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兒子帶86歲母親週遊世界,誰能成為孝子?誰更願意成為孝子?

2020-12-28 騰訊網

據悉,山東濟南某57歲男子,自2002年起,帶著母親週遊世界,已走過了18個國家和地區,以安慰父親去世後母親情緒的低落。

我想,向善的力量,人人都有,人人都有惻隱之心,這本來就是人的天性。我這樣說吧,善是大米,是麵粉,本身是屬於糧食的,如果善不存在了,整個人類社會就滅絕了,是不是?對於個人,失去了善,大抵

但是,有很多人不是很孝順,這不是人的天性,是違反天性的,為什麼呢?因為社會關係的發展,不是那麼理想化的。有的人家庭和和睦睦的,極力主張孝道,對於不孝之人,還會嗤之以鼻。

其實,假設某位母親從小被虐待,內心有情感缺陷,對於子女並沒有愛心,因為她本人沒有嘗受過被愛的滋味,也就不可能理解得出愛別人是怎麼回事,當然不具備愛護她的子女的能力。

而她的子女從剛出生的一塊白板就掌握在她手裡,將來怎麼可能懂得孝敬她?

我想,在看清楚社會的孝與不孝的真實基礎之前,少去非議和詆毀那些所謂的「不孝子」,或許他們僅僅是想擺脫傷害而已。

也許我們該做的不是詆毀、嗤之以鼻,而是減少損失,減少犧牲,別讓矛盾激化,我們所採取的措施,不是打擊不孝子,而是防止傷害,防止母子雙方可能受到的傷害,而不是僅僅母親一方。

其實,能有個相處很和諧的母親,來給你孝敬,那可是很好的好事,關鍵是孝敬的方法是什麼?除了金錢,你拿不出什麼好東西來!用嘴巴,說久了就是騷擾,討厭、厭煩!

所以,孝敬其實是一種緣分,需要2點:一是子女有錢,二是父母子女之間三觀一致,性格融洽,不然帶出去玩,路上在吵嘴,你想買瓶礦泉水才3塊錢,母親教你不要買,老母親60幾歲的嘴巴喝過的礦泉水硬逼著你去喝,就是不允許你再買一瓶!這將如何有孝敬的能力?

人的一生只有一對父母,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的父母怎麼樣,所以你有幸有了好父母,是你的人生之大幸,不要隨意議論那些父母子女關係不佳的。沉默是金。

