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學者聊起日本經驗:垃圾分類要從娃娃抓起

2021-01-12 環球網

留日學者聊起日本經驗:垃圾分類要從娃娃抓起

在上海的各個小區裡,保潔阿姨們站在投放點,協助指導前來投放垃圾的居民,並請居民以後在分類垃圾時帶著孩子,「親身教育體驗。」在韓冰看來,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是個好的嘗試。作為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教師,韓冰在2007年10月到日本東京國立市的一橋大學,開始留學生活,研究的範圍包括中日環境教育的對比與中國的成人環境教育,所以她很關注這次上海的最嚴垃圾分類。

《回收日曆》,告訴你如何分類

韓冰說,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垃圾分類做得比較好,也有不少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日本的垃圾收集的責任是下放到每個區/市,所以每個縣(相當於國內的省)、市、區都有不同的規則。」韓冰向錢報記者介紹了日本一些地方的垃圾分類規則。

「有的地方在每年4月初,會向民眾發放專門印製的《回收日曆》。」韓冰說,這本日曆每年都會更新,詳細介紹下一年該市垃圾分類的具體規則和詳細說明。

「日本有一個3R的概念:Reduce(減少)、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循環)。」韓冰介紹,日本對於垃圾的態度是,儘可能從源頭上減少垃圾,垃圾減量重於垃圾分類回收。有的地方對家庭垃圾中的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塑料容器包裝垃圾進行收費處理,意圖就是促使市民垃圾減量。

垃圾丟晚了,日本人會覺得沒面子

韓冰提到,日本有的地方規定每天要在當天早晨8點半之前將當天對應的垃圾放到指定垃圾回收站。居民如果丟垃圾丟得晚了,就會看到自家的垃圾孤零零地呆在回收站裡,礙於面子,就會把垃圾帶回家,「日本人在這方面很要面子。在她看來,這更是一種社會的基本共識。但這份共識的形成,日本花了三十多年。

「此外,垃圾分類要做好,關鍵還是靠教育。」韓冰說,日本家庭會讓孩子從懂事開始,就跟著父母參與垃圾分類,進了幼兒園後就需要自己進行垃圾分類,小學以後,就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在日本,如果不好好進行垃圾分類會有什麼懲罰?對此,韓冰以國立市為例介紹說,家庭生活垃圾如果沒有好好分類,其實並沒有罰款等懲罰措施,只是回收人員不收而已,但這會被鄰居說閒話或投訴。至於家電和大型垃圾,如果隨意丟棄,一旦被發現,就屬於違法行為,最嚴重的會被處以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1000萬日元的罰款(企業法人的罰款會追加到3億日元)。

