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頓爸爸的鋼琴作品像父親一樣溫暖!

2021-02-28 西方音樂評論

Joseph Haydn Piano Sonata no 47 in E flat, Hob. XVI-32



談談如何欣賞海頓的鋼琴音樂作品弗朗茨・約瑟夫・海頓―「交響樂之父」,在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是第一位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近年來,藝術文化不斷發展,人們對藝術作品的研究也隨之不斷深入,海頓的鋼琴音樂作品作為古典樂曲的代表,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研究人員的青睞。本文就海頓鋼琴音樂作品,深入的賞析了其內含的音樂特性與藝術特點。 本文作者盧婷婷,原載《藝術科技》,2013年。

1、海頓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生於奧地利。談起奧地利,幾乎無人不知其風靡世界的音樂和歌劇,由於豐厚的文化底蘊,奧地利歷史上產生了許多著名的音樂家,海頓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海頓的一生以旺盛的創造生命力和豐富的想像力創作了104首交響曲、83首弦樂四重奏、52首鋼琴鳴奏曲,為世界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海頓的鋼琴音樂作品並非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其中蘊含的音樂特性與藝術特點都是值得人們欣賞的。海頓的鋼琴創作主要分為三個時期:早期(1767年以前)、中期(1767~1784)、晚期(1789~1794),曲風幽默、明亮、歡快,具有一定宗教色彩,並在晚期作品中達到其鋼琴音樂作品的巔峰。 

Joseph Haydn Piano Sonata no 47 in E flat, Hob. XVI-11


2、海頓鋼琴音樂作品的各個發展階段 

海頓的鋼琴音樂作品分為三個時期,曲風純正,受其生活環境影響,曲中含有一種樸實的熱情。鋼琴作品繁多,以奏鳴曲為主,共52首。 

1767年以前,為海頓音樂作品創作的早期階段。海頓早期作品創作於巴洛克之風過時之際,適時,海頓仍處於不斷學習與汲取音樂知識的階段,其曲風還未固定形成,因早期細緻地研究過巴赫的作品,故而對早期海頓的音樂作品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創作早期,海頓的最典型代表作品為Hob.XⅥ/11,G大調,由三段樂章組成,其中兩段短小而精悍,整部樂曲才4頁,堪稱海頓早期作品的經典。

第一樂章Presto有一個節奏型的主題,它稍作擴展即再次出現,g小調對比部分的不同織體提供了少許變化,然後從頭反覆第一部分;

中間樂章Andaute是三個樂章中最擴展和先進的,有兩個簡短主題,簡單進行發展,然後再現;

最後樂章完全是典型的嬉遊曲風格,是一首優雅的小步舞曲和對比性的基於三連音動機的中部。 

1760年末至1770年初,海頓進入了所謂的「狂飆運動」時期,期間創作的作品大都充滿了尖銳和和弦,突兀的轉句,作品中充斥了前所未有的強烈情感的表達,充滿了激越而高亢的情緒,作品33至55號都是典型代表。

其創作風格與特點是值得每一位音樂學者研究的。小調的第一樂章為鳴奏曲式,4/4的拍,曲風較為活潑、中速,全曲無論在結構上還是表現力上都充分顯示出海頓早期小步舞曲風格中更為複雜化、豐富化的特點。小調中包含了和弦外音、和聲語彙、離調手法、調式調性、結語等五個部分,內容結構嚴謹而豐富。 

總的來說,海頓創作中期的作品較之早期有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可能是由於這一時期鋼琴藝術史上古典之風開始盛行,使海頓對音樂感悟進一步加深,作品中開始拋卻早期的浮華、膚淺的風格,轉向了更具協奏風格、交響語言的作品。 

第一樂章快板在技術上充滿活力,快速跑動的音階、分解三和弦、八度、雙手交叉以及華彩段,使音樂閃耀著活潑與快樂的情緒;

