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世界第一位戰地攝影女記者,卻被世界遺忘在男人的背後

2021-02-14 北美留學生日報

今天谷歌的搜索首頁被一位拿著相機的美麗女性刷屏了。

8月1日這天,是她的生日,同樣也是她葬禮的日子。

她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一生最摯愛的女人。

1954年卡帕在越南踏上地雷的時候,他胸前的錢包裡有一張褪色的照片,照片上的女子就是——全世界第一位戰地女記者:格爾達·塔羅

圖源:gamecores

1910年8月1日,格爾達·塔羅出生在當時還是維滕堡王國的斯圖加特一個猶太人家庭,原名叫格爾達·波赫利拉(Gerta Pohorylle)。

圖源:zhuofu6058439 - Lofter

1933年,年輕的塔羅因參與反納粹集會與宣傳活動而被逮捕並拘留。隨後整個波赫利拉家庭被迫離開納粹德國,並且分散去了不同地方,而塔羅也沒能與她的家裡人再見面。

圖源:Gamescore

1934年,塔羅在逃離德國後去了法國巴黎,並在第二年和影響著她一生的男人相遇相知相愛——安德烈·弗裡德曼

一開始,塔羅成為了安德烈·弗裡德曼的助手,並跟他學習攝影,擔任他的攝影編輯。之後,二人迅速墜入愛河。

圖源:Gamescore

在20世紀30年代的歐洲,猶太人越來越難得到工作機會,而美國對攝影師的酬勞卻越來越高,他們的市場也越大。

於是他倆一同更改了名字,想用一個化名來一起工作,於是他們創造出了 Robert Capa(羅伯特·卡帕)這個名字,這個也是最廣為人所知的名字。

圖源:baike

二人把羅伯特·卡帕作為攝影化名共同使用,並且將他包裝成了一個「具有極高審美標準 、拍照純粹是為了找樂子而不是為了錢」的神秘美國攝影師。

並且卡帕的照片定價直接150法郎一張,這個價格可是三倍於行業均價。

圖源:Gamescore

雖然這個騙局最後被法國 Vu 圖片社戳穿了,但他們的攝影水平已經被認可,他們的作品變得炙手可熱,並且被各大媒體追捧

而「羅伯特·卡帕」這一名字最終成為了安德烈·弗裡德曼的個人化名,格爾達·波赫利拉則開始使用了「格爾達·塔羅」作為她個人作品的化名。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格爾達前往西班牙巴塞隆納,與卡帕和另外一位著名的戰地攝影師大衛一起報導戰事。

格爾達也因此獲得了Lapequeñarubia的綽號(「小金髮女郎」)。他們在阿拉貢東北部和科爾多瓦南部一起報導這場內戰。

塔羅的攝影作品:

圖源:Sina blog

以事業為重,熱愛攝影的塔羅不僅拒絕了卡帕的求婚,她還公開與反法西斯的歐洲知識分子(歐內斯特海明威,喬治奧威爾)聯絡,與他們一起為西班牙共和國而鬥爭


但是塔羅和卡帕心中一直擁有著彼此——

卡帕鏡頭下的塔羅:

圖源:sohu

在那個還不知道「美顏」為何物的年代,塔羅毫不設防的將睡顏展現在鏡頭前,塔羅可見對卡帕是多麼地信任。

塔羅鏡頭下的卡帕:

圖源:sohu

而格爾達·塔羅也用她的鏡頭塑造了一個神話般的攝影才俊——雕塑般的完美側臉,無比迷人的專注眼神,所謂工作中的男人最性感。

在當年9月,一張署名為羅伯特·卡帕、展示了一名保皇派伊比利亞自由意志青年聯合會(FIJL)士兵被子彈擊中倒下瞬間的照片《士兵之死》被刊登在 Vu 雜誌上。

圖源:Gamescore

由於當時鮮有戰時攝影能夠將瞬間記錄得如此真實,這張照片瞬間讓「羅伯特·卡帕」這個化名徹底走紅,當時才22歲的安德烈·弗裡德曼名聲大噪。

雖然之後質疑非議聲不斷,但這張照片堪稱是歷史性地一刻,並在當時無人能及。

而作為女性的塔羅,雖然師從卡帕,但從她的作品中可以明顯看出,一個細膩的女性視角下的戰爭世界——

圖源:Gamecores

正當塔羅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在布魯內特戰役共和軍撤退期間,塔羅跳上了一輛載有受傷士兵的汽車的踏板。一輛共和軍坦克撞到了它的側面,塔羅遭受了重傷。

