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兒子戰場犧牲 86歲父親帶故土從四川到雲南撒在烈士兒子墳頭

2021-02-18 映象老山

兒子戰場犧牲埋骨雲南 
四川八旬父親尋墓38年終得消息盼去看看

一點號看閬中

在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時,四川閬中籍戰士蒲仕平在戰鬥中不幸犧牲。戰爭結束後,遠在千裡之外的父親蒲運海盼著與兒子團聚,等來的卻是一張《烈士證明書》。沒看見兒子的遺體和墓碑,固執的老人堅持尋找了38個年頭,依然杳無音信。

3月27日,記者獲悉,在眾多好心人的幫助下,在雲南烈士陵園裡發現了蒲仕平烈士的墓碑。得知這一消息後,已經86歲高齡的蒲運海激動地落下了眼淚,他告訴記者,趁自己還走得動,想去看看埋骨他鄉的兒子……

兒赴戰場 父親等到一張烈士證明

早些年,人們都羨慕蒲運海命好,24歲就有了一大一小兩個兒子,妻子溫柔嫻淑,母親善良慈祥。然而造化弄人,27歲時, 蒲運海妻子因病去世,當時二兒子蒲仕平只有三歲。

為了孩子和老母親的幸福,蒲運海沒有再娶,守著母親和兩個兒子,一家四口相依為命。蒲運海起早摸黑,撐起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家,母親去世後,他又將兩個孩子撫養成人。1976年,有著遠大理想的蒲仕平選擇了報國參軍,然而才剛剛3年時間,卻傳來年僅24歲的兒子在戰場上犧牲的噩耗。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蒲運海堅強的撐了下去,他希望兒子犧牲後,能夠落葉歸根。1979年春天,蒲運海對前來慰問安撫他的部隊首長及當地相關部門領導提出:想去看看在戰場上犧牲的兒子。而當時戰爭還沒完全結束,蒲運海的願望根本無法實現,沒有看到兒子的任何遺物,蒲運海捧著一紙《烈士證明書》肝腸寸斷。

這一等就是38年,蒲運海從人生的中年等到了老年,腰馱了,頭髮也白了。「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見到我的兒子,哪怕只有墓碑,為他掃掃墓也好。」蒲運海雖然年事已高,但渴望在有生之年到兒子的埋骨地,親手為兒子掃墓的心願卻一直沒有改變。

多方援手 老人找到兒子埋骨地

為了尋找兒子的埋骨地,蒲運海先後多次前往民政部門查詢,都因時間太過久遠,也沒有兒子部隊和戰友的聯繫方式而宣告失敗。近年來,隨著通訊工具的迅猛發展,信息得以快速匯聚和擴散,為尋找蒲仕平烈士提供極大的方便。

2016年冬,曾在閬中市政府機關工作的蒲仕川偶然在網上看到雲南烈士陵園祭拜英烈的帖子後,馬上和發帖人取得了聯繫。當《尋找蒲仕平烈士》的消息經微信傳播後,立即引起了當年參戰老兵的關注,雲南省當地愛心人士積極行動,先後多次前往文山州及紅河州烈士陵園逐一走訪查詢。

在屏邊縣烈士陵園中,只有一座烈士墓上的名字和籍貫為:四川省閬中縣(註:現為閬中市)。這座沒有具體鄉鎮的烈士墓引起了愛心人士的注意,但墓碑上烈士的名字叫「卞仕正」與蒲仕平三字相差甚遠,愛心人士根據墓碑上刻留的部隊番號和戰役簡介,通過多種渠道聯繫到了當時參戰人員及閬中市民政部門,對烈士身份進行確認,經閬中民政部門核實,閬中籍參軍人員及烈士名冊上均無此人,只有蒲仕平烈士至今沒有找到墓地。

雲南的愛心人士又將烈士墓碑拍照後發到蒲仕平生前的戰友及委託尋找人手中,墓碑上的照片清晰可見,大家一下就認了出來,墓中安葬的烈士正是當年在戰場上犧牲的蒲仕平!當蒲運海老人看到自己兒子的照片後,雖早有準備,但還是忍不住抹眼淚。

最大心願 赴雲南為兒子掃墓

蒲仕平為何變成了「卞仕正」?曾經當過教師的蒲仕川道出了原委。原來,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流行簡體字,標準的蒲字被簡寫成「卞」字,平字變正字可能是寫有軍人個人信息的部位殘損或模糊造成。簡體字刻上墓碑,讓烈士的親人苦尋了38年, 在這一刻終於畫上了句號。