相關焦點

  • 百善孝為先,盡孝要趁早:57歲兒子帶86歲母親週遊世界
    【百善孝為先,盡孝要趁早】山東濟南,57歲的李明已經退休,母親86歲高齡。多年前父親去世,母親就一直鬱鬱寡歡。想來,老伴走得早,對她有一定的心靈打擊。當年說好一起白頭偕老,而今卻只剩下自己一個人獨活。為此兒子李明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於是決定帶母親週遊世界去散散心。
  • 57歲兒子帶86歲母親週遊世界:世界那麼大,我想陪你一起看看
    57歲兒子帶86歲母親週遊世界:世界那麼大,我想陪你一起看看當意識到父母年華不再時,身為子女,我們能夠做些什麼?來自山東的李明用自己的行動給出了一份答卷。李明今年已經57歲了。自從18年前父親去世後,李明的母親便一直一個人生活。
  • 57歲兒子帶母親週遊世界,已走過18個國家和地區
    而最近有一件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57歲兒子帶母親週遊世界,已走過18個國家和地區。我們來看一下具體情況。山東濟南57歲的李明已經退休,母親劉志良今年86歲。2002年李明的父親去世,母親因此鬱鬱寡歡,李明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決定帶母親週遊世界散心。
  • 57歲兒子帶86歲高齡母親週遊世界:有一種恩情,一輩子也還不清
    帶母週遊世界,「我只想帶她散散心」56歲李明帶八旬老母週遊世界的新聞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但他們真正想要週遊世界的原因是什麼,是什麼讓他付出如此之大的代價,即照料好年邁老母,又能帶起完成心願呢?用李明自己的話來說「父親去的早,母親一直鬱鬱寡歡,我想她一輩子沒看見過什麼風景,就想帶她散散心。」原來,李明的母親很早就開始了守寡的人生,辛苦將子女拉扯大,一輩子也沒走出過小小的家鄉。在李明很小的時候,父親在城裡工作,母親就時常帶李明坐綠皮小火車去看望父親,頗有種旅行的感覺。
  • 母親節——網絡孝子應該說到做到,實現落地
    每日抱著希望呼喚,呼喚到聲嘶力竭再也不能發出聲音的母親最終倒下了化為了一尊石像,屹立在海邊,似乎還在等待她的孩兒歸來。你以為事實真相是兒子中狀元成了駙馬?就不願意再回來見這位生他養他的老母親了嘛?如果真是這樣,大家心裡或許還好受點。兒子真的考中了狀元,但他第一件事便是請求皇帝讓他能回家侍奉恩母,能在家鄉庇佑鄉民。
  • 孝子能批量製造麼
    本期主持:高路  10月30日,中華小孝子培養工程在中國兒童中心啟動。中國倫理學會慈孝專業文化委員會計劃用五年時間,在全國培養百萬4至6歲的中華小孝子,並倡議天下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有孝心,為孩子做孝道榜樣。教育工作者認為,4-6歲是培養孩子孝心的最佳時期。
  • 斯琴高娃兒子:誤認被母親拋棄致母子隔閡多年,今照顧病母成孝子
    孫鐵誤認為自己被母親拋棄,導致與母親隔閡多年,還輟學、入獄將生母拒之門外,人生苦命,如今卻被母親化解隔閡,照顧病母成孝子,這其中又有怎樣的故事?1976年,實在無法忍受的斯琴高娃與孫天相辦理了離婚手續,兒子由孫天相撫養,女兒由斯琴高娃撫養。父母離婚那年孫鐵才4歲,母親走的那天他抱著媽媽的腿痛哭流涕,可媽媽還是走了,他只能跟隨爸爸生活。
  • 電視劇《孝子》感悟——孝子難當
    讓觀眾深刻體會和反思,面對我們老去的父母、面對病痛中的父母、面對臨終的父母,我們要怎樣做、又能怎樣做、怎麼做才算得上真正的孝子等一系列問題的思考。一句話,看後使我心情非常的沉重與複雜。根本想不明白孝子的準確定義應該是什麼。我籠統的理解孝子是:勇敢的承擔責任;會妥善處理問題;遇事不迴避,更不逃避。
  • 《旋風孝子》首播:誰是真情,誰在作秀?
    優質創意先行,頂級團隊製作,明星大腕助陣,再加上湖南衛視這麼個好節目不斷產出的平臺加持,《旋風孝子》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在播出之前就已註定了其大火的命運。昨日一經播出,不出所料立即搶佔市場一位。節目優秀,卻非完美。本來明星真人秀看得就是「真實」二字,可《旋風孝子》中的嘉賓卻頗有「秀」的成分,讓人不吐不快。
  • 蘭州孝子曹磊明
  • 韓「不孝子防止法」將生效