次日,即1937年7月26日,格爾達·塔羅身亡。

據傳,在醫院病床上的彌留之際,塔羅依舊在問著護士,是否找到了她的相機,裡面有珍貴的照片。

格爾達·塔羅的突然離世讓彼時已經以羅伯特·卡帕為化名聲名大噪的安德烈·弗裡德曼陷入了極度悲傷,之後卡帕甚至一度酗酒,希望用酒精來麻痺自己。

而也正是格爾達的死,讓他徹底認識到了戰爭的真實面目。在此之後,羅伯特·卡帕拿著他的萊卡相機,一直遊走於戰場第一線。

圖源:GQ男士

2007年9月26日,國際攝影中心開設了第一個美國Taro(塔羅)攝影作品大型展覽。

這場展覽最終認可了她攝影的影響力,並官方認定了她是第一個拍攝戰爭的女性。

但在之後她的部分作品被人惡意塗黑毀掉,令人惋惜,主辦方懷疑這次破壞是反難民或反猶太主義的人所為。

塔羅作為一個女性,更作為一個戰地記者,在一個女性守著家的年代裡,在戰爭面前無所畏懼,為了珍貴的資料在戰地裡來回穿梭。

戰地記者不僅僅是一個行業,更像是一個崇高的夢想。

平凡人不會僅僅因為宏大敘事就投身至一項獻身的事業,那些投身於新聞事業的人們心中也許也懷有相同的一份真相至上的精神和英雄主義。

在一個fake news被宣揚的普天蓋地的時代,記者並不是一份多麼高尚的職業,只是用汗水為筆,堅守著原則,做一個時代的記錄者。

在炮火連天的戰爭裡,他們可以像軍人一樣勇敢堅韌;在面對世界的不公時,他們可以直面強權;在面對令人膽寒的災害時,他們堅持衝向第一線報導。

還記得《西線無戰事》有這樣一個片段,主人公保羅休假回到家鄉,大人們在聚會時大談特談前線的戰況,觥籌交錯間縱橫捭闔,仿佛憑几張嘴就能改變戰場態勢,仿佛戰爭就是酒桌上的輕鬆遊戲一般。

圖源:Viki

而真正經歷戰爭、見識過上述慘狀的保羅,沉默不語。

真實新聞的缺失,使得戰爭變成了一場指點江山的談資,令人心寒。

紀伯倫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偉大的事,一個是傳播,一個是創造。」

記者傳播第一線的新聞事件,記者將關於人的故事創造在歷史的印記中。

戰地記者們用生命換來的不僅僅是珍貴的戰爭資料,更是向世界呼喊和平。

最後用《紐約時報》的主編的一句話結尾:「這個世界,人類需要故事,人類不滅,記者不亡。」

ref:

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00581

http://www.wikiwand.com/zh-sg/%E6%A0%BC%E7%88%BE%E9%81%94%C2%B7%E5%A1%94%E7%BE%85

http://digitaljournalist.org/issue0710/capa-and-taro-together-at-last.html

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2100/41466/41467/3027921.html


