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衍生品/玩具公司2019年度業績:大部分公司實現增長

2020-12-28 中外玩具網

隨著年報季的結束,一些上市/掛牌的衍生品公司年報也陸續出爐,不過今年因為疫情,許多公司的年報都有推遲。這次,三文娛統計了已經公布的16家公司的年報。

2019年是衍生品的破圈之年,大部分公司都實現了增長

今年情況比往年稍好,16家公司裡有10家都實現了營收同比增長,12家實現淨利潤(以下如無特殊說明,均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期內出現虧損的企業只有5家。

營收增幅最大的是摩點。作為一家文創產品眾籌平臺,摩點的爆發式增長是2019年衍生品行業「破圈式發展」的一個縮影。

2019年,摩點平臺有23個籌資額超過百萬的項目,在影視、動漫、出版、遊戲等領域創造了標杆項目,其中眾籌額度最高的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官方授權手辦項目,共有31,866人支持,眾籌金額達15,093,021.88元。
 


這還是正版衍生品,在《哪吒》剛剛上映那幾天,已經有商家嗅到了商機,在電商平臺上銷售盜版。盜版的銷售數字無法統計,可能有很多人第一次賣電影衍生品,就是買的《哪吒》的盜版衍生品。

2019年衍生品行業的另一個驚喜是泡泡瑪特。2019年「雙11」,泡泡瑪特的天貓旗艦店銷售額達到8212萬元,同比增長295%——這在天貓玩具大類中排名第一,首次超過了丹麥樂高、日本萬代等國際品牌。現在又傳聞稱,泡泡瑪特計劃赴香港上市。

在頭部IP、頭部公司狂飆突進的同時,我們統計的這些公司也實現了不錯的增長,除了依靠收購實現衍生品相關業務收入大漲的美盛文化和智高文創,大部分公司的業績增長都來自業務收入的增加。
 


美樂雅,衍生品相關業務實現同比增長51.4%,主要原因是美國投入自動化生產線,節約了海外產品的運費和生產成本。

綠林幼教,衍生品相關業務實現同比增長27.83%,這裡的增長全部是玩具業務貢獻的,國內市場增長22.62%,海外市場增長31.17%。

業績惡化最嚴重的是芝蘭玉樹,不過,需要說明的是芝蘭玉樹的業績下滑和業務調整有關。芝蘭玉樹已經在2018年10月剝離了衍生品業務,本期之所以還有衍生品相關收入是因為產生了售後和退貨。根據財報,2018年公司的衍生品收入是1369萬元,佔當年營收的23%。

芝蘭玉樹前期制定的商業模式是以「IP+平臺為核心,配合衍生品的全產業變現」模式,旗下最主要的IP是「貝瓦兒歌」。但管理層後來認為衍生品周轉率和毛利率較低,佔用了公司過多資金,所以決定將該業務剝離,公司未來將聚焦在內容製作和發行商,穩固「IP+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現金流方面,14家公司裡有6家經營性現金流同比下滑,7家公司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減少。

這裡面最誇張的是精英動漫,經營性現金流同比下滑了1444.8%。年報裡解釋說是因為增加了對內容輸出的投入,建立了內容矩陣,除了動畫內容,還在製作音頻、漫畫內容。

除了精英動漫,綠林幼教、智高文創也在財報裡提到了現金減少是因為期內有投資收購相關的支出。

奧飛、凱知樂、奇士達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減少主要是因為歸還借款。

總的來看,在經營層面,衍生品公司比去年好很多,至少大部分都回到了增長軌道。但當下的疫情,對這些依賴製造業的企業而言會是巨大挑戰。

重點公司年報簡析

摩點文娛

摩點文娛就是摩點網的母公司,摩點網一直專注於文創產品的眾籌,也是許多電影/動畫/漫畫衍生品的主要銷售渠道。

2019年摩點文娛營收入1795.6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79.46%。大幅增長的原因是公司加大了宣傳力度,平臺眾籌金額增加,電商和廣告業務規模也有所擴大。

