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在這個以改革為鮮明特徵的時代,唯改革者強,唯改革者進,唯改革者勝。「十三五」以來,我市按照中央、省委統一部署,緊密結合實際,蹄疾步穩、紮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如期完成了階段性改革任務,實現一千多項改革事項落地見效,一些重大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謀篇布局 改革成效更顯著
山區、老區、貧困區「三區疊加」,巴中脫貧面臨著和全國多數貧困地區類似的難題,產業發展水平不高、財產性收入活力不夠、資源要素流動性缺乏、村莊面貌破舊衰敗、內生動力不足……解決這些突出矛盾和挑戰,巴中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深化改革。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揚帆遠航,善謀長遠至關重要。
四屆市委審時度勢,謀深致遠,統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啃硬骨、克難關,完善優化改革框架布局。
2017年9月6日,市委書記羅增斌到巴中任職不到三個月,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十七次會議上指出,面對「十三五」艱巨複雜的改革任務,特別是進入「啃骨頭」越來越多的階段,要切實發揮好「少數關鍵」的引領作用,敢於涉險灘、闖難關、啃硬骨頭,勇於打破利益固化藩籬,激發發展新動力。
改革定力進一步深化,改革重點進一步聚焦,改革節奏進一步加快。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接力探索、接續奮進的關鍵之年,抓好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擔當。
各級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各級黨政「一把手」始終保持定力,帶頭思改革、謀改革,聚焦脫貧攻堅、交通建設、經濟發展、特色農業、全域旅遊和城鄉提升等重點工作,堅持「清單制+責任制」,以實的態度、強的手段、嚴的辦法、高的要求,勇於突破部門利益藩籬,著力破解發展中的體制機制頑疾,全面釋放改革紅利。
2019年4月,市委作出重要決定,把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改為委員會,成立並完善市委書記擔任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市長、市委副書記擔任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這是健全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工作領導體制機制的一項重要舉措。(下轉第七版)
「改革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發展效能、為了公平正義、為了人民群眾,必須有的放矢、真抓實改,確保幹一件成一件。」市委書記、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羅增斌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強調,要圍繞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性改革、突破體制機制障礙的創新性改革、釋放民生紅利的基礎性改革,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2020年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任務全面完成之年,也是力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奪取決定性成果的一年。
各級各部門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確定的改革部署對照相關職能職責,精準發力、靶向施策,加快建立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應急管理體系,加快完善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制度機制,加快建立推進城鄉基層治理的體制機制,深入推進開放合作和服務業領域改革,統籌抓好其它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為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提供堅強支撐。
務實高效的決策推進機制,使我市改革工作推進行動堅決,落實迅速,有序有力。
上級深改部署全面落實,改革效能持續釋放。截至目前,全市經濟建設、民主法治、社會文化、科技金融、生態文明、黨的建設等多個領域改革落地見效,有力推動了巴中經濟社會發展。
國省改革試點如期完成,綜合示範效應充分顯現。「十三五」期間,我市共承擔國家級、省級改革試點任務82項(國家級試點41項、省級試點41項),截至今年11月底,已完成54項、完成率66%,其餘28項正在積極推進。
自主改革實踐蹄疾步穩,巴中改革品牌持續擦亮。市委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既遵從頂層設計,又注重結合實際大膽創新,探索出獨具特色的自主改革,創新精準脫貧機制,創建一流營商環境,創新基層治理模式,探索實施「巴山優才」計劃等多項創新舉措先後得到了中央、省級領導高度肯定。
五年蹄疾步穩的紮實推進,改革構架不斷完善,改革脈絡日漸清晰,改革舉措串點成線,改革共識更加凝聚。
隨著一系列具有標誌性、關鍵性、引領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一場深刻變革正在巴中大地上演,引領我市在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精準聚焦 服務發展更給力
春日漫山杜鵑,盛夏碧綠萬千,深秋紅葉似火,隆冬銀裝素裹。四季有景,四季可遊,隨著《夢境·光霧山》夜遊項目的開啟,全季全時的光霧山景區已成為遊客來巴旅遊的打卡地。據市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平介紹,通過國企改革,我們大力整合文旅資源,清晰有力地梳理文旅產業板塊,不斷升級創新經營方式。
為進一步推動老區振興發展,我市立足國有資本戰略布局規劃,出臺《關於進一步深化市屬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方案》,將24家國企重組整合為6家集團,告別「鋪攤子」,專注「上臺階」,形成龍頭型投資主體、融資載體、運營實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達到101.04%。
今年是深化市屬國有企業重組整合開局之年,更是構建「大國資、一盤棋」落地年。我市圍繞「資本運營、股權投資、金融服務、資產管理」四大板塊,打造了巴中市專業化國有資本運營平臺,加快融資平臺公司轉型升級,撬動銀行資本,累計授信金額超100億元,設立總規模為37.5億元的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投資基金,累計向13家實體企業投放12.55億元。出臺《巴中市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十條措施》,支持國企民企合作和民營企業跨地區跨行業整合,巴山牧業、巴中聖泉水務在新三板掛牌。
國企改革是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之一。「十三五」期間,我市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決策部署,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進經濟體制關鍵領域改革,以權力的「減法」「除法」,換取市場主體活力的「加法」「乘法」:
