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和[金瓶梅]關係甚大的,一有李翰祥,他是潛心風月的人,一輪輪渲染了豪華的豔事,在老舊的畫面裡徒留了昔日的風影,卻也使他的大師名號因這「風月」顯得質地異常;另一人則是王晶,我懷疑他是有點得償夙願一般的,在有生之年非得染指一下那得天獨厚的豔麗素材,然後精心雕琢了東瀛女優們的風情蝕骨,醉生夢死。這些都是大銀幕裡的浮華香豔, 到了電視劇裡,香豔則得收斂七八分,所以1994年TVB版本的[恨鎖金瓶],人物名諱用了小說話本,故事卻已和蘭陵笑笑生筆下的欲望昭彰無關,它不過借用小說框架,寫出來的劇本則是依足電視套路來的,改寫的老少鹹宜,又人物鮮明,衝突劇烈。
戲裡龐春梅做乖巧單純的丫頭,只那潘金蓮與李瓶兒在西門慶的華麗後宮裡明爭暗鬥,瞧,宮鬥的戲碼,擺在哪個年月裡都是好看的,何必等到2004年的[金枝欲孽]。亦很中意那改寫後的故事,各人都為墮落找個理由,好,有好的底細,壞,有壞的因由。
金蓮
最先登場的是潘金蓮,她是鮮明的主角,我們幾乎以為這劇是為她翻案的。
溫碧霞之於潘金蓮,是恰逢其時的演繹,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那種混合著清純和嬌媚的神情正好詮釋了這角色。彼時的溫碧霞從[火玫瑰]裡走出,有著骨子裡的媚,只見她穿單薄的衣衫,甩舞羅袖搖曳生姿,眼角眉梢春意無限,不無輕佻,訕笑時有自得,黯然時又不乏楚楚可憐,她美豔而風情,卻斷無高貴之意,後來嫁了西門慶,錦衣繡袍,金釵玉簪,依舊是嬌俏的豔麗流俗。
她先是純真的,帶著點自尊,一心一意要做好女子,傾慕她的大英雄武松,可編劇讓她做壞女人,像那千年古書裡一樣的,一寸寸的壞下去。所以她被出賣,被侮辱,如任人宰割的羔羊,她也是天真,只要武松愛她,她便有了全部的勇氣,可武松不愛她,而是愛她的好姐妹李瓶兒,她又妒又恨,偏還被武大郎暴虐蹂躪,加上西門慶的唆使,她便殺了武大郎,做了那著名的毒婦。
她就是這樣的女子吧,不是頂可惡,但絕不善良。她自信於自己的美貌,於是忿恨不如自己的瓶兒反而事事比自己順意;她善妒,越加仇恨;她的愛裡頭有獨佔欲,愛不到,那便要恨;說到底,她也不要大富大貴,卻總歸要出一口怨氣;她要許多許多的愛,分薄她的愛的人,她便要剷除,於是冶豔裡頭滋生了糜爛,面目殘酷。是啊,她是那麼多年裡被寫臭了的婦人,再沒有翻案的空間。
唯獨她的死,如同嗆喉的酒,叫人卒烈不已,武松罵她死不悔改,她目光銳利的直視向他,坦蕩蕩的說自己沒有做錯,是被他們男人逼的,然後飲刀赴死,慷慨異常-
若是現在,她也不過是真性情的女子而已,但摻雜了狠毒的成分,放到哪個時代也都要被唾罵---
李瓶兒
李瓶兒與金蓮不同,素色襦裙,清清雅雅的人兒,心地單純善良,雖是做丫鬟,境遇要好過金蓮太多,她與武松因為誤會而分開了,嫁給了用情至深的富戶公子花子虛,一時間她的好運傳為佳話,可西門慶垂涎她的美色,害到她家破人亡,於是她選擇忍辱負重的嫁給西門慶,伺機報復。
這個角色被改寫的最離譜,變作出身清白的良家女子,了解小說的人不免要啼笑皆非,但電視劇有電視劇的做法,劇本要寫的忠奸分明,觀眾要辯是非,明善惡的,找準個落腳點幫一個人,恨一個人,劇中選擇瓶兒做善的一方,做了劇中端端正正的主角。
