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最後一天,我們來聊聊「經濟學家」門捷列夫

2021-02-23 X-MOL資訊

「你認為我是一個化學家?其實我是一個政治經濟學家。」看到元素周期表發明人、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Dmitry Ivanovich Mendeleev)說的這句話,不知有多少人腦海裡會浮現出《喜劇之王》中周星馳的這句臺詞。不過「死跑龍套的」尹天仇整部電影中一直強調「我系一個演員」,只能讓人感到無奈和辛酸,但是門捷列夫稱自己是「經濟學家」那就不僅是貨真價實,而且還是「沙皇欽定」。

門捷列夫無疑在元素化學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除了製作出了現代元素周期表的雛形,還根據發現的元素周期規律成功預測了一些當時尚未被發現的元素。今天,單單是中文版的元素周期表,跟隨全球最暢銷的書《新華字典》就早已成為了世界上出版最多的圖表(沒有之一),這還沒有算上其他辭書、教材等附帶和單獨出版的版本。再加上作為中學化學教材中不可或缺的科學家,門捷列夫的名字恐怕就連現在叫不上幾個元素名字的人都耳熟能詳,可謂是家喻戶曉了。但也正因為元素周期表,讓很多人產生了門捷列夫一生皓首窮經、苦心孤詣就只修煉了「元素周期」這一門神功的錯覺。但事實上,就算沒有元素化學的貢獻,門捷列夫一樣能在科學史以至人類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2019年是門捷列夫發明元素周期表150周年,也被聯合國定為「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在2019年的第一天,我們介紹了與元素周期表頗有淵源的「業餘」科學家Charles Janet(點擊閱讀詳細)。而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我們帶大家從另一個角度來了解「經濟學家」門捷列夫在元素周期表之外的多彩人生。門捷列夫於1834年2月8日出生在當時西伯利亞首府託博爾斯克(Tobolsk)附近的一個村子裡,是家裡17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門捷列夫小時候,父親就由於雙目失明失去了當地學校的教職,並在門捷列夫13歲的時候去世。禍不單行,他母親為了補貼家用重新操持起來的玻璃廠也毀於一場大火。

後來,在幾乎變賣一切家當後,母親Maria帶著門捷列夫和姐姐Liza從西伯利亞坐著馬車千裡迢迢趕到莫斯科去求學,但是到了莫斯科後求知若渴的門捷列夫卻傻了眼——莫斯科的大學只招收在莫斯科地區讀中學的考生。沒有「魔都(當時帝俄首都是聖彼得堡)」戶口?沒有學區房?那上大學的事就想都不要想了。無奈之下一家三口又輾轉到了聖彼得堡,儘管聖彼得堡大學的政策跟莫斯科一樣,但門捷列夫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在1850年得到了聖彼得堡高等師範學校(也正是他老爸的母校)的錄取資格,就讀於數學和自然科學系。但是這個家庭的不幸還遠遠沒有結束,在聖彼得堡剛安頓下來,母親Maria就病故了,一年半之後姐姐Liza也離開了人世,只剩門捷列夫孤身一人,形影相弔。

聖彼得堡高等師範學校(十二學院,現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圖片來源:Wikipedia然而命運似乎特別願意折磨門捷列夫。一直刻苦學習並於1855年以優異成績畢業還拿到了高級教師資格證的門捷列夫,卻險些被病魔戰勝——畢業之際門捷列夫被診斷出感染了肺結核,醫生告訴他只有六個月的活頭了。在那個連結核桿菌都尚未被發現的年代,肺結核可以說是絕症。但是門捷列夫抱著「我覺得自己還可以搶救一下」的想法,跑到了克裡木半島(Crimea)養病。克裡木半島草原覆蓋、黑海環繞,東西橫亙的克裡木山脈使得半島的南岸溫暖潮溼,是天然的療養勝地。身患「絕症」肺結核的門捷列夫養病期間還在辛菲羅波爾一中(Simferopol gymnasium №1)找到了個教職,考慮到肺結核是典型的飛沫傳染病,真不知道這件事對他的學生是福是禍。

