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入殮師》—為死者送行之人

2021-02-08 紫荊硯園日語角

——讓已經冰冷的人重新煥發生機,給與他永恆的美麗。這不僅需要冷靜的態度,而且還需要溫柔的情感。

1.電影簡介

《入殮師》是一部由松竹映畫出品,瀧田洋二郎執導,本木雅弘、山崎努、廣末涼子等演員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08年9月13日在日本上映,曾獲第32屆加拿大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最高大獎、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等獎項。

該片改編自日本作家青木新門的小說《門納棺夫日記》,主要講述了日本入殮師的生活,以一名入殮師新手的視角,去觀察各種各樣的死亡,凝視圍繞在逝者周圍的的人的故事。

2.電影情節

—邂逅

大悟原本是位管弦樂團的大提琴演奏家,然而,由於樂團的演出過於冷清,團長無奈決定解散樂團。因此他不得不放棄了演奏家之路,與妻子美香返回到了故鄉。

難以找到工作的大悟發現了一則徵人廣告「年齡不拘,保證高薪。實際勞動時間很短。旅行的家務助理。NK代理商。」看著這個門檻要求很低的工作,大悟欣然前往應聘。於是他來到了一間不知為何擺著棺材的舊事務所裡,社長佐佐木與員工百合子看也沒有看他的履歷表,光是看他的臉便決定錄取他了。

然而當吃驚的大悟問他關於工作的職務內容的時候,沒想到並不是「旅行的家務助理」而是「安樂出發的家務助理」,NK便是納棺的NK。看著這份並不是自己想像中的工作,驚慌失措的大悟一邊猶豫著,一邊也只好和妻子美香說是找到了一份在婚禮事務單位的工作,美香便以為大悟從事著浪漫的婚慶服務。

—工作

新人大悟的第一天的工作,居然是要拍攝一段特殊的視頻:社長為了給客戶介紹他們的業務,特地請了一隊攝影組,拍攝關於入殮流程的視頻,大悟很「榮幸」出任了「屍體「一角。

大悟的新人入殮師的職業生活就此開始了,在第一次見習時,大悟就遇到了一次棘手的情況:一位老婦人在自家房中死去兩周,屍體早已高度腐爛,腐臭程度就連警察也不敢隨意靠近。還沒有進入房內,大悟早已忍不住開始乾嘔,而社長卻不動聲色。這讓大悟意識到,入殮師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

在不斷地實習中,大悟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在準備前往為一位婦人入殮時,由於遲到,死者的丈夫對著他們痛罵了一頓,還說出了很難聽的話。但是,在社長認真完成了入殮的工作後,在場的所有人都被深深打動了。而死者的丈夫也向他們道了歉。在接下來的入殮工作中,大悟看到了長相是美女但實際身為男兒身的人、臉上留下後輩尊敬愛戴的唇印的壽終正寢的爺爺、穿著長筒襪離去的奶奶……在這裡有著各式各樣遭遇的離別在等待著。

—認可

但是,由於一次意外,妻子美香發現了丈夫第一次工作時拍攝的視頻,她十分不理解丈夫的工作,並且還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著丈夫。終於,在勸說自己丈夫放棄工作無果之後,美真一氣之下坐車回到了娘家。留下了丈夫孤零零一人。

大悟的工作逐漸被街坊鄰裡所熟知,人們也開始躲避著他,兒時的好友甚至還對其產生了厭惡與隔閡。緊接著,大悟在工作上也不斷地受著別人的冷嘲熱諷。心力憔悴的他無奈只能向社長提出辭職。社長沒有說什麼,而是請大悟在社中吃了一頓飯。在飯局上,社長以食物為話題,向大悟述說了自己的故事,並且以魚白為例告訴大悟「體面送走死者」的道理。大悟因此下定自己的決心繼續從事這個行業。

轉眼間,聖誕節就快要來臨了,大悟在社中與社長,百合子三人一同度過了聖誕節,為此,大悟特地帶來了他的大提琴。在大提琴的悠揚琴聲下,三人一同度過了美好而又難忘的一天。大悟的工作仍在進行著。他每一天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人與事,也逐漸習慣了這種為他人送行的生活。

忽然有一天,他的妻子美香回來了,與此同時,他也得知了美香懷孕的消息,這意味著,他也即將成為一名父親。雖然美香對待大悟工作的態度沒有先前那般尖銳,但還是有些許怨言。就在這時,大悟接到了來自社長的電話,原來是澡堂老闆娘意外去世了,需要大悟去為老闆娘入殮。妻子得知了情況後也一同前往。

