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地方國企史:民族日化的迷途回歸

2021-01-13 南風窗

在普通人的傳統印象中,國企都集中於重工業或特許經營的壟斷行業。實際上,在競爭激烈的輕工業也存在大量的國企,尤其是地方國企。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日化行業,就是典型。

過去,這個行業曾長期「負重前行」。和央企相比,它們缺乏壟斷地位和國家級的信用資源;和外企相比,它們缺少外資的品牌和技術勢能;和民企相比,它們又存在激勵體制等諸多劣勢。因此,它們走過了諸多坎坷。

如今,混改大潮襲來,一直處在市場競爭最前沿的它們,再次面臨著新的選擇和機遇。

曇花一現的地方國企們

20世紀80年代,黑白電視機剛走入尋常人家。茶餘飯後,百姓打開電視頻道,那句「大寶明天見,大寶天天見」「活力28,沙市日化」等國產日化品牌的廣告詞鋪天蓋地,隨之變為了80年代的流行語,也是一代人脫口而出的集體記憶。

這是改革開放之初,大部分國企的思維還停留在計劃經濟中,慣性運作著,喪失了企業應有的活力。日化企業率先「覺醒」,開始突破性發展,南徵北戰並大放異彩—洗滌市場流傳著「南有白貓,北有熊貓」的說法,「海鷗」「桂林」「天津」雄踞一方,中華、大寶、小護士、美加淨暢銷全國,擁有一罐雪花膏則是時髦的象徵。

縱觀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激蕩歷程,80年代可謂是「日化行業的榮光年代」,大部分產品一經面市,銷售緊俏便是常態。國有企業生產的日化產品,它們造就了一批國貨神話。

「紅蓋白瓶」的大寶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作為始終具有較高市場份額的日化產品,大寶產於國企北京三露廠,自1985年誕生以來它的市場份額一路高漲。特別是1990年,大寶SOD蜜系列產品推出後,大寶連續8年佔據全國市場產銷量第一的榜首,被視為國民護膚品的傳奇。

同年問世的另一個國企推出的護膚產品,是霞飛。其特效增白粉蜜開創了中國化妝品功能型為主導的先河,被譽為中國的「美白皇后」。多年後,從霞飛成立之初就參與管理的現霞飛公司總經理範國城說起當年的「輝煌」,仍沉浸其中。

在他的回憶中,直到90年代初,因大膽採用了以業績提成刺激銷售積極性的靈活機制,「霞飛最好的銷售人員一年銷售獎金就能拿到一兩百萬元」。

但是誰都沒有料到的是,以國企為代表推出的民族日化品牌正值風光的同時,潛伏著一系列的「隱患」。作為中國少有的、開放程度極高的行業之一,當日化行業在20世紀90年代遭遇外資大舉進攻的時候,「隱患」被徹底引爆。曾經的輝煌的明星國貨,命運從此開始難以捉摸。

翻檢歷史,其實這種趨勢並非一蹴而就,早在1981年已有跡象。那一年,天津第一日用化學廠與德國威娜成立了合資公司。同年,針對高端消費人群的日本資生堂等「高檔貨」也進入中國日化市場,它當時只限於在大城市的外匯商店,如友誼商店用外匯券限量購買。

這兩個事件揭開了中國日化市場裡外資企業入局的帷幕,並釋放出了一個不樂觀的「猜想」:外資品牌的接踵而至,將改變國貨命運。

爾後,這個「猜想」,又被另兩個外資企業「再度證實」了——寶潔和聯合利華。

1988年8月18日,一個在中國人眼裡大吉大利的日子,寶潔在廣州組建成立了其在中國的第一家合資企業——廣州寶潔。此時,距離聯合利華重返中國日化市場,已是兩年有餘。早在1923年,聯合利華首度在上海建廠,生產「奢侈品」力士香皂。1986年,聯合利華重返中國,與上海制皂廠、上海日化合資,主打產品依然是「明星都在用」的力士香皂。