第二樂章Adagio e Cantabile,多變的情緒、音型和旋律,是它成為海頓最精彩的慢章之一,其中不同的奏法需要細緻和精確的觸鍵,降B小調的中端具有感情的強度;

終曲,裝飾音、琶音、音階及三對二的節奏,使得整首小步舞曲迷人和可愛。

1781年開始的兩年,海頓開始經常與莫扎特切磋技藝。因兩人都在鋼琴上造詣頗深,相互交流下來大有相見恨晚之意,海頓晚期作品趨於完美,其中也有莫扎特一定的影響。海頓晚期的作品,發展出了一種所謂的「大眾風格」,但又不趨於平凡,仍具有學院派的嚴謹風格,使作品受到廣大聽眾的欣賞,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Joseph Haydn Piano Sonata no 39 in E flat, Hob. XVI-24

3、海頓鋼琴作品中的修飾音 

海頓鋼琴曲的成功除了體現在這三個不同的創作時期,還體現在海頓鋼琴曲中對修飾音的處理。修飾音的合理運用可以在樂曲中起到美化旋律,連接音符的作用,從而使得樂曲更加優美動聽。隨著人們對海頓鋼琴曲深入的研究,發現海頓鋼琴曲中採用和豐富的修飾音,主要分為:倚音、回音、波音、顫音、琶音、被波音化的回音四種。豐富的修飾音不僅是多樣的,還是多變的,精妙的運用為海頓鋼琴曲著實增色了不少,修飾音在曲中不同的演繹,為人們帶來了不一般的視聽感受。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他一生追求平靜安逸的生活和力圖保持受人敬愛的地位,所以他被看作惟命是從、卑躬屈漆的人。」德國作曲家華格納這樣評價道。確實,海頓確實與同一個時代的莫扎特、貝多芬不同,但海頓就是海頓,獨一無二。雖對逆境痛苦不堪,但保持著樂觀、親切、真誠、幽默的心,讓我們在海頓的音樂世界中徜徉,欣賞這個不一樣的海頓。 

往期海頓:1、演奏海頓、莫扎特鋼琴作品時要注意的一些基本觸鍵原則;2、嚴鋒談海頓丨他給人「一種超越快樂與憂傷的不可思議的優美」,他以後音樂發展一瀉千裡,但「健康、天然、質樸和自我放鬆」卻再難以尋覓;3、雜家阿城談音樂丨音樂很主觀,主觀的東西不要吵丨可以忽略莫扎特,我不太喜歡,我喜歡海頓,海頓是純音樂,沒有功利性,莫扎特有功利性;4、作曲家瞿小松丨作曲不是法律丨「音樂純淨,但音樂界是名利場」丨「海頓以來音樂家一直迷失在激情裡,自我太大,上帝只對寂靜之聲言說。」 5、海頓,海頓,我們該拿海頓怎麼辦?6、楊燕迪丨海頓二百年祭丨「不知世上有什麼東西能夠不斷成長從不衰老,海頓的音樂風格發展,卻是精神領域中這類罕見物種的恰當範例。」7、朱曉玫談海頓丨之所以喜歡他,是因為「他把音樂寫成一個源泉,讓憂苦或為工作事業辛勞的人,得以從中汲取片刻的休息並重新振作起來。」 8、這個音樂題材,海頓從18歲到77歲寫不停歇…… 9、演奏海頓、莫扎特鋼琴作品時要注意的一些基本觸鍵原則;10、演奏海頓鋼琴奏鳴曲應掌握的幾個要點丨以《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Hob.XVI:49)為例;11、這部鋼琴協奏曲體現了海頓音樂的獨特美感丨聆聽《D大調第十一鋼琴協奏曲》;12、演奏海頓鋼琴奏鳴曲應掌握的幾個要點丨以《降E大調鋼琴奏鳴曲》(Hob.XVI:49)為例;13、作曲家瞿小松丨作曲不是法律丨「音樂純淨,但音樂界是名利場」丨「海頓以來音樂家一直迷失在激情裡,自我太大,上帝只對寂靜之聲言說。」 14、紀念海頓丨簡述其鋼琴奏鳴曲早期與晚期的音樂風格與演奏特點

