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兩件關於表情的大事。一是LINE上市了,二是世界emoji日。表情包,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上次它這麼火,還是因為年初的FB表情包大戰。區別是,上次大家都在討論文化,這次談的是生意。
那麼我們就來談表情經濟。在此之前,先簡單過一下表情進化史。
1982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留言板上,首次出現 :-) 和 :-( 這兩個表情符號。其發明者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只想用它來區分嚴肅和玩笑,以減少不必要的誤會。誰知這直接影響了日本顏文字的產生,開啟表情1.0時代。
單一的符號並不能滿足人們的表達欲。1999年日本人慄田穰崇設計出一系列標準化的表情圖標「繪文字」,也就是emoji表情符號。2010年這套圖標被計算機字符編碼Unicode收錄,意味著表情2.0時代的到來。
再後來,表情貼紙和GIF動圖,分別對應表情3.0時代和4.0時代。每一階段都是向上包容的,如今扁平的符號表情和有層次感的動圖,共同構成了當下的表情生態。
下面我們分別從C端和B端,談談怎麼賣表情,以及賣表情的未來。
2012年,從付費表情貼紙到廣告、遊戲、IP以及線下商城,日本通訊軟體LINE,被認為是把表情賣給C端最成功的玩家。
LINE招股書顯示,2015年LINE的收入主要來源於通訊(賣表情貼紙)、內容(遊戲)和廣告三方面,三者2015年全年營收佔比分別為23.9%、40.9%和30.2%。其中,通訊和內容都面向C端,這兩項業務雖佔營收大頭,但近年來表現都有下滑趨勢。
電子表情,是隔著屏幕的肢體語言。它可以表現難言的情感,可以掩飾尷尬,可以活躍氛圍。2012年LINE推出付費表情服務,2013年韓劇《來自星星的你》讓布朗熊和可妮兔風靡整個亞洲。有調查顯示,人們使用LINE發消息,每10條中就有一條是表情貼紙。
來源:Bloomberg
這是個讓人欣喜的數字,可它只是個平均值。事實上,2014年表情貼紙佔比達到頂峰的12%後,就開始下降。這是因為2014年4月Line Creators Market上線,UGC模式提高了用戶生產和使用表情貼紙的積極性。可熱鬧只在家中,LINE的國際化之路一直不順。
社交軟體有非常強的網絡效應,如果周圍人都不用這款軟體,那麼你也一定不會用。所以經常出現一款社交軟體壟斷一個國家的現象。LINE佔據的是日本市場,一旦出了國門,它將面臨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以及微信的競爭。
LINE當然明白這一點,所以它想彎道超車,用表情貼紙而非社交功能吸引國外用戶。2015年6月,LINE推出表情鍵盤Emoji Keyboard,從LINE已有的4萬個表情中精選部分放在鍵盤中。此舉是為了擴大LINE在歐美市場的佔有率,所以Emoji Keyboard在微信中使用體驗相當差,在日本甚至不能用。
然而歐美人並不買單。表面看來,原因是Emoji Keyboard使用體驗不好:貼紙只有複製粘貼才能使用,而且解析度不高,不能很好地適配各種手機和通訊軟體。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有文化人類學家發現,歐美人不習慣使用貼紙等高級表情符號。他們沒理由不選擇SwiftKey等本土第三方輸入法,而去選擇花裡胡哨的Emoji Keyboard。
至於在中國和一些東南亞國家,用戶為表情貼紙付費的意願並不高。所以2016年LINE的用戶增長遇到瓶頸,表情貼紙發送量的增速也在放緩。
雖然文化差異是根本原因,但貼紙本身有限的使用場景,是影響貼紙生意最直接的因素。因此,想像空間更大的IP成為LINE的第二個生意。
圍繞布朗熊和可妮兔等IP,2013年LINE開始推出漫畫和動畫。表情本身就是IP,它和動漫可以相互轉化。表情屬性賦予櫻桃小丸子、機器貓等經典漫畫形象以新的生命力,嗷大喵、熊本熊等原生表情又為動漫提供新的素材。
此外,LINE還在全球各地開設主題商店,售賣動漫人物周邊。不過線下門店的主要作用是品牌營銷,真正賺錢的是遊戲。LINE三大營收來源之一的「內容」多半指的就是遊戲,它佔總收入的四成。這一收入目前也在下降,但比起表情貼紙,用戶為遊戲付費的意願更強。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遊戲依然是表情IP變現的最佳方式。
在講B端之前,需要明確一個事實:表情已經成為一種新的信息載體,侵蝕了人們的社交生活。
語言是人類社會的第一種信息載體,而後又出現了文字、圖片、符號、視頻等其它形式。我們發現表情無法被歸類,對應本文開頭的表情進化史,似乎可以認為表情經歷了符號-圖案-圖片-視頻的轉變,但這並不準確。因為這幾者是交叉的。
人們在鬥圖時,一半以上的注意力集中在文字上。純圖片是無法快速和準確地傳情達意的,所以當你在使用社交軟體上的貼紙表情時,你會注意那個萌賤的形象說了什麼話,以免發錯表情讓人尷尬。如果你參與了FB表情包大戰,你會發現鬥來鬥去都逃不出雪姨、爾康、小S、wuli韜韜等形象,帝吧戰隊會專門分一個組出來想段子,給同一張圖片賦予一萬種含義。
一個更明顯的例子是:文字圖片。人們乾脆捨棄了花裡胡哨的圖片,直接把文字製作成白底黑字的表情包。純文字對話換成純文字表情對話,逼格瞬間不知高到哪裡去了。甚至當你表情包匱乏時,直接輸入哭著跑.jpg、黑人問號.jpg,感覺上也能提升至少一個Level。