——深化全面創新改革,建成IT產業園4個、西部雲谷基地1個,現有國家星創天地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9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產業技術研究院9家、技術研發中心10家、重點實驗室和研究所3家,初步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一體化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
——縱深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註冊資本認繳制度,有效放寬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在全面實施「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住改商」等政策基礎上,增設了對全程電子化工商登記企業的住所申報制、企業住所的負面清單制等內容,有效激發全市創業活力。
——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與川東北各市圍繞「三個十大」平臺包裝儲備跨區域重點項目17個、總投資729.2億元。深化成巴協作,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和牽頭部門常態化對接機制,籤訂投資項目56個,到位資金32.2億元。深度對接、紮實做好東西部扶貧協作和香港各界扶貧促進會定點幫扶南江工作,有力助推脫貧攻堅。深化對外交流合作,與德國丹嫩貝格市締結友好城市。
向改革要活力,向改革要生產力。一系列重點環節領域改革舉措的穩步實施,持續推動巴中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實,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贏得了主動和優勢。
在文化教育衛生體制改革方面,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試點推進醫療聯合體改革,有序推進全民參加社會保險登記制度改革,加快完善市域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疾病預防控制和重大疾病醫療救治體系。
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面,持續打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戰役」,建立環境監督員制度,全面啟動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工作,著力打造「山水畫廊·秀美巴中」生態旅遊名片。
在黨的建設制度和紀檢監察體制改革方面,一體推進紀檢監察「三項」改革,深入推進紀檢監察派駐機構體制改革,加強鄉鎮(街道)紀檢監察組織規範化建設,深化村(居)紀檢組織制度創新,提升基層監督能力。
提升溫度 民生保障更貼心
脫貧奔康,時代大考。我市將深化改革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巧借外力,激發活力,勇於創新,催生脫貧奔康的強勁動力:
巴州區在全國第二批農村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試點中探索形成探索形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扶貧開發綜合改革、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等55項制度性成果;
恩陽區在人居環境整治試點中,探索「三改三融促四化」農村土坯房改造活路子,入編全省鄉村振興大會典型案例彙編;
通江縣探索的「新農人+市場化+全鏈條」的農村電商融合傳統產業發展新路徑,在第十四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上獲得「2019年度中國脫貧攻堅與精準扶貧十佳案例」。
……
無論是土地增減掛鈎,還是易地扶貧搬遷,我市在用活用夠政策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以改革尋路,為脫貧聚力,進行務實有效的探索,給群眾帶來了看得見的變化。
為進一步方便群眾辦事,巴中市市民之家推出了辦事項目清單,引人注目的是一項叫「零材料提交」。在機動車駕駛證核發審驗以及補領、換領駕駛證的時候,只需要提交身份證或行駛證等有效證件就可以在這裡辦結了,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路。」
減事項、減要件、減環節、減時限、減證明,一項項便民服務的背後是一系列「刀刃向內」的改革。為打造「全省最優全國一流」的營商環境,我市還推出創建一流營商環境20條舉措,出臺《巴中市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十條措施》,在全省率先建立營商環境「好差評」制度,成功入列「中國營商環境質量十佳城市」「最具投資營商價值城市(區域)」。
改革為民,改革便民,改革利民。
五年來,我市各項改革向廣大群眾「急難愁盼」民生問題聚焦,用改革的思路、創新的舉措,破解民生難題,一些多年來懸而未決、久攻不下的改革難題正逐個破題,讓老百姓既感受到改革發展的速度,又感受到改革發展的溫度。
在民主法治領域改革方面,制定《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7-2020年)》年度計劃,落實法治政府建設責任制,修訂完善《巴中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部門論證、公眾參與、專業機構測評等五大環節成為重大行政決策的必經程序。出臺《登記立案實施意見》《關於兩年基本解決「執行難」的意見》等文件,不斷改進「立、訴、執、結」工作舉措,立案難、訴訟難、執行難、結案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出臺《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實施辦案質量負責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長效機制,健全司法責任。
在社會治理體制改革方面,在城市社區警務室全面落實社區民警專職化,推進鄉鎮綜治一體化,推動執法規範化建設。有序推進戶籍制度改革。2016年取消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性質區分,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簿,打破了「二元制」戶籍壁壘。在全省率先出臺《巴中市居住證管理暫行辦法》,實施全面寬鬆優惠的居住政策。健全基層調解組織體系,穩步推進「公調、檢調、訴調」對接,實施「三大調解」無縫對接機制;創新運用「流動調解」「網絡調解」「聯動調解」等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常態化排查機制模式,湧現出「王大姐聊天室」等知名調解品牌。健全覆蓋城鄉的網格化服務管理四級體系和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推行政法、綜治、信訪、公安、司法、消防、質量監管等服務管理資源延伸到網格制度,實現了機構下移、職能下延、力量下沉。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當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未來五年發展藍圖,我市也將堅定改革決心、增強發展信心,蹄疾步穩推進改革、優化環境,在更高起點上奮力開創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記者 吳江)
原標題:一場「敢為天下先」的歷史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