可以說,1988年起,寶潔和聯合利華這對相愛相殺的全球日化巨頭,把競爭的熊熊戰火引至了中國市場。從此,民族日化行業的地方國企們風光不再。

投靠外資的歧途

隨著中國對外商投資政策的逐漸放寬,外資日化企業的攻城略地,不僅宣告著國貨的黃金時代的基本結束,更是開始積極推行了一系列對國貨的併購。

據《南風窗》記者不完全統計,90年代後,超過13個當年耳熟能詳的國貨,被外資依靠強大的品牌效應和資金實力併購。光是1990年之後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有:1994年,寶潔出資1800萬美元成立合資公司,獲得廣州浪奇的「高富麗」「椰樹」和「萬麗」品牌50年使用權,聯合利華則在這一年租用了中華牙膏;1996年,德國美潔時公司併購了活力28。

進入21世紀,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後,龐大的消費市場上演了更加激烈的併購風潮。比如,2003年和2004年,全球最大的化妝品集團歐萊雅分別收購了小護士和羽西。比如,2007年和2008年,創下國內日化界收購金額新高的兩起收購案中,德國拜爾斯道夫購入絲寶國際集團旗下的絲寶日化,美國強生則收購了大寶。

其中,大寶與絲寶的收購案引發了業界對國貨的一致惋惜,隨之衍生了一種「中國日化宿命論」的悲觀觀點。並且,這個論調在2010年被國貨丁家宜再次印證。丁家宜與全球第一香水製造商、第五大化妝品公司科蒂集團達成了股份購買協議。

收購併不意味著必然的消亡,但被併購之後無法掌握自身命運的國產品牌,難免擺脫某些宿命。那些被外資收購的國貨後來的命運被評論者貼上了這些悲情標籤:「限量生產」「永久雪藏」「銷聲匿跡」「白費力氣的掙扎」。

以熊貓洗衣粉來說,寶潔在1994年與熊貓的北京日化二廠合資,支付1.4億元買斷熊貓50年品牌使用權,隨後將之「雪藏」。

更戲劇性的是美加淨。1990年,國企上海家化與美國莊臣合資,後者以品牌租賃的方式將美加淨歸入旗下,卻迅速將之棄用。兩年後,美加淨的銷量就從3億元陡降到600萬元。1995年,心有不甘的上海家化董事長葛文耀決定花巨資「贖回」美加淨,並試圖恢復當年風光。但事與願違,外資品牌已在過去的幾年裡陡然坐大,已經不給這個當年的國產第一品牌任何翻身之機。

發生在日化行業的品牌被外資收購的案例不勝枚舉,曾幾何時,經過20多年的圍堵,外資日化企業要麼把國貨消滅了,要麼使其在夾縫中求生。

從數據來看,到了2011年,外資日化企業在中國的年銷售收入十分可觀,其中寶潔300多億元、聯合利華100多億元、歐萊雅100多億元、日本資生堂60多億元。但年銷售額過百億元的國貨只有立白和納愛斯,上海家化、霸王、拉芳、隆力奇、蒂花之秀等十幾家年銷售額過10億元,剩下的4000多家民族日化企業,年銷售額幾乎都在1億元以下,其中80%以上的企業僅能達到3000萬元。

如今回顧國貨的得與失時,其沒落也不能全歸咎於外資的「無情」。關鍵的是,外資抓住機會形成了絕對優勢。

多位深耕快消和日化行業的業內人士對《南風窗》記者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外資日化企業的主要優勢便在於兩點。一是原材料更優質,當時本土日化企業很難找到的原材料,它們能找到。二是研發團隊強大,過去外資日化企業僅研發一個產品就有100人左右,而本土的可能只有一兩個人。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很重要,即日化行業的民族品牌們多數都以地方國企為經營主體,在經營體制上存在某些固有缺陷,面對具有全球產業鏈支撐和品牌優勢的外資,必然「落後挨打」。一些地方國資甚至長期處在對日化企業「賣還是不賣」的猶豫中。在這種局面下,怎能搞好企業?

