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熟悉的詩文背後,不止是七天泣血的故事

2020-12-23 昭烈名臣

隨著電視劇《大秦賦》的熱播,有關秦朝的歷史也被帶火了,尤其是先秦時代複雜的國際關係,各種戰與和,殺與被殺,救與被救,成就了那個時代精彩紛呈的歷史。

真實的歷史往往比小說更精彩,尤其是對於先秦的歷史來說,那個時代變革劇烈,人們的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也成為一種可能。

百家爭鳴,更使得當時人們的思想一場活躍,有時候秉持的理念跟現在完全不一樣,做出來的事情能讓我們現代人瞠目結舌。

尤其是我們現在熟悉的很多成語典故,詩詞歌賦,在當時都是有著明確的時代背景和事件,比如說我們非常熟悉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首詩,他的背後就是個非常有趣的歷史事件。

事情的主角,是反目成仇的好朋友伍子胥和申包胥,正是有了這兩個人,才有了今天最能代表秦風的這個作品,豈曰無衣。

(01)狠人伍子胥

《大秦賦》的熱播,意外的帶火了一個角色,他就是號稱「大秦第一名將」的郭開,這當然是網友們的戲稱,郭開其實是趙王的寵臣。

但郭開憑一人之力,就滅掉了趙國兩大名將,廉頗和李牧,為大秦統一天下掃清了最大的障礙,這樣的功績,堪比大秦第一名將。

郭開算是他運氣好,生在了末世的趙國,要是郭開生在楚國,殺了名將說不定會遭到瘋狂報復,楚國歷史上就發生過一次非常嚴重的報復事件,差點導致楚國的滅國。

奸臣在歷史上從來不缺,尤其是奸臣殘害忠良的事情,在歷史上經常發生,楚國在楚平王時期,就發生過一件看起來很平淡的殘害忠良事件。

楚國名臣伍奢是楚國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建,給太子當老師,那一定是學問人品都非常好的人才能勝任。

此時的奸臣費無忌為了打擊太子勢力,故意涉及陷害太子,連帶著也要把太子的老師伍奢也處死,這個費無忌也不傻,知道斬草除根的道理,就以伍奢為人質,要挾他的兩個兒子也過來,不然就殺了他們老爹。

伍奢有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子胥,伍尚明知道跟使者去了也是有去無回但還是去了,寧願陪父親一起死,伍子胥不願意做白白的犧牲,他要活著為父親報仇。

於是用弓箭對著使者,使者不敢上前,就這樣伍子胥逃走了,那是個亂世,還有的地方可以逃,不像秦以後的大一統,你被奸臣殘害了,連個逃跑的地方都沒有。

按照普通的劇本,忠良之後應該是隱姓埋名,過上十幾年學成一身本領,後來立了功,有了身份地位之後,在君王面前痛斥奸臣當年的行徑,最後奸臣被一怒之下的君王處以極刑,忠臣得到了平凡,奸臣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皆大歡喜的場面。

但很不湊巧,忠臣之後伍子胥可不是一般人,他發誓要我父親報仇,付出多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伍子胥說話算數,他真的為父親報了仇,只不過是代價確實有點大,差點把楚國給滅了。

伍子胥從楚國出逃後,最終在吳國做了將領,在吳王的支持下,率軍攻打楚國,並最終佔領了楚國的首都郢這個地方。

這下可算是為父報仇了,知道楚平王已經去世,就掘開楚平王的墳墓,挖出屍體,抽打了三百鞭才罷休,這就是狠人伍子胥,一個你得罪不起的人物。

為了替父報仇,敢於統帥軍隊,攻入自己母國的首都,這樣的熱血男兒,這樣的豪情萬丈,秦以後的大統一社會再也沒有了。

(02)被誇大的申包胥

這邊伍子胥是為父報仇,堪稱典範,同樣的楚國身為大國,也不全是奸臣,都城被攻破後,當年伍子胥的好友,申包胥就痛斥伍子胥。

仗都打到這份兒上了,痛斥又有什麼用,頂多也就是過過嘴癮,還是來點實在的才行,於是申包胥做了一件讓他名垂千古,成為國之忠賢典範的事情,獨自冒險去秦國求援。

申包胥的故事很多史書都有記載,但以戰國策記載的最為精彩,申包胥

「跋涉谷行,上峭山,赴深溪,遊川水,犯津關,躐蒙籠,蹶沙石,蹠達膝曾繭重胝,七日七夜,至於秦庭。」

這一開始秦國並不答應,離開求援這種事,肯定是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申包胥什麼都做了還是不行,最後戰國策記載:

七日而薄秦王之朝,雀立不轉,晝吟宵哭,七日不得告。

申包胥哭了七天七夜,最終感動了秦哀公,發戰車五百乘,遣大夫子滿、子虎救楚,秦王派兵援助楚國,楚國最終在秦國的幫助下,打敗伍子胥,收服都城,大家都認為要是沒有申包胥的這場苦秦庭的舉動,苦怕楚國早就亡國了。

這件事還有詩一首,有人說就是秦哀公當場賦詩,誰寫的不重要,關鍵這首詩寫的實在太有感染力了,就算我們不知道這段歷史,但看這首詩,也能被秦人感染到: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難道真的是被申包胥這種哭到泣血的精神所感動,秦哀公才發兵救援的嗎,小說戲曲可以誇大的這麼寫,但真實的歷史要比這個有趣的多。

(03)秦楚聯姻的秘密

申包胥之所以向秦國求救,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秦楚之間是有聯姻的,而當時的楚昭王就是是秦國公主所生,也就是秦哀公的外甥,秦國與楚國有著緊密親緣關係,正是這層關係,才讓秦楚之間有了重要的同盟關係。

但這種聯姻也不是秦國出兵的根本原因,秦國出名幫助楚國,主要還是因為楚國真的亡國了,吳國做大不利於秦國的利益,這才導致了秦國最終發兵,秦楚之間的這種聯盟在當時非常普遍,但是能像秦楚這樣,做到世代聯姻21世的卻非常少。

之前有秦晉之好,後來秦晉發生了城濮之戰,秦晉為了爭霸徹底決裂,不過這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晉國後來沒了,這才把秦晉之好變成了秦楚之好。

因為秦楚之間關係緊密,後來秦國成了有名的秦宣太后,還有他的弟弟魏冉,兩個人合力終於把秦國打造成了戰國時代最強的國家,徹底奠定了秦國統一的基礎,從此東方六國就只有挨打的份,區別只在於秦國打你,你有沒有能力還手。

而這個秦宣太后,就是楚國王室成員,史書上的稱呼為羋八子,不過我們現在更熟悉的稱呼是羋月,為秦國的擴張操心一輩子,甚至不惜犧牲色相,誘殺義渠王,徹底平定了秦國西北地區的邊患問題,讓秦國東進再無後顧之憂。

秦楚之間聯姻不僅產生了秦國的楚系外戚勢力,而且能夠解釋很多事情,最大的一個謎團就是楚懷王的事兒,這個事兒連屈原都沒想通,最後跳河自殺了。

楚懷王是個典型的悲劇,早期的楚懷王還是很厲害的,破格任用屈原等人進行改革,大敗魏國,消滅越國,擴充疆土,當時縱橫家蘇秦曾言「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

這樣的成就夠厲害吧,但後期卻做了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事情簡答的說就是已經是被秦國反覆欺騙的情況下,而且但是張儀已經出爾反爾很多次,秦國明擺著是虎狼之秦,所有人都在勸楚懷王,可是楚懷王就是不聽,執意要去秦國,跟秦昭襄王在武關見面。

這種行為實在讓人費解,事情都到這一步了,你還天真的相信秦王會信守承諾嗎,結果楚懷王去了之後,就被秦國扣留了。

楚懷王就這樣在秦國被軟禁了三年,最後死在了秦國,秦國把遺體送還楚國,「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楚國人像死了秦人一樣傷心。

因為楚懷王有這樣的遭遇,楚人心裡一直記著他,這也為後來他的孫子被反秦的項梁找出來當了新楚王,埋下了伏筆。

為了楚懷王這是屈原都鬱悶的自殺了,很多人都想不通,這楚懷王怎麼這麼蠢,明知道自秦人那副德行,幹嘛還要去相信他。

這就要聯繫到秦楚聯姻這一層關係了,當時在位的秦昭襄王,也就是我們上面說的羋月的兒子,宣太后在秦國一直勢力很大,又是楚國王族出身。

楚懷王想著有這一層關係在,秦人不敢把他怎麼樣,誰知道去了就被扣留了,這也不能全怪楚懷王天真,因為的確有這層關係在。

所以三年時間秦人都沒有殺了楚懷王,還差點被他跑掉,更可氣的是,楚國內部對楚懷王是不聞不問的態度,才最終導致了楚懷王死在了秦國。

楚懷王的確是有點天真,但是他兒子對他被俘的態度才更令他寒心,最終抑鬱成疾病死在秦國,看來不但是親戚不能信,在至高的權力面前,連親兒子也不能相信呀。

先秦的風貌跟現在很不一樣,有許多我們看起來很精彩和意想不到的故事,所以真實的歷史其實不用杜撰和瞎編,就已經非常有趣了,有些情節甚至連寫小說都不敢這麼編,但就是發生了,這就是先秦歷史的有趣之處。