辛菲羅波爾一中(Simferopol gymnasium №1)。圖片來源:Wikipedia隨著克裡木戰爭的擴大,門捷列夫不得不前往敖德薩(Odessa)躲避戰火,並換到了黎塞留講習所(Richelieu Lyceum)任教。奇蹟終於出現在了1856年,在克裡木半島生活了不到兩年的門捷列夫,結核病竟然痊癒了(一說門捷列夫的肺結核是誤診)。這樣他決定返回聖彼得堡,並被聖彼得堡大學(Saint Petersburg State University)破格任命為講師(Magister)。儘管此時的門捷列夫尚且收入微薄,生活拮据,但是可以說是正式告別了他的悽苦早年生涯。1857年被提拔為副教授(Private Docent)的門捷列夫,在1859到1861的兩年間得到了公派出國的機會,先後在巴黎、慕尼黑和海德堡跟隨眾多名師學習化學,其中就有物理學家古斯塔夫•基爾霍夫(Gustav Kirchhoff)。沒錯,就是那位擁有著好幾個以自己名字命名且分屬不同領域定律的基爾霍夫。在初中躲不過門捷列夫的你,在高中大學也一樣躲不過他的老師。

古斯塔夫•基爾霍夫(Gustav Kirchhoff)。圖片來源:Wikipedia在延長留學申請被拒之後,門捷列夫返回了聖彼得堡。政局動蕩下的沙俄,聖彼得堡大學臨時停學,而高等師範學校則已經永久關閉,再加上其他後文會提到的原因,沒有了教職的門捷列夫生活十分窘迫。根據他自己的記述,可謂是「饑寒交迫」("debts to sew coat and boots, always hungry"),還欠了一屁股債。這時他開始在好幾個高中兼職講課,每周要上20多小時的課,同時還當家教、寫文章、做翻譯校對。其中一份工作是一本德文技術類書籍的俄譯版編輯,在接了這個活之後,門捷列夫身份沒多久就從校對變成了作者,親自動筆寫了好幾章內容,涵蓋澱粉、製糖、酒精和玻璃工業,最終四卷本的《技術百科全書》(Technical Encyclopedia)在1862年問世,這應該也是門捷列夫對工業技術和國民經濟問題產生興趣的開端。就在這期間,門捷列夫還幫助他人優化木材乾餾生產和煉油廠的技術流程。學化學的「跨界」向來是有傳統的,不管另外個興趣或者專業是藝術體育還是政治經濟。遠的比如在留德期間與門捷列夫同窗的有機化學家亞歷山大•鮑羅丁(Alexander Borodin),不僅有多部傳世管弦樂和室內樂作品,還創作了著名的歌劇《伊戈爾王子》(Prince Igor),而鮑羅丁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有機實驗室中度過的,只有在假日或生病時才能騰出時間作曲,所以大家又叫他「星期天作曲家」。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和1962年普爾(Poole)世錦賽5.5米級帆船金牌得主錢百敦(Britton Chance)在拿冠軍前就先分別拿了賓大(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和劍橋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及生理學兩個博士學位,在賓大任教期間,發明了停流(stopped-flow)動力學分析系統,獲得了1974年的總統科學獎章,還是2009年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得主。近的有大家都知道的研究量子化學的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博士,現在已經當了十多年的德國大領導。

亞歷山大•鮑羅丁(Alexander Borodin),錢百敦(Britton Chance)和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圖片來源:Wikipedia經過奮鬥,短短三年之後的1865年,經濟條件已經很不錯的門捷列夫在莫斯科遠郊買了一棟避暑的鄉間別墅。在這裡他不僅搭建了實驗室,還開闢了花園,並且對農業和農業化學產生了興趣,開始在自己的試驗田和農場實踐自己各種現代農業化學的想法。門捷列夫還在帝俄自由經濟學會(Imperial Free Economic Society)做了一系列農業問題的講座,自己也加入了學會,並得到學會的資助進行化學肥料實驗。在隨後的兩年內,他成功地改善了土壤質量也提高了莊稼收成,對於經濟學會活動的熱衷,甚至一度超過了對化學的熱情。1869年,就在門捷列夫向俄國化學會首次公布元素周期表的發現的那天,因為要去考察奶酪作坊,他放了所有人的鴿子,請他的弟子尼古來•門秀金(Nikolai Menshutkin)代勞了。但可惜的是,他的農業實驗並沒有得到廣泛關注,後來也沒有受到繼續支持。

門氏1869元素周期表和尼古來•門秀金(Nikolai Menshutkin)。圖片來源:Wikipedia門氏元素周期表公布後,尤其是門捷列夫預測的元素被一一發現後,他聲名鵲起,蜚聲高加索內外,並在1876年當選聖彼得堡科學院通訊院士。作為技術專家再接諮詢業務的單,也就不僅限於私人公司了,還有越來越多來自政府,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關於石油工業。門捷列夫作為沙俄政府石油工業委員會的專家顧問,在1876年跨過大西洋去美國賓州考察煉油廠,並順便了解到了現代稅收體系。回國後,在門捷列夫的建議下,政府取消了對煤油和石油的徵稅,使得帝俄的石油工業得到了復甦和重振。在積累了十幾年的技術經驗之後,門捷列夫幫助他的學生維克多•拉戈津(Victor Ragozin)在位於伏爾加河和科託羅斯爾河交匯處的雅羅斯拉夫爾(Yaroslavl)修建了一座現代化煉油廠。已經有140年歷史的雅羅斯拉夫爾門捷列夫煉油廠(Yaroslavl Mendeleev Refinery)直到今天還在正常運營,是門捷列夫集團(Mendeleev Group)旗下眾多公司之一,該集團在中國設有廣州門捷列夫科技有限公司。在這期間,門捷列夫提出了石油的礦物來源假說,他認為石油是碳化三鐵和水在地下深處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的產物。