不過,摩點業務擴張也導致其2019年的銷售費用也漲到了4411.25萬元,公司2019年淨虧損2636.16萬元,虧損幅度較去年有所減少。

2019年,摩點平臺有23個籌資額超過百萬的項目,在影視、動漫、出版、遊戲等領域創造了標杆項目,其中眾籌額度最高的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官方授權手辦項目,共有31866人支持,眾籌金額達15,093,021.88元。

年報還提到,摩點在2019年新增了電商自營業務——摩點商城,依託摩點在文創產品眾籌領域的積累,為平臺上誕生的好產品提供持續銷售的服務。除歷史眾籌項目外,摩點商城還在持續引進有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致力於成為聚集高品質、個性化商品的電商平臺。

精英動漫

精英動漫是《精靈夢葉羅麗》的製作方,現在這部動畫已經播出了7季,全網播放量超過百億。雖然名字裡有動漫,而且也做動畫,但經營動漫本質上是一家衍生品公司。

精英動漫2019年營業收入1.24億元,其中1.13億來自衍生品銷售,來自動畫的收入只有1062.85萬元。不過,衍生品收入較去年同期收入下滑了8.36%,倒是動畫收入實現了翻倍增長。

為了進一步打響IP知名度,精英動漫今年投入了1764.9萬元的銷售費用,同比增長30.66%。不過研發費用的減少讓精英動漫在收入下滑、銷售費用驟增的情況下保持了淨利潤的正增長。

另外,精英動漫2019年還新成立了3家玩具銷售公司,年報上也公布了他們的基本業績:

江西萌童玩具銷售有限公司,2019年度營業收入為1276.68萬元,淨利潤為230.9萬元

徐州萌童玩具銷售有限公司,2019年度營收64.68萬元,淨利潤10.82萬元。

徐州童貝玩具銷售有限公司,2019年營收297.2萬元,淨利潤54.41萬元。

奧飛娛樂

奧飛娛樂2019年營收27.26億元,較去年下滑了3.97%,淨利潤1.2億元,去年是淨虧損16.3億元。

奧飛娛樂旗下有喜羊羊、超級飛俠等動畫IP,然後依靠自己的衍生玩具銷售實現IP變現。

不過,2019年其玩具銷售業務實現營收12.62億元,同比下滑了8.36%,影視類業務也出現了下滑。
 


財報裡提到,報告期內公司戰略性地調整了玩具業務品類結構,原潮流品類佔比下調。同時,中美貿易摩擦也對公司造成了影響。這兩點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玩具業務會出現下滑。

2020年,奧飛娛樂將全面推行爆品戰略,擴充玩具品類,例如開發與IP結合的卡牌產品、開拓三四線市場的糖玩產品、重點打造三大潮流玩具項目、嘗試成人市場的手辦系列等等,通過打造爆品開拓市場,擴大消費群體的年齡段,在存量市場中深挖增量業務。

財報裡還提到,奧飛將完善主題商業的布局,主題零售板塊的核心是潮玩+文創,圍繞兒童娛樂、零售、服務以及教育四大業態,通過自營、授權以及加盟合作的方式展開。

美盛文化

美盛文化的主營業務是Cosplay服飾(動漫服飾)和動漫衍生玩具,近些年也在拓寬業務範圍,向IP產業鏈的上遊進軍,收購了星座自媒體「同道大叔」,布局了動畫、漫畫、遊戲業務,製作了《星學院》《妖神記》等知名動畫。

在內容分發端,他們收購了酷米網,搭建了以兒童及家長為主要對象的動漫視聽節目播出平臺和網際網路動漫娛樂服務平臺,通過子公司美盛遊戲搭建起了遊戲發行平臺。
 


在實體衍生的銷售端,美盛文化通過與合作夥伴JakksPacific共同設立的傑克仕美盛營銷平臺將為國內的消費者帶來國外最新潮的玩具,同時通過投資1001夜,對原有的線上+線下衍生品運營平臺進行完善和補充,1001夜在全國覆蓋800餘家線下門店。

2019年,美盛文化實現營收13.8億元,同比增長了65.09%,其中來自動漫服飾的收入4.36億元,同比增長了33.92%;玩具業務收入4.04億元,這是美盛2019年通過收購新時代集團獲得的新業務。新時代集團是一家專門與迪士尼、漫威、任天堂等公司合作開發衍生品的公司。

