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之女承恩露,玉帛金絲繡華服。嬌若九重天仙子,實為殷商亡國狐。炮烙熔骨鍛赤練,蠆盆噬魂化流毒。引得鳳鳴徹岐山,摘星鹿臺盡歸土。」
這是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對妲己的評價,講述了她是女媧特意派來禍亂人間的狐妖,造成了商朝的國祚虧損的故事。雖然這是一本神魔小說,但是其中絕大部分人卻是真實存在於世界之上的,只不過對他們的性格與能力稍微做了些調整。
那麼究竟妲己是不是真的如故事中所述那樣,以一個女子之力整壞了整個商朝呢?如果妲己真的是狐狸精轉世的話,那她如今的魂魄定然在叫喊「還我清白」。自專家出土了妲己墓後,人們才真正認識到,妲己的真實面目並沒有那麼可憎,我們冤枉了她將近3000多年。
史書對妲己的專門介紹並不多,很多都是出自歷史人物的嘴裡,如孔融拿紂王和妲己的故事來告誡曹操。但實際上,後人對這一段故事的熟知是來源於《國語》《史記》和《列女傳》等書。這些雖然是史書,作者在編寫時也有意考據,但是世界上任何書籍都帶有作者想要輸送的價值觀與個人的愛好,因而這些書在撰寫時還是缺少客觀性。
《國語》的作者很有可能是左丘明,也很有可能是劉歆,但是不管是誰,我們都知道他們並非商周時期的人。而司馬遷寫的《史記》則距離這段時間更加久遠了。他們對這些故事的描述更多是來源於眾人講述,然而「眾口鑠金」「三人成虎」,有些東西並不一定是真實的。
妲己的罪責最開始是姬發羅列的,他為了師出有名,將紂王的六條罪名都羅列出來了,而其中有一條就直指妲己禍亂朝綱,紂王聽信婦人言語。可是,究竟是紂王自己願意做這些事,還是妲己蠱惑的,在遙遠地方的姬發並不了解。而除此之外,自古造反都是要有條目的,姬發也很有可能編出來這些罪狀。
當然,最關鍵的是,有關妲己的記載本就只有隻言片語,如史記中只記載了「紂伐有蘇,有蘇人以妲己女焉。紂愛妲己,妲己之言是從。武王殺之,斬以玄戈,懸之小白旗」這樣簡單的言語,但是在後人的改編中,原王后的死亡、比幹的死亡都是因為妲己的言語挑撥,這主要是因為後人在了解故事後,總會不由自主地去完善豐富它。
十九世紀末,在河南小屯出出土了妲己的墓穴,上面刻有的文字和卜辭才是對妲己真實面目的最佳還原,比如說紂王的帝號實際上是帝辛,紂王只是後人加在他名頭上的。而紂王本人剛愎自用,既喜歡打仗,又喜歡猜忌群臣,如姬昌和他的父親就一直被囚禁著,才惹得百姓流離失所,商朝與周部產生了劇烈的矛盾。
最關鍵的是,其實是商朝先將主意打到周部落的地盤上,才造成他們抓緊時間,準備反攻。而這些,都與妲己關係甚少。更何況,妲己實際上是紂王的勝利品,就算能在後宮中說上幾句話,又哪裡能將一個國家顛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