雅羅斯拉夫爾門捷列夫煉油廠(Yaroslavl Mendeleev Refinery)。圖片來源:門捷列夫集團時間到了19世紀80年代,剛剛結束俄土戰爭的帝俄日子一點都不好過,國家經濟已經處於崩潰邊緣,再加上沒多久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就被暗殺,把山大壓力都留給了兒子亞歷山大三世,真的可以說是「鴨梨山大x3」了。被老爹意外甩鍋的亞三沙皇臨危不亂,盤接的非常穩,1882年在莫斯科召開了全國工業貿易大會,呼籲全國精英獻計獻策。48歲的門捷列夫無疑成了全場最閃亮的星,一連做了七場報告,內容涵蓋了鑄鐵、石油、燃料、食鹽、煤炭、皮革、亞麻、棉花、造紙、羊毛、絲綢和農業工業機械化等國民經濟關鍵問題,基本上相當於門捷列夫以一己之力為整個帝俄制定了全套連續兩個五年計劃!

亞歷山大二世和亞歷山大三世。圖片來源:Wikipedia1886年,已經基本離開了聖彼得堡大學的門捷列夫兩赴高加索地區考察巴庫的油田,並提出了更有效利用重油的新方法。門捷列夫很早就認識到石油作為精細化工品原料的重要性,曾指出:「石油不是燃料。要是把石油當燃料來燒,還不如直接在灶膛裡燒鈔票(burning petroleum as a fuel "would be akin to firing up a kitchen stove with notes")」。兩年後,門捷列夫三次考察了頓涅茨克(Donetzk)盆地的煤田,並向政府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經濟決定建議,包括新的信用和租賃政策,取消煤田十年稅收以及降低運輸稅等政策,有相當一部分被政府採納執行。此後不久,俄國就停止了從美國進口煤油,帝俄的國內煤礦開採效率也大幅提高,整個國家的工業也慢慢恢復了活力。

19世紀末的巴庫煉油廠和巴庫全景。圖片來源:branobelhistory網站 自1889年起,門捷列夫開始擔任帝俄貿易和製造業委員會的委員,最初他只是幫助委員會解決一些具體問題,比如硫磺等化學品的保護性關稅定稅等,但是很快門捷列夫就意識到整個帝俄關稅問題的嚴重性了。緊接著他就嘗試把所有的關稅體系化以及規範化,制定了達700頁之巨的「門捷列夫關稅」(Mendeleev tariff)稅則。這項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緊接著帶來的是1893和1894年的與歐洲國家間的貿易戰,強有力地加速了帝俄的工業化進程。時任帝俄財政大臣謝爾蓋•維特(Sergei Witte)跟門捷列夫在俄國現代化這個問題上有很多觀點都能達成共識,而維特也利用門捷列夫大科學家的權威來說服亞歷山大三世進行經濟領域改革,比如貿易保護體系、國有化問題以及穩定金盧布的概念。門捷列夫主要是通過講座和報告等來向沙皇推薦改革建議,但是他的這些帶有傾向性的公開宣揚活動也給他和媒體還有私有企業間製造了很多摩擦和互相攻擊。聽起來是不是與現在某北美大國的情況有點類似? 亞三在位期間,是俄羅斯工業化的時代。帝俄取得了非凡的經濟成就,煤炭開採量增長110%,石油開採量增長1468%,煉鋼工業增長159%,生鐵鍛造業增長487%。同時帝俄的小麥和糧食產量達到了世界糧食總產量的15%,而黑麥產量更是達到了全世界總產量的55%。黃金儲備量增加了210%,國家財政增加了9倍,而同時期英國的生產總值只增長了2.5倍、法國2.6倍,這其中門捷列夫可以說是居功至偉。19世紀下半葉,隨著殖民擴張的需要和歐洲列強間矛盾的加劇,各國都在加緊發展軍備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槍炮所必須的火藥。1884年,法國化學家Paul Vieille以添加穩定劑的火棉膠(collodion,即硝化纖維的乙醇/乙醚溶液)制出了性能穩定的無煙火藥Poudre B(即法語poudre blanche,白火藥,用以和黑火藥區分),可以取代傳統的黑火藥用作槍炮發射藥。Poudre B一經問世迅速裝備法國軍隊,也立即體現出了性能上的巨大優勢,引得各個國家紛紛效仿。隨後炸藥大王瑞典人諾貝爾(Alfred Nobel)在1888年以硝化纖維和硝酸甘油為基礎開發出了一種新的無煙火藥Ballistite,並取得英國專利。隨後的1889年,大英帝國爆炸物委員會主席、化學家Sir Frederick Abel與Sir James Dewar(就是發明杜瓦瓶的那位)在Ballistite的基礎上發展出了Cordite,Cordite的生產是以麵條狀擠出成型。