儘管38年過去了, 當年和蒲仕平一起浴血奮戰的參戰老兵並沒有忘記長眠雲南的英雄和他們的親人。「蒲仕平的父親還健在,今年都86歲了。」2017年春節,全國各地的參戰老兵紛紛給「父親」蒲運海打去電話,問寒問暖,關懷備至。蒲仕平烈士當年的戰友還不辭辛勞,千裡迢迢趕往四川省閬中市涼水鎮薛家溝村看望慰問蒲運海,送去了參戰老兵們的一片心意。

兒子的戰友們和愛心人士的關懷給蒲運海老人莫大的心靈安慰, 讓他度過了38年來最寬心的一個新春佳節。「趁著自己現在還能走, 我想親自為兒子掃墓,告訴他,父親來看他了。」蒲運海說。

據了解,在蒲仕平犧牲後,閬中市也為烈士父親提供了政策性的優撫保障,近年來,又為老人辦理了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 確保了老人衣食無憂。

時隔38年「爸爸看你來了」 86歲老父親帶故土從四川到雲南撒在烈士兒子墳頭

「平兒啊,爸爸看你來了!」4月2日,歷時兩天多上千公裡的奔赴,四川省閬中市86歲的烈士父親蒲運海,終於來到了雲南省屏邊縣烈士陵園。盼了38年,他終於站在了兒子蒲仕平的墓前!

手捧菊花的蒲運海人在兒子的墓前佇立良久,突然失聲痛哭:「兒啊,我來看你了,30多年都沒把你找到,你媽走得早,小時候後我把你抱在懷裡長大,如今你卻躺在這裡……我這次就是專門來看你啊!」老父親扶著墓碑熱淚長流,雙手顫抖著把從家鄉帶來的泥土撒在兒子的墳頭,用紙巾一遍又一遍擦拭著墓碑上兒子的名字,半晌後才依著兒子的墓碑坐了下來。

父愛如山,這動情的一幕讓在場所有人為之動容,潸然淚下。

1976年,閬中小夥蒲仕平參軍報國。3年後,年僅24歲的蒲仕平不幸犧牲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上。

1979年春天,蒲仕平的父親蒲運海對前來慰問安撫他的部隊首長及當地相關部門領導提出:想去看看在戰場上犧牲的兒子。然而當時戰爭還沒完全結束,蒲運海的願望根本無法實現,也沒有看到兒子的任何遺物。捧著一紙《烈士證明書》,蒲運海肝腸寸斷。

誰知,這一等就是38年!

2017年春節,在川滇兩地眾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下,86歲的蒲運海老人終於得知兒子的埋骨地,「趁著現在還能走,我想親自為兒子掃墓,告訴他,父親來看他了。」蒲運海說,親自去給兒子掃墓是他餘生最大的心願。

閬中市愛心聯誼會在得知老人這一心願後,當即與其親屬取得聯繫,決定免費用專車護送烈士親屬前往雲南屏邊縣烈士陵園掃墓,全程費用由閬中市在外的鄉友贊助。

經過多方準備,3月31日,愛心車輛載著蒲運海老人及3名親屬從四川閬中出發,前往雲南省屏邊縣。臨行前,蒲運海老人特地在老屋前帶上一捧泥土裝進玻璃杯裡帶在身邊:「兒子離家已經有40多年了,他一定很懷念故土。我要把泥土帶去雲南灑在他的墓前。」

