疫情和人類的真相了
    我們常常在說,希望孩子在這段特別的時期裡,學會獨立思考,那麼這個紀錄片是個好的你和孩子的切入點。 在疫情爆發的時候,就連大人,都很容易陷入情緒,我們感動,也憤怒,反觀孩子可能對於疫情的反應更為簡單和冷靜。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把情緒帶給他們,反而可以藉助這部紀錄片去思考,病毒來臨之前,我們可以做什麼?
  • 疫情之下,比離婚更噁心的是「冒死出軌」
    疫情,是人性的一面鏡子。那些光輝的、絢麗的人性之光會在此時格外閃耀。而那些骯髒的、齷齪的,同樣的也藏不住。1、前段時間,韓國曾有一位確診患者火遍了全球。他的經歷,被網友戲謔地稱為「老公確診了,沒感染我,感染了小三」。這位患者常住武漢,1月20日回韓國過年,當時沒有症狀。
  • 疫情之下,人性各異
    疫情之下,每個人民都有義務去共同配合「抗疫」,但顯然有的人並未意識到。據中新網,1月4日瀋陽市公安局瀋北分局官方微博4日發布通報稱,3日12時許,瀋北新區虎石臺街道文化社區居民郭某某(男,34歲)與其妻子黃某(女,33歲)到社區核酸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時,因被檢測人員不足10人需要等待(檢測試劑為10人一組)而產生不滿,並對現場工作人員進行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