93年的郭可盈剛從選美裡出來,美得端莊周正,外表秀美,骨子裡堅強,原則性很強,有點嬰兒肥的郭可盈在劇中紅潤清新,實在美麗,嫁作新婦後的妝容,梳著精緻的髮髻,暗紅色的裙裾穿得高貴秀美,單是這份高貴,硬生生的把潘金蓮比了下去,看她在戲裡忍辱負重,不動聲色的復仇,是高貴而隱忍的;她在西門慶面前娥眉婉轉,嬌媚柔婉,還是高貴而自持的;毋怪西門娶她時免了其他繁文縟節,毋怪自她入門,千般寵愛於一身,毋怪武松和陳經濟傾心於她,那時的郭可盈,清麗而高貴的叫人眩目,其實她很適合古裝,卻因為化妝問題,極少接古裝戲,等到[施公奇案]裡的米香蓉,已經消瘦的形銷骨立,再無當年的逼人美貌了。
西門慶
西門府裡的生活,才是故事正題。西門慶陰險毒辣,貪財好色,府裡的女子也並非省油的燈,吳月娘,孟玉樓,李嬌兒,孫雪娥---幾個千嬌百媚的名字不過是他豐厚豔幟的一角,女人們塗脂抹粉,濃妝粉黛的只求夫君的疼惜愛語,表面上溫柔嬌媚,實則陰險惡毒,恨不能置對方於死地,說西門慶的府邸是一座小型的後宮,潘金蓮和李瓶兒的進門掀起又一輪軒然醋波,金蓮為專寵,瓶兒為復仇,府中各人各懷鬼胎,連番惡鬥---
其實照劇中的結局,李瓶兒大可一開始便捅死西門慶,何必大費周章的以色誘敵,不過戲就要這麼寫才有看頭,看西門大官人在女人們中間調停,看李瓶兒一步步專寵而除掉對手,看金蓮與瓶兒越發的劍拔弩張,水深火熱,男人是個陪襯,這番鬥,是女人們的鬥法,違背了瓶兒復仇的初衷,戲倒是惡俗的好看的。
原本只為看女人明爭暗鬥的我,卻不覺陷落在對西門慶的研究裡了,之前不曾接觸過其他的「金瓶」系列影視,只覺得這個西門慶入型入格的過了頭,怎生得如此「輕薄兒,面如玉」,他風流倜儻,生的英俊邪魅,他沉下面孔時,威嚴霸道,眼神兇狠時,殘酷嗜血異常;他一登場,只一個微笑,一個動作,輕佻的渾然天成,只便覺淫邪放浪,畫面便似有了止不住的香豔風情,暗嘆,這人莫非西門慶轉世?原來,他是單立文,既是音樂才子,又是演西門慶的專業戶,自八十年代開始一發不可收拾的演各種不同西門大官人,不禁慶幸,TVB的 [恨鎖金瓶],別的都算不上經典,單是用了單立文演西門慶,平平常常的鏡頭也有了幾分豔麗的情意味,足夠叫人念念難忘了,雖然這一年的他已經微微發福,不如89年時的俊美非凡,但風頭已經足夠蓋過其他男角了。
這是單立文唯一一次在TVB劇中擔任主角,「西門慶」是他的角色,誰都奪不去,雖然有許多迴避不去的暴戾,劇本儘量寫出他一點真心,比如他寬慰金蓮時說,若他是武松,一定會喜歡她,那簡直像知心好友的寬慰,很是喜感;結局裡他到最後都對瓶兒下不去那一掌,緊握住她的手不放,發了狂的,這些都是薄具情意的事,戲外的我們知道西門慶愛的只有自己,看戲的我們總還是有點一廂情願的糊塗。
有說那個年代的TVB劇沒有難看的,劇本一律寫得曲折委婉,引人追看,說起來吾等凡俗看客還是愛看這類愛恨生死,衝突不斷的戲,有人奸就得有人忠,有人為爭寵,就得有人為復仇,那潘金蓮做豔麗的舞,李瓶兒便是莊嚴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