相關焦點

  • 城管局: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
    原標題:城管局: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   近日,泗陽縣城管局聯合泗陽天楹
  • 「垃圾分類」從娃娃做起,好處多多
    生活垃圾中有30%一40%可回收利用。垃圾分類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垃圾分類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楚燒所產生的汙染,還可以變廢為寶。<br/><br/>  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這有利於孩子從小對待垃圾分類的認知和動手能力,這種從小就養成的自律意識,深深的嵌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講究個人衛生,生活自理自立,愛護公共財產,保護自然環境。
  • 「垃圾變藝術 從娃娃抓起」公益活動在京啟動
    南瓜哥哥和小童星鄧鳴璐主持     2020年5月30日,由北京美佳社區服務中心主辦,媽媽DNA親子活動平臺承辦的「我不是垃圾——慶六一垃圾變藝術 共倡議從娃娃抓起」公益活動在北京•二河開21號藝術區啟動。
  • 垃圾分類,扔垃圾扔到懷疑人生...搞笑段子背後是一場輸不起戰役!
    上海為什麼突下決心要搞起垃圾分類?事情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的「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2019年2月份,住建部明確要求:從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這是繼宣布2018年1月1日開始禁止進口「洋垃圾」後,中國再一次向垃圾發出的主動進攻信號。
  • 垃圾分類 從娃娃學起
    垃圾分類 從娃娃學起 2020-12-25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垃圾分類始於心,綠色生活我先行」邢臺市三幼垃圾分類主題活動
    此次活動旨在響應本市城市建設相關政策號召,為孩子們科普垃圾分類相關知識,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讓環保意識深入人心,讓孩子們從小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有效落實環保從娃娃抓起,從身邊做起,並帶動家庭成員更好地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共同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
  • 常德市桃源縣垃圾分類宣傳進校園
    12月18日,湖南省常德市綠色江河生態環境保護中心的志願者走進常德市桃源縣木塘垸中心小學,為校園裡的師生們開展了垃圾分類學習教育活動,將垃圾分類綠色環保意識深植學生心中,讓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活動中,同學們十分興奮,通過回答一個問題、描繪一幅圖畫、學會扔一次垃圾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們了解和掌握了生活中垃圾的種類。志願者們通過宣傳講解、實例解析、播放宣傳片等多種方式,為在場的同學認真講解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的基本常識,號召師生們共同參與到保護環境的行動中來。
  • 聊不完的垃圾|新書分享:垃圾何其多,推廣分類如何「避坑」
    借著《垃圾分類的全球經驗與上海實踐》一書的出版,澎湃研究所通過線上直播、線下活動和播客等形式,繼續討論垃圾分類及垃圾處理等相關議題。垃圾——是一個所有人都能參與,而且一聊起來就停不下來的話題。根據線上觀眾和線下讀者的反饋,我們開設了一個新專欄「聊不完的垃圾」,整理和分享關於垃圾的更多討論,把視頻、音頻和文字同時呈現出來。
  • 日本小學必修編程加入編程 網友:IT人才要從娃娃抓起?
    宋溪 製圖 資料圖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3月27日報導,日本3月26日公布了全國小學從2020年度起使用的教科書的審定結果,共164本教科書通過審查,編程教育作為新的必修內容加入了教科書。英國從2014年起在5至16歲的義務教育中引入了編程教育等,不少國家都在積極採取應對措施。日本東洋大學信息合作專業的坂村健院長充滿危機感地表示,「在小學的(編程)必修化取得一定進展,但是和海外比起來還遠遠不足。如果不把編程列為一門學科並充實內容,日本將在世界上落後」。得知編程進入日本小學教科書的消息,中國網友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 「螃蟹殼屬於什麼垃圾?」廚餘垃圾?NO!垃圾分類主題教育進校園活動...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蔡君彥 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為增強孩子們的環保理念,幫孩子們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習慣,11月27日上午,在惠濟區垃圾分類辦的指導下,惠濟區大河路街道辦事處、金河社區、怡豐森林湖幼兒園聯合河南省中聯再生資源集團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全家行」垃圾分類進校園主題教育活動。螃蟹殼屬於什麼垃圾?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講師的介紹,弄清了正確答案。如何生動形象又有效地給孩子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