相關焦點

  • 「影片背後的故事」《私人戰爭》揭秘離上帝最近的職業:戰地記者
    該片是在《名利場》撰寫的戰地女記者瑪麗·科爾文生平事跡文章基礎之上進行創作的,帶我們窺探了科爾文每篇報導背後的狀況,其或許只是報紙上的一欄,只是一些文字和幾張照片,但電影還原了現場的衝擊真相,也為普通大眾揭開了戰地記者這個離上帝最近職業的神秘面紗。戰地記者又稱「隨軍記者」,是新聞工作者中的一種職業分工。他們根據親身經歷和見聞所採寫的戰地現場新聞或目擊新聞就是戰地報導。
  • 二戰唯一戰地女記者,傳奇一生將拍成電影
    她,二戰唯一戰地女記者,跟隨美軍深入戰爭最前線,到了希特勒的居室裡,並在希特勒家的浴缸裡給自己留下了美麗的倩影。她的傳奇故事,將拍成電影。她的鼓舞人心的故事與傳奇經歷將作為一部新電影的故事情節,由凱特·溫斯萊特(Kate Winslet)主演,但不幸的是,這部激動人心的美國傳記電影的許多細節仍然是保密的。這裡,就為你揭開這位成功的時裝模特如何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前沿的唯一女記者的?
  • 被世界遺忘的角落《一千次晚安》
    戰地記者的工作自然需要常駐於戰區,但他們身處戰區的恐懼並非全源自於死亡的可能,縱使戰火無情,手持相機的主角蕾貝卡卻無所畏懼,她秉持著替被戰火蹂躪的民眾爭取世人關注眼光的信念,不斷出入危險的戰場,甚至幾乎遺忘自己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母親。
  • 羅伯特·卡帕,定義戰地紀實攝影
    正是因為卡帕的勇氣和決心,戰地攝影成為一項令人尊敬的藝術形式。  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這位「世界最偉大戰地攝影師」和瑪格南圖片社(Magnum Photos)的創始人之一,終於迎來了在中國的首次回顧作品展,彌補了所有攝影迷們的缺憾。
  • 真實的戰地攝影師工作狀態
    人們時常會在雜誌、網絡上看到極富視覺衝擊力的戰地紀實照片,卻往往會忽略照片背後的英雄。為了拍到一手資料,戰地攝影師需要深入世界最危險的衝突熱點地區,利比亞、敘利亞、伊拉克、埃及、希臘甚至美國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在這裡,你將通過19張照片看到戰地攝影師日常工作最真實的一面,當然還有比這更糟糕的狀況。於他們而言,攝影不再是視覺獵奇,而是賭上性命的戰鬥,被非法扣押、毆打、負傷早已成了家常便飯。
  • 戰地攝影師的武器!那些勇敢男人背後的故事
    據外媒報導,湯姆·哈迪將要出演英國傳奇戰地攝影記者唐·麥庫寧的傳記片,飾演這位傑出的戰地記者。
  • 「世界攝影名家系列」攝影史上最優秀的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
    世界攝影名家一直是攝影類藝考的重點之一,考查攝影名家人物生平,作品及其創作風格特點,不論面試還是筆試都會有所涉及,統屬考試範疇之內。今天我們接著來說一下世界上的那些著名的攝影大師,人們一般都稱呼他--幸運的卡帕1936年,法西斯主義在許多國家相繼抬頭。
  • 他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戰地攝影師」,也把自己的一生過成了傳奇
    「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要喜歡你拍的人,還要讓他們知道」.羅伯特·卡帕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戰地攝影師」,他的一生也充滿了傳奇色彩
  • 戰地攝影師的武器!那些世上最勇敢男人背後的故事
    據外媒報導,湯姆·哈迪將要出演英國傳奇戰地攝影記者唐·麥庫寧的傳記片,飾演這位傑出的戰地記者。
  • 戰地記者魏玉棟,讓世界聽見中國的聲音
    便捷的現代信息通訊,可以讓你即使蜷縮在溫暖的沙發,依然可以第一時間目睹動蕩不安的時局政治;即使身處和平的國度,依然可以同步看到世界另外一些地方瀰漫的硝煙和燃燒的戰火。在這些信息文字畫面的那一端,是無數身赴前線的記者們,在用鏡頭,記錄下這一切,展示給這個世界。今晚節目的主人公,魏玉棟,就是一位駐守伊拉克的戰地記者。
  • 【攝影器材推介】戰地(紀實)攝影師與經典相機
    與25mm的視角一同流放布拉格寇德卡和很多大師一樣不拘小節個性鮮明,同樣鮮明的也是他的攝影風格,獨愛25mm視角的他也讓寇德卡式的戰地攝影橫跨新聞與藝術。因此,從事藝術的工作者,尤其是攝影記者,就不應該再自囚於玻璃棚裡,自我陶醉,而必須深入社會各階層、各個角落,去尋找現實的材料。」混血相機在東方這是一臺掛著美國商標的德國相機,這是一颱風靡世界30年的精美工藝品,這也是一臺走上過中國反法西斯戰場拍下不朽畫面的拍攝利器,這就是Kodak Retina(柯達雷汀娜)。
  • 世界攝影日