可能有人反駁了:各種媒介混雜,只能說明表情是一種信息,你為啥非說它是載體?因為它本身承載很多信息,可以適應N+場景,而且是一種可持續的生態……這個表述非常奇怪,但是通過B端的一些行動,你可以感覺到。
越來越多品牌商發現表情的價值,並且利用它來做廣告。LINE的財報顯示,表情貼紙收入中,60%來自B端。品牌商定製表情包,免費供消費者使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廣告植入,被認為「革新了手機內容的廣告投放方式」。
Twitter和Facebook也不會放棄這塊蛋糕。根據Socialbakers的統計,2015年第四季度Twitter上的廣告表情數量同比上升32%,Facebook上這一數據上升了46%。社交媒體get了一種做廣告的新姿勢,這直接催生了新詞「admoji」的誕生。
來源:Socialbakers
C端用戶為表情付費,僅僅是為了好玩,而B端為表情投入,是為了更多營收。二者相比,顯然後者的動力更足。
除了內容營銷,還有一種向B端賣表情的方式——內容分發。這就不得不說到移動應用表情服務平臺「表情雲」,它為B端(開發者和企業)接入表情商店SDK,從而滿足C端(軟體使用者)在多種場景的表情社交需求。
「表情雲」抓住的痛點有兩個。一是人們越來越依賴表情,在任何需要表達和交流的場景,都希望使用表情,而輸入法體驗普遍不好。這直接導致了第二個痛點:除了工具類App,幾乎所有軟體都有接入表情商店的需求,而大部分開發者沒精力去製作表情。
這其實是B端在為C端掏腰包。因為表情雖然已經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但網際網路的免費基因,以及獲得表情包的便利性,讓大部分人C端用戶不願為其付費。這部分錢只好由B端來出,大家把表情這個生態做大,逐步培育市場,總能抬高C端的付費意願。
為什麼一定要用這麼迂迴的方式?因為用戶對表情的消費還處在初級階段,大家僅僅因為「有趣」而用它。它只是調味劑或者飯後甜點,當不了主食。換言之,目前圍繞表情開發的App,還無法讓用戶尖叫。
「表情+」時代,微信和QQ中的表情貼紙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最精彩的表情都是網友徒手製作,自行收藏,自發傳播開的。跨平臺發送表情幾乎成為剛需,所以輸入法做表情是個大趨勢。
賽諾日前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第三方輸入法分析報告》顯示,操作便捷性和詞彙的豐富程度,依然是影響用戶選擇的最主要因素。表情、皮膚等個性化功能緊隨其後排第三,超過了內存佔用率和聯想詞輸入。谷歌輸入法由於其在皮膚表情等個性化功能上的短板,滿意度排名墊底。
你會發現,無論是輸入法還是社交軟體,都悄悄上線了「文字轉表情」的功能。輸入法有豐富的表情詞庫,當你輸入開心、傷心等有態度的詞語時,備選項中會出現相同含義的emoji表情和顏文字。你在微信上用文字聊天,一不小心就會觸發表情貼紙。這些軟體在有意識地引導用戶使用表情。
真正偉大的產品,是在創造需求而非滿足需求。目前市場上很多基於表情開發的工具都在試圖挖掘這些潛在需求。比如國外的一款輸入法Kika keyboard,被稱為是「有情緒的輸入法」。
多語言和多媒體輸入是Kika keyboard最大的特色,但Kika團隊的雄心遠不止這些。他們已經開發出「語音克隆表情」功能,用戶輸入的個性化內容會自動轉化成明星或選定角色的對應聲音。未來,他們想去識別人的情緒,重新定義輸入法。
Mood Keyboard輸入法
就像女人總是缺件衣服,你總是缺少一個表情。所以另外一款輸入法Mood Keyboard的作用是:把你輸入的任何文字(不限於情態詞)變成表情。它現在生成的圖片還比較單一,不過試想如果有一天,它真能把你輸入的文字,準確轉化成毫無違和感的表情,那該有多令人激動(這只是一種設想,我希望這一天不要來臨,因為那樣鬥圖可能就沒那麼有意思了)。
還有非常多表情工具,有你想不到的功能。比如它可以把你通訊錄中的人名全變成表情,可以把任何一張照片、一個連結變成表情,可以根據你輸入的emoji表情,推薦電影、音樂和美食給你。這些功能看起來有些然並卵,但可能一不小心就切中了某個潛在的需求。在「一言不合就鬥圖」的年代,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表情有更多想像空間。
我似乎並沒有告訴你「如何優雅地賣表情」,因為有無數創業者在嘗試回答這個問題,無論從社交、輸入法,還是內容方面。我一直在期待下一個答案。
作者:今日頭條創作空間王雅文
微信:wywhbs
哲學家,正在撕烤人參。
不想有媒體屬性的投資機構不是好的投資機構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知乎在空白中留下一個腳印,然後呢?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END
頭條號創作空間
今日頭條旗下新媒體創業加速器
第二期入駐團隊火熱招募中
尋求入駐與合作:請郵件至space@toutiao.com
▲ 長按指紋關注
內容創業服務全知道☟
快掃描下方二維碼,訪問我們的網站
space.touti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