到達老闆娘的家中,大悟也見到了他的好友--同時也是老闆娘的兒子。好友先前對大悟的工作也頗有意見,甚至因此而排斥大悟。大悟開始為老闆娘準備入殮的工作。當大家看到了大悟入殮的過程時,紛紛都有所感動。此時,妻子美香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丈夫原來並不是從事著什麼骯髒的工作,而是一件高尚的職業,對丈夫的怨言也隨之化為烏有。好友更是因此而認同了大悟的職業。

在眾人到達殯儀館之後,發現看管火化爐的大叔正是澡堂的一位熟客。面對著老闆娘的兒子想要再看一眼母親遺容的請求,大爺說道:「死亡是一扇大門,它並不意味著生命的結束,而是穿過它走過另外一個階段的開始。」「現在我作為這扇大門的看門人,親自送她最後一程,是我的榮幸。」說罷,他按下了燃火的按鈕,兒子也在旁泣不成聲。

—救贖

在離開殯儀館後,大悟帶著妻子來到了小時候他常來的河邊,並且告訴他的妻子有關「石信」的含義。「如果對方送的石頭光滑平整,那麼就說明他在擔憂你。」原來,在小的時候,大悟的父親告訴了他關於「石信」的故事,當年他送了一塊光滑的石頭給父親,可是後來,父親跟著別的女人逃離了這個家庭,只留下大悟與他的母親相依為命。也正因如此,大悟始終對自己的父親心懷恨意,恨他在家庭最艱苦的時候離開。

冬天很快過去了,大悟與妻子在鄉下度過了一段寧靜而美好的時光。突然有一天,一封郵件寄到了他們家中,原來是大悟的父親去世了。美香把郵件內容告訴給了大悟,但大悟還對自己的父親懷有恨意,並不想去見自己父親最後一面。社內的員工百合子聽到了以後,勸說他回去看自己父親一面,並把她以前扔下家庭離家出走的故事告訴給了大悟聽,勸說大悟不要想自己那樣懷有終身的遺憾。於是,大悟終於想通,陪妻子去看自己父親的最後一面。

來到父親家中,眼前躺在地上的男人卻給大悟帶來了一種陌生的感覺,他覺得,眼前的男人並不覺得熟悉。當地的殯儀隊急匆匆趕緊來,想要馬上帶走男人的屍體。而這時,大悟攔住了他們,表示自己想要為父親入殮。

大悟為男人擦身,換衣,腦海裡父親的模樣卻仍模糊一片,他實在是搞不清,眼前的男人真的是他的父親嗎?而正當他在為死者穿衣時,發現死者手中死死地抓著什麼,他打開男人那緊握著的拳頭,一顆光滑的石頭從手中掉落下來。這顆石頭正是他當年送給父親的「石信」,大悟腦海中的男人的臉龐逐漸清晰,終於,他認出了父親當年的容貌。並流下了淚水,然後,他撿起地上的石頭,把石頭放在了妻子的肚子前。。。。。。

3.觀後感想

《入殮師》敘述了一個年輕人成長的故事。本片講述了主人公小野大悟在追逐自己成為優秀的大提琴手的夢想破滅後,機緣巧合之下成為一名入殮師的經歷。小林大悟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不斷成長,不斷被他人所理解,同時自己也逐漸愛上了這份職業,也因此可以親自送自己父親的最後一面,化解了自己對父親的怨恨。

此篇故事中帶有濃濃的日式文化美學。本片不僅闡述了一個男人成長的經歷,同時也描述了周圍人觀念的轉變。片中帶有的一些獨特的日式幽默也為電影增色不少。與此同時,本片也向觀眾闡釋了獨特的生死觀。正如片中的大爺在焚燒爐前的那一番話以及社長開導主角時所說的那一段話,堪稱影視上的經典。

