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從古至今,因為或反擊或主動出擊等各種原因,我國土地上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的戰爭。無數英雄和帝王從戰爭中站了起來,但同時,在他們的背後,有無數的英魂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在一個有一個的戰場上,正是無數的英雄們為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抗美援朝的戰爭當中,戰士黃繼光用自己的血肉身軀為身後的戰友們爭取了更多的生存機會。
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讓無數人印象深刻,但鮮少有人知道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勝利之後,雲南的悲慘命運其實並沒有得到停止。針對越軍一直在邊境線上侵騷的行為,我軍再次對越軍發起了持續性的反擊與防守,因為被侵佔的地點是雲南老山,因被稱為老山戰役。
戰況慘烈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老山戰役的開端是非常慘烈的,它以雲南邊境上無數被越軍欺壓得被迫搬家,被迫住進巖洞的民眾為開端,以我邊境軍民死傷數百人為開端。為了徹底將越軍打退,讓越軍不敢再犯,這場戰役持續了九年。
「5年來,越軍不斷地向中國境內農場、村寨、學校開槍開炮、發射各種槍彈4萬餘發。」在1984年4月28日的老山收復戰雖然讓我國成功收復了老山和者陰山,但並沒能打消越軍的侵犯之心。
在這之後,越軍多次反攻,在對方的攻擊和我方的反擊當中,雙方互有往來,而老山的數個高地也處在來回易主當中。
老山戰場照《死吻》拍攝在1986年,那一年包括第47軍所屬部隊、「第21軍61師,蘭州軍區炮兵第1旅」在內的數個部隊先後進入「文山、硯山兩縣集結駐訓」。
為了保衛雲南邊境人民,我軍在長達九年的老山戰役裡一直派遣軍隊進駐雲南輪換守防。在當時,因為我軍有炮位偵測雷達,所以越軍的火炮每每剛一出膛,我軍就有數個火炮轟向了越軍炮位,在這種炮火上佔不到任何優勢的情況下,越軍決定「遊擊襲擾,消耗我有生力量。」
1986年47軍在老山戰區的作戰期間,雖然讓越軍傷亡慘重,但同樣也因為越軍的頑強不屈,讓我軍「負傷892人,犧牲149人。」這場慘烈的老山之戰讓無數英雄在戰場上先後離去,與救護隊女戰士張茹一起拍攝照片《死吻》的戰士就是其中一個。
生死一線
「我沒有為家鄉父老丟人,你們的兒子是光榮的。」在《死吻》中被拍攝的軍人,同樣也是在老山子戰役中英勇犧牲的戰士,是「原步兵第421團五連副班長」趙維軍,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只想看看家鄉的方向,只想最後感受一下溫暖。
趙維軍副班長之前被地雷所炸傷,當時只能現先他的雙腿截肢。在截肢的兩三天之後,因為戰區條件較為惡劣,傷亡將士較多,趙維軍副班長的傷口開始感染。據救護隊女戰士張茹的描述,當時的情況非常危急,「直升飛機盤旋了三四個小時下不來」,她們只能抬著擔架「苦苦地等。」
女戰士張茹1965年出生,1983年10月在西安入伍後,在原步兵第139師醫院擔任衛生員。早期的經歷讓她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在1985年11月的時候,她跟隨同事「赴滇參加對越防禦作戰。」
在去到老山戰場之後,在擔任「戰地女子救護隊」的隊員期間,她始終堅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多次參加了最危險的一線搶救行動,並且深入到前沿陣地上送醫藥物品。
在救護五連副班長趙維軍的過程當中,張茹一直盡心盡力,在苦等直升飛機的時候,趙維軍突然問張茹等人,「護士姐姐,蘭州是哪個方向?」
蘭州不僅是他家人所在的方向,同時也是他最後希望去往的方向。張茹等人將他的擔架朝向西北方向之後,趙維軍戰士對西北方說出了最後的話,在對家人說完遺言之後,他奄奄一息地說,「姐姐,我還是不爭氣,我不行了,我可以擁抱一下你們嗎?」
永遠銘記
「我迅速俯下身把他抱起來,他的頭就倒在了我的懷裡。」這一段記憶在張茹戰士的腦海裡佔據了極為重要的位置。那樣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在她的手中離去,而就在不久前,這個生命還在戰場上熱血奮戰、揮灑汗水。
老山戰役之後,趙維軍戰士被評為一等功,張茹戰士被評為三等功。趙維軍戰士的英勇事跡和愛國精神鼓舞了無數將士,也讓他獲得了許多榮譽,但遺憾的是,他再也不能知道這些了。
張茹戰士從老山戰役退下來之後,一直去往各個有家人死在戰場上的家庭,在為他們送去慰問物資的同時,也用自己的溫暖話語向他們表達自己的由衷敬佩。「在二十多年來,她以行動詮釋了《死吻》的內涵,至純至真,至善至美。」
在《死吻》的照片當中,金黃色的光芒凝聚在兩人輕微相觸的臉龐之上。讓人被這幅唯美的景象所打動的同時,又為兩人背景上慘烈的戰場所心驚。
在祭奠趙維軍戰士時,張茹帶著哭腔嗓音沙啞地說,趙維軍就這樣「走完了他18歲的生命歷程。」在死亡之前,身體漸漸變冷,漸漸感覺思緒開始不受自己的控制。
想到讓自己守護了一輩子的國家就在腳下,而家人卻不在身邊,感到寒冷的趙維軍戰士希望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在感受到一點點溫暖。看著這個年紀尚小的小戰士,張茹用她的善良給予了他生命最後的溫暖。而在這之後,張茹並沒有停下她的腳步。
數年的時光裡,張茹開始了一場「使命之旅」,她希望用她的行動來給那些烈士家屬帶去哪怕一絲絲的溫暖。在後來的數年時光裡,她帶領著無數被她所感染的人們走進了無數痛失親人的家庭當中,讓那些人感受到世間的愛與溫柔。
小結:
「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如果說入伍參加戰鬥,在危急時刻數次奔赴前線陣地是張茹戰士工作認真負責的體現,那麼在離開戰場之後,始終堅持給無數烈士家屬送去溫暖就是她大愛無私的體現。
和趙維軍的那張《死吻》雖然事發突然,但《死吻》背後所的精神卻一直在持續,那代表著張茹戰士的善良心靈和大愛無疆。在那樣血肉橫飛、炮彈轟炸的戰場上,她看著這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在自己的懷裡漸漸冷卻,內心無比震撼。
親身奔赴前線的張茹戰士見證了無數生命的逝去,她「多次參加一線搶救傷員任務,參加了救護一等戰鬥英雄徐良、「排雷大王」駱牡淵等救護行動。」在戰場上她無懼生死,一心只想從死神的手下多搶回幾個戰士的生命。在她身上所散發出來的光芒無比耀眼且強大。
1986年的老山之戰讓無數英雄們被迫永遠的離開這個世界,在那場老山之戰中,戰場照《死吻》令人觸目驚心,本應該殘酷血腥的戰場卻因為這張溫情的《死吻》帶去了一絲溫暖。女戰士張茹在這之後,一直奔走在「使命之旅」中,奔走在烈士家屬的心中,為他們帶去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