凱知樂

主要在大陸做玩具零售的凱知樂,2019年實現營收17.1億元,同比增長3.63%,淨虧損7610.4萬元,較去年同期的6631.8萬有所擴大。

零售行業毛利率偏低,凱知樂主要代理一些國際玩具品牌的玩具,沒有自己的玩具品牌,他們的支出大頭是銷售費用,高達6.57億元,儘管今年的銷售費用已經較去年有所減少,但還是不足以讓公司盈利。

凱知樂的銷售體系分自營渠道和批發渠道,2019年自營渠道營收12.23億元,基本和去年持平,批發渠道實現營收4.87億元,同比增長13.7%,電商收入1.74億元,同比增長11.41%。

具體情況如下圖所示:


從上圖也能看出凱知樂最主要的收入來自自營的零售店。雖然2019年凱知樂的自營零售店銷售額有一定增長,但截至期末,凱知樂的自營門店實際比去年有所減少。2018年底凱知樂有257家自營零售店,到了2019年底就只剩下239家了。
 

創源文化

創源文化2019年營收9.32億元,同比增長16.44%,淨利潤1.17億元,同比增長41.7%。

創源文化的主營業務是賣文具和一些文創產品,而且其收入大部分來自海外市場。2019年,創源文化的文具產品收入5.57億元,同比增長21.95%。具體的營收構成如下圖所示:
 


創源文化也在積極向IP產業鏈上遊探索。2019年,他們投資了靈夢傳媒,這是一家專注於網劇、網綜的公司。創源文化今年也參股了森雨文化和紅隼互娛。

森雨文化主要做漫畫和繪本出版,2019年度森雨文化上線長篇連載3部,分別是《周一至周末》《何來異聞社》《與妖記-蜜地傳說》,出版了《流浪地球》繪本《鄉村教師》漫畫《羅小黑設定集》《羅小黑同人畫集》《沙漠十四天》。

紅隼互娛是一家手遊公司,總部位於貴陽,在北京、深圳都設有分支機構(研發、發行),旗下已發行RPG(Role-playinggame)、回合制等多種手機遊戲。

創源文化還成立了天堂矽谷創源基金,這隻基金主要圍繞文化娛樂行業,在行業裡篩選符合投資要求的優質項目。

美樂雅

美樂雅也是一家從事文創產品生產製造的企業,。2019年,美樂雅營收3.22億元,同比增長16.89%,淨利潤3721萬,同比增長8.86%。

美樂雅的營收主要來自塑料製品,具體構成如下圖所示:


美樂雅沒有在年報裡披露具體有多少收入來自海外,但從年報裡透露得一些信息來看,他們也是一家依賴海外市場的公司。首先是他們的前五大客戶,全部是海外公司,這五大客戶貢獻的收入加起來佔了美樂雅2019年收入的40.9%成。
 


另一個是他們單獨列出了來自亞馬遜平臺的收入,大約是273.26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913萬元。

這兩筆收入加起來,可以推算出,美樂雅至少有45%的收入直接來自海外客戶。

奇士達

奇士達2019年營收3.25億元,同比增長16.89%,淨利潤3721.9萬,同比增長8.86%。

奇士達是一家做智能玩具的公司,主要產品是各種汽車玩具。奇士達通過不斷豐富其授權品牌,與眾多汽車製造商合作推出聯合品牌,合作豪華汽車品牌包括:布加迪、蘭博基尼、帕加尼、雪佛蘭科邁羅、奧迪等。

從收入來看,僅智能車模這一項,2019年就為奇士達創造了2.09億元的收入。
 


中國是奇士達的最大市場,佔總收入的約48.3%。歐洲整體貢獻收益的約18.7%,北美貢獻約25.9%,亞洲(不包括中國)貢獻約3.4%,此外,約3.8%來自大洋洲、南美洲及非洲。
 


2019年度,約46.0%的收益產生自奇士達品牌的產品(2018年:約51.8%),約45.3%的收益產生自聯合品牌的產品(2018年:約40.1%)及約8.7%的收益產生自海外客戶品牌的產品(2018年:約8.1%)。