每個人都會成為送別之人和被送別之人。本片訴說著骨肉之情、夫妻之愛、朋友之義以及對工作的自豪,給人帶來笑、帶來淚,帶來一份別具一格的感動。

相關焦點

  • 《入殮師》將尊嚴還給死者
    我說的是能在電影院播的那種,想什麼呢😒😒😒不同於美國電影的激動人心,也不同於中國電影的厚重感,日本電影向來以情感細膩、表達婉轉見長但是在表達之外日本電影對於話題的選擇卻又十分「瘋狂」,絲毫不忌諱今天咱們要講的就是這麼一部關於死亡的電影——《入殮師》
  • 電影 《入殮師》
    ——泰戈爾 片名:入殮師(おくりびと)(2008)國家/地區:日本語言:日語類型:劇情誕生緣起自男主演本木雅弘的一個願望:想演入殮師。電影在製片人中澤敏明的協助之下進入了籌備期,由著名的綜藝節目編排人小山薰堂撰寫劇本,他走訪寺廟的主持、葬禮會場的工作人員,了解相關知識,還對兩位專業入殮師進行了長達三個多小時的採訪,最後根據這些材料寫成了劇本《入殮師》。
  • 『影視評論』電影《入殮師》——詮釋死亡的沉靜內涵
    導演:瀧田洋二郎主演:本木雅弘 / 廣末涼子 / 山崎努 / 吉行和子上映日期:2008年又名:禮儀師之奏鳴曲(港) / 禮儀師(臺) /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臺) / 為逝者送行的人 / 納棺師 第 81屆奧斯卡金像獎(2009) 最佳外語片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2010)最佳亞洲電影第32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 入殮師木村光希:令人生寒的職業背後,卻是溫暖的人性!
    2008年上映由瀧田洋二郎執導的日本電影《入殮師》獲得81屆奧斯卡金像獎等多個獎項電影以一個獨特的視角以入殮師的角度來展示直面死亡入殮師木村光希和他父親都是電影《入殮師》的技術指導但對於木村光希的眼裡「正是因為有往生者的離世我們才得以生存正因如此所以才必須傾盡全力為往生者送行」
  • 日本電影《入殮師》
    點擊上方藍字「魏言稅語」一起分享稅收帶給我們的思考日本電影《入殮師》,講的是一個日日與屍體打交道的事業,想想就讓很多人嚇得睡不著覺
  • 「寵物入殮師」《萌寵入殮師》帶你認識全新的世界
    入殮師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入殮師又叫做葬儀師,為死者還原未死之狀態。整修面容和身體,儘可能還原完整面容和身體。也可叫做為死者化妝整儀,納入棺中的職業。主要出現在日本,後進入中國。而且,也有高校開設入殮師這個專業,大多數人聽到這個職業都會毛骨悚然,但是這份職業,確實受人尊重,是讓逝者能夠更好地安心的離開這個世界。今日有一部電影即將上映,同樣是講入殮師,但是卻有所不同,因為她是動物入殮師。《萌寵入殮師》定檔,將於8月31號上映,這部影片是由源唯傑執導,薛明媛,傅亨領銜主演的青春勵志創業電影。
  • 《入殮師》|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長久以來,死亡都是連接人與鬼的橋梁。對死亡,我們應該保持敬畏之情。死可能是一道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影片獲得了各種世界大獎,包括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和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還幾乎包攬了第32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大滿貫。豆瓣評分8.8,位列豆瓣電影TOP250的第107名。
  • 2021的第一天,我看了電影《入殮師》
    新年第一天,本應是在歡樂和喧鬧中度過,但我卻打開想看了很久但一直沒敢看的電影。《入殮師》。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入殮師》第一次知道這部電影,是在2008年。當時同學問我要不要一起看,問了片名,對入殮師這三個字很陌生,又問那是做什麼的,知道後拒絕了。小時候甚至長大後,好像對有關死亡的事物都本能的拒絕,覺得害怕。
  • 電影《入殮師》
    在經過了一次次的考驗之後,大吾終於學會了對死者的尊敬,變成了連接生者與死者一座橋梁。《入殮師》整部電影通順流暢,節奏處理的很好。整部影片色彩素雅,多使用固定鏡頭,鮮有大段艱澀費解的獨白,注重人物的表情動作細節,音樂和鏡頭都是含蓄地把握著分寸,甚至很多場景都抹去了音樂伴奏。   安靜的原生質的聲音和畫面,內斂含蓄,並不過多的渲染悲傷的氣氛,點到為止。