相關焦點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青花郎·經典詠流傳》重磅回歸!
    回歸後的《青花郎·經典詠流傳》第一期,武漢協和醫院的醫護工作者們以特別的形式來到《經典詠流傳》,共同傳唱《和你在一起》,通過演繹兩千多年前的「戰歌」——《無衣》,向所有並肩作戰的抗疫戰士表示感謝。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醫護工作者鏗鏘有力的演唱,觀眾無不熱淚盈眶!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是什麼意思?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是同心協力、攜手戰鬥的意思。其原文來自《詩經》。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雖是古語,不過,從字面上應該比較容易理解。兄弟,別怕沒衣服穿,咱們患難與共,有我穿的,就少不了你的。原文來自《詩經·秦風·無衣》,如下: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把戰友叫做同袍或者袍澤,就來源於此。此次武漢疫情,不但牽動著無數國人的心,也牽動著海外華人以及國際友人的心。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與子同袍著名的獅心王查理曾經在一場大戰之前騎在馬背上對自己的軍隊發表動員演講,其中有一句話流傳千古:從此刻直到世界的盡頭,凡今天與我一起浴血奮戰者皆是我的兄弟。在我們的《詩經.秦風》中有一句更簡潔的表述: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正因為血脈相連,所以彼此能將性命相互託付。也正應為彼此能同生共死,所以手足情深亦如血脈相連。
  • 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什麼意思?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出處及全文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前幾天,在日本醫藥NPO法人人心會、日本湖北總商會等四家機構聯合捐贈的醫療物資上,則印著中國《詩經·秦風·無衣》的兩句話:「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日本醫藥NPO法人人心會、日本湖北總商會等四家機構聯合捐贈的醫療物資 圖源:網絡)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你怎麼能說沒有衣服呢?
  • 「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 山東德州隆重慶祝第三個醫師節並舉行頒獎...
    編者按: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詩經·秦風·無衣》  這本是古人的一首詩歌,跨越2千年後的今天,翻上案頭,更能引起人們強烈共鳴。2020年春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首古老的詩句,成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最鼓舞鬥志的名言之一。聞者動容,洋溢著震撼人心的英雄力量!
  • 99歲許淵衝再度獻聲《朗讀者》,朗讀英文版「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蒼勁的聲線傳達著慷慨激昂的熱血之勢,更透露出老人對「抗疫」這場特殊戰爭的關切: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Are you not battle-drest? Let’s share the kilt and the rest. We shall go up the line.
  • 《大秦賦》唱的豈曰無衣是什麼歌 《秦風·無衣》完整版歌詞
    在《大秦賦》中昭襄王大喪,所有宗室還有大臣們一起唱「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的場景實在是太有儀式感了。那麼豈曰無衣是什麼歌呢?  《大秦賦》唱的豈曰無衣是什麼歌  這是一首激昂的戰歌,名字是《秦風·無衣》,劇中贏稷大喪,秦國君臣齊唱《無衣》送別一代君王,場面太有感染力了,忍不住流淚!
  • 《大秦賦》裡反覆吟唱的「豈曰無衣」出自哪裡?都是什麼意思?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今天和大家聊的主題是:《大秦賦》裡反覆吟唱的「豈曰無衣」出自哪裡?都是什麼意思?作為《大秦帝國》的終結篇,它主要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如何隱忍九年,看著太后趙姬亂政,等到行冠禮掌權後,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人的輔佐下,除嫪毐,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 。
  • 日本捐贈武漢物資上寫「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是什麼意思?
    一些捐贈給武漢的物資包裝箱上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針對個別國家出現的極端歧視性言論,日本厚生勞動省官員在記者會上表示,「壞的是病毒,而絕非是人」。我還聽說,有日本學校給學生家長寫信,教育孩子們不要帶著惡意去談論中國武漢。