相關焦點

  • 海頓為何是「爸爸」?讀了這篇就知道
    巴赫、海頓,誰是真正的「爸爸」?巴赫如父親一樣,溫和而豁達。「巴赫是父親,我們是孩子」父親節視頻丨與父母一起邊看邊哭貝多芬的父親如何培養貝多芬父親如何規劃莫扎特的音樂教育父親那麼樸素,可他有真正的人的尊嚴巴赫音樂是音樂的父親,康德是美學的父親莫扎特父親的教導缺陷是其早死的罪魁禍首!
  • 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作品及其藝術特色
    巴赫、海頓,誰是真正的「爸爸」?巴赫如父親一樣,溫和而豁達。「巴赫是父親,我們是孩子」父親節視頻丨與父母一起邊看邊哭貝多芬的父親如何培養貝多芬父親如何規劃莫扎特的音樂教育父親那麼樸素,可他有真正的人的尊嚴巴赫音樂是音樂的父親,康德是美學的父親莫扎特父親的教導缺陷是其早死的罪魁禍首!
  • 古典主義音樂代表人物——海頓先生
    (一)海頓海頓(Joseph Haydn,1732-1909),奧地利作曲家,全名弗朗茨·約瑟夫·海頓,維也納古典樂派奠基人,綽號為「海頓爸爸」,被後人尊稱為「交響樂之父」。在親王的私人房間裡,幾乎每天都舉行室內樂的演出,親王自己通常演奏上低音維奧爾琴,該樂器類似大型低音維奧爾琴,有一套額外的共鳴金屬弦,可以像豎琴一樣地彈撥。海頓寫了大約165首上低音維奧爾琴曲,大多數是同中提琴和大提琴的三重奏。在18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他的聲名鵲起,他也滿足全歐洲一些出版商和個人的許多委約。
  • 海頓一生音樂審美的三個不同階段
    第二節 這一時期代表作品及風格 這30年裡的眾多作品和早期有所不同,逐漸顯示出海頓的個人風格及變化軌跡。60年代的交響曲與四重奏體現出新舊交織的狀態,帶有試驗和探索性質,第31號像一首嬉遊曲,有圓號吹奏的開始動機,突出地使用了管樂器(四支圓號代替通常的兩支),末樂章運用了主題與變奏的曲式。
  • 音樂人物:海頓
    海頓的音樂幽默、悠閒、明亮、輕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脫,他將奏鳴曲式從鋼琴發展到弦樂重奏上,他是器樂主調的創始人,將傳統對位法的獨立聲部完全同化了,將主題發展自行展開。後期他訪問英國,接受牛津大學授予的音樂博士頭銜,受到了亨德爾的影響,也受莫扎特的影響,產生旋律優美的抒情色彩,出現類似巴洛克的風格。他用弦樂四重奏代替鋼琴,用管弦樂代替管風琴,創造了兩種新型的和聲演奏形式。
  • 古典大師三重奏:海頓、莫扎特、貝多芬
    像交響曲、鋼琴協奏曲的初稿往往是寫成雙鋼琴,作曲家找朋友一起彈奏聆聽,徵求朋友的意見並完善之後才會寫成樂隊終稿。他們互相激勵、互相吹捧或互相鄙視,有的好到可以整年一起開音樂會,像「某某某與他的朋友們」,有的一言不合就鬧絕交,像貝多芬和他的朋友辛德勒。
  • 父親節|古典音樂裡的「超級爸爸」
    父親,或許是世界上最嚴肅的那個人,更或許是世界上最孤獨的那個人。他們平日裡不苟言笑,卻默默承受著各種壓力與責任。在我們的腦海裡,他們總像是超人一般,無所不能!今天,我們一起跟隨音樂的腳步,走進古典音樂王國中那些「無所不能」的「爸爸」,共同欣賞他們留給世界最美好的遺產!
  • 【今日大師】海頓
