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近期播出的《中餐廳》中,趙麗穎時不時用筷子扒拉菜。看到這一幕畫面後,趙麗穎被指缺乏餐桌禮儀,用筷子在碗裡撈菜引發大家在網上熱議。
吃飯除了能填飽肚子以外,也給了我們跟家人朋友相處溝通的機會。我們會在飯桌上跟家人、朋友分享每天遇到的趣事,說出來大家一起捧腹大笑。
有些時候,我們還會邀請同學、朋友到家裡或者是到外面餐廳聚餐,以此來聯絡彼此感情。
飯桌也可算是一個重要的社交場所,那當然也有屬於這個場所的一套社交禮儀。 懂得用餐禮儀除了是給同桌人一份尊重與禮貌,更是一個人的文化修養的重要體現。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餐桌上的禮儀,避免以後在餐桌上丟人。
中餐多以圓桌吃飯,距離入口最遠的位置屬於上座。由於我們傳統文化重視&34;,所以上座基本都是留給客人或者長輩的。
後輩和主人則是按照順序坐其他的位置,並且必須要等客人或者長輩坐下後才可以入座。吃飯時也需要讓長輩先動碗筷用餐或者是等他們說&34;才可以動筷子。
西餐則以長桌為主,面對正門的位置是女主人的位置,而背對門則屬於男主人的位置。西餐禮儀中有女士優先入座的習慣,由男士為女士拉開椅子,女士從椅子的左邊進去並且坐下。
進食時必須要等待主人打開餐巾放下雙膝上,客人才可以跟著打開餐巾、動用餐具。
筷子是我們常用的餐具,使用筷子也是有不少的禁忌。
例如不可以直插在飯中,因為這樣子的行為像是給先人上供的;另外筷子也不能用來敲碗,這樣子的行為像是敲打碗盤的乞丐。
拿筷子的方式也需要注意,不能伸出食指,因為這樣子拿筷子就像對別人指指點點,很不禮貌。
西餐則以刀叉為主,吃西餐的一般是左手持叉、右手持刀,而刀叉放置的方式也有不同的意思。
若刀叉放在盤子兩側時,表示還在進食中;若刀叉平行擺放在盤子上時,則表示用餐完畢。
吃中餐最大的原則是禮讓。在飯桌上不得&34; 伸長手臂到對面挾菜,應該要吃離自己較近的菜色。
挾菜時可從菜餚的靠近自己的邊緣開始往中間挾起,不宜用筷子將食物翻來倒去,也不宜一次挾得太多。
吃飯時應一手將飯碗捧起,另一手挾起飯、面來吃,不應低頭吃或是伏在桌子,就像俗話說的:&39;。吃完飯也要等長輩吃完離席方可離席。
食西餐則要注意不同食物的食用方法。
例如喝湯時,湯匙應由內向外舀出,而湯快要喝完時,可以稍微將碗傾斜方便舀湯,不宜端起碗直接放在口邊;麵包應該用手撕出一小份,逐小塊塗上牛油後再入口;肉類則是要從左至右切開,要切一口,吃一口,而不是一口氣切完。
用餐完畢時,與中餐一樣,也要等主人有意離席時,方可離席,離開時記得把餐巾拿起放回餐桌上。
孔子曾說:&34;。意思是學禮則品節詳明,而德性堅定,故能立。禮教恭儉莊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不學禮,無以立身。
從古到今,流傳下來很多的餐桌上的規矩,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餐桌禮儀在我們生活的秩序中也佔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更應該把重視這傳統的文化。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遵守餐桌禮儀, 能夠使我們在用餐的時候心情更加的愉悅,更能拉近彼此的距離。