「再次感謝所有好心人的幫助,沒有他們,或許這輩子我都無緣再跟兒子見面。」蒲運海老人動情地說。

相關焦點

  • 苦尋30多年老人終於圓夢,滿眼淚光站在30多年前犧牲的兒子墓前
    即使我們已經完成了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但依舊有些不懷好意的國家試圖侵佔中國領土,並危害到了我國邊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為了捍衛國家主權的獨立性,解放軍再次拿起武器和敵人作鬥爭,不少戰士為此付出了生命,他們的家人也失去了自己的兒女。一位失去兒子的老人,苦尋30多年終於圓夢,滿臉淚水的站在兒子墓前。這名老人叫做蒲運海,他苦苦尋找的就是他的小兒子蒲仕平。
  • 離別38年,父與子終於相遇,父親已經86歲、兒子在烈士陵園沉睡
    都說軍民魚水情誼深,這裡要講述一份更深刻的情誼——軍民父子情,一個來著普通人家的故事:兒子蒲仕平保家衛國壯烈犧牲,父親蒲運海則千裡尋子感天動地。人窮志不短,自願參軍保衛國家蒲運海是土生土長的四川人,父母走得早,他是靠街坊鄰居的接濟長大成人的。
  • 一抔家鄉土 撒在犧牲親人墓前
    雲南施甸  今天是7月7日,80年前的今天,炮聲將一個沉睡的民族驚醒。盧溝橋畔氣壯山河的抗擊,開啟了全民族抗戰的偉大序幕。隨後,無數中華兒女走上戰場抗擊日寇,浴血奮戰,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大概74年前的一天,雲南怒江前線,在對日作戰中,一位年輕的遠徵軍軍官在戰友的懷裡離世,從此長眠異鄉。
  • 25歲犧牲在朝鮮戰場 林水實烈士的親人找到了!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在這場保家衛國戰爭中,197685名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英勇犧牲,忠骨埋他鄉。今天,韓方向中方移交117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的遺骸及相關遺物。在韓志願軍烈士的遺物中包括三枚印章,分別是馬世賢、林水實、丁祖喜。其中,據中華英烈網顯示,林水實籍貫為福建漳浦。
  • 越戰中兒子犧牲,父親一病不起也離世,20年後母親攢夠路費才掃墓
    越戰中兒子犧牲,父親一病不起也離世,20年後母親攢夠路費才掃墓 戰爭是殘酷的,有對抗就會有犧牲。20世紀前半葉中國遭受了帝國主義的蠻橫侵略,好在全國同胞同仇敵愾,最終實現了翻身做主人。可這期間我們的代價是慘重的,無數戰士血灑戰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幸福來之不易,我們會牢記先烈。
  • 臺灣歌手,解放軍「烈士」的兒子
    他曾是上世紀90年代臺灣頗有名氣的歌手。如果你的對20年前的歌壇有些淡忘了,那麼我可以告訴你,他的前妻也是一位歌手,名叫方文琳,而方文琳又有一個前男友,名叫王傑。 于冠華是一個典型的外省二代。父親是1949年來臺的老兵,母親是臺灣少數民族泰雅族。這樣的婚戀搭配,在1949年以後的臺灣是十分普遍的。 但是于冠華在外省二代又有些特別。
  • 清明祭烈士留言怎麼寫 清明節手抄報文字推薦 祭英烈名言寄語
    是革命烈士們用熾熱的鮮血換取了國家的安寧與太平,如今清明節到了,我們應該怎麼緬懷他們呢又如何利用他們資料進行手抄報製作?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2020清明節網上祭英烈句子以及手抄報文字推薦,希望你喜歡。  16.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有猶長春風,學習先烈革命精神,為振興中華建功立業,不忘烈士拋忠骨,民族復興中國夢,清明節到了,今天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革命換來的,沒有你們,我們的祖國也不會繁榮昌盛,我要好好學習。沒有你們的英勇獻身,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們用錚錚鐵骨,託起明天的太陽!是你們用不屈不撓的大無畏,鑄就祖國的輝煌!你們的英名永垂不朽,你們的精神萬古長青!向你們致敬!
  • 兒子犧牲20年後,母親才靠資助「走」到陵園,為兒掃墓了卻心願
    不幸犧牲,親人悲慟在老山戰役當中,趙佔英同志不幸被越南軍方的炮火攻擊,他的大腿和臀部全部被炸掉,鮮血狂流,從戰場上抬下來的時候,已經奄奄一息,幾乎就要斷氣,儼然是一個血人。1984年4月28日,趙佔英同志終究沒能挺過來,在21歲的時候壯烈犧牲。
  • 他們為烈士守墓,從青絲到白頭
    清明如期而至,小編想到電視劇《十送紅軍》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紅軍戰士鍾石發的一個兒子犧牲了。在掩埋兒子的時候,碰到同樣喪子的劉四喜,鍾石發曾阻攔並說服他不要去扯當兵的兒子的後腿,劉四喜問他:「你欠了老子一個兒子和一口棺材,你拿什麼還?」  鍾石發給老鄉敬了一個軍禮,回答說:「今天欠你一口棺材,明天還你一個世界。」
  • 百善孝為先,盡孝要趁早:57歲兒子帶86歲母親週遊世界