    海頓被葬在Hundsturmer墓地(海頓公園,維也納Meidling)。而Esterhazy家族對此竟然不聞不問。直到後來von Cambridge公爵和NikolausII大公說起,才華橫溢的海頓曾在他家做過多年的樂長,他在1820年決定把海頓的墳遷到Eisenstadt的海頓教堂。當海頓的棺材被打開時,人們發現頭顱不見了。
  • 鋼琴家海頓在18世紀80年代創作的作品分析
    海頓鋼琴奏鳴曲的第三個組群包括從1784—1794年創作的相關作品。海頓在這個時期創作的《弦樂四重奏》(Op.33,1783年)已經為成熟的古典主義風格奠定基礎。這種風格亦延伸到其他音樂體裁之中,其中包括交響曲,自然也包括鋼琴奏鳴曲。
  •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演奏要點
    巴赫的作品以節奏嚴謹、平穩著稱。他繼承了十六世紀以來德國聲樂和器樂的傳統,吸收了義大利和法國先進音樂技法,把復調音樂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巴赫的鋼琴作品在風格上是崇高、深刻的。換言之,就是古典人道主義的世界觀的體現。另方面它又富於世俗的生活氣息與人情味,因此演奏巴赫的鋼琴作品一定要掌握其風格。巴赫的風格主要體現在音樂的處理和演奏手法的運用上。
  • 交響樂之父 | 海頓老爸誕辰285周年
    海頓出身於一個貧窮的車匠家庭,27歲時受聘擔任匈牙利艾斯臺爾哈奇親王的樂長,任職達30年之久,他一生寫作了104首交響曲,兩部神劇《創世記》和《四季》,同時也寫作了大量的弦樂四重奏,鋼琴奏鳴曲,以及一些歌劇、輕歌劇、12部彌撒曲和聲樂作品。
  • 海頓:驚愕交響曲
    我就是要寫一部「驚嚇音樂」,讓他們嚇一跳——海頓海頓出生在奧匈邊境一個叫羅勞的村鎮,父親是世代相傳的車匠,母親是貴族府中的廚房工。海頓在家中排行第二,他有11個兄弟姐妹。但苦難的童年並沒有扼殺海頓的音樂才華;相反,是民間音樂和教堂音樂給了他日後更多創造的靈感。6歲時,海恩堡教會合唱團的指揮弗蘭克看中了他,並把他帶到合唱團唱彌撒曲,開始學習樂理和小提琴,從此踏上艱難的音樂求學之路。由於天生好嗓子,兩年後他被著名的維也納聖史蒂芬教堂合唱班選中,並開始學習鋼琴。但16歲時,海頓到了變聲期,甜美的歌聲開始變的沙啞。
  • 海頓與貝多芬交響曲風格比較
    海頓和貝多芬作為歐洲古典主義時期的代表性作曲家為世界音樂愛好者創造了一種輝煌的大型交響樂形式,開創了一種新型音樂風格之路。他們的交響樂各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為人們帶來了不同的音樂感受。他們傑出的音樂作品和風格被公認為近代歐洲音樂藝術的經典。 古典主義時期是西方音樂歷史發展到高峰的一個階段;海頓和貝多芬均是這個時代偉大的作曲家。他們的作品流芳百世,至今被人稱頌。
  • 海頓小夜曲
    《海頓小夜曲》又名《如歌的行板》,弦樂四重奏曲,為小提琴之父海頓所作,大約作於1762年。原作為《F大調第十七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後來被改編為管弦樂曲、管樂合奏曲、小提琴獨奏曲、吉他曲等。  這部作品主旋律全部由第一小提琴擔任,用弦樂四重奏形式演出時,由第一小提琴加上弱音器奏出的主旋律流暢而親切,充滿了歡快的情緒。