小白龍

小白龍主營玩具製造,旗下有模仿樂高的品牌「積高積木」,他們還以此為基礎創作了《積高俠》動畫。

2019年,小白龍實現營收9564萬元,較去年略有下滑。淨虧損431.3萬元,較去年大幅減少。

小白龍收入的具體構成如下圖所示:
 


目前看來小白龍的動畫業務的佔比並不大,不過在年報裡,管理層表示未來會以動畫片、電影、遊戲、漫畫等內聚焦打造積高俠自主IP,以積木場景、積木公仔結合內容的表現形式,附與產品的故事性和人物的特性,提升產品在市場影響力。

貿易戰的威脅沒落實,但疫情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了

我們統計的這幾家衍生品公司中,有相當一部分從事的是衍生品的生產製造,而且這些公司業務重心幾乎都在海外市場。

例如,做玩具和幼教裝備的綠林幼教,2019年大約有9.7億元的收入來自海外市場,佔營收的62.16%;

還有,做玩具車的奇士達,2019年有大約1.68億元的收入來自海外,佔營收的51.67%;

2019年,貿易戰的風險就是一把懸在他們頭頂的劍,隨時有可能落下來,如果美國真的加徵關稅,對於他們而言將是毀滅性的打擊。不過,整個2019年,美國的威脅只是威脅,並沒有落實,儘管中間伴隨著孩之寶、美泰等跨國玩具公司轉移部分產能,但從我們的統計來看,7家披露了海外收入的企業有5家都實現了增長。下圖是一個匯總:
 


做文創產品出口的創源文化,2019年來自北美市場的營收同比增長了14.01%,達到了7.29億元。

做Cosplay服裝和玩具的美盛文化,2019年有7.92億元的收入來自海外,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84.11%。

奧飛娛樂,2019年海外收入12.47億元,同比增長了26.18%。

2019年年底,廣東省玩具協會會長李卓明曾在採訪中表示,2019年首十個月,中國傳統玩具出口「逆勢」突破1800億元,同比大增逾32%。此外,出口市場替代趨向顯現,相比一到七月對美國出口同比增不足20%,對歐盟、東協分別大增逾36%、近57%。
 


當然,也有一些廠家是實際受到了貿易戰影響的。像凱迪威,2019年的外銷收入就下滑了50.22%,只有1491萬元,不過這家公司產品的外銷比例不大,而且內銷收入也取得了大幅增長,所以2019年整體的營收也取得了16.43%的增長,達到了1.1億元。

真正因為貿易戰產生虧損的是裕利智能,2019年虧損2439.4萬。他們是一家玩具研發生產企業,雖然沒有披露具體的海外銷售佔比,但前五大客戶均來自海外,估計海外收入佔公司收入的8成以上。年報裡虧損的具體原因是,為了留住海外客戶,他們主動降價,導致毛利率大幅度下滑和營業利潤大幅降低。

隨著12月15日中美達成第一階段協議,貿易戰的威脅告一段落。但我們正在經歷的疫情,對玩具銷售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打擊。

國內一季度的疫情讓廣東的許多玩具製造工廠不得不停工停產,因此可能無法及時處理海外訂單。結果到了二季度,國內逐步復工復產,海外卻因為疫情訂單驟降,這樣的打擊對於依靠製造業生存的衍生品公司而言是毀滅性的。

上個月,工信部前往廣東調研玩具行業復工情況,發現約有50%以上的出口訂單被取消或暫停。聚集了近千家玩具企業經銷商的廣州一德路商圈非常冷清,僅有約30%的玩具商戶開業,商戶反映業務只有上年同期的1-2成,甚至有商戶開業一月有餘未有新交易。