民資崛起,啟發了國資

面臨強勁的外資,國貨一度群體陷入了迷茫。

事情發生轉折是在2014年前後。一些民營資本開始投下巨資發力日化,它們看到了兩個背景,一是中國市場的巨大增量和消費層次的豐富性,在廣袤的二三線城市和鄉村,商機無限。

另一方面,中國日化行業生產能力的積累和全國性的物流體系的發展,讓民資進入日化的成本開始降低。於是,民營日化品牌像青春期的少年,開始迅速生長。而此時,外資企業反而得了「大企業病」,很多時候跟不上節奏,仍將策劃一條昂貴的電視廣告片作為了主要的營銷模式。

因此,中國人越來越多地讀到國貨絕地反攻的報導,這被認為是民族工業「收復失地」的諾曼第戰役。比如,從外資日化企業發布的財報看來,一些全球日化巨頭在中國的業績都有增速放緩或營收下降之跡。

尤其是近年來,一些民營資本還在營銷模式上大下功夫,比如藉助電商、新媒體等平臺,將產品呈現在消費者的面前。網紅經濟的崛起也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推波助瀾作用。2019年「雙十一」的化妝品銷量排行榜上,國貨的表現不乏亮眼,完美日記登頂彩妝銷量榜,其中百雀羚、自然堂、完美日記、花西子均進入天貓銷量TOP10。

國貨的崛起,一方面源自新世代消費者人群80後、90後的消費觀念發生改變。

另一方面源自本土日化產業鏈的整體實力提升,這與日化產業的集群效應密不可分。其中,「廣東製造」作為中國日化的標誌性詞語被頻頻提及。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日化行業競爭格局與市場需求預測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日化市場規模逐年遞增,沿海地區份額較大,前十省份中,沿海地區佔據六席,廣東省以32.12%的市場份額獨佔鰲頭。

廣東製造產品行銷全國,其中不乏浪奇、立白、拉芳、亮莊、藍月亮、美膚寶等日化巨頭。幾十年來,這個地區的日化行業從未停止過變革的腳步。

在以民企為主的日化品牌開始逐漸蠶食外資份額的時代,一些具有深厚沉澱的國資背景品牌也在快速復甦和崛起,比如廣州浪奇。廣州浪奇走過了民族品牌百花爭豔時代,並一直將強大的品牌力量延續至今。而且,浪奇的創新還開始突破原有的傳統日化經營模式,開始朝著產業網際網路的領軍進軍,其旗下的奇化網就是這樣一個案例。

2013年,廣州浪奇集團發起創立了現代化綜合性化工產業電子商務平臺——奇化網。在經過了多年探索,奇化網逐漸成長為全球化工產業資源整合平臺領域的佼佼者。奇化網CEO蔣劍豪是日化行業的一枚老兵,深耕於化工行業二十年,曾擔任多家民營、國資日化企業的高管,親歷了很多民族品牌的成長、衰落和復興。

蔣劍豪不無感慨地說,很多民族品牌的故事讓人感到惋惜,但現在,本土品牌正在慢慢復興,很多中小企業和民營資本依然在進軍日化產業。作為國資背景的奇化網,應該做的是對創業者和中小企業進行「賦能」,即通過產業網際網路的方式,整合資源,成為它們生長的平臺,培育更多的,紮根細分市場的民族品牌,再續民族日化的榮光。

