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兜媽今天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問題:
你是從什麼時候起意識到自己已經不小了?
有位博主這樣回答:
「當我發現媽媽將我的微信和電話備註名改成『女兒』的時候。」
她說,以前媽媽在朋友圈看到過一種說法,如果將通訊錄中的人備註上親屬關係,那麼如果不小心丟失了手機,就有可能被騙子順著通訊錄上的備註去騙人。
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媽媽一直給她備註的是全名,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媽媽居然又把備註改了回去。
當女兒好奇地詢問媽媽為什麼突然更改備註時,媽媽說道:
「我今天去醫院體檢的時候,護士讓我們改的。她說老人年紀大了,萬一遇見突發事件被送到醫院了,醫院就能拿著我們的手機直接找到家屬。」
聽到媽媽這麼說的時候,女兒的眼睛一下子溼潤了。
她一下子意識到,自己的年紀已經不小了,而媽媽也到了隨時有可能進醫院的時候了。
57歲兒子帶86歲母親週遊世界:世界那麼大,我想陪你一起看看
當意識到父母年華不再時,身為子女,我們能夠做些什麼?來自山東的李明用自己的行動給出了一份答卷。
李明今年已經57歲了。自從18年前父親去世後,李明的母親便一直一個人生活。
當年39歲的李明還在拼搏事業。原本準備在事業穩定後帶父母一起出去旅遊的他,卻在2002年接到了父親逝世的噩耗。從那以後,李明的母親就一直鬱鬱寡歡。
看到母親時常對著父親留下的遺物發呆的模樣,李明感到十分心疼。為了讓母親再展歡顏,李明毅然決然決定帶母親週遊世界,再也不要給母親和自己留下遺憾。
18年間,母子倆的腳步遍布國內外。每到一個地方,李明都會給母親拍攝照片作為紀念。
如今因為疫情,母子倆暫時停下了週遊世界的腳步。而李明說,等疫情結束後,他還要帶著母親繼續旅行,要去的第一個地方,就是母親一直想去的俄羅斯。
獨居老人的困境:舉步維艱的老年生活
李明和母親的故事,令人感動又唏噓。而在現實生活中,像李明母親一樣獨居,卻沒有子女可以陪伴自己的老人,還有很多很多。
那麼,你可知道這些獨居老人都面臨著怎樣的困境嗎?
1. 情感上:孤獨寂寞,無人陪伴
這些獨居老人,有的是終身單身,也沒有子女的老人;有的是失去伴侶,沒有子女陪伴的老人;還有的是老伴和子女都已經離世,自己在世上已經沒有親人的老人。
這些老人在情感上,無疑是孤獨而寂寞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同齡的朋友也相繼離世,只有自己守著回憶生活,這種滋味可想而知有多麼難熬。
所以我們經常能見到有些老人在家中養了寵物,聊解寂寞之苦。
2. 生活上:獨自生活,諸多不便
除了情感上孤獨寂寞,獨居老人還要面對生活上的諸多不便。
獨居老人沒有工作能力,大多依靠退休金和子女的贍養金生活。如果退休金少了一份,老人就失去了一份收入來源,生活必然變得困難。
不僅如此,隨著社會日新月異地發展,許多公共設施都開始變得智能化,有些設備甚至連年輕人都要研究好一會兒才會使用。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獨居老人簡直舉步維艱。
3. 身體上:生病時也無人照料
而當獨居老人生病時,無人照顧也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身體自然而然開始衰退老化,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獨居老人在家中突然發病,都沒有人能將老人及時送到醫院。
照顧獨居老人,子女需注意這3點
獨居老人的生活面臨著這麼多的困難,那麼身為子女,我們能夠為父母做些什麼呢?
1. 可將父母送到合適的養老院或養老社區
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照顧老人,可以考慮將老人送去合適的養老院或養老社區。
隨著我國養老制度和養老設施越來越完善,許多養老院的條件都變得更好了。在專業的養老機構居住,父母不僅有專人照顧,還可以認識許多同齡人,擴展社交。
而將父母送到養老院之後,並不意味著子女可以就此高枕無憂。我們依然要抽出時間,多去看望父母,陪父母多說說話。
2. 可與老人共同生活照顧
如果不放心將子女送到養老院,自身條件也允許,子女可將獨居老人接到身邊,與父母共同生活和照顧。
因為需要外出工作,即便將獨居老人接到家中,子女也很難做到24小時陪伴身邊。
這種時候,子女可為獨居老人購置能夠檢測健康狀況的智能手環,同時在家中老人經常活動的區域安裝安全攝像頭。
這樣,如果老人獨自在家中出現意外,子女就能夠第一時間知情並報警求救。
3. 無論選擇哪種方式,切記多多陪伴
無論選擇哪一種方式照顧父母,對於獨居老人而言,最重要的依然是子女的陪伴。
常回家看看,多陪爸爸媽媽說說話,既然決定盡孝,就一定要儘早。
兜媽寄語
當看到這位57歲的兒子帶著86歲的母親週遊世界時,兜媽的眼眶止不住溼潤了,甚至當時就想拿起手機,給自己的爸爸媽媽打一個電話,聽他們說說話。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多給予父母一些關注,就從此刻開始,就從放下手頭的事情,給父母撥一個關懷的電話開始,不要為自己留下遺憾。
各位寶爸寶媽,你們是什麼時候發覺,原來父母已經老了?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們和父母之間溫暖的小故事哦~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溫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