相關焦點

  • 五成衍生品公司盈利且營收增長:中國動漫賺錢了嗎?
    動漫行業也有發展相對好一些的領域,比如以衍生品和玩具為主營業務的公司有五成實現了盈利及營收增長。 能有五成公司盈利殊為不易。對以衍生品和玩具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來說,2018年並不是好過的一年。中美經貿摩擦、美國玩具反鬥城關閉等因素,讓許多涉足國際業務的玩具公司面臨較大經營壓力。
  • 16家廣州上市公司年報業績預喜
    信息時報訊(記者 袁嬋)上市公司年報預告進入密集披露階段。數據顯示,截至1月3日,A股已經有22家廣州上市公司發布2019年業績預告。從預告類型來看,16家公司業績預喜。5公司淨利預增1倍數據顯示,在上述16家預喜的公司中,6家公司預增,8家略增,2家扭虧。淨利潤增長率方面,14家公司預計2019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數為正數,8家公司預計超過30%。
  • 2019年財報披露截止期僅剩半月,87家上市公司年報業績變臉
    為做好疫情防控和上市公司年報審計工作,解決有關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面臨的困難,針對2019年年報披露工作,監管部門要求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原則上不晚於6月30日。因此,目前仍有公司陸續披露年報業績修正公告,截至17日,滬深兩市有87家公司披露年報「變臉」情況。
  • 16家動漫公司,1家賺了8個億,5家賺了幾千萬
    雷報【微信:leinewspaper+關注】對新三板已經公布2019年報的16家動漫公司進行了梳理,從營收來看,2019年營收過10億元的動漫公司有1家,營收在1-10億元的動漫公司有5家,營收在3000萬元-1億元的公司有7家,營收在1000-3000萬元的動漫公司有3家。
  • 超四成上市公司年度業績預告報喜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截至12月25日,A股上市公司中發布2020年度業績預告的有648家,其中193家預增,16家續盈,73家扭虧,報喜比例為43.52%。與此同時,業績預減的有123家,預虧的有127家,比例為38.58%,業績不確定的有116家。
  • 上市電影公司愁雲慘澹,2019業績盤點
    近日,有多家上市電影公司發布了2019年的業績快報。在這個漫長的影視寒冬中,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大多數電影企業的業績都相當慘澹,成績毫不令人意外。 今天,我們就來根據各家電影公司的業績快報進行盤點。扣除該影響後,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8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僅為約43.89%,這一成績在影企中並不算太差。光線影業則是為數不多在2019年實現盈利的老牌電影公司。根據光線傳媒2月28日發布的2019年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業總收入28.1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9.0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53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30.57%。
  • 百大券商2019年度經營業績全排名揭曉(公司財報版)
    來源:東方財富網截止2019年底,我國共有證券公司132家,其中包含證券分公司及投行、資管子公司,通過對這些公司2019年財務報告的合併整理,匯總出百大券商規模及經營業績排名,供讀者與業內人士參考。01百大券商規模與業績總資產方面,102家證券公司2019年末合計資產8.63萬億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約15.63%。超過千億規模的證券公司有19家,比2018年度多1家。
  • 業績好才是硬道理!140家公司半年淨利翻倍,兩類企業...
    按規定,相關上市公司必須在7月15日之前披露中報業績預告,上市公司半年度業績披露即將步入尾聲。據e公司記者統計,截至發稿,滬深兩市有800多家公司披露中報業績預告,其中有140家公司上半年淨利潤增幅翻倍(以淨利潤增幅下限來看),淨利潤增幅預計超10倍的有15家公司,多家養豬企業、與抗疫相關的企業業績表現靚麗。
  • 一季度上市公司業績「劇透」 45家公司近七成預喜
    摘要 【一季度業績「劇透」 45公司近七成預喜】一季度臨近收尾之際,有上市公司已迫不及待透露其經營狀況。統計顯示,截至3月12日滬深兩市已有45家公司披露了2020年一季報業績預告,當中業績預喜公司的有31家,佔比68.89%。
  • 部分電子通信公司業績超預期增長
    摘要 【部分電子通信公司業績超預期增長】統計顯示,截至7月10日晚,153家電子、計算機、通信板塊上市公司發布了上半年業績預告,63家公司預喜,佔比41.18%。