  • 日本人用一部電影,教會了世界怎樣看待生死
    而小林的妻子和朋友,也從最開始的排斥小林到接受他並以他為榮,所有接觸了、看到了入殮工作的人,都轉變了對入殮師和死亡的看法。而到了電影《入殮師》中,我們看到了日本民族獨特的死亡文化。正如他們喜歡櫻花,其實就是因為櫻花花期短,偏在最絢爛的時候凋謝,其瀟灑的死亡態度令日本人迷戀。
  • 《入殮師》:新世紀最佳日本片,借入殮師窺探日本文化底色
    其中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所代表是日本動畫打破桎梏,從畫面、主題、內涵上表露日本擺脫囹圄、追求自然和諧之美的文化創新,至於《入殮師》則是延續了日本傳統文化根基,借生死、借破滅謀求民族慰藉。所以《入殮師》可謂二十餘年來最能代表日本的電影。
  • 影片熱薦||《 入殮師 》後會有期
    日本電影《 入殮師 》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故事講述了大提琴師小林大悟失業了,回到家鄉做了一個入殮師。所謂入殮師,用影片中入殮社社長的話說,就是 「 幫助他人踏上安穩旅程 」 的人,說白了就是給逝者清洗、化妝的人。
  • 《入殮師》:看多少次都催人淚下的奇觀電影,生與死的擺渡人
    具有感染力的儀式在這部圍繞入殮師這個職業的電影中,有多處場景,是直觀展現入殮儀式的。那些逝去的人,經過入殮師細緻地打理,非常體面地和親人、世界告別。影片裡,幾乎所有觀看過入殮儀式的人,對這個職業的態度,都從偏見到了接納。
  • 偉大而渺小—《入殮師》
    一張條件惹眼的招聘廣告吸引了大悟,不料當他拿著廣告興衝衝跑到NK事務所應徵時卻得知——「啊,那個是誤導,我們要找人給去那個世界的人當助理。」事務所老闆佐佐木向大悟說明了工作性質,所謂的「旅程助理」其實就是入殮師,負責將遺體放入棺木並為之化妝。大悟躊躇良久,但還是接受了這份工作。他含糊其辭地對美香說自己當的是婚葬儀式助理,讓她誤以為是婚禮助理。
  • 男子做入殮師,給死人化妝,這部日本電影讓人感動,強烈推薦!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日本電影:《入殮師》什麼是入殮師?簡單來說,就是給去世的人化妝,然後裝進棺木,展現死者一生中最後最美的妝容。他申請的職業是專門為死人化妝的安可菲納。大悟不想做這項工作,準備離開。老人看到自己的心思,從包裡拿出幾張鈔票遞給他。他說:月薪是3萬元,工資可以每天結算。你可以先試試,如果不行,你可以再去一次。面對高薪的誘惑,大悟感動了。他決定先試試。就這樣,大悟成了老人的助手。但是,他不敢告訴妻子他的工作,因為在大多數人眼裡,這種職業很低。
  • 圖解電影-《入殮師》
    Hello大家好,這裡是雲霄電影,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獲得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的日本電影,影片講述的是男主人公從樂隊大提琴手到殯葬入殮師的職業轉折與心路歷程。,人的一生買的最後一件東西也是別人來決定的,但是有些東西是一直會存在的,比如有5萬的,10萬的,30萬的。
  • 《入殮師》:敬業的優雅
    《入殮師》:敬業的優雅 電影《入殮師》海報當我們看到那個腐氣逼人的場景,除了感到胃部不適以外,也不由對大悟生出同情之心。這是一個絕少有人願意從事的職業,這也是一個被人迫切需要的職業。但稀少而必需的價值也僅僅在報酬上稍有體現。大悟在從業過程中經受了巨大的壓力和重重的阻力,路人嫌棄,親友歧視,就連賢淑溫順的妻子也跟他反目了。
  • 《入殮師》:入殮很不乾淨嗎?
    電影《入殮師》講述了日本大提琴手小林大悟為購買大提琴欠下巨額貸款,卻突然被告知樂隊解散,所以不得不和妻子回到老家山形縣生活,陰差陽錯成為一名入殮師的故事。整部影片都給人以一種極其安靜的氛圍,這是由入殮師的輕緩、一絲不苟的動作,對入殮師這一職業的愛,以及逝者家屬對逝者的愛,所帶來的。小林大悟成為一名入殮師後,經歷了隱瞞妻子入殮師的工作,朋友遠離,妻子視入殮師不潔並離家出走等等不理解,到妻子和朋友接受大悟入殮師的身份,再到大悟放下心蒂親自為多年未見、剛去世的父親做入殮工作。
  • 《入殮師》:最接近死亡的特殊職業
    《入殮師》是2008年上映,由日本導演瀧田洋二郎指導的一部電影。這部影片講述了大提琴家小林大悟在樂隊解散後,回到家鄉誤打誤撞成為一名入殮師的故事。入殮師是日本頗具傳統文化意味的一個職業。入殮師們細膩溫和的手法、對死亡的獨特認知,使其成為具有禮儀之美的特殊傳統。但在當下的日本也只有少數幾個地區保有這一傳統職業。
  • 電影:《入殮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