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解放思想大討論,啟動到今天,月半有餘。
今天回頭去看,如何定位此次解放思想大討論工作,如何規劃今後的思想解放工作,卻是剛剛開始。
解放思想是一項重要的長期工作。現階段之所以要先開展大討論,就是因為,長期以來在思想領域和作風領域存在認識誤區,存在思維盲點,存在作風弱項。不去挖思想根源,就無法從根子上發現問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無法真正從長遠上杜絕問題復發。
解放思想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方法。現階段之所以要開展大討論,就是因為我們歷史上思想解放得不夠,工作中縮手縮腳太多,部門間本位主義盛行,思維上畫地為牢常見。導致各項工作該做的做不到位,該闖的闖不出去,該爭的爭不回來。每一項工作落後一點,全局工作的落後就被放大。一時的工作沒趕上,步步跟隨就越來越難。
沒有了發展質量,落後就變成了每一個聊城人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切膚之痛。沒有了飽滿精神,落後就變成了很多工作自甘平庸的擋箭牌。用落後解釋落後,雖不是英雄好漢所為,卻可以讓工作壓力驟減,我們多少年來、多少幹部,已經習以為常?
大討論解決的,就是這些思想問題,就是這些根源問題。與此相配套的,就是幹部的發現培養和使用問題、問題的整改和部門聯動問題、效率的改進和同步提升問題、服務的細緻和主動作為問題、目標的確立與紮實苦幹問題、藍圖的美好和與現實接軌問題。所有這些,都是根源問題上的延伸情況,都需要用解放思想的成果,去一一克服和化解。
一句話,解放思想,轉變作風,提升水平,是一項長期任務。
落後思想和不良作風,是高質量發展的絆腳石,是我們發展的敵人。要搬開這些絆腳石,腳步才能穩健。要戰勝這些敵人,發展才能推進。
市委號召全市幹部群眾,用兩個月集中工作時間,打的是一場對精神狀態、思想觀念、工作作風三項主要問題領域的問題遭遇戰、作風陣地戰,但一場戰鬥的初步勝利,只是整體戰役的一部分,是局部的、暫時的。與市委指向的三個主要領域問題的完全徹底解決,距離人民群眾對聊城發展水準的熱切渴望、對聊城幹部隊伍幹事創業、開拓擔當的期待,還有相當的距離。
打遭遇戰,狹路相逢,勇者必勝。打陣地戰,全員發動,集中火力,謀者必勝。但,人的思想複雜性是客觀規律。規律告訴我們,解放思想、轉變作風,必定是一場持久戰。在某些領域、某個行業、某些人群範圍內,甚至有可能是拉鋸戰。打不打得贏,勝不勝得久,對黨委政府是一場考驗,對全市人民的發展決心,也是一場考驗。
回顧大討論之初,有些幹部和群眾有悲觀情緒,認為聊城問題太多,兩個月無法扭轉。當大討論工作開展過半,各個部門啟動整改,部分問題得到初步解決,我們有些幹部和群眾又有了一些輕敵思想,覺得已經解決了不少問題,可以鬆一口氣了。
這些情緒,都可以理解,但都需要警惕。
盲目悲觀會導致沒有鬥志,沒有主動性,會讓我們對發展沒有渴望,沒有原動力,會指望等靠要,會幹坐著盼老天爺下雨。盲目樂觀會讓我們輕敵,會把暫時服軟的壞作風、壞習氣輕易放過,會對工作的複雜性缺乏足夠警惕,對未來的發展任務認識蜻蜓點水、行動淺嘗輒止。
這些錯誤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在全省發展落後的聊城,歷史上落後頻現的根源。這些想法和做法,今天要不得、使不得,今後更要不得、使不得。
解放思想,是一場持久戰。為此,我們就得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該挖戰壕的就挖戰壕,該囤積人力物力,就備好各種資源,該準備不同領域打陣地戰的,就做好全局規劃,強化火力支援,打好一場又一場陣地戰。
強化「雙招雙引」,做好全局提升,就是這些戰鬥的具體體現。步步為營,步步為戰,最終我們就能贏得這場全局發展戰役的勝利。
爭創一流,目標是成為一流。走在前列,目標是站進排頭兵。只有到那時,聊城大地一流的凱歌奏響,才是為書寫丹青的英雄而唱。發展道路上獵獵的旗幟飄揚,才是人民齊心擁護的黨性所歸。
在此之前,諸君且慢鬆口氣,暫緩歇歇腳,請再拾擔上肩,踏上徵途。
(評論員 孫文華)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