  • 《大秦賦》中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何意?專家:多數人理解錯
    當然,作為一位詩詞迷,讓筆者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句多次出現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句詩秦軍普通士兵在唱,將軍們也在唱,就連秦昭襄王臨終時,也和兒孫們一起唱著,可見它在秦人心裡的地位。而且每當這詩被唱起時,不少觀眾也都覺得頗為感動,可見其魅力。其實這首詩入選中學課本已經多年了,大家也都是比較熟悉的。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那些刷屏詩詞用英文怎麼說?
    而王毅外長的演講中同樣引用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除此之外還有不少「金句」,值得我們學習那麼,這些刷屏「金句」用英文怎麼表達呢,接下來,東方君就給大家一一總結一下,No.1豈曰無衣,與子同裳Fear not the want of armor,for mine is also yours to wear.
  • 《大秦賦》中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到底什麼意思?
    劇中,秦國將士反覆吟唱過一首古老的歌謠,它就是著名的《豈曰無衣》。這首詩被收錄在《詩經》裡,要理解詩的意思,我們先得弄明白它的創作背景。雖然目前共有3種說法,有人說是諷刺秦軍好戰,有人說是秦人攻逐犬戎時所寫,但如今更多專家認為這是秦軍出兵救楚時所作。據《左傳》的記載,當時楚國首府被吳國圍攻,楚國大臣申包胥跑到秦國來求救。當時秦軍為了自保,朝廷上下並不想出兵。
  • 【「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動」徵文】李明珠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疫情防控 四川在行動」徵文】李明珠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2020-10-03 2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詩經》精選|第15期《國風·秦風·無衣》
    今天我們要讀的《無衣》,被稱為中國史上第一首軍歌,就讓我們一起,感受這首詩歌的豪邁,體會千年不衰的壯懷激烈。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 【經典賞析】《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與子偕行! 出自先秦的《無衣》在《詩經》大量的戰爭題材作品中,《秦風·無衣》一詩以其高亢的精神境界和獨特的表現方式受到人們的重視。然而, 作品的創作的具體年代已不可考。據今人考證,秦襄公七年(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周王室內訌,導致戎族入侵,攻進鎬京,周王朝土地大部淪陷,秦國靠近王畿,與周王室休戚相關,遂奮起反抗。此詩似在這一背景下產生。
  • 閱讀經典 | 《詩經·秦風·無衣》
    《詩經·秦風·無衣》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
  • 高考作文輔導236:天一大聯考第七次作文「暖心詩文,守望相助」
    (60分)下面幾句話是新冠疫情出現以後,中國與世界各國相互援助物資上印刷的詩文。(1)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援助中國物資上文字,詩句源自日本長屋王贈送大唐的千件袈裟)(2)豈曰無衣,與子同裳。6.文字背後是守望相助、共克時艱。7.暖心的文字,情感的交流。優秀範文一:暖心詩文,守望相助「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第六屆西塘漢服節,我在這兒等著你
    在秦亞文、陳小末、璇璣姑娘等一幹同袍的努力下,漢服已經成為了一種傳承中國最大民族的文化符號。人們穿起漢服,只為尋回漢服背後幾千年的文化道統。如果你被這些精美的漢服所吸引,或者想要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漢服同仁,不妨這個周末,拋下工作,穿上漢服,跟我們一起逃跑到西塘!第六屆西塘漢服節,就在那裡等著你....
  • 《辯護人》: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影片《辯護人》,描述了一個草根律師(宋佑碩)的奮鬥故事,從開始在工地上搬磚砌牆,堅持不懈完成司考,轉型成為律師,從低端業務做起,一路披荊斬棘,成為釜山地區著名的稅務律師。成名後,不滿足於個人和家庭經濟的富足,為追求公正,頂住了諸多壓力,為被陷害的學生當事人做無罪辯護......同時,完成了從社會秩序的維護者到公平正義追求者的轉變。
  • 百餘張全家福都叫「與子同袍」
    師生們設計的文化衫圖案□楚天都市報記者 肖楊 通訊員 陳學兵 劉始安 趙茜 駱然 劉江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青山綠水,最美逆行;杏林春暖,與子同袍。」該校407班的韓璟萱、廖璟萱是一對雙胞胎姐妹,爸爸在武漢市第九醫院工作,媽媽在冶金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昨日一家四口開心地穿上文化衫。「一路走來太不容易了,很有紀念意義。」廖爸爸感慨,兩個女兒自疫情發生後就被送到親戚家,10日才接回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