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復工以來首部商業意義上的華語新片,《八佰》的上映毫無疑問為電影市場增添了一份活力。《八佰》點映票房破兩億,也創下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
《八佰》告訴我們,在國家危乎存亡之際,需要的是舍小家,保大家。這部電影沒有任何一個所謂的主角,但是每一個卻都是主角。我們看到了視死如歸跳下倉庫的陳樹生;看到了艱難過橋只為把電話線送到卻失去性命的刀子;看到了年紀最小的小湖北為了保家衛國做好了犧牲的準備;看到了帶領八百勇士堅守四天四夜的謝晉元;看到了太多太多放棄生命保家衛國的英雄們。
一條河,隔出了天堂和地獄,四行倉庫在黑暗中存在,而對面就是燈火輝煌的租界,一個又一個稚嫩的面孔用生命保護著河對岸的所有人。
可是這些稚嫩的面孔也是每個媽媽放到心尖上的寶貝啊,當這些英雄選擇綁著手榴彈跳下去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時候相信感染了許多的觀眾。
借用何香凝的一句話「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是啊,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和平的環境中,正是因為革命先輩們選擇了保家衛國,現在我們生活的環境,是無數革命先烈用自己的性命換來的,我們更應該珍惜。
《八佰》之所以如此火爆,也在於這是一部歌頌民族精神,禮讚英雄的影片。這部電影毫無疑問的帶火了紀念館,從前是無人問津的紀念館,如今遊客絡繹不絕。
在人民生活富足、安居樂業的今天,距離那個時代似乎已經很遠了,人們似乎開始淡忘那段不可磨滅的記憶了,人們好像一直呆在自己的舒適圈子裡面,忘記了戰火紛爭的那個年代,忘記了祖祖輩輩用鮮血打下的江山......
很值得慶幸的是這部電影再一次喚起了紅色愛國主義熱潮。尤其是對現在缺少感性認知,只知道應試教育的孩子們,《八佰》就好像一劑強有力的藥,治癒了這群孩子們。讓孩子們通過電影深刻感受到了當年戰爭的殘酷,也讓孩子們了解到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事實上在此之前,紅色教育的效果往往都達不到預期,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青少年往往只知道歷史的整體脈絡,並不能深入下去了解某個時期歷史的真實情況,甚至因為很多的神劇,給青少年造成了抗日戰爭是非常簡單的事情的錯覺。
紅色文化自始至終就是中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了深厚的民族情懷和家國大義,紅色文化理應在教育中佔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近年來,隨著愛國主義教育的不斷加強,有很多青少年開始逐漸深入下去了解歷史,但是仍然還有很大一部分青少不能夠深入的了解那段歷史,《八佰》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了解歷史的機會。
愛國主義教育應時刻和紅色教育相結合,理應不斷嘗試通過新方式最大限度讓青少年接受歷史信息,紅色教育是需要創新的,是需要鮮活並且具有吸引力的,是要讓青少年積極參與進來的,要讓青少年自發的帶動紅色教育的發展,要通過多種形式使青少年在紅色教育中得到提升,青少年也應該不斷加強自身素質,能夠在紅色中的得到自我升華。
讓孩子通過電影的形式重溫歷史,在歷史這條長廊上走下自己的腳步,讓孩子真正的走進革命先輩的世界,讓孩子在歷史氛圍中感到震撼,在與歷史的交錯中成長。
歷史從來不會改變,會改變的是了解歷史的人,我們沒有權利替先輩說原諒。不論在是什麼時期,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需要有屬於自己的東西,都需要有屬於自己的精神力量,而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就是在不斷地增添及精神力量。
在民族大義面前,只有「大家」,沒有「小家」,也只有擁有了「大家」,才有資格擁有「小家」。接受歷史,銘記歷史,是當下我們能做到的事情,也是紅色教育應該帶給我們的東西。
教育是一個緩慢而漸進的過程,尤其是紅色教育,這條道路是道阻且長的,在這條路上,我們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家加入進來,在了解歷史的過程中有所成長,在長大以後可以為國家貢獻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
少年強,則國強。靜候各位有志青年在成長的道路上所做出的貢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