Poudre B和Cordite。圖片來源:Wikipedia歐陸和英倫的軍備發展如火如荼,軍事科技樹枝繁葉茂,讓帝俄看得十分眼饞,先是花重金聘請了一位法國專家到俄國來協助開發無煙火藥,但折騰了一段時間發現遠來的這位和尚也念不出什麼真經來(也有可能是故意瞎念經),氣得陸軍和海軍大臣決定自力更生。與此同時,也就是1890年,剛剛為學生向教育部請願被駁回的門捷列夫一氣之下從聖彼得堡大學辭職正賦閒在家,就被海軍部找上了門。愛國情結滿懷的民族主義者門捷列夫馬上開始著手研究纖維的硝化反應,把手邊上紙、棉花、廢舊布料等能試的各種原料都試了一遍。同年6月,門捷列夫偕同兩位爆炸物專家到英國和法國考察。由於門捷列夫和阿貝爾的私交非常不錯,他們一行三人不僅得以考察英國的火藥工廠,還在皇家兵工廠(Woolwich Arsenal)觀摩了Cordite的實際使用演示,臨走的時候阿貝爾還送了門捷列夫一點Cordite樣品。

1886年的兵工廠大門,如今的英超阿森納俱樂部原來就叫Woolwich Arsenal,阿森納最早也是由皇家兵工廠的工人成立的俱樂部。圖片來源:Wikipedia離開英國後,門捷列夫一行三人又到了巴黎,法國人明顯不如英國朋友實在,每天雖然是好吃好喝好招待,可就是不跟你談火藥的事。最後不得不通過帝俄駐法大使的幹涉,他們才有機會去參觀火藥化學家埃米爾•撒勞(Émile Sarrau,專門從事爆炸物和爆炸衝擊波的研究,因此描述音速的馬赫數Mach number在法國也叫撒勞數Nombre de Sarrau)的實驗室。而且儘管撒勞老大不情願,還是送給了門捷列夫兩克白火藥的樣品,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已經足夠做一系列詳細的分析了。回到俄國後,門捷列夫馬上發現法國火藥主要成分是可溶和不溶的硝化纖維,並進行了定量分析。綜合對英法火藥的性質研究,門捷列夫認為這兩種火藥都不適合大口徑子彈,並在給海軍大臣的報告中強調俄國不應該盲目跟風,而是要開發出自己的高性能無煙火藥。1891年,門捷列夫在積極組建帝俄海軍部無煙火藥實驗室的同時,已經通過大量實驗發現了硝化纖維的最佳配方,並命名為「威力加強版火棉膠」(Pyrocollodion)。事實證明「威力加強版火棉膠」的性能也確實要優於法國的Poudre B和英國的Cordite。在1906年,也是他去世的前一年,門捷列夫還寫下了他的無煙火藥的秘密:「得到Pyrocollodion的關鍵在於,稀釋的用水量必須跟水合的用水量相當」,所謂水合用水指的是硝化反應中用來稀釋酸的水。1895年到1896年間,門捷列夫在《海軍彙編》(Morskoi Sbornik)上發表了三篇關於Pyrocollodion的研究報告。此時一代聖主亞歷山大三世已經去世,繼位的是末代沙皇尼古拉趙四二世。

儘管門捷列夫研製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火藥,但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中的沙皇俄國「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尼古拉二世愣是拿不出錢來製造新型火藥。在後來的一系列戰爭中,帝俄接連損失了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拋去戰略、指揮上的問題不說,技術上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對手聯合艦隊已經普遍使用了被稱為「下瀨火藥」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作為炮彈發射藥,爆炸威力強大,遠勝於帝俄海軍使用的黑火藥。帝俄在日俄戰爭的失利,對門捷列夫這樣一個民族主義者來說不啻為一個沉重的打擊,也加重了他健康狀況的惡化。