  • 2019年業績全面回升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6日,按申萬行業分類,27家券商公布了2019年年度報告,合計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達61%,有9家券商全年淨利潤在50億元以上,尚無上市券商淨利潤出現負增長。  在市場行情回暖帶動券商業績提升的同時,行業「馬太效應」愈加明顯,頭部券商無論是盈利能力、規模效應,還是業務份額,都相對領先。
  • 雙十一業績逆勢增長,九號公司是如何「乘風破浪」的?
    在上市後的第一個「雙十一」大促節點,九號公司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11月1日00:00-11月11日24:00,九號公司全渠道銷售額突破1.3億元,同比去年雙十一增長超過77%,同時奪得京東體感車類目銷售額TOP 1、天貓電動自平衡車/滑板車類目銷售額TOP 1、蘇寧體感車類目銷售額TOP 1。雖然Q4財報還未公布,但單單雙十一期間的業績增長就已超出預期,公司有望開啟新一輪高增長。
  • 廈門多家上市公司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 兩大國企實現亮眼業績
    最近,廈門多家上市公司發布了上半年的業績預告,儘管受到疫情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在已經披露業績預告的公司中,大部分業績同比增長。其中,延江股份、新華都和美亞柏科業績增長較為突出。多家上市公司利潤大增延江股份今年上半年業績十分優異,其業績預告稱,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2.75億元-3.55億元,同比增長520.28%-700.72%。
  • 已有12家券商預告2019年業績 投資+投行大力助推
    來源:上海證券報2019年中國股市領漲全球,給力的行情帶動下,券商業績迎來了大豐收!截至1月17日晚,已有12家A股上市券商發布了2019年度業績快報或業績預告,其中11家券商業績預增,淨利潤增幅在25%到400%之間。業績預喜讓投資者對券商股行情更加期待。
  • 盤後52公司發業績快報-更新中
    2019年度,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57.9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 27.24%,盈利能力的持續增長得益於公司在保持對新業務持續投入的同時,科技成果的應用和成本管控措施帶來了經營效率的進一步提高。2019年度,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2.0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78%。
  • 458家公司2020年業績預喜 挖掘高分紅潛力公司正當時
    本報記者 董添  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14日收盤,859家A股公司披露2020年業績預告,其中458家公司預喜,佔比53.32%。  業內人士指出,上市公司的年度利潤分配情況市場關注度高。通過分析2020年三季報每股未分配利潤、歷史分紅頻率,並結合年報業績預告情況,可以挖掘出那些分紅潛力大的上市公司。  9家公司預計淨利增10倍  在上述預喜的458家公司中,略增124家、扭虧95家、續盈17家、預增222家。考慮到疫情影響,已披露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預喜率較高。
  • 盤點2019年淨利潤下降超過30%的公司,有10家超10倍
    20.沃森生物:2019年歸母淨利同比下降86.14% 沃森生物(300142)2月6日晚間發布的2019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1.21億元,同比增長27.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45億元,同比下降86.14%。
  • 西班牙人降級拖累A股公司!星輝娛樂半年度業績驟降或再轉移重心?
    從2014年起,星輝娛樂斥資5.25億收購影視公司春天融合54%的股權。通過收購方式布局玩具、傳媒、遊戲等業務的星輝娛樂胃口大開。2015年起,已不滿足現狀的星輝娛樂開始進軍體育產業,並以1億歐元對價獲得西甲聯賽西班牙人足球俱樂部99.55%的股份,成為了首家控股歐洲五大聯賽頂級俱樂部的A股上市公司。星輝娛樂的這筆買賣在2019年時表現最為亮眼。
  • 業績為王!251家公司上半年淨利潤增長 22股創歷史新高 近六成被...
    原標題:業績為王!251家公司上半年淨利潤增長,22股創歷史新高,近六成被機構點讚! 摘要 【業績為王!
  • 減員、借款、轉型,動畫公司上半年不好過:24家公司13家賺錢了
    原創 IP 研發方面,陸續開發《再見怪獸》、治癒系《被窩貓》等原創作品及相關延展衍生品,並參與電影節、衍生品授權展等行業內專業交流平臺,積極拓展影視動畫版權銷售和形象授權業務。上半年,動畫公司以及主營業務含動畫內容製作的公司,日子好過的不多。我們統計了24家公司,有一半的公司營收同比下降,僅有10家公司的扣非淨利潤實現了同比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