作者 | 南風窗高級記者 何子維

編輯 | 譚保羅

排版 | GINNY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

點擊購買最新一期《南風窗》

相關焦點

  • 國際日化巨頭圍剿民族品牌外資玩中藥概念
    外企來勢洶洶,民族品牌該如何應對?國際巨頭來勢洶洶「中國日化市場潛力非常大,每年增速高達20%-30%。」正略鈞策管理諮詢顧問閆強說,快消品行業依靠消費者高頻次的重複消耗使用,通過銷售量實現利潤,因此市場規模至關重要。中國13億人口的市場規模毫無疑問成為寶潔和聯合利華這兩家巨頭的必爭之地。
  • 趙潁:迷途青春物語
    趙潁回憶,後來又聯合當地檢察機關、當地圖書館進行了幾個月的幫教,孩子就順利回歸正途了。兩年過去了,怎麼又找上門?  原來,小李2020年夏天就要畢業了,他就讀的專業非常冷門,是給某大型國企定向培養的,就業方向狹窄。但該國企卻在畢業招聘中,以背景審查資格不通過、有犯罪記錄為由拒絕了小李。  畢業就失業!這個消息直接打蒙了小李一家人。
  • 2020十大類國企招聘,地方國企+全國統招,哪個是你心儀的呢?
    今天我們根據國企的性質,把國企招聘分為十大類,順便對應一下大家的專業,看看這裡面有沒有大家心儀的國企招聘呢?四、交通高速類典型代表:遼寧交投、山東高速、江西高速公路(各類高速公路國企)[社招]在去年,遼寧交投還是比較火爆的,六險二金,主要招聘財經、建築類等專業,學歷要求也比較高——研究生起報。
  • 《匿名》:一部誤入迷途之作
    「沉醉不知歸路」,得意而忘形,忘乎所以,不辨東西;「誤入藕花深處」,花多耀眼,色豔迷心,迷途而難返;「驚起一灘鷗鷺」,議論蜂起,莫衷一是,毀譽參差。直言之,《匿名》:一部誤入迷途之作。 《匿名》的誤區源於王安憶思想觀念上的嚴重誤判。
  • 華夏民族的航海史成就不可被否定
    對方為什麼一定要劫奪我們民族的審美權與道義權呢?一定要貶低華夏民族的航海史成就,精心粉飾甚至偽造西方歷史,尤其是海盜史。湛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影片《海上來客》,企圖用2000年中國航海徵戰史當中很短的一個時間片斷
  • 中國日化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中國日化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對日化市場的分析由大入小,從宏觀到微觀,以數據為基礎,深入的分析了日化行業在市場中的定位、日化行業發展現狀、日化市場動態、日化重點企業經營狀況、日化相關政策以及日化產業鏈影響等。
  • 刪除了66分鐘,這部民族史詩成了一部農村寡婦偷情史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皮皮電影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如果搞一個投票,選出中國最好的現代長篇小說,我想第一名非《白鹿原《白鹿原》被稱為「中國版」的《百年孤獨》,講述了陝西農村白鹿原從民國時期到新中國成立近五十年的故事,是一部華夏民族的秘史。小說從創作格局,到寫作手法,再到對民族歷史的思考以及對人性的剖析都獨樹一幟,作家陳忠實也憑藉此書獲得了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 泰興經濟開發區打造日化產業集群「大動作」——新高(江蘇)日化...
    (記者 蔣凱 何妨)7月10日上午,新高(江蘇)日用品有限公司奠基儀式舉行,這是泰興經濟開發區圍繞「1+2+X」現代產業體系,堅持特色化發展,打造日化產業集群的一個裡程碑。市委書記劉志明宣布新高(江蘇)日用品有限公司日化項目開工,並為項目開工剪彩、奠基培土。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孫雲出席。
  • 俄羅斯電影«回歸»告訴你什麼叫父愛無言...
    人們都說《回歸》是一部政治的隱喻,父親與兒子分開的時間恰好是12年的時間,正好和蘇聯解體的時間一樣長,我相信這不是簡單的巧合,想必是導演特意為之。沒有父親的孩子在這12年裡早已失去了方向感。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停滯,整個國家缺乏活力,就像茫茫雪海中迷途的北極熊,何去何從無人知曉,導演正是藉助電影對12年來俄羅斯民族和歷史進行反思。
  • 華創宏觀張瑜:國企違約衝擊就此結束了嗎?
    ,具有兩大特徵:1、違約主體集中於地方國企違約,完全打破了「國企信仰」。民企信用利差中位數收窄9.7bp,地方國企信用利差中位數收窄2.3bp。未來政策可能如何應對結合歷史經驗和監管最新的表態來看,監管合意的應對方案或是在流動性上定點式寬鬆,在信用問題上針對性懲處為主。短期內以降準來給市場集體打一針強心劑,這恐怕是難以見到的,貨幣政策仍然將回歸正常化。