  • 海頓和莫扎特,各寫了多少交響曲?
    《第94號「驚愕」交響曲》 往期海頓:1、演奏海頓、莫扎特鋼琴作品時要注意的一些基本觸鍵原則;2、嚴鋒談海頓丨他給人「一種超越快樂與憂傷的不可思議的優美」,他以後音樂發展一瀉千裡,但「健康、天然、質樸和自我放鬆」卻再難以尋覓;3、雜家阿城談音樂丨音樂很主觀,主觀的東西不要吵丨可以忽略莫扎特,我不太喜歡,我喜歡海頓,海頓是純音樂,沒有功利性,莫扎特有功利性;4、作曲家瞿小松丨作曲不是法律丨
  • 【晉城站】中央音樂學院王天陽主講《車爾尼精選鋼琴練習曲串講》與《古典樂派經典鋼琴曲詳解(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師資培訓
    課程簡介:         第一天 《車爾尼精選鋼琴練習曲串講》 (3.7)    車爾尼一生寫下超過1000首作品,當中包括上百首鋼琴練習曲。如何挑選出最具有效率的練習曲,對鋼琴教師來說是一項挑戰。(教材內容預覽)第二天 《古典樂派經典鋼琴曲詳解(海頓莫扎特貝多芬)》 (3.8)             維也納古典時期的作品,是了解西方音樂的金鑰匙。
  • 【音樂百科】最為健康的作曲家——海頓
    法蘭茲·約瑟夫·海頓堪稱為古典作曲家中最出類拔萃的一位。他的一生跟隨著新的音樂觀念一起成長蛻變,而且在風格塑造上居功厥偉,非他人所能比擬,可算是啟蒙時代的典範。簡言之,海頓是一位各方面都良好的人,這一點也表現在他的音樂上——少有作曲家能像他一樣, 全然擺脫神經過敏的折磨 (或許在這方面能和他媲美的只有德弗札克)。
  • 作為「鋼琴黑」,看完這套繪本想向琴童家長道歉...
    貝多芬在父親的威脅和強迫下,整天被關在屋子裡練習鋼琴,手指彈的太熱了,就放在冷水盆裡泡一泡,來緩解疼痛,經常不知不覺間,一盆水都被他用完了。當然,不是所有的音樂大師在壓迫下成才的,我們來看看同樣是家境不好的海頓,海頓的爸爸是一名馬車修理工,特別愛唱歌,海頓從小就喜歡跟著爸爸一起唱歌,在鄉下,海頓和父母開開心心的度過了童年。
  • 莫扎特鋼琴作品演奏特點
    那閃爍的線條猶如一位身著薄絲衣裙的女子美麗的身影」 ——布佐尼  對每一個莫扎特鋼琴曲的演奏者來說,值得警醒的第一點便是:絕不可以滿足於準確無誤地彈奏出每個音符。莫扎特在鋼琴作品中所蘊藏的遠遠超出了鋼琴這種樂器所能表達的一切。  一個演奏者,必須時刻去捕捉那隱藏於鋼琴以外的無窮的可能性——包括力度、色彩,以及在歌劇詠嘆調、交響樂、室內樂中無處不在的情感表現力。
  • 卓樂佳音教學成果賞析:10歲趙家正演奏央院9級作品海頓《C大調奏鳴曲》HOB 50
    《C大調奏鳴曲》創作於1794-1795年,屬於海頓晚期為數不多的奏鳴曲之一,這個時期的海頓生活全然不同於在奧地利的環境中,在倫敦這個歐洲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地抒發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最真摯的感受。所以海頓晚期創作的五首奏鳴曲是他最富有獨創性、風格最成熟的作品,卻依然保持著他音樂所特有的活潑俏皮、詼諧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