    星期三是2020年的世界攝影日,所以我們回顧了過去的一年裡那些世界上最令人震撼的照片。儘管史蒂夫•麥卡利是因為他的戰地攝影以及那幅著名的阿富汗女孩的肖像而出名的,其實他還有另外一個不為人所知的愛好:動物。His recently-published book brings together some of his best images, from cats in Myanmar to cows in Nepal .
  • 米歇爾·莫頓 世界上第一位奪冠的女性車手(圖)
    然而這並非絕對,因為在漫長的賽車歷史中,就曾有一位女性,駕駛著自己的賽車,在賽場上披荊斬棘 ,與眾多男選手同臺較量,並取得了一系列不俗戰績,甚至差一點就拿到年度總冠軍,她就是來自法國的被稱為拉力女皇的米歇爾·莫頓。  這是在1981年,法國人米歇爾·莫頓駕駛著一輛奧迪quattro賽車在聖雷莫拉力賽中奪冠,這使她成為世界拉力史上第一個奪冠的女性車手。
  • 2020何賽最佳攝影:震撼人心的真實苦難世界
    懂美學的人,連顏值都會變高  📷 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01#年度世界新聞攝影獎今年的年度世界新聞攝影獎頒給了日本攝影師YasuyoshiChiba。在照片中,一名年輕人大聲朗誦的抗議的詩歌,周圍的人用手機閃光燈將他照亮,並齊聲高喊著反抗的口號。
  • 韓國戰爭片「長沙裡」預告梅根展強大氣場 飾演美國戰地記者 聚焦...
    由華納投資發行的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韓國戰爭片《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們》曝光一隻全新預告片。「772名學生兵」,「僅受訓兩周」,「平均年齡17歲「,為了配合仁川登陸作戰,這些「被遺忘的英雄們」的故事有了更清晰的展現。
  • 世界上第一位程式設計師,她200歲啦
    這位世界上第一位女程式設計師,也是世界上第一位程式設計師,她名叫Ada,全名是Ada Byron(愛達• 拜倫),她出生於1815年12月10日,距離今天正好
  • 《武漢日夜》「戰地攝影連」集結 數百位電影人發起公益觀影
    1月10日,電影頻道主持人藍羽、曉麗在「戰地攝影連——紀錄電影《武漢日夜》」融媒體直播中,與《武漢日夜》導演曹金玲一起,邀請陳卓、譚海燕、陳亮、邱磊、唐曉洲5位影片攝影師做客導演工作室,並連線身在武漢、上海的其他攝影師代表,一同分享了這次特殊的「跨時空」合作背後的動人故事。《武漢日夜》幕後的31位「戰地英雄」攝影師,既是這場「戰疫」的記錄者、見證者,同時更是參與者和陪伴者。
  • 他們是歷經「槍林彈雨」的戰地記者,還都畢業於同一所高校
    他們,數年如一日駐紮在異國他鄉,把照相機、攝像機和錄音筆對準第一新聞現場;他們,將個人生死置於度外,不懼危險,報導真實;他們,都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戰地記者。2002年,她出任新華社駐巴以地區記者,成為唯一常駐加沙的國際記者。在中東,周軼君近距離接觸了很多危險和死亡,最危險的一次就是住處500米以外的房子被炸掉。作為資深戰地記者,周軼君曾多次採訪過阿拉法特、阿巴斯、亞辛等中東關鍵人物,還是第二屆CCTV"中國記者風雲榜"得主。
  • 「仁川登陸作戰」續集「長沙裡」首曝預告 梅根福克斯飾戰地女記者...
    由華納投資發行的韓國戰爭片《仁川登陸作戰》「續集」《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們》宣布定檔9月25日在韓國上映,並曝光了首支預告片。梅根·福克斯飾演的美國著名戰地記者瑪格麗特·希金斯首露真容。《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們》首曝海報作為「韓國戰爭電影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長沙裡》聚焦韓戰中的一場真實戰役。1950年9月14日,為了攪亂朝鮮軍隊部署,772名僅接受了兩周訓練毫無戰鬥經驗、平均年齡僅有17歲的學生兵搭乘汶山號登陸艦前往慶北英德郡長沙裡展開登陸作戰,戰況慘烈,但卻為仁川登陸作戰的成功打下基礎。
  • 「戰地攝影連」集結 電影頻道攜手數百位電影人發起公益觀影
    1月10日,電影頻道主持人藍羽、曉麗在「戰地攝影連——紀錄電影《武漢日夜》」融媒體直播中,與《武漢日夜》導演曹金玲一起,邀請陳卓、譚海燕、陳亮、邱磊、唐曉洲5位影片攝影師做客導演工作室,並連線身在武漢、上海的其他攝影師代表,一同分享了這次特殊的「跨時空」合作背後的動人故事。《武漢日夜》幕後的31位「戰地英雄」攝影師,既是這場「戰疫」的記錄者、見證者,同時更是參與者和陪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