    【百善孝為先,盡孝要趁早】山東濟南,57歲的李明已經退休,母親86歲高齡。多年前父親去世,母親就一直鬱鬱寡歡。想來,老伴走得早,對她有一定的心靈打擊。當年說好一起白頭偕老,而今卻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獨活。為此兒子李明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於是決定帶母親週遊世界去散散心。
  • 張家三兄弟與老山"戰鬥英雄"李海欣烈士父母的30年情緣
    三兄弟延續著不是親緣勝似親緣的關係"燕軍他們兄弟三個就是我的三個兒子呀,他們仨要是隔一段時間不來我還怪想他們呢!" 這是全國一級"戰鬥英雄"李海欣烈士的母親、臨潁縣王孟鎮墳臺村的張俊峰老人的心裡話。說起三兄弟與英雄父母的情緣要追溯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那年李海欣烈士的老首長劉昌友將軍來河南看望李海欣烈士父母,在許昌軍分區政治部工作的張燕軍一同前往。
  • 湖北一父子勇鬥歹徒 兒子犧牲父親傷殘
    從山裡出來的他們,原本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可這場意外,真實而殘酷地將他們帶上了另一種命運。「每逢清明節,看著孩子的照片、書還有眼鏡,我心裡特別難過……」3月28日晚,記者致電王天喜,他在電話那頭的聲音似乎有些哽咽。7年前的清明節,正是兒子王盼離開的日子。王天喜沉默半晌,才開始了講述……
  • 烈士江姐犧牲近70年,兒子卻定居美國,面對質疑他只回應了五個字
    作為在中國家喻戶曉的革命烈士江姐的兒子,彭雲的內心是否感受到烈士遺孤光環的壓力?他在自己的人生選擇中有沒有過矛盾和掙扎?對於回國問題,彭雲講,總在想該不該回去。也曾經努力過,但想不好回國做什麼,似乎找不到著力點。原來想做出大東西就回來,但還沒等做出來就老了。對於江姐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鬥到底的遺願問題,彭雲坦言:母親的遺願我只做到了一半。
  • 淚目 | 犧牲英雄:他們是大學生、兒子、丈夫......
    這是犧牲英雄的生前畫面↓↓↓陳紅軍烈士是甘肅省隴南市兩當縣人,1987年3月出生,2009年6月從西北師大應徵入伍,研究生學歷,犧牲前為某邊防機步營營長。昨日,在村子的麥地裡,王焯冉的父親王恆召提起兒子被授予一等功的事情,眼眶紅了,「我為兒子的所作所為,感到非常驕傲。」
  • 戰場照《死吻》的背後,是無數少年烈士的不甘和戰地護士的悲慟
    老山戰場照《死吻》拍攝在1986年,那一年包括第47軍所屬部隊、「第21軍61師,蘭州軍區炮兵第1旅」在內的數個部隊先後進入「文山、硯山兩縣集結駐訓」。為了保衛雲南邊境人民,我軍在長達九年的老山戰役裡一直派遣軍隊進駐雲南輪換守防。
  • 雲南籍烈士黃志明親屬找到,未婚妻苦等無果,「父親去世前還穿著他唯一留下的軍大衣」
    然而,在雲南曲靖老家的心上人,始終沒有等到他回來。1975年,黃志明入伍的第六個年頭,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字四O七支隊的戰士,他在建設紅果火車站時光榮犧牲, 「聽說那個姑娘知道消息的時候傷心的不行,但是沒辦法啊,我二哥人都沒了。」黃志仁惋惜地說到。「那時候我父母、舅舅、大哥還有村裡的人都去那邊為他送行了,我因為年齡太小沒去。
  • 烈士趙一曼兒子結局,拒領母親撫恤金,自縊而亡,身上刻了三個字
    ——陳毅1930年,趙一曼眼含熱淚,抱著自己年僅一歲的孩子去到了自己丈夫的哥哥陳嶽雲家中,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了他。她看著一臉天真的孩子,眼中的淚怎麼都止不住,端詳了好一會兒之後,趙一曼轉頭就走,再不回頭。
  • 南蘇丹維和烈士已火化回家安葬 家人:望換回和平
    22歲的李磊,在揚帆追夢的開端畫上了休止符。33歲的楊樹朋,在而立之年蓬勃之時突然隕落。  京華時報記者走近李磊烈士的生平,帶您了解這個短暫的生命中閃耀的光芒。  烈士回家鳴槍送別  維和英雄們回家了。昨日,河南許昌殯儀館,上千名戰友和市民胸戴白花,手纏黑紗,集體默哀三分鐘,為犧牲烈士做最後的送別。
  • 致敬雲南這對父子
    12月15日,雲南省臨滄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民警張子權在專案偵辦期間突發疾病因公犧牲,年僅36歲。張子權張子權是臨滄市公安局禁毒支隊四級警長,參加工作以來,2次榮立個人三等功,3次榮獲嘉獎。張子權的父親,是禁毒英雄張從順。1994年,張從順在一次對跨國毒販的抓捕中,犧牲在毒販的手雷下。多年後,他的三個兒子張子成、張子斌、張子權繼承父親的遺志,都穿上了警服,守護著父親曾守護的這片熱土。其中,張子權和父親一樣,也成為了一名禁毒警察。
  • 木裡火災犧牲消防員:熱愛吉他 剛收穫愛情卻離開了
    犧牲撲火英雄,他們來自 五湖四海他們一直忙碌奮戰在火災一線這一次,巨大的火球瞬間吞噬年輕的他們再也沒能回來犧牲的27名森林消防員中,籍貫為四川的有6人云南4人重慶2人甘肅4人江西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