對馬海戰中正在下沉的納瓦林號戰列艦(波羅的海艦隊)。圖片來源: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Global Look Press長相粗獷的門捷列夫難免讓人把他作為「戰鬥民族」的典型來認識,但同時也因此就出現了不少附會來的故事。其中傳播最為廣泛的莫過於是他和俄羅斯國酒伏特加(vodka)的淵源。

門捷列夫牌伏特加。圖片來源:beveragetradenetwork網站首先有很多人就把伏特加的發明歸功於門捷列夫,但是其實在他之前伏特加已經存在了幾百年。現在更為流行的一種說法是,門捷列夫確定了40%酒精度是伏特加的最佳度數,並把這一數值作為國家標準規範化了。這個說法不僅常常出現在電視上和文學作品中,甚至還被11年出版的一本研究專著《伏特加的歷史》所採信。當然,這也是空穴來風。首先門捷列夫的博士論文題目是《論乙醇和水的結合》,只不過門捷列夫主要研究的是不同比例下乙醇水溶液的密度和熱膨脹情況,並提出在溶液的形成主要是溶質和溶劑形成了穩定的「化合物」(現代研究證實乙醇分子和水分子可以通過分子間氫鍵網絡相結合),完全沒有涉及40%酒精度和伏特加口感的問題。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門捷列夫在1892年被任命為帝俄示範度量衡研究站的科學總監,這個機構在門捷列夫的建議下,於1893年擴展成為度量衡總局,並致力於將帝俄各地五花八門的不同度量衡標準逐步統一為公制標準,直到1907年病逝,門捷列夫一直擔任著這個部門的主任。

聖彼得堡的門捷列夫計量學研究所,前身即為度量衡總局。圖片來源:Wikipedia事實上門捷列夫的性格也的確非常「戰鬥民族」。1863年,時年29歲的門捷列夫在姐姐Olga的撮合下,和一位詩人的女兒Feozva Nikitichna Leshcheva結婚了,並很快生了兩個女兒。但是婚後的門捷列夫自認並不幸福,兩人長期處於分居狀態。Feozva曾問門捷列夫到底是跟她結婚了還是跟科學結婚了,門捷列夫的回答是:「我跟你們兩者都結婚了,但是如果這被認為是犯了重婚罪的話,那麼我認為我我跟科學結婚了。」

Feozva Nikitichna Leshcheva和Anna Ivanovna Popova。圖片來源:scfh.ru一語成讖,門捷列夫之後確實犯了「重婚罪」,但是對象卻並不是科學。1877年(一說1876年),43歲的門捷列夫結識了他表妹Nadezhda的一位朋友、年僅19歲的聖彼得堡藝術學院繪畫系學生安娜(Anna Ivanovna Popova),很快迷上了並開始追求這位充滿著藝術氣息的哥薩克美女。1881年,門捷列夫向安娜求婚,並以自殺相威脅,並在第二年如願以償迎娶安娜,在和安娜結婚一個月之後,門捷列夫才正式結束了和Feozva的婚姻。但離婚後,門捷列夫把自己教職所得的全部收入補貼給了前妻。這並不是門捷列夫第一次付贍養費,當年他在海德堡留學時和女演員Agne Feuchtman生育的女兒Rosa,他也一直在支付撫養費,直到Rosa成人結婚。即便在早年失意潦倒到要靠手工製作行李箱額外賺錢之時也沒有停下,甚至還為此一度欠下大筆債務。無論如何,門捷列夫的這個操作放在今天也會被很多人詬病,更不要說當時的帝俄了。東正教會規定離婚又再婚的人一定要經過七年的懺悔期,因此門捷列夫再婚是完全不顧教會的反對,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主持婚禮的牧師是被豐厚的酬金吸引,但隨即就丟了工作。在隨後參加帝俄科學院增選的時候,門捷列夫不出意外的落選了。相傳,亞歷山大三世聽到有人報告門捷列夫的「重婚罪」後說道:「是的,門捷列夫有兩個老婆。但是我有你們這麼一群蠢貨,卻只有一個門捷列夫!」在後世看來,門捷列夫最大的遺憾就是和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了。190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和物理學獎都與惰性氣體的發現相關,而這些發現又和元素周期律密不可分,因為門捷列夫獲得了1905年的化學獎提名,但是當年的化學獎卻頒發給了有機化學家Adolf von Baeyer。1906年,門捷列夫再次獲得提名,並且在諾貝爾獎委員會的投票中以4比1的絕對優勢勝出,但是擁有最終決定權的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否定了投票結果,並增加了四名投票委員,重新組織了投票委員會。而新的投票委員會最終以5比4選出了以製備氟單質著稱的法國化學家Henri Moissan(亨利•莫瓦桑),門捷列夫再次與諾獎無緣。等到了1907年,門捷列夫已身感肺炎去世,再也沒有機會得到諾貝爾獎了。