    韓國加快進入老齡化社會。   子女不孝父母收回贈與財產   政府向「孝子」優先分配房子   由於人均壽命延長,出生率降低,韓國加快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贍養問題隨之而來。但在韓國,如今存在眾多不願意贍養父母的「不孝子」。對此,韓國國會決定立法嚴懲不孝子,「不孝子防止法」據稱將在年底前生效。
  • 孝子葛優:媽媽老了,她的生命比我拍戲更重要
    因為年齡大了,施文心很少回老家,她的弟弟70多歲時還在街上賣柑橘。侄子侄媳在鎮上開了一家小藥店,生活條件也很一般。葛母含淚對兒子說:「這些年,我對娘家也沒什麼貢獻,心裡不好受。」葛優告訴母親:「媽,您放心,如果姥姥姥爺那邊親人遇到什麼困難,我會全力幫襯。」
  • 《旋風孝子》 :很溫暖,但很難成為現象級
    一線導讀:明星多,節奏緩慢,如果《旋風孝子》整季都是用這個節奏講故事的話,從收視率和影響力上來說,很難會成為現象級節目
  • 嚴父出孝子?你是這樣的嗎
    以前很多的家長乃至於現在的有些家長都信奉於「嚴父出孝子」,都覺得的孩子是不嚴成才,那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嚴父出孝子」。「嚴父出孝子」是我國古人教育孩子的一句名言,原句是「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出自《增廣賢文》。
  • 《二十四孝》VS《弟子規》,魯迅也「害怕」了,做孝子太不易!
    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兒可再有,母不可復得。」妻不敢違。巨遂掘坑三尺餘,忽見黃金一釜,上云:「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意思:郭巨,晉代隆慮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供養母親,對母極孝。後家境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母親疼愛孫子,總捨不得吃飯,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孫子吃。
  • 農村老話講家寒出孝子,又說到久病無孝子,這話在理嗎
    久病無孝子這句話講的意思,也是通俗易懂,如果家中的老人生病久了,就是那些本是孝順的兒女,他們也不一定能一直初心不變。有些人可能會在這漫長的時間裡,因為財力或者是精力上,對這犯病的老人,做出有違道德的事情來。家寒出孝子,久病無孝子,有沒有道理對於家寒出孝子,這句話我個人覺得,是多數普遍存在這種情況。同樣富裕的家庭,也不見的兒女就不孝順。
  • 子女不盡孝 父母可收回贈與財產 老人贍養成為社會問題 韓「不孝子...
    原標題:子女不盡孝 父母可收回贈與財產 老人贍養成為社會問題 韓「不孝子防止法」將生效  韓國加快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贍養問題隨之而來。但在韓國,如今存在眾多不願意贍養父母的「不孝子」。對此,韓國國會決定立法嚴懲不孝子,「不孝子防止法」即將生效。今後父母無需擔心把財產給了子女之後,不能再收回來。
  • 打了引魂幡意外死亡,沒想到孝子的行為卻得到大家稱讚
    張老太太有一兒一女,兒子早些年車禍身亡,孫子30多歲還沒找到媳婦,在廣東打工。女兒嫁在別村,這天來看娘時,發現娘已經病在床上了。於是要送娘去醫院,娘似乎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堅決不去醫院,兩天後死在床上。湘西北的風俗是出殯這天,兒子抱靈,孫子騎棺,請本村一位老人打引魂幡。
  • 「安樂死」不能成為孝子免除刑責的理由
    與一般的故意殺人案不同的是,鄧某的親朋鄰友普遍反映鄧某平時對母親甚為孝順,細心服侍患病母親十多年,堪稱一個「孝子」;其次,他不是要故意殺害母親,而是為母親施行「安樂死」,他是在「母親的不斷請求下購買、餵服母親農藥以幫助母親自殺、脫離疾病的折磨」。憑這兩點,能免除他的刑事責任嗎?我的答案很明確:不能。
  • 孝子孟宗及其故事的搜集整理與探源考證
    一是聽:談及孝子孟宗及其故事,孟宗故裡——孝昌縣青山口方圓數十裡的人們有口皆碑,童叟皆知。我們走訪了年逾花甲的老學者,曾參加《二十五史》編撰工作的市文化局退休幹部沈赤之老教授和孝感北部德高望重的民間老藝人熊芳生先生;採訪了年近古稀的退休老幹部張秋明同志和當地頗有名氣的農民詩人周汪清以及孟氏後裔孟憲福、孟憲禮等老人;還採訪了孟宗故裡袁大塘87歲高齡的袁厚德和84歲的袁先斌等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