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霜降來了!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
此時天氣漸冷、初霜出現,晝夜溫差變化較大
據菏澤市氣象局消息,
23日白天到夜間,晴,最高溫度18℃,最低溫度5℃,東北風轉南風2~3級。
24日白天到夜間,多雲,最高溫度19℃,最低溫度8℃,南風2~3級轉3~4級。
霜降丨三候
智慧的先人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
一候豺乃祭獸。天氣轉寒,五穀歸倉,豺狼也開始捕獲獵物準備過冬。
二候草木黃落。秋風蕭瑟,草木枯槁,樹葉凋落。三候蜇蟲鹹俯。很多動物開始蜷縮在巢穴裡,一動不動,停止進食,以它們特有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霜降對農作物的影響
霜降見霜米谷滿倉」,在農村,霜降對農作物來年的收成有很大影響,這原因是霜降把泥土裡的害蟲給凍死,使莊家不會遭殃,來年等到豐收。
但是,
由於氣候逐漸轉為寒冷,容易形成霜凍,給小麥、油菜等處於幼苗期的抗寒能力差的農作物造成凍害,霜凍還會影響棉花的品質,形成「霜後花」或「紅花」。
防霜措施:
山東農諺:霜降一到,天氣漸冷。抓緊收割,地瓜花生。切曬瓜幹,要趁晴天。地瓜入窖,不能放鬆。麥田苗情,檢查要精。缺苗斷壟,及時補種。
①適時早種,錯開晚秋霜凍;
②選用早熟高產品種;
③澆水,因為幹土比溼土散熱快;
④燻煙,可在小範圍內形成保溫雲層,減輕凍害;
⑤鋤地,"鋤頭有火",可提高地溫;
⑥施腐植酸鈉或磷肥,使作物提前成熟。試驗證明:施於山藥、玉米、糜谷,可提前成熟5-7天;
⑦最根本是植樹造林,它可調節氣溫,徹底改變環境。
霜降的習俗:
吃柿餅
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這樣不但可以禦寒保暖,同時還能補筋骨,是非常不錯的霜降食品。
在菏澤當地人看來,柿子要吃,菏澤耿莊的柿餅更要吃,耿餅肉質細韌,色澤橙黃,霜多無核,入口無核、入口成漿,味醇涼甜。耿餅可入藥,柿餅炙炭能醫便血之症。柿子去皮曬乾形成的白霜,經加工可製成塊狀豎乳白色半透明固體,叫柿霜,味涼甘甜,是醫口瘡之良藥。
「逛」銀杏大道
霜降時節,菏澤城區曹州路,藍天白雲,空氣清新,路旁排列整齊的銀杏樹在陽光的照射下一片金黃,特別迷人。
賞菊
在神話傳說中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人們說九月是「菊月」往年曹州牡丹園裡的菊花陸續開放,相信今年依然有很多菏澤人在翅首期盼,期盼今年的菊花開的比往年更豔、綻放出秋天美麗的顏色。
進補
俗話說「補冬不如不霜降」,
這個進補,已不再是大魚大肉貼秋膘的意思,
而是順應節氣,以養為補。
那咱菏澤人啊,肯定要來碗熱騰騰的羊肉湯
羊肉湯的味道非常香
但卻沒有厚重的油膩感
喝一口,唇齒間都是滿滿羊肉和羊骨的香味
哇……想想就要流口水了
除此之外,巨野的罐子湯也是讓人口齒留香。
說是湯,實際上很稠。食材採用魯西南特有的散養青、白山羊,用羊骨、羊頭肉、羊肝、羊心、羊肚等長時間熬製高湯,花椒、生薑為輔料,放入優質粉條、蔥花、香菜末,以巨野傳統小磨芝麻香油點入,湯色澄淨,鮮味襲人,入口爽滑,麻、辣、香齊備,淺呡、深品、勁撈,各有所求;高鈣低脂、暖中補虛,開胃健身,益腎補氣,強筋健骨,久喝不膩;湯喝完還能隨意再盛,回味無窮。
防秋燥、防秋鬱、防寒是霜降期間的健康防護重點。秋燥表現為口乾、唇乾、咽幹、便秘、皮膚乾燥等。因此應多吃芝麻、蜂蜜、銀耳、青菜、蘋果、香蕉等滋陰潤燥食物。晚秋時節的肅殺景象容易引人憂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鬱。應適當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雞蛋、羊肉和豆類等;還要適當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娛樂活動,如歌舞、登山等集體活動。另外,這個季節不是人人適合「秋凍」。對抵抗力差的老年人,應及時關注天氣,按時增減衣服,以免溼邪、寒邪入侵,導致生病。
霜降,氣溫轉冷,秋風起,樹葉落,天地肅殺,一片蕭瑟,情感細膩的人最易觸景傷情。
日常應當增加戶外體育活動,登高、打球、瑜伽、太極,適當活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排解憂鬱情緒。
霜降之後
秋天就要結束了
我們將正式迎來寒冷的冬季
小編在這裡提醒大家記得多添厚衣
注意保暖哦~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梁永琪 (綜合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