190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Adolf von Baeyer和19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Henri Moissan。圖片來源:Wikipedia現在一般認為門捷列夫未能獲獎的原因是斯萬特•阿倫尼烏斯(Svante Arrhenius)的反對。門捷列夫一直質疑並強烈反對Arrhenius提出的電解質電離理論,而Arrhenius正是憑著該理論獲得1903年諾貝爾化學獎。Arrhenius作為瑞典皇家科學院的重要成員,很有可能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阻止門捷列夫得獎。當然這種反對也許是出於學術上的考慮,Arrhenius可能認為元素周期律理論過於陳舊。孤證不立,還有記載表明Arrhenius也曾反對過瓦爾特•赫爾曼•能斯特(Walther Hermann Nernst)得獎,但是Nernst還是獲得了19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同時還有一種近乎陰謀論的說法,就是很少被提起的另外一股反對門捷列夫的力量,對評選結果的影響力未必低於瑞典皇家科學院,這就是Alfred Nobel的大哥Robert和二哥Ludwig。在三弟Alfred整天鼓搗炸藥的時候,老大和老二早就在俄國悶聲發大財了。借著沙皇亞三在門捷列夫建議下改革石油政策的機會,Robert和Ludwig在巴庫(Baku)開設了諾貝爾兄弟石油公司(Branobe,即The Petroleum Production Company Nobel Brothers, Limited),單單這一家公司石油產量最高曾經達到全世界的一半。你以為慷慨解囊設立大獎的Alfred是富人?錯了,二哥Ludwig才是三兄弟中最有錢的,也是世界級大富豪之一。就在老大老二採油煉油如火如荼的時候,門捷列夫又向政府建言,提出將帝俄的原油「西油中輸」,並將煉油廠搬到內陸。從帝俄石油戰略安全的角度考慮,這條建議無疑頗具遠見卓識,但是對於工廠開在西部邊陲巴庫的諾貝爾兄弟來說就是個壞的不能再壞消息。有句話說得好「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儘管Robert和Ludwig都在諾貝爾獎設立前辭世了,但是曾經和門捷列夫的針鋒相對,哪那麼容易就被遺忘。

Robert Nobel和Ludwig Nobel。圖片來源:Wikipedia但對門捷列夫而言,不論是以他命名的101號元素鍆(mendelevium)還是月球上的門捷列夫環形山,以及聯合國在2019年設立「元素周期表年」紀念門捷列夫首次公開發表元素周期律的150周年,也許都意味著,並不是他錯過了諾貝爾獎,而是諾貝爾獎錯過了他吧。