  • 【彝星彝影】首映|《烏塔》,一部民族古裝獨立電影的誕生
    講一下近期一部潛力十足的網絡電影。 時間,是很久很久以前。
  • 地方國企「自我激活」混改模式開創者,北京外企人力公司案例剖析
    由於市場需要,當然也由於地方政策安排,從1979年開始,FESCO便承擔起為在京外企輸送人力資源的歷史使命。四十年以後,這家企業已經整體成為中國500強企業的一員,北京市屬重要國企集團,成為一個以人力資源外包服務為主,涉及旅遊會展、文化傳媒、房地產物業等多個行業的綜合性大企業。成長不易,突破更難。
  • 《平行迷途》首播,SNH48的破冰行動,質量一般警匪劇皮毛
    在電視劇《平行迷途》當中,SNH48的陸婷、許佳琪等,成為該劇的女主角。顯然,這部緝毒題材的《平行迷途》也是絲芭影視方面的摸索之作。目前來看,已經開播的這幾部絲芭影視出品的電視劇作品,質量都較為一般。這家影視行業的新秀,需要摸索的道路,還很漫長。
  • 中國日化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0-2026年)
    《中國日化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0-2026年)》在多年日化行業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日化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日化市場各類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日化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查研究。
  • 布局數位化5年,日化巨頭立白如何破格出圈?
    這裡是立白集團的總部,這家日化巨頭用了26年時間,從貼牌銷售洗衣粉起家,逐漸成長為一家年銷量超200億元,擁有30家子公司和分公司、9家生產基地、超過600家供應商,1000家經銷商和120萬零售終端的企業。這是立白集團董事長陳凱旋和副董事長陳凱臣打下的江山,這對潮汕兄弟白手起家,成就了一個主打民族日化的品牌。2019年,接力棒交到了陳凱旋之子陳澤濱手中。
  • 【音樂故事】向晚的迷途指南
    《向晚的迷途指南》你能描述此生至今最快樂的一天嗎?我想不出來 。我們相信世界上一定存在著就算迷路也快樂的地方。我們一切的一切,都是從一個微不足道的夢想開始啊! 今年的4月初,在A_Little_Bit樂隊主唱的微博上看見了以上的一段樂評,是棉花糖的《向晚的迷途指南》。好奇之下,點開了播放界面,一聽就是一整天。
  • 【重生】國企改革 涅槃重生
    在1997年全國國有企業職工再就業工作會議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強調,要靠減員增效、下崗分流、規範破產、鼓勵兼併來推動國企改制,解決當前困難。  內退,待崗,買斷工齡,停薪留職,進再就業服務中心……  到1999年年末,累計2440萬國企職工下崗,佔全國國企職工總數20.7%。  無論是對於國家還是個人,這個年關,有點難過。
  • 國企:中國巨人的阿喀琉斯之踵
    哪怕到十九世紀初,中國經濟幾乎已經原地踏步停滯了500年,但嘉慶年間(1820年)時,中國GDP仍達到了全球約1/3的峰值。 儘管過去三十年,我們取得了年均雙位數的GDP增長,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心知肚明:我們其實走得很辛苦、很辛苦,甚至很多領域在一遍遍重複、循環和輪迴——以中國人的勤扒苦做、創造力以及對財富的渴望,我們原本可以做得更好。 中國巨人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哪裡?
  • 好幫手家居日化生活館:讓洗衣更精緻
    針對市面上大部分內衣洗衣液都存在的洗滌後內褲發硬、掉色等嚴重影響內褲穿著體驗感的問題,拼多多【好幫手家居日化生活館】內衣洗衣液用產品交付給了市場一張滿分的答卷。
  • 一部雅俗共賞的英雄史傳
    一部雅俗共賞的英雄史傳----淺析陳玉福先生的《西涼馬超》的人物塑造唐興愛《三國演義》是我比較喜愛的古典名著之一,而馬超則是我喜歡的人物之一。所謂郡望,就是一個家族發源之地,發家之地,或成為望族的地方。古人不像現在這樣隨意遷徙,他們往往祖祖輩輩在一個地方,即使有外遷的人,也以自己的郡望作為名前的稱呼。如燕人張飛,常山趙雲,南陽諸葛亮,他們即使離開這個地方,仍然以這個為自己的稱呼。馬超,包括祖上,吸納黃土地的精華,血管中流淌著西涼一帶的血液,所以習慣稱他為「西涼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