  • 大朗這間小學把垃圾分類納入課程
    從「零敲碎打式」 向「必修式」轉變從9月份開始,大朗鎮第一小學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同時成立了垃圾分類課程指導小組,負責垃圾分類工作的課程指導、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協助服務等工作,將生活垃圾分類教育常態化。
  • 聊不完的垃圾|鄉村垃圾分類,可能比城市更好做
    近期,播客「聲東擊西」邀請「零廢棄村落」發起人陳立雯聊了聊,如何在中國農村推廣垃圾分類。陳立雯曾在澎湃新聞發布過「垃圾回收四十年」系列,她先後於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與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中國垃圾分類和回收史。2017年回國後,她開始在鄉村推廣垃圾分類工作。本文經授權整理了此次播客的內容。
  • 垃圾分類這件「小事」如何持續:上海的經驗與思考
    此後,上海一直在逐步推行垃圾分類試點小區,比如2011年和2014年陸續推進實施的「百萬家庭低碳行,垃圾分類要先行」項目。復旦大學可持續行為研究課題組進行了近9年的跟蹤研究,觀察垃圾分類如何從建立意願到形成習慣。
  • 清研智庫:英國垃圾分類比你想像的更嚴格
    英國可以算是垃圾分類制度最嚴格,也是最成功的國家之一。清研智庫特整理英國垃圾分類的標準、處理方法和經驗,供大家參考。英國市政部門在城市居民住宅旁都放置了不同顏色的分類垃圾桶,裡面襯上相應顏色的塑膠袋,居民也可向當地政府申請不同類型的垃圾桶、垃圾袋。垃圾桶有不同規格的標準化設計,與垃圾清運車配套使用。居民需將不同種類的垃圾袋或垃圾桶按照規定時間放置在指定地點。垃圾桶一定要保持清潔,如果家裡垃圾桶太髒了,社區部門會貼上警告的標籤。
  • 【新產品】波菲:專為3-6歲幼兒設計的智能分類垃圾教玩具
    中國正進入垃圾分類全民總動員、立法強制的時代。但要讓全民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甚至需要一代人的努力和堅持。 除配套的法律、政策、制度體系外,還需要不斷增強民眾的垃圾分類意識和素養。不僅要自上而下,更要自下而上,要實現自下而上的垃圾分類,必須教育先行。
  • 塘下鎮舉辦美麗城鎮創建暨 垃圾分類誓師大會
    會議動員部署美麗城鎮創建及垃圾分類工作,成立創建專班、確立創建機制,要求全鎮上下形成合力、迅速推進,高標準開展省級美麗城鎮新樣板打造工作,讓環境面貌得到質的提升,讓文化氛圍切實薰陶塘下大地,讓人民百姓看得到變化、有更多的獲得感。
  • 世界|日本垃圾分類頂層設計與制度建設及其啟示
    特別是日本的垃圾分類,隨著固廢管理政策的沿革以及處理處置技術與設施建設的發展,逐步形成了特有的發展模式,在頂層設計、制度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鑑。日本生活垃圾的產生與處理現狀日本將「垃圾」分為「一般廢棄物」與「產業廢棄物」兩大類。「一般廢棄物」多指生活源廢棄物,「產業廢棄物」多指工業廢棄物。
  • 垃圾分類,你我同行——記南湖區餘新鎮第一幼兒園主題環保活動
    為了讓孩子們從小樹立環保意識,了解「垃圾」對環境的危害,也了解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珍愛地球,倡導低碳生活,近日,南湖區餘新鎮第一幼兒園開展了一系列的「垃圾分類」主題環保活動。本次活動的形式豐富多彩有:教師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了符合幼兒年齡段的教學活動,進行了垃圾分類小科普,通過利用各種圖片、視頻和提問的形式,讓幼兒認識生活中垃圾可分為「不可回收」「可回收」「有害」和「廚餘」四類,讓幼兒了解生活垃圾分類的好處、垃圾分類知識和回收處理的做法,懂得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 垃圾分類從「小」抓起 爭做綠色環保「小達人」
    泰安市小記者團東平分團近日組織開展垃圾分類趣味課堂,進一步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強化垃圾分類和綠色環保意識。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為讓孩子們更加深入了解生活垃圾分類的重要性,縣公用事業發展中心環衛處工作人員結合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利用形象生動的PPT,圖文並茂地向孩子們講解垃圾分類相關知識。深入淺出的講解和生動有趣的遊戲,不僅讓孩子們了解了什麼是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更引導大家參與其中,身體力行地去嘗試生活垃圾分類,同時帶動家長影響社會,共同踐行綠色環保理念。
  • 科學督導與寓教於樂 讓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
    「 我們不是為了分類而分類,最終目標是生活垃圾減量化。目的是大家在分類的過程中自覺養成少生產垃圾,少浪費,多重複利用資源的習慣,減少過度包裝,重點是好習慣的養成。」在座談會上,濟南市城管局副局長秦國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