101號元素鍆(mendelevium)和月球上的門捷列夫環形山。圖片來源於網絡1.https://en.wikipedia.org/wiki/Dmitri_Mendeleev2. Dimitry Ivanovich Mendeleyev: His Life and Work, by O. N. Pisarzhevsky, University Press of the Pacific, 20013. Crucibles: The Story of Chemistry from Ancient Alchemy to Nuclear Fission 4th Edition, by Bernard Jaffe ,FAWCETT WORLD LIBRARY, 19574. Dmitriy Mendeleev: A Short CV, and A Story of Life by Eugene V. Babaev5. Gunpowder, Explosives and the State: A Technological History Brenda J. Buchanan, Ashgate Publishing, Ltd., 2006蘇鑫,現任Angewandte Chemie 編輯。本科畢業於南開大學,博士畢業於Dartmouth College,獲有機化學博士學位,其後在美國能源部國家能源技術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曾先後擔任Advanced Materials、Small 和Nature Chemistry 等學術期刊編輯,併兼任ACS Noteworthy Chemistry(ACS Cutting-Edge Chemistry)、JACS Spotlights、ChemistryViews 等化學新聞欄目的特約撰稿人。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用科學擁抱後浪們 這部紀錄片竟然「請」來了門捷列夫!
    約150年前,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依照原子量,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這舉動成為了科學發展史上的重大成就,在世界上留下了不朽的光榮。但門捷列夫肯定沒想到的是,150年後,他會化身活潑的動畫形象出現在一部中國的紀錄片中,並帶領觀眾了解元素發現的歷史。
  • 優化版門捷列夫很忙追劇專配習題1,追劇不白追,趕緊檢測一下吧
    門大爺和他最後的倔強,大家追劇熱情很高,為了讓大家追劇不白追,我們發布了追劇伴侶--追劇專配習題,受到廣泛好評,關鍵是我們的追劇伴侶,不只是習題,題幹蘊含大量的有用知識,記得收藏哦。追劇不白追,專配檢測題,趕緊來試試吧可以是檢測,也可以是預習學案門捷列夫是十九世紀一位興趣廣泛,忙碌的科學家,他致力於北極探險,北冰洋的一條海底山脈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獨自乘坐探空氣球,飛到3000 米的高空收集氣象數據,據說他做的箱包在時尚界也佔據一席之地,忙碌的門捷列夫用他1/10的時間來研究化學,結果他發現了什麼,我們故事的主角就是這些擁有奇怪名字的元素
  • 大型史詩性化學科學紀錄片——《門捷列夫很忙》央視紀錄頻道...
    1937年,一種新的化學元素——鎝,被發現,或者說被製造出來了。不過這最後一個空格卻要等到門大爺去世30年之後才填上,這就是鎝——一個地球上幾乎不存在但又確實存在的元素,這也是門大爺最後的倔強!門大爺的傳奇故事在這部紀錄片中才剛剛開始。這部致敬門大爺以及所有為化學奉獻智慧和生命的科學家的紀錄片叫做——《門捷列夫很忙》,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與中國化學會攜手打造的化學科學紀錄片。
  • 大型史詩級化學紀錄片《門捷列夫很忙》CCTV-9 正在熱播!
    2020年6月17至21日,央視紀錄頻道每晚19點23分首播。同時在央視網,央視影音App在線播出或回看。也可在央視頻,學習強國,B站等網際網路平臺收看。門大爺的傳奇故事在這部紀錄片中才剛剛開始。這部致敬門大爺以及所有為化學奉獻智慧和生命的科學家的紀錄片叫做——《門捷列夫很忙》,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與中國化學會攜手打造的化學科學紀錄片。大千世界,宇宙萬物,都是由元素構成的。
  • 2019年最後一天的說說 告別2019迎接2020朋友圈勵志語錄句子
    2019年最後一天就要到了,也是12月的最後一天,今年的最後一天,我們該怎麼告別它,如何再見然後用更好的一年迎接2020年 。告別2019年的最後一天的說說,送給大家。林凱 攝2019最後一天心情說說  1、2019年不過剩幾天,祝福的雲朵不會散;2020年簡訊去拜年,思念的心意仍蔓延;元旦雖未到,問候聲聲傳;提前祝你新年快樂連連,幸福綿綿!
  • 我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把有線電視停了
    我的生意越來越差,最後一家店我自己看了2年,終於還是決定在去年6月份關掉了。距我2019年開業,整整10年。十年一夢。 這當中我也嘗試著去做線上,做了半年,發現線上也是跟著打醬油。沒有流量,購買廣告的費用遠大於開店的店租,還不見得有效果,最後也不了了之。 的確,我是被時代拋棄了。
  • 當經濟學家選擇自殺
    " 講述 | 梁捷 來源 | 《別怕,這就是經濟學》 今天我們要來談一個沉重的話題,經濟學家為什麼要自殺。 過去我讀過一篇文章,「詩人為什麼要自殺?」
  • 讓我們來聊聊性生活
    和老司機一起聊聊《全裸導演》,十八歲以下聽眾請勿入內【迷影圓桌派014】今天來聊聊一部在網飛最新上線的日劇,《全裸導演》。而我們大概,可能,也許還是全網唯一一家有男女嘉賓觀點碰撞的《全裸導演》。(木村好夫);《禁じられた戀》(木村好夫);《上海の花売娘》(木村好夫);《君だけに》(少年隊);《戀するフォーチュンクッキー》(押尾コータロー);本期涉及影視作品:《全裸導演》全裸監督 シーズン1‎ (2019)
  • 2019最後一天感慨句子,2019年年末走心感慨一切的說說
    2019最後一天,再見、2020第一天,你好!時間記錄了你的腳步,業績證明了你的努力,所有的驕傲和成功只能代表過去,新的一年,還要馬不停蹄,再接再厲,創出佳績,2020年,讓我們事業再上新臺階,創造更輝煌的明天!2019總的說來,平靜快樂著、痛並快樂著、煩並快樂著、付出了很多,汗水心血;收穫了不少,財富心得。2020期盼自己更強大一點、努力奮鬥做頂天立地的鐵血男子漢!
  • ...首席經濟學家|馬丁·魏茨曼|艾倫·貝內特·克魯格|emmanuel|...
    編者按:2020年的黑天鵝實在是太多了。一周前,一位天才經濟學家的辭世,似乎又為這一年,平添了悲哀的色彩。而在過去短短一年多時間內,4位頂尖經濟學家的辭世,更是叫人慨嘆,經濟學領域到底發生了什麼?作為人類最為理性的一個群體,他們為何會選擇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也許有些謎團,我們永遠無法知曉了。而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了?
  • ​2019最後一天來金迎接2020曙光
    2020金門跨年晚會首度移師東半島‼時間:2019/12/31  19:00 地點:金門縣金湖鎮市港段15地號(山外圓環旁空地)交通: 從山外車站走過去5分鐘大家最想知道的卡司有👇👇👇 ✨金曲歌王-王識賢入行32年,
  • 今天,我們來聊聊《上甘嶺》
    「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像前輩一樣去奮戰」系列報導③今天,我們來聊聊《上甘嶺》@文/本刊通訊員 王冬 陳拓 況林根70年來,反映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電視劇一直長盛不衰,成為中國軍事文學藝術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1956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推出的表現上甘嶺戰役的故事片《上甘嶺》。這部電影也被稱為抗美援朝題材文藝開端之作。如今,64年過去了,這部老片依然以動人的表演和精彩的故事,激蕩著每一名觀眾的心。
  • 2019年的最後一天,韓庚、盧靖姍高調秀愛,在紐西蘭舉行婚禮.
    似乎每個人都想抓住2019年的尾巴,才會在最後一天,守候著直到最後一分一秒。不快樂的事就都留在2019不帶走了,但至於你,要和我一起去2020.31號一早,韓庚和盧靖姍就在微博上幸福秀愛,一句「你好,我的愛人。」含蓄又深情。月升月落,唯愛一以貫之。
  • 聊聊閱文2019年的新晉白金作家
    這裡面的每一個作者,我都能寫篇文章單獨去展開深聊,不過今天的重點不此,今天我們聊聊白金榜單的變化吧。今天,赤戟就來聊聊這三位新晉白金作者吧。1.「網文出海標杆作家」橫掃天涯是個老作者了,說得上是大器晚成,早在11年前就開始了網文創作的生涯,13年憑藉《無盡丹田》才在起點站穩了腳跟,16年《天道圖書館》一出,終於厚積薄發,一飛衝突,成為17年玄幻品類的十二天王,也是那屆排名第一,含金量最重的那個天王。
  • 2019年地球上的最後一天你要怎麼過?
    還有不到20天,我們將迎來2020年。365天,24節氣,12個月份,四個季節,一年似乎在一眨眼之間又到末尾。已亥豬年的結束是庚子鼠年的開始,12生肖也完成了一個輪迴。愛因斯坦打趣解釋的沒錯,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是一場「相對論」。小的時候,我們憂慮似無,一天天盼著長大,可以幻想有一天進入成年人的世界。
  • 首席經濟學家熱議中國資本市場30年發展成就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首席經濟學家熱議中國資本市場30年發展成就來源:上海證券報12月2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開2020年四季度首席經濟學家例會。參會的首席經濟學家認為,資本市場發展的核心是制度創新,資本市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制度創新史。30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逐漸形成了層次分明的資本市場體系,並形成了行政、法律、自律監管相配合的監管體系。30年來,中國機構投資者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已經超過18萬億元。
  • 經濟學家、經濟學與中國改革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作為一個歷史的見證人,我也想與經濟學界朋友們共同回顧改革的歷程及經濟學和經濟學家在其中的作用,從而明確我們作為經濟學家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即使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在部分高等學校恢復了一些「西方經濟學」專題講座式的課程,現代經濟學也經常是被當做批判的靶子,談不上作為理論基準和分析工具來加以運用。  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放思想」的號召下,中國經濟學家逐漸恢復了與世界經濟學界的聯繫,並運用過去曾被視為洪水猛獸的現代經濟學原理分析中國的經濟問題。
  • 在2018最後一天,向即將到來2019問聲好
    再看日曆,今天已經是2018年12月31日,2018即將到站,無論我們允不允許,樂不樂意它都要遠去。然而,嶄新的一年馬上到來。指針滴答滴答擺過了歲月,逃過了時光,新的一年就這樣噹噹當的來到了,在這個陽曆年末,大聲問問自己,這一年你過得怎麼樣?掙著錢了?學會了多少技能?懂得了多少道理?
  • 我在德國的懷孕日記---2019年的最後一天
    喜歡我的日記,記得關注「洋小扇」公眾號哦--我的懷孕日記(30)--2019年 12月31日周二
  • 2019年的最後一天,我憋了個大招給你們!
    21世紀10年代的最後一天來的可真有點快!不知道你們的to do list完成了多少呢?數了數,這一年食火君真的是在認真的「吃喝」!吃了上百家餐廳吃了多少支冰淇淋多少家粵菜、川菜、火鍋...已經數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